「以前成天灰濛濛、臭烘烘的開遠市城區,現在變得天藍水碧、綠樹成蔭、鮮花常開。我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感受到現在的開遠是最美的。」開遠市民梁興福感嘆道。
綠色開遠
「以前企業治汙不力,造成企業周邊空氣品質差,群眾意見很大。近年來,這種情況已經徹底反轉,企業不僅做到三廢達標排放,還實現了扭虧為盈……」駐開的一家化工企業副總經理髮自肺腑地感慨道。
開遠是典型的資源型老工業城市,曾因擁有長江以南最大的露天煤礦等企業聲名遠揚,也因環境汙染問題嚴重而飽受詬病。
開遠曾今的露天煤礦企業
近年來,開遠市委、市政府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全過程,破冰推動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實現了「一煤獨大到多元支撐、黑色經濟到綠色發展、汙染之城到生態新城」的華麗轉身。
政企強力治汙下定綠色發展決心
開遠市是雲南省能源、化工、建材生產基地之一,因煤而生、因煤而興形成的煤礦、火電、化肥、水泥等「六大企業」,一直是全市經濟發展的頂梁柱,也是名副其實的排汙大戶,給當地環境汙染治理帶來巨大壓力。
始建於1958年的解化公司,是當地廢氣、廢水排放重點企業。據該公司副總經理王力兵介紹,近年來,公司累計投入1.279億元,實施廢水處理裝置改造及新建項目,實現廢水循環利用、穩定達標排放;投入0.537億元進行鍋爐煙氣治理及提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去除率,使開遠城區上空的擾民「黃龍」徹底消失。下一步,公司將投入1.16億元,重點治理硫化氫廢氣和無組織排放廢氣,努力成為清潔生產和環境友好型企業。
開遠解化化工分公司(州工信局供圖)
為儘快扭轉環境質量差、經濟發展受制約的被動局面,開遠市堅持對高汙染、高排放企業實行嚴格管理,持續加大對企業環境違法行為懲處力度,多措並舉推動企業防汙治汙。
華新水泥(紅河)有限公司在轉變中尋求新的發展思路,積極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和新材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實現工業生產節能降耗減汙增效
開遠市環保局局長岑偉介紹,「六大企業」在新形勢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下大力整改存在的問題,為全市實現主要汙染物達標排放、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打下了良好基礎。政企合力強力治汙取得明顯成效,更加堅定了開遠市綠色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同時,開遠市大力實施南部片區供水工程、南洞河水環境治理工程等「一水兩汙」項目,城市管網水檢驗項目合格率99.6%,水體岸線自然化率84.8%,地表水水質穩定達到水功能區劃,汙水處理率達90.7%。建成區內無黑臭水體,區域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並加大城市保潔力度,生活垃圾無害化集中處理率達100%。在全省率先建立空氣品質日報制,開展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區開遠大氣汙染聯防聯治行動。2019年全年空氣優良率達到98.9%。
開遠市大力實施南部片區供水工程、南洞河水環境治理工程
帶狀溼地公園的建成,既順應綠色發展,改善人居環境,又解決了市民運動、休閒的場所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天空湛藍空氣清新,碧水綠樹相互映襯,草綠花香沁人心肺……金秋的開遠,處處呈現出繁花似錦的醉人景致。極目所致,青黛色的群山連綿不斷,蜿蜒的河水靜靜流過。群山、河水與藍天、白雲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生態秀美、綠意盎然的動人畫卷。
開遠知花小鎮(圖片來自美麗開遠)
優化產業結構激發綠色發展活力
走進開遠市小龍潭熱電汽循環利用產業園,一排排藍白相間的廠房整齊有序地排列著。寬敞乾淨的廠房內,一桶桶乳白色的豆漿冒著熱氣,散發著誘人的香味;一桿杆金黃色的豆腐皮掛滿廠房,十分壯觀……
開遠市小龍潭熱電汽循環利用產業園豆腐皮加工(陶家淇 攝)
近年來,開遠市立足現有條件,依託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加速調整優化以煤為主的經濟結構,努力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道路。
「熱電汽聯產」模式正是開遠市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創新舉措。這一舉措促使火力發電企業向熱電汽企業轉型,既為眾多小企業提供所需能源,又化解了過剩火電產能,激活了煤、電,延長了產業鏈,為培育以熱電汽為主要生產要素的輕工業集群創造了條件,實現了傳統高耗能、高汙染生產方式向循環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開遠市輕工業產業園 (陸忠 攝)
開遠市小龍潭熱電汽循環利用產業園目前已入駐豆製品加工企業44戶,共解決3500人就業,新增工業總產值15億元以上。按照園區中長期規劃,2020年可實現產值20億元以上。
開遠市輕工業產業園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認真工作 (陸忠 攝)
「以發展新興工業園區建設為主線,以培育產業集群為重點,在科學合理規劃工業產業園區布局時,著眼未來,制定長遠的發展目標、工作思路、發展舉措及保障措施,推進園區規範化、集約化、特色化、綠色化發展。」開遠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高棗靜向記者介紹,開遠市加快實施新興產業發展戰略,以「兩型三化」發展為目標,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在短短幾年時間裡,開遠市變電為汽,建成熱電汽循環利用產業園區;以質興農,建成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築巢引鳳,建成輕工業產業園。3大特色園區成為了開遠市產業升級的強大引擎和主戰場。
開遠解化酸性氣環保深度治理工程裝置(劉家有 攝)
2018年9月,國務院大督查組到開遠市督查後認為,開遠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積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雲南省提出的打造「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戰略,培育綠色經濟,打造新優勢,營造新環境,以「產業+生態」推動城市轉型發展,為國內其他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探索了有益經驗。
3大特色園區成為了開遠市產業升級的強大引擎和主戰場
加快生態建設增強綠色發展後勁
「現在的鳳凰生態公園、瀘江河、南洞河太美了!河水清澈,綠樹成蔭,一條條河流都是優美的生態畫卷。」市民王麗佳對鳳凰生態公園、瀘江河、南洞河的變化讚嘆不已。她的讚嘆有「數」為證:開遠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4平方米,入圍「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
如今的開遠青山環抱綠樹成蔭
佔地面積3500餘畝的鳳凰生態公園,是開遠市近年來最具標誌性的生態建設項目。該市高標準規劃建設4.9平方公裡生態新城,打造「一山一湖一溼地」生態核心區,從垃圾山和廢水塘中「鑿出」 3500餘畝鳳凰生態公園,實現「荒山石山變青山,渾水濁水變秀水」。鳳凰山、鳳凰湖、鳳凰溼地三大生態景觀奏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交響曲。這「一山一湖一溼地」和瀘江河、南洞河,既是開遠城區的一道靚麗風景,也是實實在在的城市「綠肺」。
從荒山到青山,鳳凰生態公園的變遷
鳳凰樓東面廣場,從荒山到青山
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開遠市堅持「生態立市,環境優先」的發展理念,以綠水青山為底色,著力打造生態健全、環境優美、布局合理、城鄉一體的生態體系。該市把鳳凰湖片區作為第三產業發展的核心區,重點建設鳳凰生態公園、文化體育創意產業園、鳳凰谷養老養生園等項目,同步規劃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堅持產業發展和城鎮化建設同步、產業聚集和人口聚集同步,打造「產城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加快以城帶產、以產興城、產城融合發展,建設一個生態宜居的新城區,為開遠市打造第三產業新的增長點創造條件,成為支撐該市產業轉型的重要支點和載體。
從荒山廢水「鑿」出的鳳凰生態公園,成了城市的詩和遠方
鳳凰生態公園1909廣場人居環境提升—亮化工程
生態開遠 (陸忠 攝)
在生態文明理念引領下,開遠展現出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激情四射的發展活力、和諧穩定的發展局面,交出了一份以綠色引領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的漂亮答卷。「開遠市的轉型,轉出了一座生態城,轉出了一批新產業,轉出了幹部的精氣神,轉出了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開遠市委書記孔勁松說。
開遠交出了一份以綠色引領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的漂亮答卷
記者:李立章
未署名圖片由開遠市融媒體中心提供
責編:普薇
聲明: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紅河日報(hhrb_hh)!
爆料、廣告熱線:0873—3055081 13808772119
原標題:《開遠市「產業+生態」:「汙染之城」華麗轉身的金鑰匙》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