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宜居,海鷗為證。立冬前後,在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玉順湖公園,「北國精靈」紅嘴鷗如期而至,與84萬人民共同見證這座正在崛起的綠色生態之城。
素有「八寶之鄉」的富源,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煤炭產業在支撐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讓生態的「翅膀」越來越沉重,這座城市成了掩面羞澀的「黑姑娘」。
近年來,富源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執行中央和省、市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始終保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力,堅守生態底線,倒逼產業升級,努力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數,全縣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一幅天朗氣清、民生至上的生態文明建設大美畫卷正在勝境大地徐徐展開。
投資近4億元編織城市「綠網」
從2019年3月11日曲靖市創森工作推進會議召開以來,富源縣緊緊圍繞創森工作5大體系40項指標,累計投入森林城市建設資金近4億元。
完成城區綠地86.94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分別達到了40.39%、33.1%、11.15平方米。完成縣城北片區街道綠化14.61公裡,完成花園式森林景觀大道建設3.32公裡,完成體育公園、玉順湖溼地公園、勝境湖等多個綠地建設,完成森林校園建設3個。
經過一系列綠色改造提升,曾經人們印象中的「煤城」綠意漸濃。但治標還需治本,城市變美只是開始,全縣變綠才是根本。
為此,富源縣決定通過全縣封山育林,全民植樹及實施退耕還林、防護林、石漠化綜合治理、森林撫育、生態公益林保護等營造林工程,在全縣造林面積達10.69萬畝,面山植被恢復和面山景觀改造3100畝、種植地被及邊坡草坪36萬餘平方米,義務植樹550萬株,建設義務植樹基地2個、村莊綠化22個、精品村莊4個、森林莊園1個、森林人家1個、森林城鎮1個、森林社區2個、森林採摘體驗基地1個,新增道路綠化562公裡、綠色通道20公裡、街道綠化14.61公裡,完成生態綠道15.28公裡、森林景觀大道綠化5.06公裡,完成河岸綠化175.3公裡,完成村莊綠化809.22公頃。
努力終有回報,綠色夢想揚帆起航。今天的富源,真正實現了「森林之城」的華麗轉身,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了46.89%,森林面積達到204.23萬畝,青山恢復了本色,生態城市有了綠色屏障。
深入推進環境整治厚植宜居「沃土」
作為以煤炭開採、運輸為基礎發展的城市,環境汙染是先天缺陷,近年來富源縣以鐵腕治汙的魄力,以堅守天藍地綠的決心,持續深入推進城鄉「四治三改一拆一增」、人居環境提升和愛國衛生運動,切實解決城鄉重點領域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全力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為了治好管好縣內44條河流,近年來組織開展了聯合執法、入河排汙口整治、水源地集中保護、水生態修復等12個專項行動,累計拆除違規侵佔河道建築103幢、4460餘平方米,拆除侵佔水庫岸線農家樂2家,排查整治排汙口136個、整改提升省級名錄入河排汙口4個。不斷加大力度整治農業面源汙染,已完成鄉鎮村莊汙水處理項目68個、垃圾收集處理項目48個,90%的農殘膜得到回收,80%的耕地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不達標養殖場100%關停,全縣水環境不斷改善。
同時,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為契機,拆除縣城建城區內不規範垃圾房28座,增加配置多個垃圾設施,確保了主次幹道、人行道、路面、邊溝等區域基本無裸露垃圾。成立愛衛稽查大隊,對城鄉結合部、建築工地、老舊小區、背街小巷、城區3公裡範圍內等重點部位進行常態化巡查,目前已巡查發現問題點數520個,清除點數490個,督促限期整改30個。
為了科學有效處置建築垃圾,成立了縣城建築垃圾渣土清運處置管理辦公室,明確了對建築垃圾、工程渣土、砂石清運、處置工作的管理職責,並堅持從源頭上管、入城路口堵、主城區內查的方式,常態化開展定點檢查和流動巡查,加大執法力度。到目前,共查處違規運輸處置建築垃圾渣土、違規入城等746起。在縣城周邊建成能容納處置60萬立方以上的建築垃圾渣土回收場2個。
城市的水清了,垃圾不見了,空氣品質好了,宜居宜業的生態城市有了讓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內涵和底氣。
構建生態產業體系強壯綠色「筋骨」
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生態城市立足點的根本支撐。
富源緊緊抓住全省打造綠色能源牌,構建以曲靖為主的煤炭供應結構,以及全市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機遇,縱深推進煤炭產業轉型升級工作。到目前已關閉退出礦井57處,累計淘汰落後產能734萬噸,建成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礦井1對、二級33對、三級5對。
「凡是高汙染項目,我們一個不要。」為嚴格節能減排,在選商招商時,富源始終把生態標準放在首位,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降低招商標準,嚴把選商招商準入關,在投資規模、汙染排放、節能降耗等方面作出硬性規定。
為了加快循環經濟發展,加速工業產業轉型升級,富源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精細化工循環產業園,以氯、氫化工產業鏈為主線,有機無機相結合,開發高科技下遊產品,通過引進循環產業龍頭企業為抓手,帶動形成精細化工循環利用產業集群。2020年3月,總投資10億元、年產30萬噸再生鋁資源項目,總投資20億元、雲南年產20萬噸氯酸鹽20萬噸雙氧水精細化工循環產業項目和總投資1.2億元的、年產10萬噸無機高分子絮凝劑項目開工建設。這些項目投產後,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70餘億元,實現利稅3億元以上。
立足區域優勢,深入實施高原特色農業品牌創建工程,初步形成了以魔芋、烤菸、山藥、辣椒、紫薯、核桃等農業產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格局,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動力不斷釋放。
在多樂原完成國家4A級景區創建工作的勢頭下,富源將圍繞豐富的地熱、溼地、溶洞、高山峽谷、森林公園等自然景觀,勝境關、古驛道、尹珍故裡、王甲本家鄉、紅軍長徵兩次經過富源、雲南唯一水族鄉古敢鄉等人文景觀推動旅遊資源合理有效開發,加快形成一二三產綠色、高效、健康發展的生態產業體系。
上下同欲者勝,與民同利者興。一座活力盎然的生態綠城正在崛起,天藍地綠、水清城美、宜居宜業的富源正闊步走來。(郭燚 鄧成斌 秦紅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