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生態底線,倒逼產業升級,富源縣努力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群眾...

2020-12-26 看看富源

富源宜居,海鷗為證。立冬前後,在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玉順湖公園,「北國精靈」紅嘴鷗如期而至,與84萬人民共同見證這座正在崛起的綠色生態之城。

素有「八寶之鄉」的富源,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煤炭產業在支撐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讓生態的「翅膀」越來越沉重,這座城市成了掩面羞澀的「黑姑娘」。

近年來,富源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執行中央和省、市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始終保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力,堅守生態底線,倒逼產業升級,努力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數,全縣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一幅天朗氣清、民生至上的生態文明建設大美畫卷正在勝境大地徐徐展開。

投資近4億元編織城市「綠網」

從2019年3月11日曲靖市創森工作推進會議召開以來,富源縣緊緊圍繞創森工作5大體系40項指標,累計投入森林城市建設資金近4億元。

完成城區綠地86.94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分別達到了40.39%、33.1%、11.15平方米。完成縣城北片區街道綠化14.61公裡,完成花園式森林景觀大道建設3.32公裡,完成體育公園、玉順湖溼地公園、勝境湖等多個綠地建設,完成森林校園建設3個。

經過一系列綠色改造提升,曾經人們印象中的「煤城」綠意漸濃。但治標還需治本,城市變美只是開始,全縣變綠才是根本。

為此,富源縣決定通過全縣封山育林,全民植樹及實施退耕還林、防護林、石漠化綜合治理、森林撫育、生態公益林保護等營造林工程,在全縣造林面積達10.69萬畝,面山植被恢復和面山景觀改造3100畝、種植地被及邊坡草坪36萬餘平方米,義務植樹550萬株,建設義務植樹基地2個、村莊綠化22個、精品村莊4個、森林莊園1個、森林人家1個、森林城鎮1個、森林社區2個、森林採摘體驗基地1個,新增道路綠化562公裡、綠色通道20公裡、街道綠化14.61公裡,完成生態綠道15.28公裡、森林景觀大道綠化5.06公裡,完成河岸綠化175.3公裡,完成村莊綠化809.22公頃。

努力終有回報,綠色夢想揚帆起航。今天的富源,真正實現了「森林之城」的華麗轉身,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了46.89%,森林面積達到204.23萬畝,青山恢復了本色,生態城市有了綠色屏障。

深入推進環境整治厚植宜居「沃土」

作為以煤炭開採、運輸為基礎發展的城市,環境汙染是先天缺陷,近年來富源縣以鐵腕治汙的魄力,以堅守天藍地綠的決心,持續深入推進城鄉「四治三改一拆一增」、人居環境提升和愛國衛生運動,切實解決城鄉重點領域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全力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為了治好管好縣內44條河流,近年來組織開展了聯合執法、入河排汙口整治、水源地集中保護、水生態修復等12個專項行動,累計拆除違規侵佔河道建築103幢、4460餘平方米,拆除侵佔水庫岸線農家樂2家,排查整治排汙口136個、整改提升省級名錄入河排汙口4個。不斷加大力度整治農業面源汙染,已完成鄉鎮村莊汙水處理項目68個、垃圾收集處理項目48個,90%的農殘膜得到回收,80%的耕地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不達標養殖場100%關停,全縣水環境不斷改善。

同時,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為契機,拆除縣城建城區內不規範垃圾房28座,增加配置多個垃圾設施,確保了主次幹道、人行道、路面、邊溝等區域基本無裸露垃圾。成立愛衛稽查大隊,對城鄉結合部、建築工地、老舊小區、背街小巷、城區3公裡範圍內等重點部位進行常態化巡查,目前已巡查發現問題點數520個,清除點數490個,督促限期整改30個。

為了科學有效處置建築垃圾,成立了縣城建築垃圾渣土清運處置管理辦公室,明確了對建築垃圾、工程渣土、砂石清運、處置工作的管理職責,並堅持從源頭上管、入城路口堵、主城區內查的方式,常態化開展定點檢查和流動巡查,加大執法力度。到目前,共查處違規運輸處置建築垃圾渣土、違規入城等746起。在縣城周邊建成能容納處置60萬立方以上的建築垃圾渣土回收場2個。

城市的水清了,垃圾不見了,空氣品質好了,宜居宜業的生態城市有了讓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內涵和底氣。

構建生態產業體系強壯綠色「筋骨」

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生態城市立足點的根本支撐。

富源緊緊抓住全省打造綠色能源牌,構建以曲靖為主的煤炭供應結構,以及全市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機遇,縱深推進煤炭產業轉型升級工作。到目前已關閉退出礦井57處,累計淘汰落後產能734萬噸,建成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礦井1對、二級33對、三級5對。

「凡是高汙染項目,我們一個不要。」為嚴格節能減排,在選商招商時,富源始終把生態標準放在首位,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降低招商標準,嚴把選商招商準入關,在投資規模、汙染排放、節能降耗等方面作出硬性規定。

為了加快循環經濟發展,加速工業產業轉型升級,富源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精細化工循環產業園,以氯、氫化工產業鏈為主線,有機無機相結合,開發高科技下遊產品,通過引進循環產業龍頭企業為抓手,帶動形成精細化工循環利用產業集群。2020年3月,總投資10億元、年產30萬噸再生鋁資源項目,總投資20億元、雲南年產20萬噸氯酸鹽20萬噸雙氧水精細化工循環產業項目和總投資1.2億元的、年產10萬噸無機高分子絮凝劑項目開工建設。這些項目投產後,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70餘億元,實現利稅3億元以上。

立足區域優勢,深入實施高原特色農業品牌創建工程,初步形成了以魔芋、烤菸、山藥、辣椒、紫薯、核桃等農業產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格局,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動力不斷釋放。

在多樂原完成國家4A級景區創建工作的勢頭下,富源將圍繞豐富的地熱、溼地、溶洞、高山峽谷、森林公園等自然景觀,勝境關、古驛道、尹珍故裡、王甲本家鄉、紅軍長徵兩次經過富源、雲南唯一水族鄉古敢鄉等人文景觀推動旅遊資源合理有效開發,加快形成一二三產綠色、高效、健康發展的生態產業體系。

上下同欲者勝,與民同利者興。一座活力盎然的生態綠城正在崛起,天藍地綠、水清城美、宜居宜業的富源正闊步走來。(郭燚 鄧成斌 秦紅衛 文/圖)

相關焦點

  • 全會圓桌︱緊扣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著實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
    全會提出四項重點工作,其中「緊扣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著實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讓與會代表感觸頗深。談當下、話未來,與會代表紛紛圍繞全面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三個方面暢所欲言,交流感悟。
  • 讓城市更加美麗宜居
    隨著全域旅遊的推進,廣袤的北部鄉鎮正成為廣大農民群眾的「幸福樂園」。 如今的烏當,正在搶抓歷史機遇,主動融入貴陽東部產業新區建設,統籌推進產城融合和城市新區開發建設,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品質形象,打造宜居宜業的城市功能服務區,實現以產興城、以城帶鄉、產城互動、城鄉一體發展新格局。
  • 兩條底線:鋪就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貴州新路
    貴州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努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為美麗中國貢獻「貴州經驗」。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2016年貴州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對貴州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出臺《關於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意見》,設立「貴州生態日」,提出「五個綠色」和「五個結合」的總體布局。
  • 屠鳳娜:綠色轉型要提高生態要素配置效率
    綠色發展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決打好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攻堅戰,為人民群眾營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一是持續推進清新空氣行動。堅持科學穩健原則,加強PM2.5和O3協同控制,探索建立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領域資源消耗預警機制,實施因時制宜、梯次推進的減排策略。二是持續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強區域水環境協同治理,形成治汙合力。
  • 富源:消除城市「蜘蛛網」 提升城市顏值
    1月1日上午,富源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科技局召集中國移動、電信、聯通、鐵塔、廣電網絡富源分公司召開「蜘蛛網」清理整治工作會議,安排部署「蜘蛛網」清理整治工作。會議指出,「蜘蛛網」治理工作有利於美化市容市貌、改善城市景觀、提升城市品位、消除安全隱患。
  • 讓群眾切實享受到「綠色福利」——商洛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側記
    這一組來自秦嶺腹地商洛的數據,凝結著當地幹部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決心和付出的汗水,表明了商洛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環境保護帶來的巨大改變。聚力整治 提升生態「顏值」「之前群眾不滿意,對企業有很多投訴。」商南天和泥漿有限公司負責人康朝偉告訴記者,「縣生態環保部門在深入調查後,要求我們消除氣味,切實打消周邊村民的顧慮。
  • 人居環境升級讓群眾生活更舒心 城市品質提升三周年觀察系列報導之...
    居民樓上縱橫交錯的「蜘蛛網」消失了,邊角地等搖身一變成了「口袋公園」,老舊小區換新顏成「網紅」打卡點……城市品質提升行動走過的三年,不僅重塑了江門的城市形象和品位,也讓老百姓的人居環境迎來全面升級。3年來,我市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群眾生活實際出發,將城市品質提升行動作為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生活品質的民心工程全力推進,讓群眾生活更舒心。
  • 寧河區區長張偉:推動產業升級 正式啟動生態移民還遷
    日前,津雲新聞記者專訪了寧河區區長張偉,就今年寧河區搶抓機遇推動產業升級、提升環境質量、社會治理等方面進行了介紹。依託未來科技城人工智慧產業基地,做大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現代裝備製造等優勢產業,培育智能製造、大數據、雲計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驅動作用,推動「寧河製造」向「寧河創造」蝶變。&nbsp&nbsp&nbsp&nbsp寧河區重視生態文明建設,2020年將繼續堅決打好溼地、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 家居產業被倒逼升級?
    問題並不複雜,結果也並不意外:消費者們在一次行業集體「陽謀」下,一方面享受了板材升級帶來的實惠,同時也再次接受了有關「甲醛有毒」的科普。實際上,以環保為噱頭的營銷口號是不可持久的,在馬斯洛需求理論中,它相當於消費者對於「安全感」的**低等級需求,對於企業來說則是經營底線。在提供「產品」的維度上,企業必須超越環保,上升到品質、服務甚至體驗的維度。
  • 環境保護部長周生賢發表文章: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將環境保護的「倒逼機制」傳導到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上來,能更好地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內在要求。環境保護是重大民生問題。環境保護直接關係人民生活質量,關係群眾身體健康,關係社會和諧穩定。廣大人民群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乾淨的水、新鮮的空氣、潔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
  • 在推進縣域發展中注入田園城市理念
    全力打好以環境倒逼機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和循環經濟,重點抓好節能減排和生態經濟發展工作,推動產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破除「先汙染後治理、邊汙染邊治理」的發展模式,保住碧水藍天。同時,充分發揮「中國長壽之鄉」的品牌效應,大力扶持發展健康長壽產業,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三是著力改善生態環境。
  • 人民日報:引入PPP項目 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 新浪財經
    唐山大劇院和固安產業新城,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簡稱「PPP」)的項目,即政府負責抓戰略、抓規劃、抓風險底線,社會資本則發揮技術、融資、管理運營優勢,實現「1+1>2」的效果。把基礎設施短板補紮實,對於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具有重要作用。
  • ...聽取基層幹部群眾代表意見建議時強調聚焦群眾需求 提升城市品質
    他說,城市是群眾居住生活的重要場所,城市建設管理關乎百姓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怎樣做好城市建設管理工作,群眾最有發言權。各級各部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研究、充分吸納群眾意見建議,將群眾最關切、最期盼解決的問題體現到工作中、落實到行動上,並鼓勵群眾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城市建設和管理,真正實現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 |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堅持生態優先 加快...
    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率先在全省縣級層面編制完成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三線一單」和《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將26.5%的國土面積劃為生態保護紅線,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建立項目準入制度。出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對不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和水源地發展規劃的項目堅決不引不批不建,堅決否決了超過30個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
  • 富源縣人民醫院接受社會捐贈公告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富源縣人民醫院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部署要求,發動了全院總動員,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以對群眾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第一時間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設置預檢分診點、發熱門診,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工作,避免病毒蔓延擴散,守護廣大患者及公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 市委書記姜小林在《瞭望》發表題為《本溪:一座老工業城市的生態...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本溪市產業結構單一、發展不可持續問題日益凸顯,化解落後和過剩產能任務艱巨繁重,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迫在眉睫。與此同時,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產品和生態環境的期盼也越來越強烈。本溪市堅持從市情出發,立足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必然要求,明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方向,決定實施生態立市發展戰略。
  • 補短板強弱項 提升城市品質
    但在城市加速發展的同時,交通、市政、公共服務等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重大設施短板仍很明顯。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政府投資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重大工程建設),要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
  • 我國「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水平不斷提高 有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戰略部署不斷加強,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顯著提升。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入了黨章,生態文明寫入了憲法。越來越多地方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機遇和重要抓手,努力走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雙贏之路。
  • 美麗謝崗從新出發,打造曹樂高新技術及教育產業升級轉型
    當你確定要為夢想努力時,它就從不是生活的妄想,努力朝著各自的目標奮力前行……我推薦謝崗鎮……一個為全新打造高新科技產業園暨教育文化相融合的新興產業基地。綠色環保環繞著美麗謝崗近年來,謝崗鎮持續推進衛生創建工作全面深入開展,健全城市衛生長效管理機制,努力解決影響群眾健康的突出問題,不斷加強城鎮社會衛生綜合治理。
  • 城市品質如何提升?看重慶北碚顏值、品質「變形記」
    新舊城區優化、商業提質增效、城市管理日益精細.....近年來,北碚區依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按照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要求,加強城市有機更新,促進城市品質提升,不斷提高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7月16日,記者走進重慶市北碚區,探秘這裡如何上演著一出出「顏值」和「品質」齊升的「變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