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兩會召開的重要時期,《瞭望》新聞周刊2020年第21期刊發了本溪市委書記姜小林的署名文章《本溪:一座老工業城市的生態發展之路》。《瞭望》新聞周刊是由新華通訊社主辦的大型時事政經新聞周刊,文章從確立生態立市發展戰略、夯實生態立市綠色根基、注入生態立市強大動能、保障生態立市深入實施等方面闡述了本溪市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堅定不移走資源型老工業城市的生態發展之路。今日全文轉載此文,以饗讀者。
本溪:一座老工業城市的生態發展之路
作者:文|中共遼寧省本溪市委書記 姜小林
◇本溪市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堅定不移走資源型老工業城市的生態發展之路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本溪市將堅定信心、保持定力,一年接著一年幹,營造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譜寫美麗中國的本溪篇章
本溪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著眼遼寧步入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階段,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找準發展定位,深入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堅定不移走資源型老工業城市的生態發展之路。
立足城市轉型
確立生態立市發展戰略
本溪市作為老工業基地城市,曾高度依賴鋼鐵、煤炭、水泥、化工等重工業,因資源粗放開發利用使生態遭到破壞。上世紀80年代的本溪,在衛星拍攝的圖片上是一片被濃厚煙塵籠罩的地方,被稱為「衛星上看不見的城市」。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本溪市產業結構單一、發展不可持續問題日益凸顯,化解落後和過剩產能任務艱巨繁重,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迫在眉睫。與此同時,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產品和生態環境的期盼也越來越強烈。
本溪市堅持從市情出發,立足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必然要求,明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方向,決定實施生態立市發展戰略。生態立市就是以環境保護和治理為前提、以綠色產業為支撐、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綠色生活為基礎、以全民參與為保障,全面建設生態環境樣板區、綠色產業示範區、生態體制改革試驗區、綠色生活先行區,讓本溪生態美起來、產業強起來、百姓富起來,確保本溪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提升,綠色產業做大做強,人民群眾對優良生態環境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建設生態山城、美麗本溪。
保護綠水青山
夯實生態立市綠色根基
本溪是森林生態功能區、遼東山地生態區,森林覆蓋率76.31%,位居全省第一。本溪還是國家水源涵養重要區、遼寧「水塔」,境內河流251條、水庫29座,桓仁水庫和觀音閣水庫分別是全省最大和第三大水庫,庫容分別為60億立方米、21.7億立方米,受水地區覆蓋全省13個市。
實施生態立市發展戰略,首要是保護綠水青山,守住生態底線。近年來,本溪市深入實施藍天、碧水、青山、淨土、農村環保「五大工程」,有序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工程,本溪生態保護和環境質量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先後獲得全國首批創建生態文明典範城市、全國首批綠色發展優秀城市、遼寧省首批「省級環保模範城市」等榮譽稱號。
2019年,本溪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天數全省第二;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國控、省控斷面水環境質量達標比例全省第二;PM2.5平均濃度全省第三;主要汙染物總量減排,提前完成「十三五」總量減排目標;綠色發展指數全省第一。這是全市上下科學處理保護和發展的關係,厚植生態優勢、彰顯生態魅力、凸顯生態價值,馳而不息推進生態保護的結果,更是本溪市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市、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底氣和根基。
發展綠色產業
注入生態立市強大動能
本溪堅持生態立市必須以綠色產業為支撐,不斷推動產業發展向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的方向邁進,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和民生優勢。為實現這一目標,本溪市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生態農業,加快推動產業結構綠色轉型。
加快鋼鐵產業轉型升級。實施綠色礦山建設,有效控制礦山數量,提高大中型礦山比例;支持鋼鐵企業綠色、智能發展,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優化鋼鐵產業配套能力,補齊工序短板,開發高附加值、高性能產品;推進高端精密鑄件產業和鋼材深加工產業發展,拉長做大鋼鐵產業鏈。
促進生物醫藥產業提質增量。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培育和發展高科技企業;做強做大存量企業,推進醫藥龍頭企業發展,促進現有醫藥企業產能釋放;鼓勵企業加強產品研發,大力發展創新藥物及高端仿製藥、生物醫藥和中藥製劑、醫療器械等,打造腦健康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能源。堅持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推進煤矸石、採礦廢石、尾礦粉等大宗固體廢棄物資源綜合利用,建設千萬噸國家級廢鋼鐵加工配送基地。實施鋼鐵、玻璃等高能耗行業技能技術改造,構建清潔、循環的能源技術體系。利用豐富水資源和山地優勢,大力推進投資過百億的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利用秸稈等農林廢棄物,發展生物質能源,提升清潔能源生產供應。
推動文化旅遊產業做優做強。推進全域旅遊城市建設,創建生態休閒型全域旅遊示範市,桓仁縣獲批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全域旅遊示範區。利用「山水林泉洞」資源,做優鄉村旅遊、民宿經濟,打造景區景點品牌。利用冰雪資源,發展冰雪經濟,打造冬季旅遊品牌。利用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東北抗日義勇軍紀念館等紅色資源,建成全國紅色教育培訓基地,打造知名紅色文化旅遊品牌。利用溫泉資源,壯大醫療、養生、養老等康養產業,打造健康養生品牌。規劃建設本溪文旅創意產業園區,打造關東文化品牌。
打造生態農林產業特色品牌。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增強道地中藥材、桓仁優質稻米、冰葡萄酒等品牌的市場知名度和產業帶動力。全力發展林下種植和林下養殖業,加強全國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建設,培育和發展林下參、遼五味、紅松子、大榛子等地理標誌林特產品,提高「中國刺五加之鄉」「中國山參之鄉」國內外知名度。
健全制度機制
保障生態立市深入實施
未來,本溪計劃進一步鞏固生態環境保護成果,堅持一張好的藍圖幹到底,認真總結以往好的經驗做法,並以法律、制度、長效機制的形式固化下來、傳承下去。
2019年8月,本溪市委專門召開市委全會,專題研究並審議通過了《關於生態立市推進綠色發展的意見》,該《意見》從總體要求、戰略定位、主要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五個方面,明確了生態立市的總綱領、總藍圖、總要求。
今年5月1日《本溪市生態立市條例》正式頒布實施,進一步規範了保護治理、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生態文化、公眾參與、制度保障和法律責任,將生態立市戰略納入法治化、制度化軌道。把每年5月確定為全市「生態文明活動月」,廣泛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引導廣大市民加快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共同做生態文明的傳播者、綠色家園的建設者、生態立市的實踐者、綠色生活的體驗者,讓生態文明理念根植於心、落實於行。
對推進生態立市工作,建立領導體系,設立工作專班,按年度制定行動計劃、重點項目任務、指標評價體系等一系列措施,不斷健全生態立市的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強力推進生態立市戰略落到實處、向縱深發展。
本文轉自:瞭望客戶端
原標題:《市委書記姜小林在《瞭望》發表題為《本溪:一座老工業城市的生態發展之路》署名文章》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