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蟄廬過客集唐志,千載後世亦流芳——張鍅與千唐志齋
齋中所嵌唐志的書法藝術篆、隸、行、楷諸體具備,且諸家風格應有盡有。不僅可欣賞到晉代鍾(爵)、王(羲之)書法之遺韻,更可見到唐代虞(世南)、柳(公權)、褚(遂良)、歐陽(詢)、顏(真卿)、李(豈)、張(旭)等書法大家的真跡,初唐的勁逸,盛中唐的寬博和晚唐的瘦硬,在齋中一一再現,幾乎是一部唐代書法演變史,因此千唐志齋也是名副其實的書法聖地。
-
《河南日報》張鍅與河南大學
張鍅是民國陸軍上將,又曾被毛澤東贊為「中原老軍事家」,他以戰「揚名立萬」,但尚武不黷武,認為「造福於萬姓」才是戰之根本。戰場之外,張鍅重教,憐憫百姓,尤為愛護青年學子。王廣慶便是深受其惠的學子之一。王廣慶,字宏先,早年加入同盟會,武昌起義中,他投革命軍東路都督張鍅帳下任秘書長。辛亥革命南北和議達成後,張鍅讓王廣慶留學日本,並把袁世凱賠他的一筆錢拿出大半,作為其學資。
-
豫西百草園:旅遊扶貧 情暖村民
當晚,豫西百草園舉辦百家宴,22戶村民和本村新坪村100餘戶村民歡聚一起,共同聚餐,品嘗傳統宴席「豫西十大碗」。 據悉,豫西百草園計劃總投資2億元、佔地1萬畝,是由盧氏豫西大峽谷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集中藥養生、鄉村旅遊為一體的休閒農業、豫西民俗特色景區。
-
被稱為「潮汕小故宮」的陳慈黌故居,寶藏推薦,有空得去看看
人們說,一座舊宅,是一段塵封的記憶,作為中西結合「駟馬拖車」的典型潮汕民居,更註定了陳慈黌故居將成為一段城市歷史的記憶,甚至是城市歷史的延續……| 建築檔案坐落地點:汕頭市澄海區隆都鎮前美村>美譽暱稱:嶺南第一僑宅、潮汕的小故宮始建年份:清宣統二年(1865年)佔地面積:2.54萬㎡建築面積:1.65萬㎡建築形式:從厝式民居建築風格:中西合璧
-
半部民國史——閻錫山故居/李日宏
閻錫山故居位於定襄縣城東北22公裡的河邊村,始建於20世紀20年代初,歷14年完工。整個建築群坐東向西,原有近30座院落,800餘間房屋。舊居分為上下兩院,前後為東西花園。東花園的建築以中國傳統的晚清宮殿式建築為主,大門為古牌樓式,穿過假山就到了第一院,這裡的地面全由鵝卵石和青磚砌成幾何圖案,對面是高大的二層樓。
-
古樹窯洞青瓦 厚重豫西人家 郟縣王英溝村入選「中國十大最美鄉村」
傳統建築結構嚴謹,石刻磚雕工藝精巧,集中反映了豫西民居的建築風格和區域特色,極具歷史文化價值。很多古建築結構嚴謹,氣勢恢宏,石刻、木刻、磚刻工藝精巧,具有較高的建築史學價值和藝術價值。郟縣現有古村落700多個,其中中國歷史文化名村5個、中國傳統村落19個,省歷史文化名村10個、省傳統村落75個,有特色景觀旅遊名村(鎮)4個,中國景觀村落7個。
-
甘肅留存的9處名人故居,感受隴原熱土豪傑輩出的歷史文化
鄧寶珊故居地址:蘭州市城關區廣武門后街4號描述:故居又稱鄧家花園,簡稱鄧園,1933年鄧寶珊在友人資助下從韓姓官員後代購得。整個布局為「園中園」風格,大園套小園,庭院帶花園。南部為仿古建築群,中部有假山、水池,院西南一隅為鄧家子女所住,中間是鄧寶珊先生辦公和住宿的地方。
-
「全國融媒體看河南」豫西百草園:窮山窩變鮮花谷 遊人如織景如畫
讓記者們讚嘆獨闢蹊徑的「豫西百草園」,是一個省定貧困村。群山環繞,峽谷幽深,百草園所在的河溝組是新坪村中最貧困的小組,一句當地民謠形象說明了當年面貌。如今,這裡四季鮮花輪番盛開,茂林修竹掩映水榭亭臺。穿過美食坊、釀酒坊、手工藝坊,木屋棧道修葺一新,土坯房被改造為豫南民居,院落中的舊標語、老式務農工具,散發著時代氣息。村委會院子的公示板上,公布著2018年16戶預脫貧名單。村民胡章生打掃完衛生,準備回到官道口社區的新家。
-
南鑼鼓巷,保存最完整的元代胡同,棋盤式傳統民居區
今天筆者帶領大家參觀一下北京的胡同吧,提起北京最繁華最有價值的街區,就要提到南鑼鼓巷, 離著名的國子鑑也不遠,所以打算一天遊玩, 該區以矮小的四合院為主,但各有獨特的歷史基礎,當然,各也是數百萬數千萬的豪宅。
-
影視作品中的濟公,衣著破爛,到了其故居才發現他是大戶人家出身
在影視中,懸壺濟世的濟公,衣著破破爛爛,給我們的感覺是一個家境貧寒的人,但是當來到他的故居,才發現原來濟公並不是出生貧寒的家庭,而是出生於官宦之家,是大戶人家的子弟,可以說是形成了強大的反差。那麼是怎樣的一座濟公故居,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活佛濟公呢?懸壺濟世的濟公又有哪些是我們所不問人知的一面呢?
-
三晉明珠:山西民居
不同的自然與人文環境直接造成了不同地區的人們在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態上迥然不同的風格。這種差異不僅表現在語言、性格和服飾上,而且在居住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長期以來,廣大鄉民在與大自然的鬥爭中,通過不斷的經驗積累和實踐,根據自己的生活習俗、生產需要、經濟能力、民族愛好和審美觀念,結合本地的自然條件和文化環境,因地制宜、因材制用、因境而成地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居形態和居住文化。
-
踏葉而行,深秋遊天津故居,聆聽名人故事!
「故居」樓內以「梁啓超與近代中國」為主題,分12個展室,有公車上書、戊戌變法、護國戰爭、巴黎和會等,最後一間展室展現的是梁啓超的家庭及其九個子女的概況,館內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現了梁啓超的一生以及其功績。
-
劉伯堅烈士故居·巴中市
劉伯堅(1895—1935) 劉伯堅烈士故居 劉伯堅烈士故居位於巴中市平昌縣龍崗鄉龍山寺村。
-
1944年5月,豫西地區淪陷後,我黨領導下的軍隊第一時間 挺進豫西...
1944年5月,豫西地區淪陷後,我黨領導下的軍隊第一時間挺進豫西,深入敵後,開闢抗日根據地,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為後來我軍實施戰略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為取得抗戰的最終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1944年5月,豫西地區淪陷後,我黨領導下的軍隊第一時間挺進豫西,深入敵後,開闢抗日根據地,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為後來我軍實施戰略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為取得抗戰的最終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
定襄縣閻錫山故居,始建於 1913 年前後,體現了他以和為貴的思想
傳統民居作為可以詮釋特定時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的「歷史樣本」,是聚落建築中最主要的建築形態,是生生不息的居民賴以生存的物質生活與活動的主要場所。晉北地區主要是由於地理位置的差異,所以各區域間民居形態與表現形式大不相同,但又遵循該地區傳統民居建築的大規律。
-
黑龍江吉林留存的14處名人故居,感受肥土沃野豪傑輩出的壯懷激烈
柳條邊以北的黑吉兩省(包遼寧部分地區)歷史相對空白,別說名人故居,小城鄉野要找一間百年老宅也很困難。筆者在遼東某邊城工作期間聽說深山有一座百年老宅,專門驅車前往,其實就是非常簡陋東北傳統民房。之後曾在山西旅行路過一個不知名的山村,看到三四百年的老宅比比皆是,有的嚴重損壞坍塌無人問津,弄得我這個沒有見過世面的「東北人"扶摸著這些精美的民居痛心疾首。
-
豫西百草園「花海美食村」十一開業
□記者魏國劍通訊員謝康 10月1日,三門峽豫西百草園「花海美食村」將正式開業,同時首屆「鄉村旅遊美食節」盛大開幕,屆時,各種美食小吃將把花海古村變成吃貨的天堂,還能免費參加推磨大賽、花海燈謎會、山楂採摘、金銀花採摘、花海自拍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國慶假期景區免收60元門票費用
-
廣西留存的16處名人故居,感嘆八桂大地勇猛血性的剽悍民風
作為嶺南文化傳承的主要地區之一,展現出厚重的人文淵源,明朝大學士內閣首輔蔣冕,清初著名畫家石濤,清中大學士理學家陳宏謀,國學大師「中國最後大儒」梁漱溟,他們為中華文化傳承作出了卓越貢獻。地處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區,造就了古代名震天下的廣西狼兵,明代抗倭英雄瓦氏夫人,抗法抗日名將劉永福、馮子材、岑毓英,太平天國韋昌輝、肖朝貴、陳玉成。
-
「遊在山西」徐向前、閻錫山故居遊記
袁世凱封為等一侯後,又在此修建了「得一樓」 ,建築風格中西結合,富麗堂皇,石雕、木雕、磚騅精湛絕倫。主要建築物內還設有地下室,築有通往村外的地道。高樓深院,磚牆護衛,儼然一座城堡。淹沒於永安村座座房舍中的徐向前故居,也是祖上遺留下的一座四合院,佔地900平方米。正南三間房為二層樓,東、西廂房為平房。
-
明國第一豪宅閻錫山故居,院內石刻上家訓最吸引人,都是成功秘訣
同時,閻錫山還是清朝陸軍步兵科舉人,文化底蘊較佳閻錫山故居既有黃土高原典型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有晚清宮殿式建築的特點,不僅是閻錫山政治官場沉浮的歷史遺蹟,也是研究閻氏家族興衰的珍貴實物。遍布主要建築物下面的地道、地下室又將這座故居罩上了一層神奇的面紗。有人評價閻錫山故居,「一座都督府,半部民國史 」、「民國第一豪宅」。這樣的評價沒有半點誇張。閻錫山故居的整體風格為北方四合院結構,青磚灰瓦,飛簷鬥拱,抱廈迴廊。磚雕、石雕、木雕讓中外遊人流連忘返,遍布各主要建築物下的地道、地下室,顯示出閻錫山對這座宅院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