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副其實的「山西王」閻錫山,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統管山西長達38年之久。他一生奉行中庸哲學,雖頗有些負面評價,但他對於山西的治理頗有成績,數十年後,依舊為人稱道。同時,閻錫山還是清朝陸軍步兵科舉人,文化底蘊較佳
閻錫山故居既有黃土高原典型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有晚清宮殿式建築的特點,不僅是閻錫山政治官場沉浮的歷史遺蹟,也是研究閻氏家族興衰的珍貴實物。
先後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樓、上將軍府、二老太爺府、穿心院、東花園、西花園以及子明慈幼院等大小30多座院落,近千間房屋(現存27座院落,700餘間房屋),總佔地面積3.3萬餘平方米。
一進大門,一座小巧景致的假山,半擋著人們的視線,使人不能一眼望穿。轉過假山是第一院,院子頗寬闊,地面全由鵝卵石和青磚砌成幾何圖案。
對面是高大的二層樓,南北兩面是大瓦房。穿過過道是二院,二院的正廳為三間大房。屋內陳設著桌椅,供閻氏家族議事及宴會使用。南北均有出簷抱廈通往後院。三院的宮殿式大樓高而且大,站在三樓頂端,可遠眺全村。
這組氣勢恢宏堂皇、格局變幻詭奇的近代建築群,不僅是研究閻氏家族繁衍興衰的珍貴實物,也是閻錫山本人政治仕途升降沉浮的歷史遺蹟。
其中尤以一組組精湛絕倫的石雕、磚雕、木雕而使遊人流連忘返。遍布主要建築物下面的地道、地下室又將這座故居罩上了一層神奇的面紗。
有人評價閻錫山故居,「一座都督府,半部民國史 」、「民國第一豪宅」。這樣的評價沒有半點誇張。閻錫山故居的整體風格為北方四合院結構,青磚灰瓦,飛簷鬥拱,抱廈迴廊。磚雕、石雕、木雕讓中外遊人流連忘返,遍布各主要建築物下的地道、地下室,顯示出閻錫山對這座宅院的重視。
老子《道德經》有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聖」之意。閻錫山將這座樓取名為「得一樓」,有得到「一等侯」之意。得一樓修建於1914年,是閻錫山故居最高點,此樓前可通都督府,後部以地道與東花園二院相連。
都督府是閻錫山擔任山西都督後修建,它是中西合璧的一進兩院,在府門上方與前後過道以及後院東廳頂部均修建了羅馬教堂風格的尖頂前臉。
1912年孫中山來山西考察,期間評價道,「去歲武昌起義,不半載競告成功,此實山西之力,閻君伯川之功,不惟山西人當感戴閻君,即十八行省亦當致謝。 」
據資料顯示,閻錫山故居始建於1913年,耗時14年,直到1937年抗戰爆發前夕才算完工,總耗資140萬兩白銀。
縱觀閻錫山的一生,他是近代中國繞不開的人物,加入同盟會、刺殺慈禧太后、太原起義、獲取袁世凱信任當上山西都督;北伐時期,閻錫山還是與蔣介石、李宗仁、馮玉祥齊名的四大集團軍總司令之一。
再後來,還擔任過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抗戰時期是第二戰區司令長官,最後任到了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
遊覽閻錫山故居,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散落在院內的家訓石刻。在閻錫山故居東花園的牆上有這樣一句家訓,「做事是人生的結果,做的事多就是此生的結果大,做的事少就是此生的結果小,為做人即應當做事。」
謀事力成」是閻錫山所題,這四個字也是閻錫山成功的秘訣,意思是說謀劃好的事就要全力以赴去做,竭盡所能才能成功。
閻錫山還進一步告訴後人,「作甚務甚,作甚學甚,作甚會甚,作甚成甚;作不成甚羞甚,作壞甚補甚。為人事的必要人格,有此人格,則百事皆成。」
1986年8月18日,閻錫山故居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8月開闢為晉北河邊民俗博物館。
閻錫山故居,位於山西省定襄縣城東北的河邊村。從忻州市出發,先乘坐大巴到定襄縣,然後在定襄縣城火車站廣場乘坐1路公交車,到河邊村口下車即可。票價4元。不建議坐忻州的過路車,因為下來後還有走好長一段距離,才能到村子。
閻錫山故居現在也叫河邊民俗博物館。在裡面還能看到很多民間麵塑、刺繡、雕刻、飲食、信仰、婚俗和民俗等展覽陳列,可以欣賞到山西晉北的一些地方民俗和生活。
門票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