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排查化妝品電商平臺及經營者1402個
新快報訊 7月14日,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召開7月例行新聞通氣會。本次通氣會由省藥監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主任方維主持並發布《化妝品安全風險管理年度報告(2019-2020年度)》(下稱《報告》)。該局化妝品監管處處長郭昌茂介紹了《報告》的出臺背景、內容、主要結論、作用、相關信息等情況。經過科學綜合評估,廣東省藥監局作出2020年全省化妝品安全總體風險可控、具體風險突出的評估預判,具體風險突出主要表現在省內部分市場、部分產品的安全狀況不容樂觀,特別是「四非」(非法生產、非法添加、非法經營、非法標籤)問題、批發市場經營秩序問題、電商微商經營秩序問題,以及美白、祛斑和祛痘類等功能性產品非法添加藥物問題較為嚴重,風險程度較高,威脅消費者安全。
廣東省是全國化妝品產業第一大省。截至去年11月15日,全省持證生產企業2686家,佔全國55%,其中新增100家,增長3.7%;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確認備案產品1275752個,佔全國69% ;國產特殊用途化妝品註冊品種5804個,佔全國總數的55%。
《報告》顯示,2019年,廣東省藥監局根據風險監測結果按照「關鍵風險專項整治」的風險管控原則,組織全省藥品監管系統開展以「打擊非法添加違法行為專項、打擊化妝品擅自變更配方違法行為專項、打擊網絡銷售非法化妝品行為專項以及化妝品「線上淨網線下清源」風險排查處置為主要內容的化妝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打擊非法添加專項整治共發現和查處了83批次涉嫌非法添加化妝品,打擊化妝品擅自變更配方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共抽檢染髮類及防曬化妝品548批、立案查處案件173宗,打擊網絡銷售非法化妝品行為專項共依法移交或查處省內外問題產品37批次,化妝品「線上淨網線下清源」風險排查處置工作全省共排查化妝品電子商務平臺及網絡經營者1402個,清理產品數量8129個,清理違法信息309條。
2019年國家化妝品監督抽檢廣東承擔500批次抽樣檢驗任務,抽檢產品類別包括面膜、美白/祛斑、防曬、燙髮、染髮、嬰幼兒護膚類、爽身粉類、國產非特一般護膚類、祛痘及牙膏共10類。500批次抽檢已全部完成,不合格產品23批次,靶向命中率4.6%,合格率95.4%。主要不合格產品集中防曬類檢出成分與配方不符、染髮類檢出染髮劑成分與配方不符及菌落總數等。
廣東省抽驗化妝品方面,2019年省抽化妝品任務3638批次,產品類別包括面膜、美白/祛斑、防曬、染髮、祛痘、護膚(易重複使用或宣稱過敏)及其他類共7類。已經完成3126批次抽檢任務,發現不合格(或成分不一致)化妝品68批,合格率為97.8%。 主要不合格產品集中在防曬產品和染髮產品存在防曬劑、染髮劑檢出成分與批件或產品標籤不一致,面膜類產品不合格集中在微生物方面,祛痘類產品主要檢出禁用物質激素及抗生素。檢出成分與標籤或批件所含成分不一致的原因是生產企業擅自改變已批准配方生產,未履行企業主體責任。
同時,廣東省藥監局委託第三方開展了12項化妝品安全風險監測項目,主要針對面膜、祛斑、祛痘等高風險產品開展了線上線下的評價性和監督性風險監測工作,結果顯示風險物質檢測合格率為96.4%,廣東省線下主流市場和主流電商平臺銷售的祛痘、祛斑、面膜類化妝品總體安全狀況良好,非法添加情況呈逐年改善趨勢。
根據風險監測結果和2020年風險形勢預判,廣東省藥監局向廣大消費者發出消費提醒:掌握必要的化妝品安全常識,才能正確選擇和科學使用化妝品,規避消費誤區,遠離安全風險,尤其要注意識別醫美面膜陷阱、謹慎購買功效產品、熟悉安全消費常識、警惕產品宣傳陷阱、選擇規範渠道購買,發現違法違規產品及時投訴舉報。
尤其針對市場上掀起的「醫美面膜熱」,郭昌茂提醒消費者應提高警惕,正確對待。行業內所謂的醫美面膜是指持有醫療器械備案憑證的面膜(大多為Ⅰ類醫療器械),其主要成分是醫用輔料,其實質用途是用於輔助治療皮膚疾病或損傷。健康的皮膚不需要使用醫美面膜,也沒有證據顯示醫美面膜比普通面膜具有更好的護膚功效。
【來源:新快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