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技法16:解索皴 牛毛皴 亂柴皴

2020-12-13 藝域

解索皴是由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技法中變化而來的。其特點是皴法線條較長而且多波折,好似解開的繩索,故稱之為「解索皴」。解索皴就像一團糾結著的繩頭,下面分解開來,以表示山的脈絡紋理,此法適合表現結構繁複、綠蔭茂密的土質山石,代表畫家是元代的王蒙。

解索皴一般中鋒用筆,運筆要乾燥且呈發散狀,淡墨濃墨混合而用,不可單一墨色,否則層次單一缺乏變化。在用此法時,最好伴有豐富的點法,造成茂密蒼茫的效果。此法與披麻皴的區別為:披麻皴多側峰用筆,基本直線運筆;而解索皴則是多中鋒運筆,畫皴法時要曲線運筆,且呈散髮狀。

夏山隱居圖 元代 王蒙

夏山隱居圖 局部

作品在描繪幽僻的隱居環境和高士的隱逸生活同時,往往穿插若干富世俗情趣的生活景象,反映了畫家入世思想的這一面。此圖在房 舍中即安排了婦人攜子、童僕侍候的情節,在橋上還有挑籃歸來的僕人,散發出較真實的生活氣息。作品布局由近及遠,平遠與深遠結合,其間以開闊水面相連,虛實結合,繁密中見空靈,保留了較多的董、巨布景特色。主山中間屹立,山頭多苔點礬頭、坡渚點綴蒲草蘆葦和繁密的披麻皴等山石草木形態,也 近似五代的巨然。惟下方至巖上交錯的長皴和方直的用線,已呈現解索皴和亂柴皴雛形,具自身風格之特色。此圖為了解王蒙早期畫風的重要存世作品。

九峰讀書圖(局部) 清代 王鑑

圖繪崇山峻岭,蒼松平溪之中,一高士在茅舍內坐於矮凳上,手執一書,認真品讀,高山,流水,一屋,一人,有一種隱逸之意境。山頂處以濃墨戳點,山腳松木以工整線條勾畫,山石的脈絡以解索皴表現,更顯雄偉。

牛毛皴由披麻皴、解索皴變化而來,皴法細若盤絲,厚如牛毛而得名,著力表現江南草木茂密和鬱鬱蔥蔥的景象,代表畫家有王蒙、沈周和八大山人等。

煮茶圖 元代 王蒙

煮茶圖(局部)

此畫為王蒙晚年之作,所繪為其隱居時的山水。山體用「渴墨」以牛毛皴、解索皴畫法畫出,然後再用濃墨「苔點」,畫出山體的陰陽向背,這正是王蒙所獨創「水暈墨章」。 王蒙山水以景色稠密,山重水複,布局繁密,蒼鬱深秀等特色,表現出大氣磅礴、縱橫離奇的山水境界。

廬山高圖 明代 丁雲鵬

廬山高圖(局部)

本幅丁南羽用王叔明「牛毛皴」法繪廬山高聳,士子觀泉於秋林。沈周也有用王蒙筆法繪的「廬山高」,而此更顯繁茂,且用筆緊實。

亂柴皴也有人稱之為破網皴,此皴法是從解索皴、荷葉皴等皴法演化變生出來的一種適合表現南方雨水衝刷而裸露的山脊的皴法。這種皴法更具有抽象的表現意味, 更具個性化,無拘無束,隨機應變,極具個性,看似亂畫,實則無法中有法,非常人所能及,少有畫家用之。明代的沈周亦用此法,吳偉、藍英、清代吳宏、當代的傅抱石是此畫法的代表畫家。

秋林高士圖 元代 盛懋

秋林高士圖(局部)

此幅繪著一紅衣高士,坐秋林坡上,作遠眺之狀。古賢山水畫中少作朱衣隱者,此作朱衣或是應受畫者所囑。圖分前、中、遠三景,布局、運筆富於變化,著墨不多而筆簡意足。遠處層巒疊嶂,重重霧鎖。兩座主峰以披麻皴間以亂柴皴,結構轉折處以濃墨打苔點樹,雄峻逸秀,氣格高朗,的秋天清曠情趣。

相關焦點

  • 國畫技法15:捲雲皴
    捲雲皴又叫雲頭皴或亂雲皴,是中國山水畫的技法之一。以李成為創始者,所畫山石的形態、筆墨仿佛雲氣湧動,故名。其法以中鋒略帶側鋒而為之。適合表現中原、齊魯一帶山石的形狀和質感。運用捲雲皴的代表畫家還有北宋的郭熙,其皴線向內捲曲,運筆以弧線為主,有雲頭勾卷之勢,主要用於表現黃河流域一帶的山川地貌。捲雲皴雪山蘭若圖 宋代 郭熙雪山蘭若圖 局部此幅繪大雪漫山,山中藏有蘭若寺。
  • 國畫:勾皴點染
    內容整理自網絡;編輯:國畫藝術;插圖:趙春秋山水作品。
  • 拖泥帶水皴知識點講解
    拖泥帶水皴概念拖泥帶水皴是一種邊皴邊染的方法,在運用斧劈皴畫山石時,先用較濃的溼筆勾輪廓,然後趁輪廓線未乾時,再以較溼的濃墨或淡墨加皴,趁其未乾時,又以淡墨染之。能夠達到自然連接成一片渾然一體的效果。拖泥帶水皴名家代表作所謂拖泥帶水皴也就是在它濃淡相間的情況下,採取了很必要的措施。比如說近代大師傅抱石等一批畫家就靈活和非常理智的運用了這種皴法。形成了非常好的一種手法。
  • 在山水畫裡看的那些「皴」,現實中都長什麼樣?
    所謂「皴法」指的是:中國古代畫家將對山石紋理的觀察剖析研究和綜合整理後,用筆墨把感受的意象,巧妙的表達出來的一種技法。 荷葉皴 所謂的「皴(cūn)法」指的是:中國古代畫家將對山石紋理的觀察剖析研究和綜合整理後,用筆墨把感受的意象,巧妙的表達出來的一種技法。
  • 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的皴法14種
    倪瓚《容器齋圖》 2.牛毛皴 中國畫山水畫技法中皴法的一種,是披麻皴的變體,一種橫向的細曲皴法,用筆柔勁披離,形如牛毛,故名。
  • 藍瑛山水畫深得宋元人筆意,單憑「青綠荷葉皴」,就能傲立畫壇
    文|夏紹毅【摘要】:藍瑛的山水畫從宋元人築基,並深得其筆意,但未被束縛,自創「青綠荷葉皴」,在山水畫發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烙印。本文通過藍瑛的存世山水畫,試分析他的的「青綠荷葉皴」有何特點,他是如何入古出新的?
  • 大雪話健康之寶寶皴臉
    這一時節天氣乾冷,稍不注意寶寶小臉就會皴了,甚至冒出血,讓爸爸媽媽好心疼。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寶寶容易皴臉吧。若寶寶真的不小心皴臉了,大家也不用太擔心。只要護理方法正確,很快就能讓他的皮膚恢復水潤光滑!該怎麼做呢?育姐教大家幾招。
  • 冬季寶寶小臉皴紅怎麼辦
    冬季寶寶小臉皴紅怎麼辦 近來,論壇裡不少媽媽都為了一件同樣的事情而苦惱萬分,那就是天一冷,寶寶的小臉變得皴紅,以前水嫩嫩的臉蛋瞬間變得乾燥粗糙,小女神小男神秒變賣菜娃。其實,寶寶臉蛋皴主要原因還是水分丟失嚴重,皮膚的水油平衡被破壞後,自然膚質就會變得糙糙的。
  • 冬季預防寶寶小皴臉 洗臉別太勤
    一到冬季,不少寶寶原本光滑細嫩的小臉、小手上就皴了
  • 皴臉,讓你的甜心萌主變成隔壁村的山藥蛋
    咱先不說耳朵能不能凍掉,至少這種氣候,把你們家細皮嫩肉的甜心和王子迅速變成帶有濃鬱黃土高坡山藥蛋風的皴臉狗蛋、高原紅二丫,是so easy噠!先拋開顏值被迅速拉低的尷尬不提,從寶寶體感上也是有點不爽的。會緊繃,會痒痒,會刺痛,嚴重的還會破損出血。所以,一定保護好寶寶的小臉,珍愛皮膚,遠離皴臉。咋保護呢?首先讓我們弄明白皴臉的成因。
  • 中國繪畫藝術,國畫筆墨技法運用,常見筆鋒的正確用法
    在國畫筆墨技法的傳承過程中,經過無數先賢繪畫者不斷的探索與專研,日漸成熟和完善,形成了一整套複雜而有序的體系。作為初學者,我們應該通過臨摹國畫了解和掌握傳統的筆墨表達,通過自身領悟及實踐運用所習得的技法藝術。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進行總結,當然,老師們也會在恰到好處的時候進行指教。本文今天略談一下在國畫筆墨技法練習中,常見筆鋒的正確用法。
  • 冬天寶寶臉皴了,很心疼?一塊錢的它很好用,醫生不說媽媽要知道
    天天給孩子塗香香,小臉還皴了,一絲絲的看著都心疼。@大寶小寶:我娃四個半月,臉已經皴了,摸著跟搓一樣,每天都洗臉擦香香,但抹了還是那樣,不知道啥時候能好,挺注意娃的衛生。表姐一直說是因為孩子愛哭,才皴的臉。@小破孩:我家寶寶8個月了,也愛皴臉。
  • 國畫中的34種技法 你還有哪些不知道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國畫十八描遊絲描白描中國畫技法名。源於古代的「白畫」。主要多用於畫人物或雙勾花鳥畫。工筆畫都是以白描為先,這種方法實與書法的雙勾響榻有關。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亦稱「麻皮皴」,董源、巨然用之,有長短之分)、直擦皴(關仝、李成用之)、雨點皴(亦稱「芝麻皴」,形大的稱「豆瓣皴」,範寬用之)、捲雲皴(李成、郭熙用之)、解索皴(有直解索、橫解索,諸家用之者多,王蒙一變為細長飄曲之狀,稱「遊絲嫋空法」)、牛毛皴、荷葉皴(趙孟頫用之)、鐵線皴(唐人用之)、長斧劈皴(許道寧用之,亦名「雨淋牆頭皴」)、小斧劈皴(從李思訓小鉤筆發展而來
  • 國畫中的34種技法 你還有哪些不知道?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國畫十八描遊絲描白描中國畫技法名。源於古代的「白畫」。主要多用於畫人物或雙勾花鳥畫。工筆畫都是以白描為先,這種方法實與書法的雙勾響榻有關。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亦稱「麻皮皴」,董源、巨然用之,有長短之分)、直擦皴(關仝、李成用之)、雨點皴(亦稱「芝麻皴」,形大的稱「豆瓣皴」,範寬用之)、捲雲皴(李成、郭熙用之)、解索皴(有直解索、橫解索,諸家用之者多,王蒙一變為細長飄曲之狀,稱「遊絲嫋空法」)、牛毛皴、荷葉皴(趙孟頫用之)、鐵線皴(唐人用之)、長斧劈皴(許道寧用之,亦名「雨淋牆頭皴」)、小斧劈皴(從李思訓小鉤筆發展而來
  • 冬天寶寶臉皴該怎麼辦?
    一、小寶寶臉皴怎麼辦1,從寶寶日常飲食中解決孩子出現臉皸裂的現象,除了天氣的原因外,還存在其他營養素缺乏的原因,有的孩子比較挑食,每天都固定食用一種食物,很容易導致寶寶出現維生素A的缺乏,孩子的身體內缺少維生素A的時候,就會導致寶寶的肌膚變得比較乾燥。
  • 牡丹畫山水畫技法
    2、學習方法許多初學國畫的人不懂學習規律和方法,開口就問怎麼畫素描?怎麼畫寫生?往往弄得人哭笑不得。因為素描、寫生這些主要是西畫的方法,開始就去學這些,很容易誤入歧途,把國畫畫成西畫。國畫的正確學習方法是臨摹,應從山石、樹木、雲水等基礎景物入手,苦練筆法和墨法。
  • 水墨畫山水畫繪畫入門技法步驟圖文詳解
    用散鋒破筆皴擦出山石、樹幹紋理,皴紋不要太多,本圖採用枯筆隨意自由皴,似點非點,似面非面,比較自然。也可用扁鋒枯筆刷皴,刷出披麻皺。最後用刀筆點簇出山石上的草叢,勾畫出小船、飛鳥點景即可。下圖設為南派山水,因使用的生宣,所以按勾、染、皴、點的步驟。當然也可按勾、皴、點、染的步驟,只是染時要防止跑墨弄花畫面。南派山水的特徵是以丘陵江湖、花柳雜樹為原型,構圖簡略天趣,講究詩情畫意,大多採用線皴法,如董源、巨然的披麻皴,黃公望的解索皴,倪瓚的折帶皴,王蒙的牛毛皴,均溫潤而不張揚。
  • 國畫山水皴法總結,建議收藏
    皴的本意是指皮膚被風吹後產生的粗糙、乾裂的紋理。山石、樹林的表面也有許多紋理,很像皮膚乾裂的樣子。根據山石的結構紋理,人們創造了許多表現它的方法,就稱之為「皴法」。前人創造出的皴法大約有三十多種,但可總結為三類:線皴、面皴、點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