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麒麟與威廉告訴我們:離別也需要儀式感,不要忘記好好說再見

2020-12-15 執四水

麒麟弟弟大家都不陌生,德雲社少主。4歲的小威廉,來自我一直關注的《超人回來了》,兩個弟弟告訴我們:離別也需要儀式感。

麒麟弟弟的學校生活止步於初三,初三上了兩三個月,便不再上學,開始學習更加適合他的相聲。

不上學不代表缺少知識,學歷和學識有時候是不成正比的。如今麒麟弟弟事業有成,看到他的成功,便更加覺得當初他的選擇是正確的,也認為他對學校生活肯定也沒什麼遺憾的。

但是在看《王牌對王牌》的節目時,麒麟弟弟選擇留給未來自己的是一張初三畢業照,這張照片中原本是沒有弟弟的,所以弟弟把自己P了上去。

當時突然就覺得,麒麟弟弟對學校生活,還是有些許的遺憾。

後來在《朋友請聽好》的節目中,千璽弟弟穿著校服表演吹葫蘆絲,麒麟弟弟在對面的沙發坐得筆直,充滿期待。

高三一班,這是麒麟弟弟沒有經歷過的年級。或許,弟弟也會想起那張沒有自己的畢業照。

遺憾不是後悔,選擇也是放棄,我想麒麟弟弟遺憾的是沒能好好說一聲再見,沒能合一張留念。

4歲的威廉弟弟,在《超人回來了》的節目中,幫助弟弟本成功告別了安慰奶嘴(啾啾)。威廉弟弟懂得的道理,我們還真得不一定懂。

本特利,已經到了要和啾啾說再見的年紀,爸爸Sam和本說明情況後,便用無人機當著本的面把啾啾帶走。

本哭得傷心極了,啾啾是一直陪伴他的朋友,它可以讓本安靜入睡,也可以撫慰本的飢餓,還可以帶給本類似於媽媽的安全感。

這樣的依戀,不是說放下就能割捨的。

威廉覺得爸爸不懂,因為爸爸沒有戒過啾啾,而自己是戒過的,他知道戒掉啾啾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威廉給本準備了一場告別式。

威廉說,本之所以這樣離不開啾啾,是因為最後沒有好好咬一口。

威廉對本說,寶寶,我知道你的心情,你沒有最後咬過這個,你很想咬一次吧。

隨後威廉又說,寶寶啊,你只能再咬三次了。

本很配合,雖然在第三次的時候,依依不捨,花的時間長了一些,但是本還是自己把啾啾給了威廉。

威廉說:寶寶,我們一起把它扔進垃圾桶裡吧,寶寶,需要你自己扔掉。

威廉一直在旁邊鼓勵本,威廉說:心態放簡單點,離別的時候果斷地放手。

本終於做到了,在哥哥的鼓勵下,親手把啾啾放進了垃圾桶。哥哥摸著弟弟的頭說:做得好,豎起大拇指讚賞。

這次本沒有哭,能夠平和勇敢地對著垃圾桶說著再見。

對本來說,這並輕鬆,但是本做到了,他告別了自己的第一個朋友。

離別,是我們這一生都要學習的功課。

也許太匆匆,讓我們忽略或者忘記好好說再見,雖然當時沒有什麼,但在往後的漫漫時光裡,也許會有某個點,瞬時把你拉進回憶。這時的你一定有些許遺憾。

麒麟弟弟展示自己的P圖時,雖然調侃技術有多不好,照片有多假,但是弟弟在用自己的方式彌補遺憾。

雖然現在離初三已經很久了,但是畢業照的遺憾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就減輕。歲月不可回頭,遺憾無法彌補,所以才要好好告別。

讓我們向威廉弟弟學習,在面對離別時,也許是一個人、是一段日子、是一個物件、是一隻寵物,不管是什麼,都要有一個充滿儀式感的告別式。

給自己三次機會告別,第三次可以時間長一點,但最後一定要勇敢地放手,擁抱離別後的新開始,不給自己留遺憾。

相關焦點

  • 若不能並肩前行,請在離別時好好說再見
    而分開就更簡單了,還未曾好好說再見,就漸行漸遠。大部分的感情從甜蜜為起點,以傷心收場。 緣聚緣散,緣深緣淺,我們都該接受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並且認真地做一個告別。離別是人生的常態,我希望你,在無法與對方並肩走下去的時候,心平氣和地吃完最後一餐飯,喝完最後一杯茶,道一聲珍重,擁抱後再說再見。
  • 一輩子很長,需要好好說再見,感情,愛過就夠了
    這好似她自欺欺人地說:「向空他不變」已經足夠了,她不是不懂,而是不想懂。公之於眾是她的「自以為是」,把邱櫻想成自己的影子是自欺欺人,用裝模作樣的眼盲來困住季向空,是她固執不肯放手。但是,這種得到的感情能維持多久呢?許多時候,我們總忘不了某個人,忘不了有關於他的點點滴滴,曾經的經歷仿佛依然歷久彌新,存在於腦海中的回憶也仿佛清晰可見。
  • (關於離別)請別對我說再見
    」我最不喜歡的一個詞語就是「離別」,我最不能忍受的時刻就是離別的時刻,可是我也相信這樣一句話「人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就是為了飽經風霜然後離開。」所以,在我把狗狗送給朋友寄養時,我始終無法忘記離別時它的眼神。
  • 緣分盡了,就好好說再見
    陳奕迅在傾城中唱到:「熱情就算熄滅了,分手這一晚也重要,甜言蜜語謊話嬉笑,多給我一點切勿缺少……」大概意思就是說即使最後要分開,也請你提前告訴我,讓我有所準備,讓我還能多看你幾眼,在離別的時候回到初始那般,眼裡只有純淨的愛,只有簡單的喜歡。
  • 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就像平凡的日子需要一束光
    聽過一個很好的答案:「儀式感是生活的甜味劑」心理學家榮格說過: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儀式感。即使在平淡的日子裡,也要搜刮生活藏下的溫柔啊。不傾國,不傾城,但傾其嚮往的生活。哪怕是開水煮麵,也要撒點蔥,就像要與平庸的生活 正面交鋒,別因為生活的忙碌就忘記了原有的風景。我們雖然解不了 生活的毒,但化的開 生活的苦。儀式感這個東西它並不是需要你花多少錢,玩出多少的花樣,它最重要的是表達了我們對生活的尊重和熱愛。所有的節日並不是為了禮物而來,而是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愛與被愛,生活需要儀式感。
  • 好的離別,是因為來得及說再見
    久而久之曾哥和我們成了好朋友,每次去喝檸檬奶都不讓我們兩個付錢。但每次我們兩個都眼疾手快,把放在櫃檯上的支付碼拿起來迅速掃碼支付。曾哥都很無奈,說「不要啦我請你們吶。」 我就損他:「生意這麼差,還不收錢,你是不想做生意了吧。」
  • 結婚需要儀式感嗎?
    你覺得婚禮需要儀式感嗎?雖然結婚儀式酒席很麻煩,但說到結婚需不需要儀式感的時候,我認為這還是有必要的,《小王子》的小狐狸說:「我們需要儀式,它使得某個日子區別於其他日子,某個時刻不同與其他時刻。」尤其是在我參加了越來越多次婚禮以後,發覺生活真的是需要這種儀式感的,不僅如此,愛和被愛也都是需要儀式感的。那究竟什麼才是婚禮的「儀式感」呢?
  • 《你好再見媽媽》淚光中收尾,重來一次的離別
    生活不過是一場又一場的離別,有時可能再見,有時卻再也不見。你好再見媽媽,又何嘗不是每個人所要經歷的過程。被媽媽帶到世上,最終又要與媽媽告別。最後不論是誰先離開,總免不了離別。說過了你好就要說再見了,再見媽媽,作為媽媽與女兒再見,作為女兒與媽媽再見。
  • 認真說開始,好好說再見
    在不久之前,微博上有一個話題:刪除好友前,要不要告訴對方,否定的答案呈現壓倒性的優勢。 就這樣,只需要手指頭動一動,我們的關係就到這裡了。 更為現實的是,我們和很多人,早就已經見過這輩子的最後一面了。
  • 生活中,我們是否需要有儀式感?
    尤其是特殊日子,女生追求的是男士的的態度和用心,當然這標準並不統一:有的女生要求男士要記住就行了;有的女生要求男士要懂她,送的禮物滿足她的實際需要;有的女生則是要求品牌甚至是大牌。這是禮物方面的不同要求,儘管標準不一,但是還是要求男士要有所表示,要有這個儀式。
  • 人生感悟,說再見的句子100句
    9、不要說珍重,不要說再見,就這樣,默默地離開,但願,在金色的秋季,友誼之樹上將垂下豐碩的果子。10、讓我們開開心心的畢業吧!我的同學們。忘掉不高興的事,保留最完美的回憶。11、想說的很多。可是這樣的時刻,這樣的場合,能留給你的,僅有我的默默的祈禱:珍重啊,朋友!
  • 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
    儀式感不需要花過多的時間精力,它是我們對生活的尊重和熱愛。注重儀式感的女生,凡事都要有一個儀式。為什麼生活需要儀式感?我聽過一個答案:為了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生存。《小王子》中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大多數人每天都在重複同樣的事情,日子仿佛複製粘貼。
  • 好好說再見說完再也不見
    真的有如果的話,我想說沒有我的日子裡你一定要好好生活,相愛的時候我曾發自肺腑的說過很多句,我愛你,但分開的時候,我忘了認真的和她道一聲再見和珍重!突然好傷感,都說分開並不用需這麼有儀式感的告別,但是曾經愛過的人,到最後缺連一句真誠而認真說再見都沒有過,有時候想起來真的挺遺憾的,還記得說出那句,我想和你在一起之前你做過最少的心理建設來為自己打氣嘛!
  • 什麼是儀式感?為什麼我們生活需要儀式感?
    最近似乎很流行儀式感這個詞,都說每個人生活中都應該有點儀式感。似乎儀式感能幫我們提升生活品質、改善心情。那麼儀式感到底是什麼呢?百度百科是這樣定義的: 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儀式感無處不在。
  • 生活需要儀式感
    3 育兒教養中的儀式感儀式感是告訴孩子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是很認真的在跟你溝通,不是你隨便聽聽就行的。很多孩子吃飯的時候,上竄下跳,在餐桌上各種玩。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覺得生活很平淡,節日也就是那麼回事,過不過節都無所謂,跟平時沒什麼區別,出席宴會的時候也許就穿了套運動裝就去了,這一切的一切就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沒有給他儀式感。相反,春節的時候和孩子一起貼窗花,貼春聯,跟孩子講關於過年的傳統故事,過年的儀式感就體現出來了,讓孩子覺得這是一個重要的節日,這是一個與家人團聚的節日。
  • 生活它需要儀式感
    雖然,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但是,我們仍然要活得安樂自在,我們要把生活當作是一個愛人去對待,去享受。如果你是一個人,請你更要給自己一種儀式感。這種儀式感可以是你自己最想要的一束花,一頓美食,一瓶酒,一本書,甚至是一個人的燭光晚餐。
  • 《儀式感》和《生活需要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
    原因就是:生活需要儀式感!那什麼是儀式?什麼是儀式感?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和《生活需要儀式感》或許會讓我們找到答案。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儀式?法國童話《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無可否認,中國人向來是注重「儀式感」的。
  • 生活中的儀式感,成為一個說早安道晚安的人
    現代社會的節奏,非常之快,很多人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之下,忘記了自我,也就忘記了身邊的人,沒有跟身邊的人好好溝通。如果你處於一段感情之中,因為長期與工作上的原因疏忽了與伴侶的交流,那麼彼此之間的關係就會越來越冷漠,不論是相處了多久的情侶,都好需要一些儀式感來保持甜蜜。
  • 分手的「儀式感」到底有多重要
    《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愛情的開始需要儀式感,它代表著莊重和用心的程度,同樣分手的時候也需要儀式感,意味著真正意義上的終結。那個具有儀式感的日子與眾不同,無論留下的是鮮豔抑或灰暗的顏色,都可以試著認真地接受,然後下定決心頭也不回地繼續向前走。時間告訴我們一起都會過去,但那些過往的記憶也是我們的一部分,那些分手的儀式感會是一個節點,也擁有很大的意義。
  • 講不出再見!經典催淚歌曲推薦——「離別篇」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人生的旅途中終究少不了離別的傷感,每每回想起曾經那些美好的記憶,不禁潸然淚下。但輕柔的風格並沒有削弱這首歌的離別情緒,反而更增添了許多傷感與無奈。我們只能揮揮手告別那些回不去的歡樂時光,默默感嘆光陰好似流水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