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成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大會在西博城召開。會上就《關於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進行了解讀。這份《徵求意見稿》不僅勾畫了城市消費未來「三步走」的圖景,更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提出塑造8大消費場景。
當下,成都著力塑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加快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此,成都正積極創新消費場景,推動成都從中西部消費第一城向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升級。此間,首店經濟、夜間經濟、周末經濟等新興消費形態在成都方興未艾、拔節生長,不斷帶給市民、遊客消費新體驗,而這,也正是成都進階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底氣。
01
為什麼網紅店都愛開在成都?
首店經濟了解一下
論城市的經濟、文化等綜合實力,唐朝有「揚一益二」之說;到了宋朝,成都已有當時官方組織的十二月市,包括正月燈市、二月花市、三月蠶市、四月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寶市、八月桂市、九月藥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這種專業性和季節性的市場,充分說明了成都消費經濟的發展與繁榮。而且,十二月市除了有商品交易,也是成都人集體上演「城會玩兒」的大好時機。這種遊樂與消費結合的模式,可以說是成都消費的特色與獨特魅力。
到了今天,成都消費的自古以來的這種獨特魅力,再加上營商環境和城市影響力,更是吸引了無數的國內外商家。
衡量一個城市的經濟活力有哪些指標?除了世界500強企業的落戶、科技創新層出不窮……一個新概念——首店經濟,成為城市商業繁榮的標誌之一。今年4月初,成都出臺《關於加快發展城市首店和特色小店的實施意見》,計劃到2021年,每年新落戶全球性、全國性和區域性的品牌店、旗艦店、體驗店等各類品牌首店200個以上,發展特色小店300個以上,其中引進國際首店及世界品牌100個。旨在通過「兩店」經濟推動成都早日建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作為一座因商而立的城市,成都自古繁榮的商業與獨具魅力的消費環境,使開在成都的「首店」更具辨識度,因此被全球著名市場調研機構尼爾森評為中西部首店第一城。
今年,成都再次夯實了它作為中西部首店第一城的位置:7月份,成都零售商協會聯合上海中商數據發布的一組數據,證實了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底氣與實力。數據顯示,首店經濟正成為商業熱點,成都首店入駐情況發展迅速,今年上半年,進駐各類首店237家,已超過2018年全年首店數量,首店品牌持續發力。大批國際品牌不約而同將中西部地區首店策略性地安家落戶在成都。
按地域等級劃分來看,全球首店2家,全國首店27家,西部首店14家,西南首店37家,成都首店157家。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法國Givenchy旗下全球第一家童裝專賣店形象店Givenchy Kids和Swarovski旗下中國首家水晶軒概念旗艦店,為成都首店經濟發展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成都遠洋太古裡今年上半年首店進駐多達20家
從區域來看,春熙、金融城、天府新城、鹽市口、金牛沙灣、建設路、紅牌樓等十餘個商圈多點開花,均吸引不少首店進駐。其中,錦江區首店最多,武侯區與高新區緊隨其後。錦江區與高新區以零售首店為主,武侯區則以餐飲首店為主。
梅賽德斯-奔馳的西南首家體驗店就在太古裡
以今年上半年吸引零售首店最多的錦江區與高新區為例,「錦江區的IFS、遠洋太古裡作為成都時尚地標,是品牌來蓉首選,載體優勢突出。高新區有著諸多新開業的商業載體,且開始形成氣候,首店招引同樣存在優勢。」
作為國際美食之都與中國時尚一線城市,成都在這些方面的吸引力也從首店數據中得到印證。237家首店中,餐飲業態佔比最高達46%。從全世界薈萃而來的110家美食首店,呈現出一個擁有巨大的包容力和消費力的成都。這其中,火鍋與川菜首店成為當之無愧的主力,同時,19家特色餐廳的中國首店與西南首店也成功落戶。例如新加坡螃蟹之家House of seafood、鮨·初雲、肉滱泰國料理、虎·去茶山、茶茶小王子與The Hang黑膠音樂餐吧的中國首店,KFC與星巴克則各自為成都量身定製了天府錦繡主題店、星巴克校園體驗店的中國首店。
全國第一家德克士開在成都,圖為德克士的熊貓基地店
在首店招引方面,成都有很明顯的優勢,比如成都是一座時尚的城市,時尚是一座城市引領潮流和吐故納新能力的體現,成都對此從未缺席。作為中國時尚一線城市,成都今年上半年的零售業態首店佔比達到42.6%。日本人氣包袋品牌anello阿耐洛、充滿童趣和法式浪漫的法國童裝Les Lutins洛洛精靈、英國環保牛仔Monkeegenes的中國首店、LOEWE西部首家全品類旗艦店、生活美學集合店梵幾全國首家旗艦店……國際一線品牌、獨立設計師品牌、時尚潮牌、頂級集合店等各種潮酷品牌紛紛在成都集合。
潮牌BEEN TRILL中國首店落戶成都遠洋太古裡
今年10月,成都「首店天團」又添新成員,來自美國的創新時尚環保品牌Allbirds落地遠洋太古裡。成都是allbirds在中國西部城市的「首店」,allbirds在中國布局了四家店,除了成都,其他三家分別位於北上廣。
至於為何會選擇成都,Allbirds 國際業務總裁 Erick Haskell(埃裡克 哈斯凱爾)表示,「成都本身就是一個多元化的城市。同時,對於時尚領域來說,大家都會非常樂意去學習,去接受新的事物」 。埃裡克 哈斯凱爾說,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成都又處於西南的中心,選擇成都是毋庸置疑的。在他的眼中,成都人對於潮流的觸感也非常敏銳。據介紹,自今年10月,Allbirds在太古裡現身以來,已經有不少時尚人士聽聞而至,前來打卡。
如今,一些國際品牌甚至將中國的首店放在了成都的公園裡、綠道上,如圈粉無數的韓國咖啡品牌拉咖雷森咖啡(LA CRESCENTA COFFEE),今年將其中國內地首店開在了錦江綠道上的江灘公園裡。眾多的首店落戶成都,不僅帶動了經濟的增長,也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更為多元的消費體驗。
成都是一座時尚的城市,商業土壤肥沃,消費實力強大,消費者對新鮮事物的接納度高,這給首店的入駐提供了巨大的空間;成都的包容開放、創新,營商環境在不斷改善,消費吸附力和美譽度也在持續提升,這是成都在吸引潮流首店入駐方面的優勢。相信未來,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的首店會選擇入駐成都,為成都「雙店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另一方面,首店經濟的培育將打破成都的固有形象,塑造「國際消費城市」的新認同。
02
全國不夜城成都排第三,
成都如何與眾不同?
「成都好,蠶市趁遨遊。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遨燈火上紅樓。車馬溢瀛洲。」這是宋代詩人仲殊筆下的成都夜間景象。自古以安逸著稱、不分晝夜熱鬧繁華的錦官城,有著這座城市獨有的休閒消費文化,成都人的夜生活自古以來就豐富多彩。時至現代,夜食、夜遊、夜展、夜讀等更為豐富多元的消費場景拓展,讓成都的夜生活充滿了更多想像。
夜晚時分人潮湧動的太古裡
進入存量時代,所有商業都在尋找新的增長點,延長營業時段、拓展營業方向。「夜間經濟」,自然成為當下商業增長和城市發展共同關注的焦點。如何理解「夜間經濟」?「不是刻意延長商家的營業時間,而是從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願望的需求出發,來豐富業態、改善供給。」
不知從何時起,成都喧囂繁榮的夜生活已經成為常態:夜晚9點,步行街仍然摩肩接踵,來來往往的人群似乎毫無倦意;夜晚10點,網紅餐廳仍然大排長隊,食客對美食的追求似乎沒有盡頭;夜晚十一二點,酒吧街的燈火亮起,夜生活似乎才剛剛開始。而這樣的幾個場景,不過是成都無數個夜間消費場景中的滄海一粟。「夜間經濟」作為激發新一輪消費升級潛力的重要形態,正在成都悄然升溫。
深夜街邊,成都人在等待著味蕾的滿足
隨著成都「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塑造的深入,夜間經濟也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近年來,成都市利用自身優勢,推出相關政策,進一步拓展夜間經濟的消費時空和內容,從而促進居民消費,推動城市經濟發展。
去年8月,成都發布《成都加快建設國際消費城市行動計劃》,在挖掘夜間消費新動能、加強夜間經濟的環境營造、引入現代新興消費業態等方面加速發力。一年後,成都正式對外公布錦江夜消費等3個消費商圈,錦裡、寬窄巷子、鐵象寺水街等17個特色商業街,新華熙LIVE 528、麓山小鎮、天府沸騰小鎮等15社區消費場景,共計35個夜間經濟示範點位。同時,還開行了14條夜間公交路線,推出地鐵、商場節假日延時服務。圍繞構建「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節、夜宿」六大夜消費主題場景,成都正在形成獨具特色的夜生活生態圈。
今年3月下旬,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公布了各大城市的「知城·夜生活指數」,從夜間燈光值、抖音夜間打卡量、夜間電影放映場次數量、城市夜間公交覆蓋範圍佔比等多個維度,評估出不同城市的人在夜間的活躍程度,以及城市能否提供夜生活的便利條件。其中,成都以76.21分佔據了新一線城市的夜生活指數首位。
縱觀世界城市夜間經濟發展,全球首位「夜間市長」的誕生地阿姆斯特丹,憑藉多元且有序的夜經濟魅力,年吸引遊客數量達城市常住人口的20倍;「世界十大不夜城」榜首城市巴黎,通過鐵塔夜景、夜場歌劇、潮流購物等差異化業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打造個性化的夜經濟場景……成都的夜間經濟場景又是如何的呢?
今年3月,在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夜間餐飲消費大數據報告》中,成都夜間餐飲消費排名全國第五位。根據美團點評大數據顯示,成都在美團外賣的夜間餐飲消費交易額排名第5,僅次於北上廣深等4城。
食客在寬窄巷子景區內的一家火鍋店觀看變臉表演
儘管向來以「美食之都」著稱,成都想要的夜間經濟卻遠不止於「吃吃喝喝」這麼簡單,新場景潮流消費是熱點。
夜色降臨,燈光勾勒出的城市形狀愈漸清晰,坐標成都市成華區。有人吃完火鍋後「轉戰」339,體驗「速度與激情」的卡丁車,或漫步猛追灣上下灣區的錦江綠道,看兩岸燈影秀,在幾何書店靜靜讀一本書;有人在東郊記憶看完一場話劇、夜展後,徑直走入隔壁UGLY MONKEY黑標店來一杯斑斕咖啡,不轉場就在萬科天薈繼續嗨……在這裡,越夜越繁榮。
1000多年前,杜甫寫下了「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的詩句。今天的人們,在華燈初上時分,從成都東門碼頭陸續登上古色古香的烏篷船,沿著錦江河畔,在光影斑駁、音樂迴蕩中,感受不一樣的成都夜間生活美學。燈光和影像的變化,重現了「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的盛景。這是成都「夜遊錦江」遊船項目現場。統計數據顯示,該項目自4月試運營以來,短短一個月時間,就有兩千多人登船賞景,營業收入超過15萬元,成為成都夜間休閒消費的新寵。
「夜遊錦江」項目,正成為成都夜間經濟的一張名片
凌晨1點過,深處於窄巷子一處院落裡的三聯韜奮書店,依舊人來人往。作為成都第三家24小時書店,三聯韜奮每個周五周六夜間還會有新書發布、作家對談等活動。「每晚7點以後的客流量可佔全天客流量的一半。」書店工作人員付小明介紹。
三聯韜奮書店(成都)
除了書店,傳統商圈裡也有不少驚喜。去年9月開館的成都拾野自然博物館推出針對中小學生開放的「博物館奇妙夜」活動,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夜宿博物館」主題,小朋友們不僅可以睡在博物館的帳篷裡,還能觀看舞臺劇、動物偵探互動遊戲、動物繪畫比賽等。
今年上半年,成都吸引237家首店入駐。成都以強大的輻射力與磁力讓各類首店在這座城市安營紮寨,它們來到成都後,紛紛帶來了不同的經營嘗試。國內首家寶馬全新概念5S店於去年5月在蓉開業,而後極富前瞻性地「玩」起了夜間經濟。當「夜間經濟」遇上「首店經濟」,會為「夜成都」增添怎樣的夜間消費新場景?
作為國內首家寶馬全新概念5S店的經銷商,寶源行市場經理謝麗霞自豪地介紹說,為表示對成都市場的看好,店鋪在前期設計的時候,特意融入諸多成都元素,比如坡道的地磚是青石板磚,與成都古街的風格一致。
「寶源行」店內中庭
除了場景式的功能區打造,他們為充分挖掘夜間消費潛力,全天營業時間達14小時。「上班族的下班時間多為晚上六點,我們在消費者下班後還有4小時營業時間,同時提供夜間試駕服務,他們就不用非在周末才能來購車。」當前,成都正發力夜間經濟,成都人的夜間消費能力不容小覷。因此,延長消費時間這一舉措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下午6點以後,我們這裡客流量始終保持不錯的水平。」
事實上,成都的夜間經濟遠不止日常這些,一些特殊的時間節點都是成都夜經濟的明顯增長點——節假日以及周末,成都吸引來的客流都能為夜間經濟發展再添一把「火」。比如,面對遊客「爆棚」,今年國慶長假期間,成都組織策劃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旅遊活動和主題旅遊線路產品。其中,「夜購、夜讀、夜賞、夜動、夜食」五大系列活動為主的夜間消費場景。
在成都,越來越多的行業業態及消費場景開始向夜間延伸,夜間經濟徹底點燃了成都「不眠夜」。24小時書店、339酒吧、夜間博物館、24小時不打烊書店、24小時便民藥店……這樣的夜間經濟,煙火氣之上,更有文化、有品位,這也許正是成都的夜生活能不斷吸引越來越多的人群參與其中的主要原因。
03
最潮的」跨城周末「
他們為何選擇成都?
成都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濃厚的歷史人文情懷以及悠久的休閒文化,同時兼具優美的自然環境,豐富的旅遊資源讓其具有極強的吸引客流的特性,是國內著名旅遊城市。
據統計,今年清明節假日期間,成都市共接待遊客754.3萬人次,同比增長14.7%;實現旅遊總收入60.19億元,同比增長19.8%。國慶期間,成都更是遊客爆棚。據統計,2019年國慶假期成都市共接待遊客2017.13萬人次,同比增長32.7%;實現旅遊總收入286.46億元,同比增長25.2%。人均消費達1420.14元。不僅如此,以旅遊人數在500萬人次以上的城市綜合比較,成都市旅遊總收入、人均收入均位居全國前列。可謂「吸睛」又「吸金」。
自駕遊、家庭遊、定製遊、夜間遊、賞秋遊成為今年國慶假日旅遊市場新亮點。而哪些目的地在國慶期間最能吸引自由行遊客?根據攜程自由行數據,三亞、上海、廣州、成都、北京、廈門、杭州、重慶、西安和珠海上榜。其中國慶前往成都自由行人均消費為3556元,居全國第二。
泡茶館體驗川味生活
此前,西成高鐵開通運營,成都至西安列車用時縮短至三小時,這意味著周五下班趕高鐵, 周末到成都或西安兩日遊將成為可能。據飛豬發布的《2018年度旅行報告》顯示,西成高鐵開通一年來,西安、成都兩地間的高鐵旅客呈現猛增態勢。12月16日早上6:58分,成貴高鐵首趟C6041次列車緩緩從成都東站駛出,預計3小時55分便可抵達終點站貴陽北站,成、貴之間的交通往來將為成都的「周末經濟」再吸引一波流量……
隨著交通越來越便利,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跨城周末生活,坐上高鐵或動車到成都,度過周末時光。「周末經濟」成了成都夜間經濟的新延伸,也成為刺激經濟增長的澎湃新動能。夜啤酒、鬼飲食、酒吧一條街、24小時不打烊、「夜遊錦江」、博物館夜展等越來越多地瞄準夜間市場的消費項目出現,給了這些跨城過周末的人群更加豐富多彩的周末時光。
小酒館玉林店
除了以上這些,能夠讓一眾遊客忍不住消費的,還有成都的日常美食。火鍋、串串、糖油果子、蛋烘糕……無論是春熙路還是建設路,無論是寬窄巷子還是錦裡,任何一個網紅打卡地都遍布著成都的特色美食,在成都逛吃是一種停不下來的享受,還有小酒館、茶館等成都特色的休閒去處,讓你在張弛之間,體驗成都人變幻的生活節奏。從早到晚,不重樣!
去天府綠道走一走,去博物館裡打個卡,或者去音樂廳聽一場中外交響樂……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成都過中秋、國慶等節假日,隨著成都向外輻射的交通路線的增多,跨城甚至跨省的「周末經濟」也將固化為一種常態。在成都,遊客消費的不僅僅是一個個特色的旅遊項目,品嘗的不單單是一道道美味的小吃,更能感受到的是成都躍動的時尚脈搏下,瀰漫著有著濃濃的煙火氣以及成都這座城市獨特的魅力。
「成都文化旅遊的產業生態完備和消費場景豐富,成為吸引遊客消費的重要原因。」成都大學旅遊與文化產業學院院長諸丹教授評價道。不管是節假日還是周末,成都吸引來的「人流」最終都將變現為「資金流」,實現從遊客數量增長到消費增長,這也是成都文旅發展從單純追求旅遊人次的初級階段發展到了追求消費增長的高級階段的表現。
04
99%的成都人都去過的綠道
還有這樣的「玩法」
綿延1.7萬公裡的天府綠道,不僅讓城市變成公園,更是成了成都除了火鍋和滾滾之外的新名片。雖說到成都不止一千個耍法,但近幾年比較流行的玩法應該是到綠道上耍,如今的天府綠道早已成為新興的流量擔當和新晉網紅打卡地。
天府綠道,以其高顏值、多功能,被稱為「成都史上最大的露天運動場」,不僅能滿足廣大市民對美麗宜居的公園城市的期許,也為市民休憩、健身、文化活動等提供了更多選擇。綠道上隨時人氣滿滿,徒步、慢跑、騎遊、滑板、繪畫、少兒足球、太極拳、衝浪、皮艇等運動,也在綠道及周邊隨時隨地展開,大小賽事、樂隊演奏、電音、轟趴、酷玩等也應有盡有,整條綠道也因此活了起來,充分體現了天府綠道景觀與活動的互動。
這兩年,綠道和林盤正成為假期旅遊的新亮點,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打卡」,成為節假日裡當之無愧的「吸睛王」。全球領先的房地產專業服務和投資管理公司仲量聯行發布報告稱,天府綠道正成為帶動區域旅遊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報告認為,自逐步開放以來,天府綠道一直是節假日成都市民及遊客的熱門打卡地。為了吸引人流量和滿足遊客的多樣化需求,各級綠道上會開展豐富的主題活動,以今年的國慶為例,作為錦江綠道的核心IP,「夜遊錦江」項目是這個假期最受熱捧的城市新IP。
10月24日,成都舉行首店經濟公園商業對接大會,首次發布成都市公園商業項目機會清單,包括392個點位的招商信息,覆蓋全市37個超132萬平方米公園商業項目。這在全國尚無先例。歐悅冰上賽車、達根斯馬術國際俱樂部等18個品牌現場與成都公園商業項目籤約。這意味著,天府綠道已成為「首店經濟」的重要引入點位。
天府綠道在打造之初,就強調了「可進入、可參與、景觀化、景區化」的規劃理念,即使是成都在探索公園「造血」功能時,也首先考慮是否「可進入、可參與」。這也是為何全國首個首店經濟與公園商業融合發展的大會,要在成都舉行的原因所在。
「人們的參與度有多高,才是成都綠道最重要的考核指標。」成都天府綠道文化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招商管理部負責人冉陽表示,參與度高意味著項目符合人們得需求。「我們希望在公園綠道中引入一些成都之前沒有的品牌或者業態。」冉陽特別提到現場籤約的「冰上賽車」項目,她表示,其實成都並沒有非常寒冷的氣候特徵,冰上娛樂項目也並不多,「但是成都人開放包容,也樂於接受新事物,我們也是提供了更多的娛樂方式的選擇。還有與馬術俱樂部的籤約,這些都是拓展更多業態,滿足民眾不同的消費需求。」
固齒自行車愛好者在天府綠道舉行活動
如今,一些國際品牌已經入駐成都的公園、綠道,除了興隆湖畔的星巴克成都公園首店,圈粉無數的韓國咖啡品牌拉咖雷森咖啡(LA CRESCENTA COFFEE),今年更是將其中國內地首店開在了錦江綠道上的江灘公園裡。
其實,公園城市的盈利模式已有先例。曼哈頓城中心的中央公園,就探索了動物園、劇院的商業形態;倫敦海德公園中心的九曲湖,既是「演講之角」,還能通過舉辦夏季露天音樂會賺取不菲租金。歸根到底,商業性的項目既是綠道消費者的選擇,也是成都要求公園「造血」的必經之路。諸如星巴克、拉咖雷森咖啡等公園「首店」的存在,改變的不僅僅是城市的空間格局、人們的生活方式,它們也必將以「消費」的形式為城市經濟「造血」,營造出一種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的複合系統。
綠道上的錦書來書屋
某一個閒適的午後,當你漫步在綠道一隅,穿過綠堤、草坪、花叢,興許還會看見「藏」於綠道中的商業。其中,說不定就有某個成都首店、西南首店甚至是中國首店。這些以不同形式呈現的商業,給了綠道從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一個很好的詮釋,也給了前來打卡的人們更新穎的生活方式、消費體驗。
文字 |程豔豔
編輯 | 杜均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