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右眼失明的楊軍,
昆鋼退休後,
成了新村社區殘協專職聯絡員。
因為他熱心助人不求回報,
殘疾人拿他當親人,
居民拿他當榜樣,
他成了新村社區「小飯桌」的活雷鋒。
新村社區志願者 楊軍:「平常水管爛了,換燈泡,有的東西拿不動的,他們都有我的電話,還有我們這個聯繫卡,都發到他們家的。人老了,鑰匙沒帶出門,風把門吹了關上回不去,他們就想起都是要打我的電話,隨時隨地,只要他們的電話一響我一看我就都不會說是不管,再忙再有什麼事,吃著飯我都立即就去做了。」
只要哪裡需要楊軍幫忙,他一喊就到。他的身上總是透著一股子熱心腸的熱乎勁,幫老人修水管、換燈泡、疏通下水管道都是常事。有一年的大雪天,一位獨居老人家中水管爆裂,他也是一大早就去幫忙修理。
新村社區志願者 楊軍:「我從早上八點半去幫他買龍頭,全部做完已經是中午十一二點了,又下著雪,我全身都溼了,他拿烤火器給我烤,我說不用了,我跟他說,我幫你把地板拖乾淨,水管弄好。我問他子女在哪,他說子女一直在昆明,打電話也來不了,所以像這些樓道燈啊這些,只要打給我電話我都會去。一做就做了這麼多年,好像和他們這些老人還是有點感情一樣的。」
2012年5月,新村社區啟動了居家養老服務,辦起了「愛心小飯桌」,楊軍就加入到了社區「愛心小飯桌」志願服務老人的行列中,擔當起了買菜、做飯、送餐上門的工作。他一做就是很多年,每周一到五,天天買菜、做飯,沒叫苦喊累,總是樂呵呵的,把小飯桌的老人當做自己的老人一般照顧,贏得老人們的一致讚揚。
新村社區志願者 楊軍::「阿公,吃飯了,11點半了。是了,你坐著。」
社區老人:「我們每天,一到星期五,中午,他們都送餐,他們太好了。」
新村社區志願者 楊軍:「哎呀,反正人老了,一個也不做的話誰管他們呢?我以前是開了個修理店的,有好多人就說我,講你開的修理店,當著老闆,你來做這個是為什麼,什麼都不給你,你還一做就這麼多年,還把你的修理店關門。我講,大家都會老的,人在這個社會上,你說你也不做我也不做,那你說這個社會怎麼和諧呢。」
社區老人:「好了,你們做的,楊師也好。」
新村社區黨委書記 陳桂仙:「他走過來的這段路我覺得呢,一個是對社區,對我們的這些特別是對老人,非常信任他,所以說送飯他突然有個什麼事情,我們其他人去還敲不開門的,人家就只信任他。所以就覺得這個,楊師這麼多年也不容易,所以幫助社區走志願者的這一條路我覺得呢在人們的心目當中,特別是老人非常認可他,社區也非常認可他。」
穿過樹蔭的陽光很暖,路邊的花朵很美,街道的燈光也很亮,像楊軍這樣一位社區的志願者,還有很多很多。他們默默無聞,他們也沒有驚天動地,可正是有了這樣的人,才讓我們的城市更美,更亮也更暖。
新村社區志願者 楊軍:「我認為這個好人,說著倒是簡單,但確實做下來還是風風雨雨的這麼多年是要有點毅力才能做得下去。我看了好多電視報導,我們這樣不算什麼,實際他們那些才是,你看嘛,翻山越嶺的那些,解放軍啊,警察啊,我也是很愛看他們的事跡。人了嘛,因為大家都是普通人生活在這個城市中,你說一個也不做一個也不整,這個城市怎麼會像這樣和諧,到現在有這麼很好的一個城市,很美好的一個城市。」
十五載歲月如奔,
一些事 、一群人、一種精神,
他們盡善心、行義舉、
懷初心、盡人事,
晨光暮鼓、日復一日。
光陰的故事裡,
一生平凡路,
一首好人歌!
2020雲南好人全面啟動,
本活動由紅雲紅河集團全程支持!
編導:鄭冰
攝像:米志宏
編輯:楊舒涵(實習)
【來源:都市條形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