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原文

2021-02-07 雲時代陽光家園

開宗明義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 君,終於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諸侯章第三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詩》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

  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考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詩》云:『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況於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聖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聖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順則逆,民無則焉。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兇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紀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醜不爭。居上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廣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


廣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廣揚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 於 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諫諍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 於 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感應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進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詩》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喪親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聖人之政也。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踴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內容來源:鞍山仁仁德文化傳媒【免責聲明】

所轉文章是出於學習、交流之目的,內容來源網際網路,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與本站編輯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微信號:ysdygjy

長按即可關注



如果喜歡請點擊👇「在看


相關焦點

  • 百孝經
    百孝經~~『論孝道』「白水聖帝」的「百孝經」總共有「八十四」句,因為裡面共包含了一百個『孝』字, 所以名為「百孝經」,其內容如下:1 . 天地重孝孝當先。2 .一個孝字全家安 。
  • 佛門孝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佛門孝經,而且本經全部的經文,正是淨業三福詳細的說明。淨業三福,利導眾生,末法至寶,無過逾此!《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世尊觀機逗教,教導韋提希夫人:「 欲生彼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 《孝經》裡蘊含的十大智慧
    《孝經然而早在漢代,《孝經》便已成為經學的入門參考讀物。由於孝道是家庭中主要的倫理關係,所以很容易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而從人倫親情中,導引出孝治的觀念,更是把孝道擴大到治國、平天下的境界。自古以來,「萬惡淫為首,百行孝為先」在炎黃子孫的心中,佔有極為強大的支配力量,也著實起了很大的作用。
  • 孝經VS 書譜哪個更適合我們臨習草書
    對於書法愛好者或者是專門書法從業者也好,對於草書兩個經典的代表《書譜》和《孝經》其實多有不同的看法的。有人認為《孝經》更好,有人認為《書譜》更好。其實,我們沒必要爭論哪個高下,只要好的我們都吸收為自己所用即可。今天我們就來分開然後綜合的在認識下《書譜》和《孝經》。
  • 《孝經》:家庭和睦了,社會、國家也就和諧了
    (歡迎關注,帶您共同學習更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在是雲南正本傳統文化「每日經典」節目時間,今天我們一起研討:《孝經》裡說:「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禮者,敬而已矣。」
  • 誦《孝經》傳祖訓…… 東莞南社古村舉辦忠孝文化節
    誦《孝經》傳祖訓…… 東莞南社古村舉辦忠孝文化節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楊英傑  2020-12-14 12月12日,2020年南社第四屆忠孝文化節暨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 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 謂之悖德——《孝經》第三十一集
    全國首檔傳統文化國學廣播節目《中華文化大講堂》——溫馨提示:建議wifi環境下觀看——《孝經--《孝經·聖治章第九》內容講解:這是《孝經》中的名句,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讓我反省了很久,有點冒冷汗。一個人如果不愛自己的父母親人而去愛其他人,就違背了做人的德行;不恭敬自己的父母長輩而去恭敬其他人,就違反了做人的規則。
  •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孝經》第一章:開宗明義
    【原文】仲尼居(1),曾子侍(2)。子(3)曰:「先王有至德要道(4),以順天下(5),民用和睦(6),上下(7)無怨。汝(8)知之乎?」【品讀】本章為《孝經》總綱,是《孝經》的基本精神所在。孔子對曾子講:孝啊,是一切德之本,所有品德、教化由此產生,教就是孝的文化,人有品德的根源是孝,由孝這個源頭流出的河流就是教化。【故事】 忠孝雙全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
  • 2021「福牛賀歲」迎福寶《百孝經》,「孝容滿面」福運來......
    《百孝篇》又稱《百孝經》由白水老人所作全篇分為七個小章 每個小章節12句 共84句 全篇包含有100個孝字感恩白水老人恩賜《百孝經》傳家寶擴張資料:《孝經》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著作,儒家十三經之一。 該書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成書於秦漢之際。自西漢至魏晉南北朝,註解者及百家。
  • 西安事變紀念日丨天天學點家訓《康熙庭訓格言》2.032孝經事親
    本年第50周剩2周·第347天剩19天·過年還有61天夏曆十月廿八日·庚子戊子己丑霹靂火·鼠年鼠月牛日衝羊煞東彭祖百忌:己不破券二比並亡·醜不冠帶主不還鄉·除可服藥針炙宜良三言兩語千條家訓系列悅讀《康熙庭訓格言》2.032孝經事親
  • 《孝經》共背 開宗明義第1-3章
    今天我們繼續學《孝經》。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孝經》。「復坐,吾語汝」,孔子告訴曾子說:你坐下來,我為你詳細解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這句是在講孝的始終。「至德要道」從哪開始做呢?
  • 「孝經」傳承好家風
    「孝經」傳承好家風——黃驊市劉月莊劉祥治一家的故事本報記者 張梓欣 本報通訊員 崔新甜 高 箐黃驊市滕莊子鎮劉月莊村劉祥治一家父慈子孝的故事被村民口口相傳
  • 誦讀孝經、敬上「百歲茶」!東莞南社忠孝文化節有點意思!
    該活動為期兩天,通過採香請香、誦讀孝經、傳授祖訓、龍獅表演、傳統美食體驗、旅遊展銷等一系列精彩活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忠孝美德,擦亮茶山文旅品牌,助推大灣區優秀傳統文化實踐地建設。請香、採香儀式後,身著漢服的小朋友來到謝氏大宗祠,向南社的長者朗誦《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孩子們一句句稚嫩的聲音在祠堂迴旋,將孝敬父母、長者的傳統美德從小種在孩子們的心田。隨後,幾位南社村的學生、年輕一輩向長者敬上「百歲茶」,表示對長者的敬意,並祝願長者們身體健康,幸福長壽。
  • 誦讀孝經、敬上「百歲茶」!2020年茶山南社忠孝文化節啟幕
    該活動為期兩天,通過採香請香、誦讀孝經、傳授祖訓、龍獅表演、傳統美食體驗、旅遊展銷等一系列精彩活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忠孝美德,擦亮茶山文旅品牌,助推大灣區優秀傳統文化實踐地建設。請香、採香儀式後,身著漢服的小朋友來到謝氏大宗祠,向南社的長者朗誦《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孩子們一句句稚嫩的聲音在祠堂迴旋,將孝敬父母、長者的傳統美德從小種在孩子們的心田。隨後,幾位南社村的學生、年輕一輩向長者敬上「百歲茶」,表示對長者的敬意,並祝願長者們身體健康,幸福長壽。
  • 誦讀孝經傳承傳統文化 東莞茶山舉辦南社忠孝文化節
    採香請香、誦讀孝經、傳授祖訓、龍獅表演、傳統美食、旅遊展銷……活動當天,醒獅巡遊隊伍沿著古村落的池塘一路來到南社古村的莞香樹下,舉行請香、採香儀式。
  • 許慎簡介及《說文解字 敘》影印原文
    八歲入小學 十歲能讀《孝經》、《論語》,並修《爾雅》。 十三歲時,學館肄業,到召陵縣的縣校學習今文《五經》。 十八歲應試汝南郡,並中選,受到賞識,因漢代的學者多專通一經,而許慎通五經,故有「五經無雙許叔重」之名。
  • 《女兒經》原文及詳解
    《女兒經》原文及詳解原文女兒經,仔細聽,早早起,出閨門,燒茶湯,敬雙親,勤梳洗,愛乾淨,學針線,莫懶身,父母罵,莫作聲,哥嫂前,請教訓,火燭事,要小心,穿衣裳,舊如新,倘若是女孩,要教育她們嚴守閨門,學習孝經,按照古傳的禮教去做,要學會孝順父母、安份守己,這樣才可以成人。衣服破了,要注意縫補。鞋襪破了不補,會被人恥笑的。是不是這個道理呢,請自己考慮。身為母親,有了兒女,對自己的行為應該謹慎。男女奴僕們也是人。在飲食上應該和主人一樣。
  • 儒家學者孫向晨到德國講《孝經》遭質疑:在現代世界講這些還有意義...
    一位德國女博士生激動地站起來,向執教的老師發難:儒家學說中充斥了聖人、君子、小人等等級性觀念,在《孝經》中也滿是這些思想,顯示了巨大的保守性,把這些與西方哲學傳統相比較有意義嗎?在現代世界再來講授這些內容還有意義嗎? 一同聽課的二十多名同學們都顯得有些詫異,這似乎已不是簡單的提問和討論了,而是直接向講課老師提出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