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研究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雖然這只是兩個字,但它很有價值。我們要靜下心來,甘心坐冷板凳,踏踏實實把問題解決,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導向太重要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提到的這兩個字,就是「實效」。

日前,《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全文發布。在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方面,《建議》提到,要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

和此前常用的提法相比,這次的評價導向中,多了實效一詞。對它要如何理解?來自不同領域的科研人員,向科技日報記者進行了剖析。

科研工作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

曾在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奮戰過的張伯禮對實效一詞深有感觸:「我們能在一個半月內就基本控制疫情,兩個半月就基本看到曙光,恰恰是因為科研人員和醫護工作者齊心協力,注重實效,解決問題,在臨床上千方百計救每一個人。」

張伯禮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該院研究員屠呦呦在2015年因發現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提到實效,張伯禮就想到了她。「其實屠呦呦先生發表的論文也不算多,但她的研究在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張伯禮認為,這才是做科研最終追求的目標——解決問題。「科研人員不要急著發論文,急著報獎。把實效納入評價體系,對我們廣大醫務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都能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

在安泰科技首席科學家周少雄看來,實效,意味著科技成果的轉化。

周少雄長期從事金屬磁性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工作,為突破國外技術封鎖,他主持了國產非晶和納米晶帶材工業生產技術和應用技術的研發,實現了國產非晶帶材在電力系統中的大規模應用。周少雄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對科研人員的評價增加實效這一維度,恰逢其時。「實驗室的成果,也要像總書記說的,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他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指出,成果不能總放在書架上,也要放在貨架上。「強調實效,或許可以進一步激發科技人員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那麼,如何評價一項工作有沒有取得實效?

張伯禮認為,應該用事實來評價,用實際的社會經濟效益來評價,「而不是靠科研人員自己填的表格」「可以考慮更多地使用第三方獨立評價」。

做基礎研究,「實效」仍有啟發意義

澳門大學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院長湯子康研究的是材料科學。2000年,湯子康團隊研製出直徑為0.4納米的單壁碳納米管,這被評為當年的世界十大科技進展之一。

「這些都是過去的成就了。我們現在想把納米材料用於癌症的免疫治療。」研究的依然是材料,但湯子康已經開拓了一個全新的領域。他想儘快推動研究成果產業化,讓它能在臨床上真正造福癌症患者。

湯子康指出,《建議》提出實效導向,非常及時。他記得,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劉忠範說過,做研究不能寫「銅鐵文章」。所謂「銅鐵文章」,就是一模一樣的研究流程,先用銅做一遍,發篇論文;再用鐵做一遍,再發篇論文。「這個一點意義都沒有。」湯子康說,這種嘗試,並不能叫「自由探索」,只是一種「重複勞動」。

「儘管我們做的是基礎研究,但還是應該設立一個比較長遠的目標,想清楚你的研究做到最後,能對社會、對產業產生什麼效果。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你的路才不會走偏。」湯子康提醒。

任職於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的劉建軍認為,做取得實效的研究,對基礎研究也能起到促進作用。

「科研人員要發文章,要追蹤國際前沿熱點,但我們國家也特別需要攻克在國防、科技和民生等領域的關鍵核心問題。」在職業生涯的前30年,劉建軍完全投身於具體的工作,這些工作也都取得了實效,成果應用到了國防事業。後來,他將從具體工作中提煉出的經驗加以總結,又去做基礎研究,把課題做得更精、更透。「找到能解決問題的方向,扎紮實實做上幾十年,你才能真正發現迫切需要攻克的基礎性難題是什麼。所以,這次提出實效導向,很有意義。」劉建軍強調。(本報記者 張蓋倫)

相關焦點

  • 如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了解決我國的實際問題。面對複雜形勢和艱巨任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如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呢?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專家邵景均認為,需要從牢記初心使命、加強學習實踐、深入人民群眾、堅決執行制度等四個方面入手。
  • 【權威訪談】如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了解決我國的實際問題。面對複雜形勢和艱巨任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如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呢?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專家邵景均認為,需要從牢記初心使命、加強學習實踐、深入人民群眾、堅決執行制度等四個方面入手。
  • 以矛盾論解決實際問題
    解決實際問題,秉持矛盾觀點,就得立足於實際事務、客觀存在,防止浮在面上、淺嘗輒止、停在空中。實際上,不乏少數黨員幹部解決實際問題走入形式主義沼澤,正是抓不準「實際」二字,偏離了矛盾的核心方向和內在要義。比如,有的愛搞「一刀切」、有的習慣「拍腦袋」決策、有的熱衷開會發文等等,正是忽視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精準到具體事務具體人的幹事辦法。  秉持久久為功韌勁。
  • @基層幹部: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五點是關鍵
    那麼,基層幹部如何提升個人能力更好地解決基層實際問題、提升基層治理水平?一起來看。 基層幹部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一個基本前提是心系基層和群眾,只有真正熱愛基層,紮根基層,願意為群眾做事,才能踏踏實實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但基層的現實情況卻是:對部分幹部來講,做好做壞差不多於是產生了惰性;也有一些幹部將基層作為「鍍金」的渠道,並不是抱著建設基層的決心下沉到基層。搞好基層治理,必須有一批全心全意紮根基層的幹部,將基層當作自己的事業。
  • 基層幹部:這五點是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關鍵
    基層幹部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一個基本前提是心系基層和群眾,只有真正熱愛基層,紮根基層,願意為群眾做事,才能踏踏實實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但基層的現實情況卻是:對部分幹部來講,做好做壞差不多於是產生了惰性;也有一些幹部將基層作為「鍍金」的渠道,並不是抱著建設基層的決心下沉到基層。搞好基層治理,必須有一批全心全意紮根基層的幹部,將基層當作自己的事業。
  • 在新時代偉大實踐中淬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來源:人民日報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是應對當前複雜形勢、完成艱巨任務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輕幹部成長的必然要求」;強調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
  • 解決實際問題須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勇於實踐
    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堅持矛盾法則,解決實際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於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徵。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善於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 關注|勇於擔當作為,不斷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2020年10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我們黨領導人民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了解決我國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是應對當前複雜形勢、完成艱巨任務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輕幹部成長的必然要求。
  • 推薦閱讀書單:助力黨員幹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深入講述了領導幹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方法,語言通俗易懂,內容生動具體,有助於領導幹部不斷提高七種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更好肩負起新時代的職責和使命,以過硬本領展現作為、不辱使命。
  • 開塞露的「奇怪」用法,解決實際問題,生活中經常能用到
    開塞露的「奇怪」用法,解決實際問題,生活中經常能用到嗨嘍大家好,對於一些便秘的朋友來說,家中是會經常準備著開塞露的,這個小東西使用方便,並且配方也比較安全,可以解決掉排便困難的問題,但是對於很多朋友來說,有時候買了很多
  • 營造安全環境 解決實際問題
    營造安全環境 解決實際問題 2020-12-09 1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應用相似三角形能解決這些實際生活問題,以後定要好好學習數學!
    數學來源於生活,相似三角形之所以重要,不僅僅因為它是解決線段的數量關係、線段的長度、圖形的面積等有關問題的重要工具;它還能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類型一,測量不可以到達對岸的河的寬度。類型三,利用投影、平行線、標杆等構造相似形求解問題。例如:《孫子算經》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數學著作,成書於約一千五百年前,其中有首歌謠:今有竿不知其長,量得影長一丈五尺,立一標杆,長一尺五寸,影長五寸,問竿長几何?
  • 學了10年物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很差?原因找到了
    剛剛在網絡上看到了一段演講,演講者向聽眾提了個問題:我們的眼睛能看多遠?回答千奇百怪:幾米、幾百米、幾千米……演講者接下來說:天上的雲距離我們有2000米以上;月球距離我們有38萬千米;太陽距離我們1.5億千米;星星距離我們幾十、幾百光年……下面一片的沉默……很顯然演講者提出的是一個物理問題,難度並不大,聽眾裡面應該沒有文盲,但是能答對的卻幾乎沒有。
  • 五年級解決實際問題(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趕快收藏!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老師要來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關於我們在五年級所學習到的如何解決實際問題其中的一部分內容。首先來說一說關於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加法原理是說在做一件事時,如果有幾類不同的方法,而且在每一類方法中,又有幾種可能的做法, 那麼要求完成這件事有多少種做法,應當將各類情況中所有可能的種數加起來。什麼叫乘法原理呢?
  • 科學家研究出新型電池,有望解決穿戴設備的電源問題
    那如何解決現在的智能穿戴設備的電池問題?鋰電池的下一代是什麼?就有科學家提出「可列印柔性電池」的概念。可列印柔性電池?現在柔性電池並不是科學家們解決設備供電問題的概念了,加州大學研究人員已經將它造出,使用3D印表機生產出了極其微小的鋅電池顆粒。
  • 科學家研究出新型電池 有望解決穿戴設備的電源問題
    那如何解決現在的智能穿戴設備的電池問題?鋰電池的下一代是什麼?就有科學家提出「可列印柔性電池」的概念。可列印柔性電池?現在柔性電池並不是科學家們解決設備供電問題的概念了,加州大學研究人員已經將它造出,使用3D印表機生產出了極其微小的鋅電池顆粒。
  • 課題研究既想又做,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
    教師想要提高科研能力,在未來競爭中站住腳,需要參加課題研究,但課題研究做起來沒那麼簡單,需要教師們多了解做課題的方法和技巧。那麼,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
  • 泰山熱力:生產管理部利用「清單列表」解決運行實際問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坤 通訊員 霍曉2020-2021供暖季已正常運行一個月,泰山熱力生產管理部在完成各項工作的同時,積極同各分公司一起根據問題清單列表中的「疑難雜症」,到現場實地核實與分析。深入現場解決供熱「疑難雜症」。
  • 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
    、功能、作用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發展研究、評價研究、預測研究2.按研究方法分:歷史研究、描述研究、相關與比較研究、實驗研究、理論研究二、課題研究的一般過程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一)確定研究課題1、研究課題的特徵(1)屬教育科學領域和問題,問題的解決能推動教育科學的發展。
  • 高三物理複習:巧用物理模型解決曲線運動的實際問題
    這是一道「車轉彎模型」問題。考查點:曲線運動、受力分析難易程度:基礎題審題:理論聯繫實際,找物理模型,並進行受力分析:解析:汽車轉彎時受力如上圖所示。據題意恰好沒有向內、外兩側滑動的趨勢,並聯繫實際轉彎路面,公路外側高於內測,故A選項正確;據牛頓第二定律結合路面支持力與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得:此時汽車不受側向靜摩擦力,與路面是否結冰無關,故D選項錯誤;當速度小於臨界速度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