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真與我們同在的嗎?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2020-12-21 基督教資訊平臺

《降臨吧,以馬內利》(O come, O come Emmanuel)這曲調縈繞耳畔,讓人難以忘懷,當中「降臨吧,以馬內利」這句歌詞有一股強烈的衝擊力,震撼心靈。令人遺憾的是,我們中那些在溫馨熟悉的聖誕故事中被呵護的人,卻常常錯過這一點,因為我們忘記了「以馬內利」這個詞內涵(Emmanuel或Immanuel都是「以馬內利」,意為「上帝與我們同在」。這裡作者用的Immanuel應該是最初的希伯來語轉寫,後世常用的Emmanuel為羅馬化寫法,而這名最初是為給一個在更早七百年出生的嬰孩而起。

我們不能斷定那孩子的身份。他可能是國王或先知的孩子之一。那時以賽亞正試圖說服亞哈斯王在國家危難時信靠神。就像我們大多數人那樣,王也想做到,於是先知告訴他,有一年輕女子要生一個孩子,應該起名叫以馬內利,以期鼓勵王的信心。

然而令人稱奇的是,幾個世紀後,也就是在耶穌誕生的兩百年前,當希伯來語的文本被翻譯成希臘文時,譯者把希伯來語中的「年輕女子」譯成了希臘語中的「童女」。真是神奇!就好像翻譯們已預先知道神對聖母瑪利亞的旨意。

當然,在那時,我們未必能察覺神之手所做的工作,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神透過童女所生的人身上彰顯自己,並從中透露祂對這個世界有一個計劃,沒有什麼能阻擋他的道。以馬內利就是提醒我們,當事與願違時,我們可以全然信靠神。

但這僅僅是故事的一半,因為「以馬內利」這個名字不斷地在提醒我們:耶穌接納那些處在痛苦和失敗中的人、那些處在絕望中的人和在錯誤嘗試中的人,讓他們重新發現生命意義和目標。

這頗具挑戰性:因為基督徒很容易被基督徒團契的舒適安逸所捕惑,只顧享受其中,而拒絕與那些被他們視為對教會無關緊要的人或消極的人來往。我們在新約中看到的耶穌,是與卑微的人、貧寒人和深陷困境的人在一起。他選擇以失敗者和行為不端者為友。教會門外者(未得之民)愛他,而與此相反,宗教人士卻被祂所激怒而仇視祂。我很想知道:若耶穌真的與我們同在,作為一個教會,儘可能去效仿祂,我們將會有多大的改觀。

我們不敢輕視:我們力所能及之事與耶穌所行之事之間的天淵之別。若以馬內利真的與我們同在,我們不禁要問:為何當我們也想要效仿祂來展示祂超自然力量的神力時,又為何顯得少得可憐?我想正如英國小說家福斯特(E.M. Forster)在其長篇小說《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中所描述的一個人性格:「只會動嘴皮的可憐基督徒」。當然,我不是想貶低我們話語的力量,但耶穌是努力踐行而不是空談。正如有人曾經寫過,如果你不面對超自然的耶穌,你就無法讀懂聖經的新約。

若有必要呼求神藉著我們行大能之事,那就是趁現在。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這首歌的歌詞是如此振奮人心:『降臨吧,以馬內利』!


原作者羅伯·詹姆斯(Rob James)是浸信會牧師、威爾斯福音派聯盟的作家及教會和媒體顧問。他也是《有關偉大上帝一些零碎思考》(Little Thoughts About a Big God)的作者。

相關焦點

  • 中國基督教新教的婚姻觀初探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摘要本文是研究中國基督教新教的婚姻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重介紹。首先是初代教會的婚姻觀,初代教會距離耶穌最近,也可能更接近於耶穌的教導,我們需要回到那個時代,看他們的婚姻觀的形成,以及帶給我們今天基督徒的啟發。
  • 九首受難周經典讚美詩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這周是紀念主耶穌基督受難的受難周,也是奔向復活節的一周。在這一周內,很多教會的傳統是經歷主耶穌基督的苦難,迎接主耶穌在自己生命中的復活。基督時報同工亦為讀者一一整理和收集了九首受難周的經典歌曲。《奇妙十架》寫於1707年,根據保羅的話:「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的十字架.」(加6:14).當年英國大復興時,幾乎各處聚會中都可聽到這首詩歌,今日更常為聖餐聖詩。
  • 牧者靈修丨詩篇:一切都在乎神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弟兄姊妹,你若信神,信神的同在,你還怕鬼嗎?你去看看彼得、保羅,哪個鬼敢靠近他?你再看看耶穌。你不信神,你相信有鬼,那也罷了,那是迷信。可你信神了,你就要信聖經。聖經說,神與你同在;又說,你可以奉主的名趕鬼。你跑到教堂裡,奉主的名趕鬼;你回到家裡,就鬼趕你嗎?奇奇怪怪的。弟兄姊妹,聖經沒有叫你信鬼來攻擊你。牠是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難道你是可吞吃的人嗎?
  • 基督徒和世人相處的四個原則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當我們明白耶穌基督的救恩和聖經教導的真理之後,在教會裡面比較容易過著彼此相愛和侍奉的生活,但是在世界上,總是不可避免地要在世界的生活圈生活,那基督徒怎麼和非基督徒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呢?北京異象教會的一個逐日禮拜給我們分享了信者和不信者相處的原則:1.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
  • 牧者靈修丨創世記:救恩有啟示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亞當是首先的亞當,耶穌是末後的亞當。大的要服侍小的,大的要愛小的,大的不能不愛兄弟,大的也不能殺害兄弟。另外一面,如果哥哥死了,沒有留後,小的就要為哥哥盡本分。這是兄弟愛哥哥的一個表現,免得他的名被塗抹了,不能留名。我們看到,首先的亞當成了有靈的活人,末後的亞當成了叫人活的靈。耶穌基督來到地上,就盡祂自己兄弟的本分,來拯救在亞當裡墜落的人。
  • 歷史丨浸信會的起源與發展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我們所熟悉的第一間英國浸信會是於1612年建立,是有約翰史密斯帶領團體建立。二,發展以浸信會為背景發展的教會是迅速的,但發展迅速的同時一些分歧和派別又出現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阿米尼烏斯教派的學說,這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普通浸信會。這種學說實則是一個神學體系,以神學家雅各阿米尼烏斯的名字命名,這種學說所主張的是人類的自由意志。
  • 耶穌基督福音|我與基督同釘十字架
    阿們,我們打開聖經[加拉太書2章20節]翻到一起讀: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 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舍己。今天我與大家一同查考、交通、分享《我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獻上禱告:親愛的阿爸聖天父、我主耶穌基督、感謝聖靈常與我們同在!
  • 基督教丨以色列民出埃及,預表基督徒在耶穌基督裡得了真自由
    舊的一代以色列民在摩西的帶領下出埃及,預表神在耶穌基督裡釋放了我們!每一個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的人,都脫離了律法對罪的咒詛,基督徒不再是罪的奴僕!以色列民在進迦南美地的過程中,面對著艱難的環境,他們竟忘記了耶和華是如何拯救他們的奇妙作為!不但不向神感恩,尋求耶和華的施恩憐憫,反而發怨言、後悔、不信,他們的私慾和噁心暴露無疑!
  • 基督是什麼?這個問題讓基督教四分五裂,也讓羅馬帝國痛不欲生
    為什麼會有基督本質爭論基督耶穌是上帝的兒子,這當然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大家都承認的,據新教《使徒信經》記載。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不過這樣便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一個問題,也就是基督本質上是什麼的問題。如果說基督是神,那就同時存在上帝和基督兩個神,也就不是一神教了;如果說基督是人,那神的兒子是人,豈不是很不合理。如果說基督是人,又怎麼可能死了之後再復活?如果耶穌不能復活,普普通通和常人沒什麼區別,那又為何要信耶穌呢?
  • 摩門教是基督教嗎
    ,還到處傳福音呢,你要信嗎?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爾門教)的核心信仰與基督教核心信仰的不同主要在於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相信小斯密約瑟是神的先知,和摩西一樣從神那裡接受了啟示和經文[7],且神是三位神[注 9]不同但工作合一,否定人有原罪,為死去先人施行洗禮 等。斯密約瑟所記載的第一個這樣的啟示(見第一次異象)說使徒們建立的教會在大叛教之後就已經不存在了。
  • 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贖
    今天我與大家一同查考、交通、分享《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贖》獻上禱告:親愛的阿爸聖天父、我主耶穌基督、感謝聖靈常與我們同在!阿們,感謝主恩!你差遣工人岑弟兄,藉著他手中所寫的和"口中"所講的真理的道,就是叫我們得救的福音!將屬天的靈糧,按時分糧供應給我們,使我們的生命更豐盛。阿們!
  • 基督教丨權柄禱告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得勝撒但所賜給聖徒的權柄
    是奉主耶穌基督得勝的聖名權柄禱告,讓來自撒但的攔阻、難處、疾病和各樣的試探離開!神的兒女站的是屬靈的地位上,以主耶穌基督為長兄,所以有從主而來的權柄!以弗所書中心主題「與主一同坐在天上」,聖徒是站在主基督升天的地位上,神的靈運行在我們心裡所釋放的能力和權柄!「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
  • 牧者靈修丨詩篇:讚美耶和華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腓利跟太監說:「你所念的,你明白嗎?」他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徒8:31)每一個剛讀聖經、剛信耶穌的人,都需要啟蒙老師的引導。小孩子天天被爸爸媽媽教,教他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如果一個孩子生下來,天天只餵他,不跟他說一句話,等他長大了,還是什麼都不知道。
  • 「酒教合一」的耶穌版圖 基督教與葡萄酒
    假如我們把文中的「使徒」換成「佛教徒」或者「伊斯蘭教徒」,把文中的「基督」換成「釋迦牟尼」或者「真主穆罕默德」,就是對佛教、伊斯蘭教最大的褻瀆。甚至連這個「如果」,也是一閃念的罪過。  即便拋開宗教不說,如果我們把其中的「基督」換成世界史上任何一個政治家,那他統治的時代恐怕是個醉生夢死的時代,這個政治家恐怕也是個失敗的政治家。
  • 基督教丨駁斥安息日會和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異端
    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來4:8-11]。耶和華深愛著以色列民,他們剛被救出離埃及為奴之地,回頭就造金牛犢拜偶像!耶和華剛供應他們嗎哪,他們回頭又生出抱怨!神一次次地拯救,可他們卻一次次地悖逆!
  • 基督教是一種精神寄託嗎?
    這也是許多人的信仰觀,認為信仰是一種精神寄託或者一種心理安慰。很多的人也是這樣看待基督教信仰的。(《約翰福音》8:32) 基督徒的內心得到安慰,是在對於這個世界有了從聖經而來的更清楚的看見之後的安穩,哪怕飄搖在狂風巨浪的海面但高天之上耶和華坐著為王,哪怕苦難深重但如約伯那樣看到一切的苦難之後我的生命與人生掌管在那獨一的宇宙之主手裡,即使苦難不得解釋也成為可以接受的了,聖經也提到說我們會得到安慰,但是聖經裡面的安慰講的是我們在信仰裡面,在基督裡得到的安息(Peace)
  • 查爾斯·史丹利:尋找滿足感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神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提摩太前書6章17節),但我們的生命往往充滿了動蕩,而不是滿足。實際上,以下這四種做法會造成不滿。1. 忙碌。我們生活在繁忙的社會,從一個活動猛衝到另一個活動。耶穌並不匆促,但他完成了神讓他去做的一切事。他鮮少告訴門徒快點幹。
  • 「基督的武器」:中世紀的耶穌受難圖像與符號化
    比如,在歐美的大學當中,學期的設置基本上是按照基督教節日設立的,因此就有了「復活節假期」(現在為了政治正確,又常常稱為「春假」)和「聖誕假期」等。雖然與聖誕節同為四大瞻禮之一,但從神學上來說,復活節才是一年中所有的禮儀節慶裡最隆重的。因為按照基督宗教的教義,耶穌基督作為天主之子的核心標誌便是他戰勝了死亡。
  • 《遊子吟》第四章 耶穌基督復活的證據
    我過去也這樣認為,所以對基督教不屑一顧。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基督教信仰有別於其他宗教的根本點,在於基督徒的信仰是建立在客觀事實上的真實信仰。這一客觀事實就是耶穌照《聖經》所預言的那樣從死裡復活。 耶穌基督的復活是一個歷史事實,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石。「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林前十五 14、19)。
  • 信福音一次得救,永遠得救嗎? - 耶穌基督福音
    答: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是→"聖潔的、無罪的、也不會犯罪、無玷汙、無瑕疵、不能朽壞、不能衰殘和基督的身體生命一樣→永遠成聖、永遠稱義、永遠得救、永不滅亡"!阿們→因為我們從 神生的"新人"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我們重生"新人"不屬於犯罪肉體的舊人。這樣,你們清楚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