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觀點 | 樂刻運動CEO韓偉:實體健身做直播,一定要跑通流量...

2021-01-09 36kr

口述 | 特約觀察員 韓偉

編輯 | 文華、李文禮

編者按:以下是3月3日「36氪超級沙龍」直播內容整理,有刪減。 

核心提示:

1.樂刻致力於做生態,希望做一個賦能平臺,提升樂刻直營門店端效率,也希望把標準輸出給整個行業。

2.要想做好體育產業,做三部分:怎麼樣把場地做好,怎麼把教練做好,怎麼把賽事做好。

3.企業應該圍繞社會價值運轉,在創造社會價值的過程中,最終會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

消費網際網路和產業網際網路

我們先了解第一個概念,昨天新聞上提了一個「數字建設工業網際網路」的概念。以前大家提消費網際網路和產業網際網路,現在提工業網際網路。

消費網際網路是流量邏輯,這個階段造就了很多大公司,比如BAT。但是未來要走向產業網際網路,就一定要改變供應鏈的本質,改變成本效率,改變用戶體驗,然後獲取流量,整體打通。工業網際網路的理解,就是一定要把機械化生產、工業的生產流程先實現物聯網,把它串聯起來,使之變成可被數據賦能,可被數據操縱的鏈條。工業網際網路算是產業網際網路的升級。今天的直播主題,底層邏輯建立在產業網際網路的基礎上。

我們目前開了大概500家店。在2018年IHRSA統計得出的全球健身房最強25名榜單中,樂刻位列直營店數量全球排行榜第七,門店增長全球排行榜第五。這是大概我們用了三年多的實踐取得的成績。表面上看還不錯,但實際上不是那麼理想。因為健身行業相對其他行業來說要弱一些,比酒旅、餐飲、商超產業都要弱,所以儘管我們在健身產業當中跑得相對較快,但是和漢庭,和7-11、星巴克、肯德基來比,其實還要落後很多。

談不上有特別成功的經驗,只是說我們在特殊的歷史階段,在特殊的產業當中走得相對靠前一些。

樂刻是怎麼做的?

樂刻為什麼可以在健身產業跑得較快?我們的邏輯很簡單,樂刻建立了一個數據賦能平臺,通過數據賦能平臺來提升場景端的效率。拿商超舉例,盒馬原先一個超市一天能賣100萬,當有了後臺的數據賦能,它可以通過線上接單,有可能會讓門店的產出變成300萬,另外200萬的增速是後臺的數據服務中心帶來的。

原先的健身房自己開,自己運營,實際上這是用紙和筆去管理門店。現在把場景數據化,通過後臺的數據來管控門店從而提升效率。假設原先沒有網際網路,自己去開健身門店,一天可能排兩節課。但是當我做了更精準的用戶分析後,我會知道我有多少用戶,男女比例、上課時間長短以及消費人群的標籤,了解之後可能將兩節課調為三節課,這樣會使銷售額增加50%,如果開出4節課,就意味著我的銷售額增加了100%。

外界經常把樂刻看成是一個實體連鎖的健身房,把它理解為漢庭或如家這種單店的連鎖。但實際上不是的,可以將樂刻理解為類似攜程這樣的平臺,前端是漢庭或如家的酒店,只是用攜程+酒店來發生整體的串聯,讓效率變得更高。底層的邏輯是Airbnb或者Uber的邏輯。只有實現場景數據化,再加上後端的浮動平臺的建設,才有可能讓收益管理做到最高,其實它仍然是用傳統商業最底層的邏輯來實現效率提升,只是它用了網際網路的手段,用了數據賦能平臺。

所以原先的邏輯認為如家、漢庭就是傳統連鎖,攜程就是網際網路平臺,但是這兩個階段再往後走,應該組成Airbnb這種新的解決方案,你既可以理解為,它是產業網際網路,也可以理解為它是消費網際網路。它一定是後邊的階段,不是一個單純的輕網際網路模式。攜程的話,我們可以理解為它是個輕網際網路模式,未來一定會往後去走。樂刻有點像後邊這個階段,有點像Airbnb,做後邊的數據互通平臺,又去做前面的場景建設,把場景數據化之後,不斷用數據去驅動來提升場景的效率。

磚頭、床頭、人頭 ——主導方如何整體拉動產業

我們看看養老社區發展的歷程:一開始撥款讓每個社區都去建醫院,把錢花在「磚頭」上,後來發現這招不行,建了醫院沒人去,運營效率提不起來,老百姓不認可。後來改一改,把這個錢包給「床頭」,社區鋪多少個病床,這樣能夠讓老人過去養老。但床建起來了,老人還不來,還是很折騰。現在數據養老產業開始補「人頭」,只關注是否能夠服務社區老百姓,是否能夠服務到用戶。當把錢投向「磚頭」、「床頭」的時候,結果不好,當錢補貼「人頭」的時候,消費者就願意來。用戶願意來,就驅動了「磚頭」和「床頭」的建設,也驅動了服務、SOP規範流程等等運營效率的提升。所以如果做一個產業的話,本質上是以用戶為中心的。

如果想把健身產業、運動賽道做大,核心應該是驅動用戶,給用戶創造價值,以用戶為中心來把整個鏈條做起來。在中國基礎設施不足、健身的人口比例偏低的情況下,現在大都做輕串聯的模式,串聯用戶到場館的之間的匹配效率。這種模式我們認為本質上不成立,因為沒有「磚頭」,沒有「床頭」,那麼消費者「人頭」你是拉動不了的。中國有0.8%人去健身,但場地供給嚴重不足,如果只在這兩者之間做串聯關係,本質上是無效的。

如果要驅動整個體育產業,必須把場景端、供給端,教練內容端,還有用戶端在整體上驅動開,而不是單純只做一項。輕串聯模式表面是為用戶服務,實際上沒有,因為它本身並沒有解決樓下有沒有健身房、教練是否更專業、課程是否優質的問題,所以一定要梳理到最後,去看是否以用戶為中心:降本增效、改善服務體驗等。

我認為要想做好體育產業,本身只做三塊:怎麼樣把場地做好,怎麼把教練做好,怎麼把賽事做好。如果是用人、貨、場的邏輯去解讀的話,場地就是場;教練某種程度是貨,是內容的供給;賽事實際上是驅動供應鏈效率變得更高的手段。這三環本質應該圍繞用戶。

疫情期間,樂刻做線上,本質上考慮是否對這三塊產生刺激作用,是否能幫助這三塊獲得更高的效率。比如做直播,以前樂刻只提供線下場景端、門店端的場地,但是如果做了直播,實際上是把消費者的居家場景也變成一個可以跳操的場地。這樣消費者就可以在新的場景端進行健身活動了。通過視頻,教練也可以呈現多方面的內容。如果再搞些平板支撐大賽,或者搞一些互動活動,會讓整個循環更完善,這樣整個產業鏈條就能拉動起來。

健身直播的商業底層邏輯

直播價值:長期or短期

直播價值這方面,很多企業都把直播做的特別風光,噱頭做得特別大。實際上很多健身直播,人次大概百人左右,真實數據並不高,那我們怎麼看直播的價值?

消費者為什麼會看直播?跟著視頻上的教練學,要麼是教練好,要麼是教學好,要麼是課件SOP做得好,如果這些東西你都沒有做好,怎麼可能一夜之間消費者就從門店的操房健身變為居家健身呢。

儘管在直播中有很多的噱頭,大家都說的很精彩,可實際上真實的東西並沒有那麼精彩。我認為可能90%以上做直播的並沒有想清楚邏輯是什麼,也沒有獲得收益。這有點類似於03年非典,當線下商業遇到非典的時候,它沒有一下變成京東、淘寶。有危不一定有機,這得看你的準備。

現在很多健身房對直播的流程,對教練怎麼去拍攝都沒有積累,做的其實只是一個表面上很好看的東西,但實際上要完成收益或完成用戶積累,甚至用戶的粘性都很難。我們認為直播做短期是沒有價值的。

健身直播的邏輯

我們必須要回到本質。健身產業當中,一個實體公司要做直播,我們認為應該有三個階段:流量獲取階段,商業閉環階段,商業價值變現階段。

在疫情之前,樂刻籌備線上業務已經有半年了。這次疫情期間,樂刻整體上做了20多億流量。過年之前我們就在籌備開會,看這個事怎麼做,規劃出時間點來。

當全民都宅在家裡,對疫情有恐慌的時候,這時候最應該做公益的事。因此我們定下原則:這是件純公益的事,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讓大家消除恐慌心理,在家也動起來,保持健康。  

我們有內容、教練、優秀的課程,但是沒有抖音,沒有快手,沒有直播平臺渠道,這就造成樂刻一定要選擇外部的平臺去合作才行。誰的平臺流量最大,就和誰去合作,這是第一個選擇判斷。

為什麼很多機構最終沒有選擇抖音呢?理論上大家應該選擇抖音,因為抖音平臺更大,流量更高,沒有選抖音是因為它和微信之間的連結不能流轉,有競爭關係。

如果機構想的是服務更多用戶,他應該選擇最大平臺,最大流量,無論是快手還是抖音。但如果他想讓用戶循環到自己這兒,為自己積累私域流量,他可能會選擇一個小眾的直播平臺,因為小眾直播平臺和微信能形成流轉。當樂刻定義為是公益,要把這件事儘可能放大,我們一定會選擇最大平臺做內容供給,不要名不要利地去供給。

但是很多人一開始就想圍繞自己去做,老想從用戶身上賺錢,這實際上是非常難的。在疫情期間,學而思還有很多網校,課程都是降價的,很多健身房這時候還想去收費,剛好反了。網校的邏輯是他們已經做了很大的流量,線上課件都已經很成熟了,這時候它們仍然在降低收費門檻,放大流量。而很多健身房本身沒有做過直播,線上流量還沒有獲取,就已經開始想收費了,這就導致大家都在風口上去做直播,但大都很難做起來的原因。

總結來說,第一步先做到流量獲取,第二步公域流量變成私域流量,完成商業的閉環。

我們跟平臺合作,最終轉化的收益可能要和平臺對半分,這樣是沒有辦法利益最大化的。要把線上直播獲得的流量進行閉環操作的話,底層邏輯上應該變成一個私域流量,機構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分配。這樣下一步的階段就應該走向收益。收益到底是廣告模式,還是帶貨模式,我們並不知道。但是想把它做通很簡單,就是始終圍繞用戶,一定能摸索出來。

樂刻今天第一步的流量獲取還是很成功的,在商業閉環路徑上,目前跑得也不錯,說成功尚早,但是已經能看到一個雛形。如果閉環走成,我們下一步會邁向商業收益的環節,整個鏈路可能會挺長,最後也未必事事通。健身這個產業不可能因為疫情,兩三個月就把所有的鏈路都走完。

我們之所以能夠進入商業閉環階段,前期燒了很多的錢搭技術後臺,籌備線上業務也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在運行方案之前,樂刻已經完成戰略流量、轉化率、客單價、續費率、用戶粘性的測算,利潤率都出來了,目前來看,測算已經很成功了。只是在運行期間,用了站外流量來做閉環,這件事會更難,時間周期會更長。

我們要做對用戶有價值的事情,因此樂刻不可能一下打通商業邏輯,因為我們沒有平臺,沒有外部渠道,但樂刻在供應鏈方面有很大優勢。樂刻有8000個平臺教練,在中國很少有健身房有上百個教練,在中國的頂級的頭部教練當中,樂刻大概能佔到1/3。如果樂刻當時做一個愚蠢的決定:一定要通過樂刻自己的平臺進行直播,即使有供應鏈和教練的優勢,流量一定不會放得開。

所以我們選擇讓出這些利益,去服務用戶。選擇第三方平臺,集中我全部的優勢,發動教練來給用戶做服務、提供課件、提供視頻,這樣我就把整個鏈條形成一個閉環了。

樂刻一開始做「宅家運動」,聯合快手建立專題,大概做了2億多的流量。「宅家運動會」是和抖音去做的。我們給教練提供了很多課件,疫情期間教練沒有收入,在家閒著,我們給他提供更好的培訓機會,讓他們能夠練起來,這也是為整個平臺去做服務的。

我們其實把私教也實現了線上化。美國是有這種模式的,消費者在家如果到健身房上節私教課,大概是30到40美金,在家的話,一節課8到12美金。消費者也可以不去健身房,選擇視頻來完成私教課。

我們還推出了「宅家訓練營」產品,就像線下的翹臀訓練營、私教訓練營一樣,只是把這種訓練營通過直播化成一個小圈子,8個人或者9個人,在線上去完成,價格有所降低。

每個生態成員的守土有責

樂刻致力於做生態,我們希望能做一個賦能平臺,讓樂刻自己的直營門店端提升效率,也希望把標準輸出給整個行業。如果A的門店一天賺1萬塊錢,有了樂刻的SaaS工具、供應鏈、SOP以及樂刻供應鏈管理的幫助,一天可以賺2萬塊錢,那我們價值就實現了。我們希望為供應鏈生態企業的每個環節都幫忙做出價值:更多健身房提升效率,開店更多;製造廠商賣出更多貨;讓更多的教練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賺更多的錢;讓更多的用戶互動。

我們希望整個生態裡的每一個成員,大家都做好自己那塊業務。如果別人能做好,我們一定不去滲透那個領域。我們希望中國有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跑步機、最好的課程、最好的教練、最廣泛的健身用戶,這些都需要整個行業去努力。

圍繞社會價值,而不是企業利益

2019年年底,美國有181個CEO在美國聯合籤署宣言,放棄股東利益至上,其中包括庫克、扎克伯格這些大公司的CEO。這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中國可能沒有爆炒,但學界還是有些討論的。他們其實把經濟學所有的底層理論都顛覆了,我們之前學經濟學、學管理都知道,商業底層就是為股東利益來創造最大化的價值。

但現在他們認為應該圍繞社會價值,在創造社會價值的過程中,最終會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你看阿里有點這種調調,阿里說我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讓電子商務能夠普及到更多的人,它是圍繞社會價值去做的,但做的過程當中,它成為了世界上最大最貴的公司。Google是讓人和信息的距離更短,也是把社會價值做到最大,同時也讓它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值錢的公司之一。

現在,關於企業的本質或商業的本質的理論探討,更多地從企業利益至上、功利至上轉型為價值至上。如果大家認同這個理論的話,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在運行期間,一定要去做公益,一定要去服務更多用戶,而不是去賺錢。

所有公司到最後都想賺錢,但大趨勢是創造社會價值。假設我們都在一個封閉小區裡賣包子,你可以把包子定為10塊錢一個,因為別人沒得選擇,仍然要買你的,你可以賺到更多錢。這時候你是圍繞你的利益至上,就是股東利益至上去做的。但是如果你認為這個小區的人都需要吃包子,他們最多能夠承受的價格是兩塊錢,你就應該圍繞兩塊錢,生產性價比最高最好吃的包子,賺兩毛錢。這就是為社區創造價值,這個就是價值創造。

越來越多的理論底層基礎都開始推崇社會價值。再回想一下騰訊說的科技向善,它就是對應這種理論。新加坡證交所曾經專門開了個專題,讓教授去研究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我們認為未來商業的發展和企業組織管理的發展,到最後一定會變成以社會價值創造為主,如果我們在這點達成一致,再往回去看,會理解樂刻講的那些底層邏輯。

為什麼我們要看長期,短期就搞口罩也可以賺錢,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去做這個產品,因為長期的是有社會價值,短期的只是利益。我們培養了很多教練,強調生態,給別人賦能,還有很多東西開源不收費的底層邏輯,都是基於我們認為社會價值會更大,而不是做企業的股東利益最大。

氪友問答

氪友@晨曦:韓總,您對線上私教一對一教學有什麼看法?

@韓偉:線上的教練指導,它的效果一定是弱於線下的,所以我說如果疫情防控解除之後,最終消費場景還是要回到線下。當時美國80年代有個大討論,晚上要不要健身,最後結論是夜間健身對身體不是最有利的,但健身總比不健身要好。所以在這之後,還是鼓勵消費者夜間去健身,這個邏輯套到今天的線上線下都是一樣的。

氪友@楊軒:現在網際網路健身還有什麼機會?

@韓偉:我覺得生態產業鏈很長,大家一定要找準自己那一環,把自己的那一環中的價值做出來。比如中國沒有課件,那你做出一個中國萊美來。或者做出中國最好的教練培訓機構、做出中國的最好的健身SaaS工具,或者教練的MCN等等,有很多機會,但大家一定是要去做自己想做的那一環。我們簡單看這次疫情期間做直播,理論上應該是全行業都扎到一個平臺上,這樣能夠服務到更多用戶,但實際上大家都是為了各自利益,各自做各自的,這樣其實沒有讓社會價值最大化。

如果我們要做這個產業的話,你可以看整個產業生態當中有哪些還沒有。比如課件、SOP、運營指導、收益管理等,都可以去做。我覺得機會很多,其實對標國外可以看到很多,你只要看到國外是個成熟商業模式,國內這一環又是奇缺的,你願意吃3年苦或者吃5年苦,不為了迅速獲取暴利,願意把這個事來做深做透的話,這事都值得做,未來一定都會有價值。

氪友@OVO:韓總,這次疫情結束後,對私教教練有什麼影響,教練會流失嗎?

@韓偉:這次疫情結束之後,對私教一定是好的,因為整個產業一定是高增長的,中國很難找到一個30年持續高增長的黃金賽道,用戶一定會擴大。但是今天的不確定性是,疫情是3個月還是6個月結束,市場恢復期是6個月還是9個月?但你只要能夠扛過去,未來一定是好的。但現在核心的關鍵是現在這些健身房,能否扛過去,因為大多數現代產業扛不過三個月的,確實是非常大的挑戰。這行業其實這個時間應該是要抱團了,大家都很難。我覺得在這個階段,我們一定相信後天很美好,但是一定要扛過今天晚上和明天晚上。

獲取本場直播連結,歡迎添加小小氪微信:xs36kr (可在朋友圈找到)

帶著觀點看商業。

36氪現發起「特約觀察員入駐」計劃,邀請各賽道的創業者、大公司業務線帶頭人等一線的商業領軍者們,在這裡分享你的創業體悟、乾貨、方法論,你的行業洞察、趨勢判斷,期待能聽到來自最前沿的你的聲音。

歡迎與我們聯繫,微信:cuiyandong66;郵箱:guanchayuan@36kr.com。

相關焦點

  • 樂刻運動創始人兼CEO韓偉:希望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事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 12月10日上午,「創新中國製造 培育消費動能」2020中國新消費論壇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辦,樂刻運動創始人兼CEO韓偉發表了題為「新消費之新業態 健身房如何玩轉線上」 的演講。韓偉表示:「我們就是想做一件對社會有價值的事。」
  • 樂刻運動韓偉:健身產業的數位化改造需要做全鏈條的重塑
    【億邦動力訊】11月29日消息,在今日舉辦的「新範式」2020億邦產業網際網路大會上,樂刻運動創始人兼CEO韓偉發表了題為《健身新十年 產業網際網路下的健身業改造》的演講。他提到,產業網際網路不完全是工業公司的數位化,產業網際網路是一個時代的巨大變革。
  • 健身教練的困局與突破,樂刻運動發布「教練新十年計劃」
    樂刻運動創始人韓偉宣布2020年計劃投入1個億,未來每年投入增加20%,搭建教練職業發展的良性生態。1月10日,國內頭部的運動健身網際網路平臺樂刻運動聯合微信支付、騰訊視頻、IDEA、IWF等發布「健身教練新十年」計劃,為教練設計六種職業發展路徑,同時,樂刻運動創始人韓偉宣布2020年計劃投入1個億,未來每年投入增加20%,搭建教練職業發展的良性生態,以期未來十年,讓教練有更高收入和更優的職業發展,扭轉社會對教練這個職業群體的認知。
  • 樂刻:重構健身「人貨場」|健身房|私教|團操課_網易訂閱
    樂刻創始人韓偉曾用Uber、S2b2c等公司與模式來類比樂刻。  樂刻創始人韓偉是老阿里人,曾在阿里工作了9年之久。2013年離開阿里後,韓偉遠赴美國待了兩年。他發現美國的健身產業相當發達,健身人口滲透率達到22%。相比之下,國內只有0.8%,還有著相當大的提升空間。回國後,韓偉拉上了夏東等朋友,商量著健身創業的事。  怎麼做?韓偉想到的是共享模式。《經濟學人》有文章判斷到,有三個領域可以實現共享模式,分別是出行、住宿和運動健康。
  • 樂刻全面開放數智賦能平臺,助力健身產業數位化改造升級
    「樂刻創辦時就確定了兩個原則,第一個我們要做90%人的生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變成一個大生意;第二個我們一定要賺『用戶來』的錢,沒有任何一個行業靠賺用戶不來的錢能夠成長出大公司,能夠可複製、可發展的擴大。」樂刻運動聯合創始人、聯席CEO夏東說。
  • 逆勢開近200家門店 樂刻運動如何擺脫高價年卡束縛
    來源:中國商報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健身房造成不小衝擊,然而,主打月付制的「新秀」樂刻運動卻逆勢開設近200家門店,「雙11」銷售額破億元。樂刻運動CEO韓偉在第八屆中國商業創新大會期間舉辦的2020中國新消費論壇上表示,其獲得上述成績的關鍵在於搭建數字中臺,串聯了「人貨場」,激活整個行業。樂刻運動CEO韓偉在2020中國新消費論壇演講事實上,對於整個行業而言,樂刻運動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 雲健身嘉年華來了!成立五年,樂刻讓健身「嗨」進84萬家庭
    從5月23日早上9點到晚上11點,全國的健身愛好者都可以在樂刻運動抖音官方號觀看主會場,在小程序「樂刻live」觀看分會場,在家、在門店就能感受到嘉年華現場充滿激情和汗水的運動狂歡。截至23晚23點數據,84萬家庭通過電視屏幕參與到這場運動狂歡中。據悉,此次直播活動的全部打賞將捐贈給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一個雞蛋的力量」項目。
  • 手機+耳機=健身房 「樂刻隨身練」升級上線!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重創線下健身行業,不少健身房、精品工作室遭受巨額損失甚至倒閉,但另一方面,這次疫情同樣也加速了各大運動健康品牌的線上業務布局。直播、視頻課、飲食指導等在線課程產品發展迅速。
  • Keepland、樂刻等加碼線上直播 線上健身是一時熱還是一直熱?
    以前因為工作忙沒時間運動,這次疫情,讓他們意識到提高自身免疫力比什麼都重要,所以開始吃保健品,買彈力繩,跟著直播平臺做運動。   某個晚上:   八媽:「我覺得挺好的,現在我們瑜伽會所關門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開,我在樂刻上花了28元買了張月卡,每天跟著不同的老師做瑜伽,除了不同的體式,還可以學心法口訣。不同的老師,體驗也不同,挺新鮮的。」
  • 解析浩沙、一兆韋德、樂刻、Keep、超級猩猩,揭秘...
    通過引入萊美以及自主研發操課內容,培養一批初級健身忠實用戶,這成為超級猩猩的核心競爭力。之後再向私教、培訓學院等業務延伸,搶佔傳統俱樂部的核心業務,這也是超級猩猩估值高的重要原因。特色類操課與超級猩猩打法相似,以單一、熱門領域操課來帶動流量,之後再擴大操課品類,如果要維持更長的用戶生命周期,最終都得向下延伸做私教。
  • 傳統健身房「革命」 「雲健身」效果怎麼樣? 從年卡到次卡,都治不...
    除樂刻外,以包月形式為主的新型網際網路健身業態代表者keepland、shape以及「超級猩猩」目前均處於未開業狀態。為了應對疫情,這些健身房推出了雲健身、在線運動場,特別是keep推出的線上課程種類最多。不過,對於實際效果,有資深健身人士在與記者交流時表示,線上直播參與人數在持續性上並不理想。
  • 年度運動賽事怎麼玩?樂刻528告訴你超級IP如何爆紅!
    而有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卻另闢蹊徑,自創IP,在運動非專業領域造了第一個全民健身嘉年華,並且成功推行3年,成為了健身圈運動愛好者公認的超級運動盛典。這就是5月底被刷屏的樂刻528健身嘉年華。這場空前盛大的健身狂歡會,吸引了上千位來自五湖四海的健身愛好者在上海共同揮灑汗水。三年來528健身嘉年華從杭州走向北京,又成功落地上海,並被納入「2018年上海城市業餘聯賽品牌特色賽事活動」。
  • 不滿足於在抖音看「老鮮肉」,老年健身開始動真格了|超級觀點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擼鐵、瑜伽、跳操,正在成為一線城市老年的選擇。帶著觀點看商業。超級觀點,來自新商業踐行者的前沿觀察。
  • 樂刻運動躬身入局 5年布局500+店面其實不是為了開店!
    在健身人口滲透率僅為4.9%的中國,健身行業實體門店閉店風潮還未平息的時間段,樂刻運動入局了。借用去年跨年時很熱的一個詞「躬身入局」,這對這家創業團隊都是網際網路行業背景的企業而言,真的是再貼切不過。 「我們最初開店其實不是為了開店,而是很多人並不相信我們能夠幫助店面提高效能獲得長遠的發展。」
  • BonGym聯合樂刻等機構舉辦線上健身展 聚焦疫情下的健身產業
    近日,知名健身行業媒體BonGym聯合樂刻等平臺機構,將健身展搬到了線上。大會首日,健身展就一連推出 10 場直播,來自3HFIT、ACTION、簡因孕產、MFT的導師通過網際網路與上千名學員分享了精彩的課程內容。
  • 你還沒開始健身,但健身這一行已經要「變天」了
    某業內人士表示,綜合類健身房每月 40% 的收入給私教,另外 50% 是會籍費,剩下的 10% 還要交租金,更重要的是,會籍顧問和教練的銷售提成是按月發放,但健身房卻要為之服務一年甚至更長,這是老闆血虧的原因。 幸好,從 2015 年起,以樂刻、Keep、超級猩猩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健身品牌,讓健身房的下半場再現活力。
  • 網際網路健身公司力推產業數位化,傳統健身房能否跟上步伐?
    樂刻運動成立於2015年,根據該公司提供的數據,目前在全國已有超過500家樂刻門店。創始人兼CEO韓偉曾在多種場合表示,樂刻的本質不是一家零售連鎖而是產業網際網路平臺。樂刻運動聯合創始人、聯席CEO夏東表示,賦能邏輯最關鍵的一點是在供應鏈端和運營端提供支持。「他的教練不夠,我們要給他提供教練,他的運營能力不夠,我們會派我們的經營顧問到駐紮到當地去提高他的經營能力。」對於樂刻的商業模式,外界常常提出疑問:這樣的健身房怎麼賺錢?
  • 教練轉行送外賣,健身房客流只恢復30%,「雲健身」或成靈丹妙藥?
    樂刻也先後在快手、抖音和騰訊視頻等平臺上線運動話題。2月5日,樂刻運動的團課直播在抖音快手上線,20天直播全平臺觀看量突破2000萬。原本就主攻線上的平臺Keep,則聯合趁早App、Shape塑健身、每日瑜伽App,以及多位健身KOL,將直播課程資源整合打通,搭建共享專欄,利用自身流量優勢將健身信息觸達更廣泛的用戶群體。
  • 每年一個億,十年培養十萬健身教練,樂刻運動想幹什麼?
    從2020年開始投入1億元,並且每年增加投入20%,培養10萬高品質的健身教練,提高他們的職業成就感,並通過改善教練生態最終達到繁榮大眾健身產業的目的。這幾天,成立五年的健身平臺樂刻運動發布了這樣一份「健身教練十年計劃」,在中國健身圈引發巨大討論,甚至被不少業內同行打上了「瘋狂」和「無法理解」的標籤。
  • 全國門店布局近500家 樂刻運動「賦能」商業地產的三大看點
    樂刻運動(需求面積:250-350平方米)企業「賦能」的平臺價值,正在從運動健身行業本身,拓展到更多的產業與領域。2017年12月25日,樂刻運動作為唯一受邀企業參與全國體育局長會議,樂刻CEO韓偉在會上就相關社區全民健身服務模式構建進行了主題性的匯報。   其次,樂刻運動自帶的「人流發動機」功能,具有強大的吸引聚客導流能力,與零售型商業打造「美好時光」的體驗主題聚客目標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