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照看孫子城裡生活三年,剛回農村老家,兒女就開始改造院子

2021-01-12 圖集說事

趁著「五一」假期,帶著媳婦和孩子一起回農村老家。這裡是豫北一個普通的農村,到家後,發現村裡一些變化,讓人意外。

之前,老爸老媽為了照看孫子,跟著我們在縣城生活了三年。兩周前,回到了農村老家。孫子跟奶奶感情最好,十幾天不見奶奶了,抱著奶奶的脖子不撒手。旁邊是我妹妹家的孩子。

老爸老媽一到老家,我們兄妹三人就商量著把老家院子改造一下,並達成一致意見。首先把西屋房頂加蓋彩鋼瓦,解決了房頂漏雨的問題。在房頂安裝了太陽能,在過道一頭改造了簡單的淋浴間。

主房更換門窗、內部刷牆漆、吊頂、鋪設地板磚,加裝空調,購置新家具等。院子用方磚鋪路,留菜地。主房改造前,先拆掉右手邊這個房子。右邊的房子是為了養雞建造了,後來變成了雜物間,用處不大,所以要拆掉,院子也更加寬敞了。

廚房定做了櫥櫃,正在等待安裝。廚房的下水道已經整好,通到了院子中間的排水口。院子改造的費用估計得四五萬元。考慮到妹妹家經濟條件不好,費用由我跟姐姐承擔。妹夫是個幹活能手,在完成了彩鋼瓦搭建、廚房下水道挖建後,下一步這個「大工人」肯定不少幹活。

說到村裡的變化,還真讓人有些想不到。第一就是垃圾問題。之前在農村,大家都是隨手亂扔垃圾。現在,村裡也放置了許多垃圾桶,垃圾要入桶。村裡的街道每天都有人打掃。聽老爸說,第二個變化是,村子裡所有種在院子外邊的樹都讓砍掉,說是要進行集體綠化。

第三個變化是,麥田裡建起了很多風力發電設施,大家都開玩笑說是大風車。有變化也有不變。我們兄妹三人對老家院子都有著深厚的感情,之前我姐的孩子也是老爸老媽帶大的。

孫子跟爺爺感情也好,開飯了,拉著爺爺的手,讓爺爺一起吃飯。孝順不一定是把父母圈養在高樓或者別墅裡,而是順老人心意吧。兒女能常回家看看,也許比給父母金銀珠寶更讓他們開心吧。以上圖片均由《圖集說事》原創拍攝,看見鄉土,記住鄉愁,歡迎關注和留言。

相關焦點

  • 農村老家的院子大改造,完工後變「多肉天堂」!太美了忍不住曬曬
    我的老家在美麗的雲南農村,這裡四季常青特別的適合植物生長。而我呢這些年一直在深圳打拼,之前一直在深圳做白領,每個月的收入也夠養家餬口,後來為了給妻子和孩子更好的生活,就開始到惠州創業,通過幾年的努力,公司的效益越來越好,買了房買了車,兩年前的時候還給父母在雲南農村老家蓋了一套房子。
  • 老人進城看望兒子,小孫子說了句童言無忌的話,她傷心地回了鄉下
    今年65歲的老人王月娥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見到她的小兒子了,自從老伴兒去世後,她就一個人生活在農村老家。王月娥老人有一兒一女,大女兒早年就遠嫁到了外地,平常很少回家。前幾年老伴兒走後,兒子兒媳也在城裡買房安了家。
  • 7旬老人返回農村生活,種1畝黑豆,要送給城裡兒子吃
    老人家是個明白人,不需要過多的解釋就明白了G老師說的攝影意思,然後坐在路邊我們開始了聊天,奶奶說她有2個兒子,現在2家人都生活在靈寶市裡,老伴10多年前幹活時候出了事,原本這幾年冬天她都要去市裡跟著孩子們一起生活的,主要是給管孫子,為了給她減輕負擔,兒子們今年把孫子送到了寄宿學校,所以她才能回到老家。
  • 農村60年的老院子,暑天抱著火爐吃西瓜睡覺還要蓋被子,咋回事
    當地影友老師對這一得非常熟悉,中午11點鐘她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山村,來到一個地坑人家,我們站在上邊聽她介紹說,現在住人的地坑老院子已經寥寥無幾,農民們現在經濟條件好了生活也得到了改善,都建起了新房子,地坑土院已經被廢棄,只有一些特殊情況的老人還住在裡邊。
  • 70後,當我們老了就回農村老家,擇三間房子,一個院子,頤養天年
    於是乎就想著回到家鄉,擇三間平房,一個院子,平平靜靜地頤養天年。我的老家是平原,有自己的宅基地,每每閒來無事的時候,就「規劃」著自己的宅基地,怎麼建房,建什麼樣的房,院子怎麼處理,養花?種菜?還能不能像小時候一樣養雞、養鴨?不能不再養條小狗?能不能養……總之,很多很多。
  • 被兒女嫌惡的老人,消失在寒夜
    兩個老人便還是自己生活。田地都已經分給了兒子,老兩口名下沒了土地,也沒有收入,口糧自然是要問兒子要的。原先的灶臺也已經給了兒子,林勤娥只能請兒子幫忙另砌一個灶臺。開始,灶臺砌在小兒子家院子裡,但厲金囡覺得自家吃了虧。氣頭一上來,便扒倒了老人的灶臺。三番幾次下來,林勤娥沒辦法,只好又去求大兒子,能不能在院子裡騰一個角給她搭個灶臺。
  • 當農村院子改造成了仿古風豪華別墅……
    住慣了高樓大廈,你是否也會懷念老家的低層庭院?或許老家的院子並不大,但卻沒有城市的喧囂與嘈雜,也沒有高層的陽光阻擋。太陽光一傾而下,自然灑在院子裡,絕對是一種閒情逸緻的享受!院子與仿古磚雕有人說,老家的院子哪有別墅好。
  • 到農村租院子改造再住怕費力不討好,北京農民請設計師改了再出租
    有很多想要過鄉村生活的城裡人在通過像美麗新鄉村這樣的公眾平臺租賃農村院子,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很享受自己化平凡為神奇的過程。但也有很多人想要過鄉村生活,卻又不懂裝修和改造,特別是擔心自己費心費力費大成本改造好後又遭遇悔約,所以不敢下鄉租農村房子。
  • 農村老院子怎麼設計好看?
    農村老院子怎麼設計好看?因為工作關係只能遠離老家,在城市工作,爸媽也跟著一起過來,貌似現在很多年輕人跟我的狀態很類似,我老家的房子剛修沒多久,北方的那種大院子,面積寬,但現在基本都閒置著,包括我們村,幾乎都成了「空心村」。
  • 20至50歲賺錢養家,50至60歲照看孫子,60後父母到底有多辛苦?
    有媒體報導:杭州孫大爺因在老家帶放暑假的孫子,日漸心慌、頭疼、睡不著,最後被診斷出焦慮症。原來孩子整天追著雞跑,導致人和雞作息紊亂,雞不下蛋,大爺一聽雞叫就心慌。同時,關於教育孫子,老人同兒子的教育理念存在分歧,也讓老人充滿焦慮。現在社會,年輕人工作繁忙,很多家庭照看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爺爺奶奶或姥爺姥姥身上。
  • 孩子在城裡養得小心翼翼經常生病,回村裡倆月啥都好了,很現實
    文|秘籍君前幾天和幾位寶媽聊天時,一位寶媽說,孩子放寒假,家長都在上班,到時候孩子咋整,要讓孩子爺爺奶奶來城裡照顧幾天嗎?另一位寶媽說,幹嘛讓老人折騰的往城裡跑,過年了,老人在家裡還能慢慢地置辦年貨,老家還熱鬧,直接先把孩子送回老家,都省事。
  • 假期回老家,70多歲奶奶整了這麼一桌農家飯,你看值多少錢?
    老一輩人對兒孫十分疼愛,孩子長大離開家,家裡的老人心裡一直掛念,生怕在外面吃不好,大學生放假回老家,家裡70多歲的奶奶,看著半年沒見的孫子,心生歡喜,忙活了大半天,做了滿滿一桌農家飯,也絲毫感覺不到累,人逢喜事精神爽,見到了孫子,那是天大的喜事。
  • 老人帶孫子3年,最後被兒媳的一個動作傷透了心:真是吃力不討好
    文|西紅柿媽媽 「辛辛苦苦給兒女當了一輩子的父母,老了,還要給孫子當孫子!」這句話,道出了多少爺爺奶奶的心聲? 操持一輩子,好不容易熬到兒女長大,等到老年,卻還要承擔起照顧孫子孫女的義務。
  • 農村怪現象:農村人進城後就不願再回老家,為啥?看完心裡有數了
    近幾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城市日新月異,農村的變化也很大。雖然農村建設得越來越好,但是留在農村的農民卻越來越少,很多年輕人在進城打工後便會留在城市中,即便是在城市生活得很艱難,也不會回到農村老家,這是為什麼呢?
  • 同樣是60歲老人,城裡的在家休息,農村的外出打工,是閒不住嗎?
    冬天本是蕭瑟冷清的象徵,但在農村卻是另一番場景。太陽剛升起,大人們喊孩子吃飯的聲,雞叫聲,犬吠聲,一片熱鬧的景象。 街上幾乎很少能見到幾個人,只有行色匆匆上班的人,之前偶爾還能見到一些上60來歲的老人在街上閒聊曬太陽,而現在要麼在地裡忙些雜活,要麼去工地上幹活,要麼接點散活。 而到了這個歲數的老人,在城裡,大家每天早上吃完飯都是散散步,到了中午找個地方,三五人聚攏在一起,曬曬太陽,談天論地,話古道今的。晚飯罷,帶上音響大家一起跳跳廣場舞。
  • 1800萬「老漂族」,被隔代養育壓垮的晚年:放不下的兒女,回不了的家!
    照顧晚輩、養老與就業構成老人流動的三大原因,其中,照顧晚輩比例高達43%。「老漂族」們的苦樂,並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生活被孫輩徹底套牢,但付出得越多,反而越被兒女嫌棄;而當孫輩甜甜地叫上一聲「奶奶」「外婆」,她們又喜笑顏開,煩惱煙消雲散。一年奔三地:杭州管孫子、江蘇帶外孫、還要回山東割玉米!
  • 回老家過春節,聰明兒媳給婆婆準備這幾樣,送到老人心坎上
    文│文兒春節畢竟是我們一年當中最大的日子,也是老人最看重的節日,所以才會有「春運」,才會有萬千在外工作的人,在春節時會選擇千裡迢迢回老家過年。而對於有孩子的家庭來說,回老家過年兒媳給老人帶什麼才是送到他們心坎上的呢?以下幾樣「東西」給你們提供一個思路,老人心裡高興,過年過得開心,大家也都會開心。
  • 農村60-70歲的農村老人,無力種地後,他們該去向何方?
    小編的老家,到處是這樣的農村老人,甚至說,大部分農田都是60多歲以上的人在耕種。近日,聽聞村裡要成立農村合作社,把地收回統一耕種,甚是歡喜,農村老人們離放手享清福的日子又近了一步。 農村老人60,70歲了,為何要種地 從心理上來講,雖然現在農村日子過的都很不錯了,不缺衣少食,但是還是希望兒女們和自己將來的生活能更好,還希望自己能夠勞作,發光發熱,找到自己的價值,生活的更有尊嚴也更有存在感。
  • 休假回農村老家,曬曬家裡櫥櫃土灶城農結合版廚房!
    看著別人曬城裡新房,我沒得曬,因為我沒在城裡買房子,到現在還是租住在25平的農民房裡;這次休假回了趟農村老家,發現家裡的自建房住著比城裡舒服多了。 我們那邊都是這樣的平房,門前都會有個大院子,不管家裡條件如何,門前的院子都會鋪的特別平整,有錢的鋪磚
  • 兒子接我進城養老,剛進門孫子指著行李袋說句話,我含淚回老家!
    兒子真的考上了大學,並且還在城裡找到了工作,又娶了一個城裡的媳婦,其實自從兒子上大學開始,就不怎麼向家裡要錢了,那個時候,他就經常做家教掙錢。等到他工作以後,尤其結婚的時候,也沒有向家裡要錢,他們結婚的房子都是兒子自己首付買的,他總是告訴我和老公,只要我們能過的好,不用惦記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