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觀點#
最近,熱搜上「爺爺老家帶孫子患上焦慮症」的話題引起我的注意。
有媒體報導:杭州孫大爺因在老家帶放暑假的孫子,日漸心慌、頭疼、睡不著,最後被診斷出焦慮症。原來孩子整天追著雞跑,導致人和雞作息紊亂,雞不下蛋,大爺一聽雞叫就心慌。同時,關於教育孫子,老人同兒子的教育理念存在分歧,也讓老人充滿焦慮。
現在社會,年輕人工作繁忙,很多家庭照看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爺爺奶奶或姥爺姥姥身上。因為隔代親,老人對孩子一般會比較溺愛,經常會因此跟兒子兒媳或女兒女婿發生爭執,甚至像新聞中的孫大爺一樣,產生焦慮情緒。
其實,「60後」父母是非常辛苦的,他們人生的前20年大都生活貧苦,中間30年,即20-50歲,要辛苦賺錢養家。好不容易熬到退休,還要幫忙照看孫子孫女,50-60歲的10年就這樣度過,這就是「60後」父母的一生,一輩子都在為了家、為了孩子辛苦勞作。
01:人生前20年生活貧苦
對於「60後」來說,幼年和青年時期的生活大都非常貧苦,家裡的生活條件和經濟水平都不高,且兄弟姐妹較多,家庭負擔重。我經常聽母親講起她小時候的艱苦生活,母親兄弟姊妹6個,僅靠姥爺一人賺錢支撐全家,生活十分困難。
那時候,只有過年才能吃上一點肉,平時連白面都沒有,只能吃高粱面的窩窩頭,特別難以下咽。為了節省開支,母親經常跟兄弟姐妹一起到地裡挖野菜,曲曲菜、灰灰菜、薺菜,馬齒莧等,種類繁多。
即使這樣,因為家裡人口太多,母親經常吃不飽飯,只能餓著肚子幹活。母親還經常去別人家的地裡撿剩下的麥穗,常常一撿就是一天,帶回家中磨成麵粉供家人吃,由此可見生活的艱難。
在母親12歲那年,因為家中實在太窮,母親便遠走他鄉,從山東來到了東北的姨姥姥家中,在那裡生活了近10年,也在姨姥姥的幫助下,順利讀完了初中。
在家中的二姨和小姨就沒這麼幸運,讀完小學就輟學了,開始打工賺錢,一到結婚年齡就在姥爺的安排下嫁人了,因為要用她們的聘禮來幫舅舅們娶媳婦,這就是「60後」一代幼年和青年時期的真實狀況。
現在,生活變好了,母親仍然保持著勤儉節約的習慣,對食物特別珍惜。可能因為幼年經常吃野菜的緣故,母親對野菜情有獨鍾,經常去在農村的小姨地裡拔野菜,每次都帶回來一大袋子,要吃上一個多星期。
我對野菜雖然沒有反感,但經常吃也會膩,有時我對母親開玩笑式的抱怨說:「媽,我是個肉食動物,最不濟也是個葷素兩食動物,你不能老讓我吃野菜吧,這是拿我當食草動物養啊!」每當這時,母親總會嘮叨起來:「你不知道我小時候,想吃野菜還吃不上呢,你就是被慣壞了,野菜多好吃啊……」
母親一嘮叨我就立刻敗下陣來,有時我邊吃野菜邊想:也許牛也不喜歡吃草,但是因為受不了人的嘮叨,就只能每天吃草,我現在就特別像一頭牛。
02:20-50歲要賺錢養家
「60後」的20-50歲是辛苦勞作的30年,由於家庭經濟困難,60後的父母在他們成年後,無法給予他們太多經濟上的援助,反而要靠他們來贍養。
我的父母在結婚後就是白手起家,大到房子、車子,小到家中的每件電器、家具,都是父母靠著工資一點點攢起來的。
母親經常給我「介紹」那段歷史:我們結婚後,攢了2年錢才買了一個冰箱,攢了半年錢買了一輛自行車,又攢了1年錢才買了一臺黑白電視,你知道多不容易嗎?
經常聽母親這樣說,導致我不自覺地用物品來衡量錢的數量。比如:我在大學時期,每次父親給我打生活費,我都會覺得是給了我半臺電視,感覺銀行卡都變得特別沉重。
我的父母都在銀行工作,工作繁忙,還有信用卡、網銀、ETC等各種任務,非常辛苦。同時,還要照顧老人、孩子,處理家中的大小事務,每天都非常疲憊。
在我小時候,母親每天都是先哄我睡覺,等我睡著後,再起來拖地、洗衣服等,常常到深夜才睡覺,第二天還要早早起床做飯,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我的嶽母也非常辛苦,她每天早上要4點多起床,開車1個多小時趕去上班,等下班回到家中,已經晚上8點了。這樣的作息時間,連我這個年輕人都扛不住,但她已經堅持20年了。
03:50-60歲要照看孫子
現在,「60後」都已經50多歲了,很多女性已經到了退休年齡,正式辦理了退休。在這個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很多「60後」卻不能休息,他們離開了自己工作了30多年的工作崗位,開啟了另外一份全新的工作-照看孩子。
從孩子出生到上小學,一個孩子至少需要照看8年,如果是兩個孩子的話,這個時間還要延長。在我們家,由於我母親已經退休,帶孩子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她的肩上。孩子的衣服、鞋子、被褥、零食、水壺等,我和媳婦都不用操心,母親全部一手操辦。
每天早上,母親總是第一個起床,然後開始做早飯。等我們起床洗漱完畢,早飯已經端上桌了,吃完早飯,我們都去上班,母親在家獨自照看孩子。等我們晚上下班後到家,晚飯也已經做好了,每天如此。
由於我和老婆工作和定居的地方在市區,而父親卻在老家縣城上班,母親為了給我們照顧孩子,就搬來和我們一起住,獨自留父親一人在家。看到父親和母親為我們的付出,我和老婆總是心懷愧疚,又十分感激。
其實,大部分的「60後」父母都是這樣,前半生為了有更好的生活而艱難奮鬥,後半生為了兒女和孫輩辛苦操勞,這就是他們的一生,這就是偉大的父母。
聲明: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