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聖」唯一遺留真跡,卻在千年前流入日本,如今是日本鎮國之寶

2020-12-26 史料橫生

說起我們中國的書法,自然而然想起的是東晉的「書聖」,也就是王羲之,王羲之可以說從古至今最為被傳頌的書法大家了。

王羲之是現在的山東臨沂人,曾擔任東晉朝廷許多的要職,比如寧遠將軍、刺史、內史等等,而最被後人熟知的自然是王羲之的書法造詣,可以說王羲之說自己世界第二,沒人敢說自己是世界第一。

可是讓我們後人感到十分沮喪的時候王羲之現存的唯一一幅真跡居然還不在我們中國本土,卻流落到了日本人,如今更是成為了日本人的鎮國之寶。

有人會好奇,不是說王羲之的《蘭亭序》沒有失傳嗎,而是被武則天放在了乾陵當中,確實是有大量的專家推測說《蘭亭序》是被房子乾陵中,但這畢竟還是推測,在說了誰知道乾陵什麼時候被發掘呢?

或許《蘭亭序》根本就不在《蘭亭序》也是有可能,可能在歷史上的某個時期就消失了,不過現在唯一的《蘭亭序》摹本還留在國內,那就是唐代大師馮承素臨摹的《蘭亭序》,雖然不敢說百分百達到王羲之真跡的神韻,但是的確也是相似度最高的版本了。

還是繼續回到《喪亂帖》吧,《喪亂帖》是王羲之的行草作品,這幅作品的創造的情景非常的悲傷,這裡指的是作者王羲之本身的心情極其的糟糕,當時王羲之先祖墓被焚毀,而作為子孫的王羲之卻不能立馬去修復,為了心情極其的糟糕。

就是這樣的大環境之下,王羲之冒著悲憤和無奈的心情寫下了這幅傳世之作《喪亂帖》,這幅《喪亂帖》的風格可以說是極其的有勁道,輕重緩急轉變的鬆弛有度,一時行書,一時草書,這簡直是就是當時王羲之心情的最好體現了。

《喪亂帖》共計有8行62個字,可惜的是如此巨作卻在千年前的唐朝流落到了日本,據悉和日本的遣唐使有關係,那會兒日本非常嚮往我們唐朝的文化,就經常派遣大使來大唐進行文化交流,最後《喪亂帖》卻意外地被日本人帶走了。

當然了也有說法是和鑑真東渡有關,但是這個說法可信度不高,2006年的時候,流入日本的這幅《喪亂帖》還在上海展出過,當時真可謂說是震驚國內書法界了。

如今的《喪亂帖》可是被日本收藏在皇室中,那是真正的日本鎮國之寶啊!

相關焦點

  • 王羲之失傳千年的書法真跡,曾毀於戰火,如今在日本「起死回生」
    中國書法與日本的書法關係是十分密切的,從歷史上來看,中國書法從中國的漢朝時期就已經開始流入了日本,到了唐代,許多日本的遣唐使進入中國,大量學習中國的文化,這些文化至今還深深影響著日本人。在眾多的遣唐使當中,有兩個著名的人物,通過這兩個人的傳播,逐步奠定了日本書法的發展軌跡,這兩個人是空海和尚與橘逸勢,他們帶走了大量的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名家書法真跡,並且他獲得了真正的筆法正脈,從而促進了日本書法的發展。
  • 「書聖王羲之」展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
    中新網1月23日電 據文化部網站消息,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和東京國立博物館成立140周年,由東京國立博物館、每日新聞社、NHK等聯合主辦,朝日新聞社特別協力的「書聖王羲之」展覽於1月21日下午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
  • 顏真卿72歲楷書真跡,曾被日本人搶走,如今世上只有這一件了!
    顏真卿楷書《自書告身帖》《祭侄文稿》如今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不久前在此作在日本展出過一次,引發了書法界的觀摩熱潮。顏真卿楷書《自書告身帖》這件《自書告身帖》乃是顏真卿72歲所寫一件墨跡,也是顏真卿傳世唯一的楷書真跡了。也是學習顏體楷書最佳的一本入門法帖。
  • 王羲之唯一傳世書法真跡:寫62個字,被日本視為國寶1300年
    因為王羲之的作品很多,但是他的粉絲在歷史上比較多,所以王羲之的真跡一旦得到,很多人就會收藏起來,不再傳下去,所以王氏的書法就散落了,《蘭亭集序》也被唐太宗李世民帶進了陵墓。如今,我們看到的王羲之作品,大多是後人臨摹的。然而,王羲之的作品中有一幅是他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那就是"葬貼"。
  • 米芾唯一的大字真跡,流落日本100多年,被馬未都3000多萬買回!
    但是如今流傳下來的晉唐書法作品,僅為小字作品,大字作品極為罕見,很多人為了寫大字,便將「二王」的字直接放大來寫,結果字勢全無。此作乃是米芾平生唯一的大字極品,其餘皆不足觀,此作在米芾死後一直藏於皇宮內府,到了元代被大收藏家柯九思收藏,近代八國聯軍入侵,此作流落日本。距今已經流落日本100多年!
  • 王羲之唯一真跡出土,這字差點陪葬武則天,被譽為「法書第一」!
    而在書法界,書聖王羲之的名望,沒有人能夠超越。這一方面是王羲之的書法卻是具備這樣的藝術價值,另外一方面也是由於歷史上很多人的推波助瀾。《萬歲通天帖》但是對於每一個書法人至為可惜的是,如今的傳世作品當中沒有一件是王羲之的真跡,不是唐代的摹本,就是宋朝的刻本,有一些刻本刻工不佳,這就給後世的學習者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
  • 李白唯一書法真跡現世,他用近461套北京四合院買下,後捐給國家
    李白平生也寫了不少書法,但是絕大多數都失傳了,唯獨留下來了一份《上陽臺帖》,是其世間唯一的真跡,被後世的文人騷客視為珍寶,連許多皇帝也都忍不住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大名。不過這份唯一的真跡傳到清朝滅亡之後,漸漸地不知所蹤。人們知道世間本來是有這份李白的墨寶的,但是現在卻不知道這份墨寶究竟在哪裡。
  • 日本天皇寫的一幅字,有晉唐風韻,不愧為「天下三筆」之一!
    在這個時期,日本派遣了許多遣唐使來中國學習,自此之後,中國許多科學與藝術開始傳向日本,從此影響了日本的文化發展。在日本的書法界有著名的「三筆三跡」之說,這六個人分別是,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勢,小野道風、藤原佐理和藤原行成。
  • 流失日本的十大中國文物,都是稀世珍寶,專家:歸國之日遙遙無期
    如今,中國仍有眾多的文物流失,且歸國之日遙遙無期! 中國古代的珍貴瓷器物 一是螺鈿紫檀五弦琵琶;琵琶歷來都是四弦,而這個則是傳世唯一一個五弦的琵琶。並且這個樂器極度華麗,彼時唐代的螺鈿鑲嵌技巧在其身上發揮到了極致,因此這是世界上現存的能表現大唐盛世繁華的文物最典型的文物。
  • 臺北故宮博物院把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借給日本,你怎麼看?
    蔡英文當局將國寶「天下第二行書」,唐代偉大書法家顏真卿的《祭侄稿》送往日本,於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在東京博物館將舉辦「書聖之後—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中展出。這一舉措是蔡英文政府的媚日之舉,絕不是正常的文化交流。很有諷刺意味的是蔡英文當局,一貫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拒不承認「九二共識」 ,卻總是拿中國的國寶給自己撈取政治資本。
  • 王羲之《蘭亭序》真跡現身!書法史請記住這一歡樂時刻……
    因為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在2019年的這個春天,恰逢蘭亭雅集1666周年,失蹤1300多年的王羲之真跡《蘭亭序》真跡現身了。        沒錯,真跡。藏在北京故宮當寶兒的內個,是唐摹本,也就是複製品、假的,而現在,真跡出現了……再說一遍,這是假的        據某自媒體報導,2019年3月2日,由文保會和北京天鑑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中國古書畫量子檢測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行,數十件古代傳世書畫珍品薈萃一堂,這幅《蘭亭序》真跡來自珠三角某位藏家的祖傳,當這幅書法長卷通過「量子科技」年代檢測之後,所有人都震驚了
  • 男子清理垃圾堆,意外撿了張肚子疼的病假條,今成博物館鎮館之寶
    現如今 ,除了博物館裡及專家們所發現的,還有很多的文物都被長埋於地下 ,或許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就此消失與這個世上,所以對於這些文物 ,我們要竭盡全力的去保護 。曾經就有人在清理垃圾堆時 ,意外撿到一張請假條,不曾想成為了鎮館之寶,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背後的故事。
  • 收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北宋書法真跡,米芾行書《張季明帖》
    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收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北宋書法真跡,米芾行書《張季明帖》。米芾行書真跡欣賞米芾行書《張季明帖》 紙本。現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 把愛帶回家‖家風故事匯:一代書聖 滿門英才——王羲之
    王羲之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的著名書法家,被譽為「書聖」,他的《蘭亭序》被歷代書法大家公認為舉世無雙的「天下第一行書」,是書法界不可逾越的高峰。據說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王羲之的書法,千方百計得到了《蘭亭序》的真跡,每天都要拿出來細細觀賞,死後還將其作為陪葬品,帶進了自己的陵墓昭陵。王羲之的書法滋養了後世一代又一代的書法家,他的人格、才氣也被後世人所稱道。在他的影響下,王家子孫中又有不少人也成了書法家,王家成了書法史上頗具盛名的家族。
  • 日本投降後,遺留我國東北的10萬女性去哪了?日本後來對此事隻字不提
    但那裡一直居住著中國人,日本沒有辦法不靠武力就拿到中國的領土,為了資源搶奪,所以就發動的侵華戰爭。東北也就成了日本的第一個目標,在東北王張作霖死後,日本更加暢通無阻,迅速佔領東北三省,包括當時張作霖留在東北的瀋陽兵工廠一起佔領。為了將自己的文化和人一起滲透進東北,將東北徹底淪為自己的土地,便帶來10萬日本女性來到了東北。
  • 王羲之侄子的一幅真跡,僅有50多字,如今估價在10億以上!
    可惜的是,王羲之與王獻之的真跡,如今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當中,如今存世的「二王」法帖皆是摹本,並不是真跡,成為了書法史上最大的遺憾。然後,在書法史上有一件僅存的魏晉法帖真跡,此作僅有50個字,堪稱「曠世奇寶」!
  • 清代流入中國最多的外國錢幣——日本寬永通寶
    01日本鑄造金屬貨幣的歷史並不算悠久,據黃遵憲《日本國志》記載,日本在顯宗天皇在位時期(485-487)開始鑄造銀錢,這種銀錢樣式如銅錢,但有孔無文。相對來說,日本銅錢的鑄造時間更晚,文武天皇在位時期(697-707)才開始鑄造銅錢。
  • 顏真卿真跡出借日本,臺北故宮今天的回應被罵翻
    【環球網綜合報導】近日,臺北故宮因將「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出借日本被兩岸民眾撻伐。明(16)日,《祭侄文稿》將在日本展出,今天(15日)下午,臺北故宮才對此事進行回應。然而,回應的內容又引發了臺灣網友的質問與痛批。
  • 李白唯一存世的書法真跡,毛主席愛不釋手!
    宋 梁楷《李白行吟圖》 《上陽臺帖》, 李白唯一存世的書法真跡 《上陽臺帖》局部 《上陽臺帖》在宋代宣和年間,被收歸於內府;後流入宋末權相賈似道手中;元代經張晏處,到明代曾藏於項元汴天籟閣中;至清代,為收藏大家安岐所得
  • 收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北宋書法真跡,米芾行書《叔晦帖》
    他幼年隨母親生活在皇宮之中, 得以觀賞宣和殿所藏書畫真跡。31歲時, 他拜訪了蘇軾, 還親眼觀其作墨竹並受到極大的啟發。他收藏古畫最多, 還有千軸晉唐古帖。米芾在《畫史》中記載了他所收藏和聞見的晉唐五代與宋代的書畫作品, 並對畫家及作品進行了鑑別, 指出好事之人將次品、贗品到處流傳的現象。他說好事之人與鑑賞家是兩種不同的人:「賞鑑家為其篤好, 遍閱記錄, 又負心得, 或自能畫, 故所收皆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