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們中國的書法,自然而然想起的是東晉的「書聖」,也就是王羲之,王羲之可以說從古至今最為被傳頌的書法大家了。
王羲之是現在的山東臨沂人,曾擔任東晉朝廷許多的要職,比如寧遠將軍、刺史、內史等等,而最被後人熟知的自然是王羲之的書法造詣,可以說王羲之說自己世界第二,沒人敢說自己是世界第一。
可是讓我們後人感到十分沮喪的時候王羲之現存的唯一一幅真跡居然還不在我們中國本土,卻流落到了日本人,如今更是成為了日本人的鎮國之寶。
有人會好奇,不是說王羲之的《蘭亭序》沒有失傳嗎,而是被武則天放在了乾陵當中,確實是有大量的專家推測說《蘭亭序》是被房子乾陵中,但這畢竟還是推測,在說了誰知道乾陵什麼時候被發掘呢?
或許《蘭亭序》根本就不在《蘭亭序》也是有可能,可能在歷史上的某個時期就消失了,不過現在唯一的《蘭亭序》摹本還留在國內,那就是唐代大師馮承素臨摹的《蘭亭序》,雖然不敢說百分百達到王羲之真跡的神韻,但是的確也是相似度最高的版本了。
還是繼續回到《喪亂帖》吧,《喪亂帖》是王羲之的行草作品,這幅作品的創造的情景非常的悲傷,這裡指的是作者王羲之本身的心情極其的糟糕,當時王羲之先祖墓被焚毀,而作為子孫的王羲之卻不能立馬去修復,為了心情極其的糟糕。
就是這樣的大環境之下,王羲之冒著悲憤和無奈的心情寫下了這幅傳世之作《喪亂帖》,這幅《喪亂帖》的風格可以說是極其的有勁道,輕重緩急轉變的鬆弛有度,一時行書,一時草書,這簡直是就是當時王羲之心情的最好體現了。
《喪亂帖》共計有8行62個字,可惜的是如此巨作卻在千年前的唐朝流落到了日本,據悉和日本的遣唐使有關係,那會兒日本非常嚮往我們唐朝的文化,就經常派遣大使來大唐進行文化交流,最後《喪亂帖》卻意外地被日本人帶走了。
當然了也有說法是和鑑真東渡有關,但是這個說法可信度不高,2006年的時候,流入日本的這幅《喪亂帖》還在上海展出過,當時真可謂說是震驚國內書法界了。
如今的《喪亂帖》可是被日本收藏在皇室中,那是真正的日本鎮國之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