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l家新一季的秋冬成衣秀又雙叒叕一次讓人看「上頭」。秀場被布置得如同劇院後臺的排練廳,樸素白牆搭配幾何造型,長方形室內空間中央擺放著一圈樣式各異的簡約木椅,模特繞過runway一周後依次坐下,展示著服飾在動與靜的對抗流動中平衡。厚重深沉的音樂衝擊著現場的簡潔布景與觀眾的心。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戲劇表演。
/
身著Jil Sander的模特化著簡單的妝容,頭髮盤起,自信從容的目光、搖曳生姿的步伐,不花哨、不張揚,身上散發的是那種在街上偶遇都忍不住駐足回眸的好品味。
中性黑白依舊是主打色,一貫的利落剪裁和硬朗廓形彰顯著極簡的魅力。零星點綴的紅、金屬質感的配飾、以及絲綢鑲邊和流蘇褶皺,不斷衝擊著先入為主的極簡印象。
Jil Sander的秀是可以看上很多很多遍的那種,因為它獨有的精彩,在細節。從來不用誇張的配色或元素奪人眼球,亦非一味的刪繁就簡追求極致的黑白與輪廓,Meier夫婦找到了夾雜於極簡與奢華之間的那個平衡點。
Fall/Winter 2020 details.
Spring/Summer 2020 details.
簡約的優雅,克制的浪漫,低調且高雅著。這個極簡主義的先驅品牌,早已從「極簡」的單一語境中延伸出了更多層次的意義。
不了解Jil Sander的人很容易將它想像成是Lemaire和The Row這樣的年輕品牌,或是將它歸為小眾一類。可事實上它是一個與Yves Saint Laurent同時期,創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老牌。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霜,如今依然能在風雲變幻的時尚圈保持著遺世獨立的風格,可謂是主流時尚中的一股逆流了。別看如今極簡主義盛行,剛剛創立的時候,Jil Sander卻被時裝界視為異類。
品牌創始人Jil Sander(全名:Heidemarie Jiline Sander)女士出生於戰後德國,早年生活貧苦的她曾先後到德國和美國的紡織學院學習,由此與時尚結緣。在時尚雜誌做編輯的期間,她開啟了自己的第一家精品店,出售挑選的品牌和自己設計的服裝。
戰後的五十年代,Dior崇尚高腰線、緊身胸衣和廓形裙擺的「新風貌」將人們帶回到了以男性視角為主導的女性審美體系當中,優雅、曲線成為主流;1960s「垮掉的一代」以及女權主義的興起讓時尚界開始專注於年輕群體,流蘇、印花、大膽前衛的用色和誇張的妝容,洋溢著青春與瘋狂;而到了七十年代,搖滾、嬉皮文化和波希米亞風格的流行則將時尚帶向更加個性張揚的探索當中。
那個年代的人們,追求的是「打破常規」,「極簡」在他們看來恰恰是與個性背道而馳的「枯燥乏味」。
而時尚編輯出身的Jil Sander不但沒有盲目追求潮流,更是將德國人獨有的理性嚴謹以及她對於成熟女性魅力的獨到理解注入到服裝當中,秉持著實用性原則,打造出中性、舒適的簡約單品。
Sander女士曾說:「過度的裝飾和點綴很煩人,它們暴露出穿著者想要炫耀的虛榮或一種不安全感。」而這些剔除掉多餘元素的實用主義服裝,無疑是那個喧鬧時代的一劑鎮靜劑。
然而,Jil Sander的這一次「打破常規」,卻並未得到時尚界的青睞,默默無聞直到八十年代,當三宅一生等日本大牌設計師興起而帶動的服裝新線條引起關注後,JIL SANDER的「極簡風格」才開始引起注意,終於在九十年代迎來了輝煌時期。
九十年代誕生了兩位能稱得上極簡主義鼻祖的設計師,一個是「奧地利剪刀手」Hulmet Lang, 另一位就是Jil Sander。她憑著對時尚敏銳的直覺,對於時代女性的深刻解讀,用那一絲不苟的流暢剪裁和精緻大氣的中性廓形贏得了市場與人心。「包浩斯運動(Bauhaus Movement)是我的靈感來源,它將理性的功能應用到日常生活的設計中。」 於是,這種精緻的實用主義成為整個十年的風尚標,也多少影響了後來Pheobe Philo治下的Celine。
早在那個奢靡瘋狂的六七十年代,Jil Sander就已經看到了年輕女性對於成熟與理性的追求。她打造的是冷靜自持卻又前衛叛逆的power women形象,是充滿了獨立意識的現代女性,自尊,自信,在克制中帶著不羈,隨身散發著瀟灑從容的自洽與優雅。
自從Luke&Lucie Meier夫婦入駐品牌以來,就不斷地衝擊著我們對「極簡」二字形成的刻板印象。
這種趨勢在他們的Runway首秀中就可見端倪。他們將Sander女士的標誌性單品——白襯衫進行了改造,蓬鬆的泡泡袖、寬鬆的廓形,甚至直接變成襯衫長裙。於是,極簡也變得仙了起來。
在19年秋冬秀上,Oversized襯裙與褲裝的搭配模糊了男女性別,陰陽得以共生。雙重的疊加看似笨重不實用,但Meier用寬鬆的輪廓和利落線條感中和,讓原本與簡約相衝的堆疊藝術也變得自然而然了。
縱觀幾季,最令人驚喜也最具顛覆性的大概是2020春夏系列。大量流蘇、幾何元素的運用,氤氳著東方意蘊的刺繡和印花,以及呈現出雕塑感的挺立廓形,讓整個系列美得仙風道骨,頗具一種東方武俠氣質。在陰暗低沉的燈光和莊重的宗教式布景當中,更顯神秘。
硬朗與輕柔面料的堆疊交融,蕾絲、印花、幾何圖案與大面積純色的對抗互補,飄逸垂墜的耳飾,流動的線條感,處處體現著一種內斂式的華麗。
這一次,Meier夫婦似乎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裝飾性極簡主義時尚。當簡約哲學與裝飾藝術的碰撞在心中激蕩時,才真正意識到:曾經的Jil Sander已經蛻變。
如果說,Sander女士所追求的極簡是去除一切繁複回歸到服飾最純粹的本質,那麼Meier夫婦做的,則是在這種本質中重新增加點綴的逆向過程。他們將極簡主義的「減法」做成了「加法」,不再拘泥於「極簡」所構建的語境當中,而是不斷去解構和重塑,為品牌的精髓帶來多元向度的解讀。
舒適、實用,是「極簡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換言之,極簡應該是一種更加接近生活、更為通俗化的表達,可Meier夫婦似乎不局限於此。他們鍾愛於從不同的維度探討關於「對立和諧」的哲學命題(Harmony of Opposite),因而在他們的作品中總是能看見堅韌與柔性、精緻與朦朧、靜態與流動的兼融互通。相比起單單追求功利性的實用主義,Meier更注重內裡,他將時裝看作是一種溝通情感與心靈的橋梁,在「極簡」外衣包裹之下,顯現出更具哲理與藝術化的第二層肌理。
Meier夫婦熱衷於日本文化,他們曾多次造訪日本,並從中獲得靈感。比如他們鍾愛以建築廓形營造一種虛空間以及輕盈感、用簡約的刺繡點綴大片純色空白。這些都完美詮釋了日本美學中「間」的概念,即留白的藝術。而回看這幾季,無論是從秀場的布置,還是模特的整體造型,總有一份閒適恬淡的韻味在,寧靜致遠,詮釋著東方哲學的和諧與平衡。
而相比起極簡主義之起源的城市文明,Meier夫婦的JilSander卻將目光聚焦於都市之外的郊野自然,給疏離淡漠的「極簡」增添溫度。
Jil Sander+
SS 2020
collection
已經不止一次在Jil Sander的秀場布景中看見綠植了。淡淡的綠點綴在大地色系的服裝背景中,總能感受到幾分日式禪意。
而旅途與自然是廣告大片中恆定的主題。蘇格蘭高地、西西里環島、日本海岸、香港街頭……Jil Sander帶著我們一同遊覽哪些充滿自然與人文氣氛的世界角落,感受大自然的山川河流、歷史文明的流轉輪迴、人類情感的共鳴共通。
| Campaign. SS 2019 by Mario Sorrenti
| The HongKong Project by Olivier Kerven
| Campaign. FW 2019 by Nigel Shafran
| Location. Scotland
提起大片,就不得不提Jil Sander獨樹一幟的視覺美學。他們家的Logo藝術是從Sander女士開始承襲至今的經典,而與著名設計師合作的概念廣告也比比皆是。那些90年代的創意現在看來也依舊新穎。
Campaign. SS 2000 by Malgosia Bela
pic 1-2 | Campaign. SS 1998 David Sims
pic 3-4 | SS1995 / SS 1996 by Craig McDean
比起攝影大師,如今的Jil Sander更偏愛於邀請世界各地的優秀攝影師合作拍攝企劃,這些照片無關服裝,無關時尚,不喧鬧,不華美,僅僅是一些情緒、氛圍、意境的表達。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對於自然與人文關係的探討,或是對現實與浪漫界限的模糊,關於旅途與歸宿、現代與懷舊情結。
而每一季時裝秀,官方都會邀請一名特定的攝影師記錄大秀的全過程。這些影像總是不同於各大媒體雜誌釋出的模特群像,而更像是偏向於意識流的超現實作品。奇特的光影、角度和構圖,銳利的黑白,極端的景別,配上簡潔工整的品牌LOGO,讓這些看似隨意的抓拍也有了大片的質感。
在Jil Sander的官方Instagram上隨手一刷都是莫大的視覺享受。天光雲影、花開花落,傾斜、失焦,裙擺上隨光影晃動的羽毛都可以成為一幅精美的藝術作品。
實在醉心於品牌的好品味。
「I'm not a minimalist, but a purist. 」
Jil Sander女士曾表示,相比起「極簡」,她更希望別人稱她為「純粹主義者」。也許從一開始,我們就對她有了太多的誤解。極簡,並非去掉一切不必要的「斷舍離」,亦非意味著非黑即白永不出錯的基本款,更不是單調乏味的一成不變。極簡本身就包含著「純粹」的概念,是剖開表皮濾掉雜質之後留下的本質,是一切裝飾的基礎與靈魂。
Sander女士將一切歸零,Meier夫婦則選擇從零開始再創造,並將目光延伸至時尚之外,在自然、人性與藝術中探尋本真,不斷拓寬」極簡主義「的內涵與外延。
因為足夠「純粹」,才擁有了更多的可能。像一張白紙,能夠包羅萬象。於是,精緻的、率性的、溫柔的、堅毅的、優雅的、浪漫的、輕盈的、深沉的……所有這一切在「極簡」的外衣下交融且矛盾著,相互牽制至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
像一杯香醇的茶,越細品才越有滋味。
*文字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weibo: @ KERRFISHY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不要忘了點一個 「在看」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