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著名的蝴蝶效應:一顆子彈造成的世界大戰

2020-12-13 紅小巖談古論今

「蝴蝶在南半球煽動翅膀,會在北半球造成龍捲風」

這就是蝴蝶效應,而歷史上最著名的蝴蝶效應,應該就是一顆子彈造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吧!

1914年6月的一顆子彈打中奧匈帝國皇儲,造成接下來的四年約3000萬人失去生命。

塞拉耶佛事件

那一年究竟發生什麼事情呢?且聽小巖慢慢道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

普法戰爭:1870-1871,普魯士王國想要統一德意志、而法國也想要拓展勢力範圍,普法兩國為了爭奪歐洲大陸的霸權而爆發戰爭,交戰後普魯士戰勝法國。普魯士在1871年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國,要求法國割地和賠償,造成法國和德國彼此間的仇視。

普法戰爭的背景: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在1864年、1866年先後擊敗了丹麥跟奧地利,但是想取得歐陸霸權的法國仍然在幕後操控著南德意志諸邦,阻礙德國統一;而普魯士在首相俾斯麥的策動下,利用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製造爭端,迫使法皇拿破崙三世對普宣戰,普魯士藉此團結德意志民族,進攻法國。

普法戰爭的結果:法國敗給普魯士王國,德國在普魯士的統治下建立了德意志帝國。

普法戰爭對法國的影響

帝國垮臺、共和國確立。法國大敗後,巴黎的工人和資產階級群眾擁入會議廳,要求廢除帝制恢復共和,共和派議員在市政廳正式宣布成立共和國,建立臨時政府 法蘭西第二帝國垮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巴黎公社建立。當普魯士軍隊進逼巴黎時,資產階級組成的臨時政府卻害怕武裝戰爭,1871年巴黎人民起義,巴黎無產階級取得了世界歷史上無產階級革命的第一次勝利,建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

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

普法戰爭對法國經濟的影響:普法戰爭後,法國賠款50億法郎,加上戰爭損失總共損失達200億法郎,並且還割讓了鐵礦蘊藏豐富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給德國,導致法國經濟發展資源嚴重缺乏;而德國佔領了法國6個北方省,造成法國國內市場進一步狹窄,使得法國的經濟發展嚴重受阻,使法國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展緩慢,明顯落後於美、德、英。法國在歐陸霸權之夢,也隨之破碎。普法戰爭讓法國改變外交政策:普法戰爭後,法國一直想報仇,但是單靠自己的力量是無法戰勝德國的,法國開始調整與其它國家(主要是英、俄)的關係,尋求盟友一起對付德國。

普法戰爭對德國的影響

德國統一:普魯士打敗法國後,排除法國對普魯士統一德國的幹擾,在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於法國凡爾賽宮正式登基,完成德意志帝國的統一。

經濟快速發展:德意志帝國成立後,形成了統一的國內市場和獨立的經濟體系,德意志帝國從法國獲取了五十億法郎的軍事賠款、鐵礦產量豐富的割地,替工業發展提供了巨額資金和豐富的礦產資源;而且對外戰爭的勝利,使資產階級更積極的想對外擴張,大批軍事訂單,刺激了重工業的發展,到了19世紀末,德意志帝國的實力已經超過法國和英國,僅次於美國。相比法國的夢碎,德意志帝國的歐陸霸權之夢提升。普法戰爭也讓德意志帝國改變外交政策:孤立法國。德意志帝國雖然打敗法國卻不能將其消滅,開始採用孤立法國的政策防止其它歐洲大國與法國結盟。

普法戰爭對義大利的影響:普法戰爭爆發後,拿破崙三世不得不調回駐守在羅馬的軍隊,義大利軍隊趁著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趕走了法國在義大利的剩餘勢力,收回被法國佔領和控制的地區,完成了義大利的統一。

德意志帝國的殖民地擴張:德國統一後,為了擁有更多的資源,勢必向海外擴展,但此時世界各地早已經被其它列強瓜分,德國只能得到非洲西南方的一小塊領土,德國不滿於現狀,極力想要擴張殖民地,這當然威脅到其它殖民地的原佔領國家。

德國的行為嚴重妨礙了懸於歐洲大陸之外的英國的利益,造成英德兩國彼此的矛盾。當時的英國擁有超過3300萬平方公裡的殖民地,佔地球陸地表面的四分一,為英國本身領土的一百倍,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世界各地都有英國的殖民地。

而德國只能得到非洲一小塊的殖民地,而且還是貧瘠的土地,根本沒有什麼資源。

同盟與協約:普法戰爭後,德國怕法國人復仇,為了孤立法國,結盟奧匈帝國、俄羅斯帝國,組成三帝同盟;後來俄國為了擴張領土,和奧匈帝國發生衝突。德國擔心俄國勢力擴大,於是偏袒奧匈帝國,排擠俄國;又因為義大利和法國有紛爭,拉攏了義大利,結盟成同盟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初同盟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義大利(戰爭打到一半,義大利退出同盟國,反而加入敵方陣營)。

因為德國偏袒奧匈的行為,俄國不爽德、奧,轉頭便拉攏了法國共同對抗德國;英國原本不想管歐洲大陸的事情,但是眼看德國大肆發展海軍,深怕威脅英國海權與殖民地,於是與俄、法、英三國結盟成協約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初協約國:英、法、俄。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陣營

各國軍備競賽:1890年後德國首相俾斯麥下野後,歐洲局勢日趨不穩定(普法戰爭後,法國對德國的仇恨、奧俄兩國在巴爾幹半島的勢力爭奪、殖民地拓展帶來的列強競爭),各國只好尋求同盟、擴充本國軍事能力來確保自身的安全,軍備競賽除了狹義的升級軍事裝備和擴充軍隊數量外,也包含戰略計劃的準備、軍事指揮架構的重組、發展鐵路/公路網/運河/擴大商船隊伍加強補給能力等等。

陸軍軍備競賽主要集中在法國、德國、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海軍的軍備競賽則主要集中在英德兩國之間。

英、德兩國的海軍造艦競賽

各國的軍備競賽增加英德兩國的矛盾(海權爭霸)、各國也對於本身軍備能力過於有信心,認為可以在軍事衝突下打壓對方而不讓步、軍備競賽更增加列強對彼此的不信任感,種種原因埋下了第一次大戰的隱憂。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1914年6月,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南夫婦,在塞拉耶佛被塞爾維亞族的恐怖黨人暗殺死亡,奧匈帝國朝野上下無不憤慨,向塞爾維亞宣戰。

就是這顆子彈,成為一次大戰的導火線

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各國相繼表態:

俄國最早動員,挺塞爾維亞:奧塞兩國戰爭爆發後,同為斯拉夫民族的俄國人為了挺塞爾維亞,下令全國總動員。

德國對俄法宣戰,進攻比利時:德國為了支持同為日耳曼民族的奧匈帝國,要求俄國停止動員,為了避免腹背受敵,要求法國嚴守中立;俄法兩國拒絕這種要求,德國向俄法宣戰。德國為了尋找攻打法國的捷徑,率先進攻中立的比利時。

英國對德國宣戰:英國本就視德國為心腹大患,眼看德國率先出兵,英國以德國破壞比利時的中立為由,向德國宣戰。

義大利背叛同盟,加入協約:義大利原本是同盟國三國之一,但是後來跟奧匈帝國有紛爭,起初沒有和同盟國一同作戰、表態中立;不過後來協約國給予很多優厚的條件拉攏它,義大利終於抵擋不了利益,在1915年背棄同盟國的盟約,參加協約國的陣營,對德奧宣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陣營

歐洲各個主要國家,都在短短的幾天內紛紛出兵參戰,其餘國家也因各自的原因捲入其中,連遠在大洋彼岸的中、美、日等國也不能倖免。

雖然戰火有蔓延到世界各地的趨勢,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還是在歐洲。

亞洲戰火:日本以英日同盟為名,對德國宣戰,出兵攻佔德國在中國的殖民地——山東。中國也因時勢捲入其中,當時北京的段祺瑞政府期望收回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和租界,加入對德作戰,向英國、法國和俄羅斯運送成千上萬的士兵。這些工人將修理坦克,組裝炮彈,運輸補給和彈藥,並幫助重建戰爭的戰場。非洲戰火:英國也向非洲的德國殖民地發動進攻。協約國陣營:大英帝國、法國、俄羅斯帝國、塞爾維亞王國、比利時、希臘、義大利、葡萄牙、羅馬尼亞、黑山王國、中國、日本。

同盟國陣營: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保加利亞帝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過:歐洲的陸地戰線主要分成東西兩線

東線:俄國開始進攻之時,德國為了應付東西兩線的作戰,先採取西攻東守的戰略,想趁著東線俄軍尚未大量集結以前,先擊潰西線的法軍,之後再回頭進攻俄國;沒想到俄國趁著東線德軍防禦較弱的時候猛攻德奧,德國為了阻止俄國攻勢,西調軍隊在坦能堡會戰中,大敗俄軍,俘虜俄軍二十餘萬人。

僵持不下:俄國雖經歷坦能堡慘敗,但對俄這樣的大國來說還遠沒到傷筋動骨的地步,俄國用火炮猛轟奧匈防線,大破奧匈軍力,德軍雖然趕來救援也無力回天。奧匈帝國此時已經失去戰鬥能力,只能依賴德軍;而羅馬尼亞看到俄軍勝利,於是投向協約國的懷抱。

俄國退出戰場:此時的俄國經過連番大戰,國內經濟不堪負荷,民不聊生,加上戰爭死傷眾多,軍民厭戰,在1917俄國國內年爆發二月革命,沙皇退位,俄羅斯帝國滅亡,克倫斯基成立了臨時政府。臨時政府仍然對德國宣戰,國內的根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俄國民心仍然浮動。  

德國為了想快點結束東線戰事,想了招釜底抽薪的計策,他們協助流亡海外的布爾什維克黨領袖列寧回到俄國。列寧回國後發動十月革命,推翻臨時政府,成立了蘇聯。(1917年十月革命後還是有反對勢力,直到1922 年剷除反對勢力後,才真正成立了蘇聯。)

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共產主義的國家,蘇聯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十月革命後被槍決,協約國在東線的軍力完全瓦解。

十月革命促使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共產主義政權,第一次建立了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次革命也催發了馬克思主義,影響之後世界的自由發展,許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在共產革命號召的解放運動下也得到了援助。

西線:德軍大戰初期攻佔比利時,佔領比利時後以破竹之勢攻入法國北部,前鋒距離巴黎不到十五裡。  

英法聯手:面對德軍的猛攻英法軍隊合作,在馬恩河戰役奮力抵抗,才抵擋住德軍的攻勢。  

壕溝戰:德軍攻勢受挫,只好與英法兩國在戰場上修建防禦工事,他們用壕溝和鐵絲網作為掩護工具,三國於西線戰場形成了僵持的壕溝戰。

壕溝戰

海上戰爭:德國的陸軍雖然猛,但是海上戰爭卻居英國下風,英國憑著強大的海軍封鎖德國,使德國國內經濟遭受到嚴重的打擊。  

無限制潛艇政策:德國為了報復,宣布封鎖英國,聲明任何駛近英國的船隻都會遭受德國的潛艇攻擊,但就是這個舉動惹火了美國。  

「維護世界和平」的美國參戰:大戰剛開始時美國採取孤立主義,表面上不偏袒戰爭中的任何一方,暗中卻在實行著深度介入歐洲的計劃,美國的願望可不像德法一樣只想成為什麼歐陸霸權,他們想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仲裁者,成就世界霸權!美國打著同為英語系國家的名義站在了英法這邊,反對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政策,在1917年2月宣布和德國斷交,並對德國進行各種限制,同時利用戰爭徵兵,發展海軍。

德國因此報復美國,1915年美國的一艘油輪和一艘載有美國旅客百餘人的船隻,相繼被德國潛艇擊沉。

美國人非常憤慨,不少人主張對德國宣戰,但是德國很快跟美國保證有限度的使用潛水艇,美國的憤怒才暫時隱忍下來。

1917年時俄國退出世界大戰戰場,德國為了趁勝追擊,集中力量擊潰西線的英法,重新宣布採取無限制使用潛水艇的政策。德國違背了當初的諾言,英國電報又傳來德國想要幫助墨西哥收復曾經被美國奪去的領土,美國上下無不憤怒,因而對德國宣戰。美國這次對德宣戰打的可不是為是死去美國人報仇,而是舉著「維護世界和平」的旗號。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

美國參戰後,許多中立國家紛紛參戰,加入了協約國,而且在美軍軍力持續的補充下,已經疲憊不堪的德軍終於投降,同盟國戰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戰爭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應用了很多新戰術、新武器、新思維,這些都是參戰雙方為了突破壕溝戰所做出的嘗試,改變人類的戰爭形態,對世界和平造成嚴重威脅。  

戰鬥機、潛水艇戰車、衝鋒鎗、散彈槍(美國帶入戰場,散彈槍在近距離能一次發射多發子彈,造成敵人重大損傷,德軍甚至批評「使用散彈槍一點也不人道」)

戰車首次出現在一戰

毒氣:一次世界大戰使用過氯氣、芥子氣、光氣等毒氣。氯氣、光氣屬於窒息性毒氣,會造成胸部灼熱、疼痛、咳嗽等症狀,嚴重情況會導致呼吸困難、肺氣腫、甚至死亡。芥子氣屬於糜爛性毒氣,會直接損傷組織細胞,呼吸道(潰爛)、皮膚(潰爛)、眼睛(失明)會受到傷害。

為了對抗毒氣,防毒面具和解毒劑也紛紛出爐,當雙方都擁有應對策略時,毒氣只能成為偶爾突襲的工具。

一戰首次使用毒氣

四大帝國的瓦解:帝俄、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經濟萎靡不振: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各國民生困苦、政局不安,導致之後的全球經濟大恐慌。

殖民地脫離運動:亞、非、拉丁美洲等殖民地得到喘息和復興的機會。

婦女地位提升:戰爭期間男人在前線打仗,婦女站出來負責工廠和醫護等後線、後勤的工作。 

婦女替炮彈裝填炸藥
婦女替前線士兵包紮傷口

結語:塞拉耶佛的那顆子彈引發了一場真正的全球規模的大戰,可以說改變了整個人類的歷史。大戰期間,以德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同盟國和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動員近6500萬軍人,投入新研發及殺傷力強大的武器如毒氣、坦克、潛艇等,最終釀成交戰各國死傷軍民達3000多萬人,為20世紀初最慘烈的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列強勢力消長,歐洲列強勢力減弱,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德、奧被迫籤下屈辱條約,也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種子。  

相關焦點

  • 蝴蝶效應:一顆沒有發射的子彈間接導致9000萬人喪命
    導讀:一隻蝴蝶在巴西拍動翅膀引起德克薩斯州龍捲風;一顆無關緊要的子彈造成9000萬人喪命。1891年,一個名叫亨利.坦迪的嬰兒出生於英國沃裡克郡利明頓。原本是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一員,然而命運卻在悄然改變。
  • 一個女人引發了兩次世界大戰,成為蝴蝶效應最著名的例子
    這個美麗的,幾乎不為人知的,完全無辜的女人在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中扮演的角色。他是索菲·喬特克。霍恩伯格公爵夫人,我敢打賭你們幾乎沒有人聽說過她。英國、法國和俄國是協約國,德國和奧匈帝國是同盟國,這就是蝴蝶效應。於是,各位帥哥美女們,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雖然《凡爾賽條約》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具有懲罰性,但是德國的經濟最終還是崩潰了。
  • 蝴蝶效應事件:萬曆援朝戰爭,諾門罕戰役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人類生存四維宇宙的三維時空中,時間跟空間是聯繫的,三維時空加上時間就像是一個大網絡,一些小的事情會產生很巨大的結果,以下是歷史上兩件著名的「蝴蝶效應」事件。
  • 「蝴蝶效應」是如何被誤解的?
    這句話很形象,以至於現在很多人一想到蝴蝶效應就能想出很多典故,比如有人認為砸中牛頓的那個蘋果就是扇動近代科學起步的蝴蝶,有人認為一顆鐵釘的缺失導致了英格蘭國王理查三世的戰敗。中國古代很多諺語也被披上「蝴蝶效應」的外衣,比如:防微杜漸、風起於青萍之末。另外,再說一個暴露大家年齡的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憑名字就很容易看出蝴蝶效應的印記。
  • 混沌理論之父,蝴蝶效應發現者——愛德華·諾頓·洛倫茨
    愛德華·諾頓·洛倫茨(1917.5.23——2008.4.16)美國數學與氣象學家,混沌理論之父,蝴蝶效應的發現者。1917年5月23日洛倫茨出生在美國西康乃狄克州,從小洛倫茨就很喜歡科學,關心天氣變化。
  • 第一次世界大戰:十大致命武器
    8.三翼飛機三翼飛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飛機,是德國對著名的英國三翼飛機的完美改造。它也是由最著名的德國王牌飛行員曼弗雷德駕駛,並且擊落了至少70名同盟國飛行員。但是雖然這款飛機大受歡迎,卻只是生產了320臺。
  • 何為蝴蝶效應?為什麼說其常被大眾誤解?它是如何作用於世界的
    蝴蝶效應的由來在多年前,美國科學促進會第139次會議上,愛德華·洛倫茨提出了一個問題:「巴西的一隻蝴蝶扇動翅膀會在德克薩斯州引發龍捲風嗎?」那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和你聽到的不同。蝴蝶效應的最通俗諺語表達班傑明·富蘭克林在他的著作中提供了一個詩意的視角,這個諺語早在蝴蝶效應被發現之前就已經有了:因為少了一顆馬蹄釘而掉了那馬蹄鐵,因為掉了那個馬蹄鐵而失去了那匹馬
  • 身中子彈仍能反擊?神劇不可信,一顆子彈的威力超乎我們的想像!
    子彈真的像電視劇裡面的人被擊中好幾槍還可以進行反擊?現代武器的威力巨大,破壞力極強,就連小小一發子彈也會讓人倒地不起。我們對武器的認知更多停留在影視作品中,影視劇也是為了節約成本,配合劇情發展,往往簡單地展示武器的威力,事實上現代武器的威力遠超我們的想像。
  • 什麼叫做蝴蝶效應?股市中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蝴蝶效應?蝴蝶效應(Butterfly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那麼股市中效應是什麼意思?股市中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個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
  • 科學史上三大神獸-除了薛丁格的貓,還有著名的蝴蝶和一條銜尾蛇
    一、薛丁格的貓"薛丁格的貓"是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於1935年提出的有關貓生死疊加 的著名理想實驗,用來反駁量子力學的主流--哥本哈根學派,認為哥本哈根學派的觀點運用到宏觀物體上會得到非常荒謬的結論。
  • 因與果的關聯 - 蝴蝶效應
    人,是萬物之靈,是有情眾生中最高級的存在,即便最遲鈍的人都會對這種不和諧的能量有著直接感受。不管怎樣,不和諧的互動總會製造問題,甚至導致無謂的衝突和爭端,給雙方造成傷害,產生不和諧的因果關聯,並因此帶入業力的輪轉。
  • 「裸泳者」瑞幸咖啡的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蝴蝶扇一扇翅膀,可能引起全球的風暴。在經濟和金融領域,蝴蝶效應同樣存在。首先,瑞幸給投資人帶來了短期無法挽回的損失。據安達信僱員反映,如果有人拒絕在安然的審計報告上簽字,立馬就得走人。安然東窗事發後,安達信因銷毀與安然公司有關的文件,於2002年3月份被起訴。2002年10月16日,美國休斯敦聯邦地方法院對安達信作出最嚴厲的判決,罰款50萬美元,並禁止它在5年內從事相關業務。
  • PC蝴蝶效應
    PC媲稀最時髦的蝴蝶PC蝴蝶戒指說起「蝴蝶」它可是今年最最熱門的 Fashion icon 啦,從 Ins 上的蝴蝶濾鏡,掀起了一陣「蝴蝶風潮」,從此蝴蝶便飛進了「時尚圈」,從秀場上的成衣、到時裝配飾再到高級珠寶都出現了蝴蝶的身影。PC的鑽石蝴蝶系列正是以它為元素進行設計的。
  • 《泰卦》<四>:蝴蝶效應
    九三爻位於泰卦下卦的最上端,處於平衡的末梢,就好比我們熟知的「蝴蝶效應」,在達到完全平衡的狀態下,一隻微小的蝴蝶扇動一下它的翅膀,所帶動的微弱的振動,也可以引發天崩地裂的結果。而九三爻就處於蝴蝶的這個狀態,它健行向上,從而打破陰陽平衡狀態,陽氣上行,陰氣消散,開始出現陽盛陰衰的走向。世間萬物莫不如此,這是事物循環的必然現象,在下的就想向上走,在上的也不可能一直高高在上。
  • 我國每年造上億發子彈,一顆子彈成本是多少?這些子彈又去哪了?
    子彈是重要的戰略物資,沒有子彈再厲害的槍也只是一種擺設,子彈雖小但生產過程卻是相當複雜的,現在很多國家依然無法大批量生產出合格的子彈,只有具備現代化工業基礎的國家才能做得到。而我國在子彈的製造水平上,可以說在世界上已經處於領先的地位了,據了解,我國每年都會製造上億發的子彈。
  • 甲狀腺問題——另類的「蝴蝶效應」
    人體中有一個器官,從外形上看特別像蝴蝶,那就是我們的甲狀腺。 甲狀腺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分泌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影響到我們人體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等等功能。 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小小的甲狀腺,一旦它的功能發生了一點點的改變,就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 蝴蝶效應:是否真的能夠扇動時空的變化?
    而生活中,我們時常聽到一個驚奇的效應,因為它讓人驚奇的地方是能夠以微不足道的力量,給遠在千裡之外的地方帶來一場龍捲風,說道這,相信有人已經猜到這個效應是什麼了吧!沒錯,這便是許多人常說的「蝴蝶效應」!蝴蝶效應,最初在上世紀60年代,由美國著名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提出了蝴蝶效應這個概念,他通過電腦進行「天氣預報」的模擬,發現如果將輸入的數據進行微調,得出的計算結果差別會非常大。
  • 《一讀就上癮的中國史2》:歷史就是時間長河中的蝴蝶效應
    「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扇動了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 蝴蝶效應我們學習歷史,總會用平滑的角度按照時間線、時代及地域的背景來分析當時發生的某個歷史事件。
  • 豆瓣8.8,《蝴蝶效應》: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種完美的生活
    電影《蝴蝶效應》就是講述了這樣一個關於改變過去,追求完美人生的故事。兩個名不經傳的導演在2004年,拍出了《蝴蝶效應》這部足以載入影史的懸疑科幻類型電影,至今豆瓣評分8.8,影片獲得2004年青少年選擇獎「最佳驚悚電影」(提名)、2005年土星獎「最佳科幻電影」(提名)。
  • 假如在月球上打出一顆子彈會有什麼後果?
    人類已經登陸過月球,未來也有可能長期生活在月球上。那麼,讓我們來腦洞一下,假如在月球上用槍打出一顆子彈,結果會是怎樣的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子彈在地球和月球上的初速度是一樣的。不過,子彈一旦離開槍口,接下來的情況就不會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