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不要愛到失去自我

2020-12-21 騰訊網

文/學乃身之寶

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簡稱《致青春》)裡有這樣一個片段:

大學畢業多年後,鄭微遇到了從國外回來,自己曾深深愛過的陳孝正。夜晚,他們倆坐在曾經大學校園裡的某一處臺階上,鄭微對陳孝正說:「我曾經以為沒有你的愛會死,其實,愛情是死不了人的。」

青春年少時,或許我們都曾深愛過一個人,因為愛得太深,所以會把自己放得很低,甚至低到塵埃裡。但愛得卑微,並沒有讓我們得到想要的愛,更重要的是,即使失去了這份愛,我們也可以活得輕鬆快樂。

今天的文章就來說說,我們該如何去愛。

1.對愛情的執念,會讓我們「忘我」

愛一個人,容易奮不顧身。

因為在很多人看來,唯有不顧及自己的愛,才算得上是真愛。寧願犧牲自己,也要成全別人。

就像《致青春》裡的阮莞,一次次原諒男友,哪怕是男友移情別戀,致一女生懷孕,她不僅借錢給他,還幫他擺平此事,更重要的是,她選擇委屈自己。

直到她用懷孕一事來試探對方,才讓她意識到,原來這個讓自己愛到「忘我」的人,並不那麼愛自己,於是選擇了離開。可是,當她準備和另一個人好男人走進婚姻的殿堂時,前男友又出現了,邀請她一起看大學裡他們都喜歡的樂隊演出,結果途中突發意外,阮莞出了車禍,生命就此結束。

好友鄭微到停屍房看望阮莞,憤怒地說道,「這個世界上,除了愛情,還有別的呢?」

是的,生活的全部,並非只有愛情,人生的意義,也不止愛情才能詮釋。

那些為愛選擇「忘我」的人,把愛情作為自己人生的全部,似乎其他的一切對於愛情而言都是次要的,包括生命。我不認為這樣的愛情是偉大的,反倒覺得這樣的愛是愚蠢的,因為愛情的維繫,需要的是平衡,不該只是付出,也要有所回報。

更重要的是,愛情裡最不該忘記的就是我們自己。

可見,在愛情中失去自我,並不會擁有真愛。

2.對愛執著,會讓自己愛得卑微

人們常說,愛的本質是付出,但過分付出,很難得到愛情,尤其是那些愛得卑微的人。

就像《致青春》裡的施潔,因誤傷林靜,走進了林靜的世界,但兩個人的相處並不是愉快的,哪怕在一起,也是用施潔的卑微,甚至是威脅換來的。

直到鄭微和林靜重新相見,林靜毅然選擇離開了施潔。雖然最後鄭微並沒有和林靜在一起,但鄭微知道了林靜和施潔的事情後,還祝福他們能夠生活幸福,但在我看來,結果未必如此。

想想看,一個人曾用生命威脅都留不住對方,這樣的關係怎能親密,即使在一起,恐怕也是有了婚姻的形式,很難擁有愛情的真諦。

有人說,愛一個人,愛到塵埃裡,愛得卑微,那是心甘情願的,怎麼能說那不是真愛呢?

對於付出者來說,或許那是愛,但對接受者來說,這樣的愛未必能夠承受,因為卑微,意味著關係裡的不對等。

而愛情是講究平等的,「在你面前,我覺得我很好,所以我才喜歡和你在一起」,而卑微的付出者,會成為討好者,討好會讓接受者鄙視,因為我們以討好的方式和對方建立一段關係,同時也給對方傳遞這樣一個信息,那就是「你來鄙視我吧」,所以這樣的關係很難長久。

更重要的是,卑微者的內心是匱乏的,ta太渴望愛和被愛了,害怕失去,所以才會寧願放低自己去愛,但這種匱乏感很難依靠外在來填滿的,唯有向內求,才能真正被滿足。

可見,失衡的親密關係,很難維繫下去。

3.在愛的實踐中,學習愛的能力

其實,對於那些愛到深處,可以為愛犧牲的人,以及那些愛得卑微,低到不能再低的人,他們最後沒有得到真愛,只是因為他們不會愛,而對於我們該如何去愛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或許是提升愛的能力

就像心理學家弗洛姆說的,愛情是一種能力,需要學習。

其一,愛人,先愛己。

那些愛得失去自我的人,就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他人身上,忽視了自己,從這個角度來說,只要我們能夠把關注點從對方身上收回一點給自己,去看看自己內心的匱乏感、恐懼感,都來自哪裡,這樣我們就可以好好照顧那部分缺失,以讓自己慢慢學會去愛。

就像《致青春》裡的林靜,他和鄭微再次相見時,他說出來自己當年不辭而別的原因後(鄭微的媽媽和林靜的爸爸相愛著),兩個人對這段感情有了新的認識,其實就是關注到了自己的內心,明白了當時的自己是如何想的,進而化解掉心中的癥結。

其實,愛自己,就是能夠理解自己、懂得自己、了解自己、接納自己。

接納自己後,才能更好地去愛。

其二,愛人,需要有分離的能力。

愛情是一場冒險,每個人都要學會分離。

分離,是傷心的,但也是我們成長的契機。只是有些人無法做到好好分手,包括經濟上的獨立和心理上的獨立,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

影片中的鄭微,在讀大學後,發現林靜已經出國(其實是假的),氣憤不已,於是有了補償心理,喜歡上了陳孝正。

在我看來,鄭微對陳孝正的愛是補償型的,因為林靜的突然出國,讓她內心空虛,她急需要有人來填補這個空缺,正好陳孝正的出現,引起了鄭微的注意,於是她死纏爛打,讓陳孝正喜歡上了自己,這就是沒有做好分離,倉促進入下一段感情。

這樣的感情未必都是不好的,只是風險會很大,因為補償型的愛,是替代性的,並不是真正的愛,所以影片後面,陳孝正和鄭微說,我回來並不是重歸於好,而是要重新愛你。

寫在最後:

其實,愛情無所謂對錯,只是選擇不同而已,但唯有忠於自己的內心,才算得上「正確」的選擇。

就像影片中的黎維娟,她的選擇是忠於自己的金錢至上原則;張開的選擇,是忠於配角的默默付出;院長女兒的選擇,是忠於自己內心愛惜才華,等等。

希望我們都能擁有一段尊重自己感覺,遵從自己內心的感情。在那裡,我們可以做自己,活出自己,不再委曲求全,更不會失去自己。

當然,即使無法擁有這樣的愛情,人生依舊可以美好,因為愛情並不是人生的全部。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親密關係: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不要愛到「忘我」
    好友鄭微到停屍房看望阮莞,憤怒地說道,「這個世界上,除了愛情,還有別的呢?」是的,生活的全部,並非只有愛情,人生的意義,也不止愛情才能詮釋。那些為愛選擇「忘我」的人,把愛情作為自己人生的全部,似乎其他的一切對於愛情而言都是次要的,包括生命。
  • 戀愛中的女生容易失去自我?女生該如何避免?
    失去自我意味著沒有自我思考能力,也不把自我的發展作為首要發展目標,更不能在親密關係當中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很多女性偏情緒化,也把感情作為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依靠,因此女性很容易在親密關係當中失去自我。這對於女性本身而言是一種很危險的行為,一旦情感破裂會導致她們喪失掉生活的信心,甚至會感覺天塌了一樣,不管在什麼關係中我們要保持自我方能享受幸福。下面小編就教女生如何避免在親密關係當中失去自我。
  • 《親密關係》:愛情竟是源於需求?親密關係的終極意義是自我成長
    《親密關係》第二章中描述了這樣的浪漫景象,然後告訴讀者:醒醒!喝酒也要吃點花生米好嗎!(不是)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的真正動機,其實在於需求。愛情來臨時,我們自以為的心動、付出、不顧一切,其實只是源於我們心靈深處渴望自己的需求被滿足。
  • 親密關係:愛自己,才是終生浪漫的開始
    但維繫好這種伴侶之愛(親密+承諾兩種因素),是有一個前提的,那就是伴侶雙方都不要忘記愛自己。很多人走進親密關係後,會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對方或這段關係中,忽視了自己的重要性,進而感受不到愛情中的美好。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只有好好愛自己,才有可能擁有"終生浪漫"的感情。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具體說說。
  • 為愛情失去了自我——心理學:戀愛腦的3大症狀
    愛情,既是TA的生活,又是TA的工作,同時也是TA人生的價值。沒錯,我們說的就是傳說中的戀愛腦啦。一戀愛就把全部心思放在愛情和戀人身上,俗稱為戀愛腦。戀愛腦常見於兩種類型的親密關係:一是缺乏足夠的情感經歷,二是雙方條件不對等,比如年齡差距、經濟差距等。因此,戀愛腦「患者」也常常會落入PUA達人的手中,成為他們獲取情感或經濟利益的工具。
  • 最好的愛情,是擁有最高境界的親密關係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共讀《親密關係》的最後一部分,這一部分主要講述了最高境界的親密關係和最好的愛情之間的關係。02最高境界的親密關係,如何建立?「啟示」階段的愛情時綿長且深情的,相對於其他階段,這個階段最大的改變便是:從關注自我轉變為關注自己的另一半。此時,他們的親密關係也來到了最高境界,即「靈魂關係」,一種由心而生、由愛而起的極高靈魂境界。那麼我們改如何理解親密關係的最高境界呢?
  • 愛情不是苦苦支撐——婚姻裡的「非親密關係」
    這是親密關係的核心部分;分享性愛——分享人的原始欲望,是親密關係中最感性的部分。親密關係之所以能被維繫,能夠走的長遠,不僅僅靠一些浪漫的行為,每天都能親吻擁抱,這些是最基本的。更重要的是自我的暴露和對方的接納,親密感需要兩個人的互動,感情的流動。
  • 人生愛情句子:愛自己是第一位,沒人需要你那麼偉大
    在愛情中,當女人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那麼男人會把她看得更低,也難怪男人這樣想,有誰會高看一個卑躬屈膝向自己討好的人呢?這樣做的女人無異於失去了自我,丟掉了靈魂。愛情中,當我們迷戀上一個人,很多人往往一點點地失去自我。其實,在親密關係中,當兩個人處於不平等的地位時就不能稱之為愛情,只能稱之為依附關係。
  • 《美麗心靈》的啟示:親密關係,是跌宕起伏人生中的「鎮定劑」
    2.幫助我們在人生中更好地塑造自我親密關係,其實像一面鏡子。唐貞觀年間名臣魏徵曾說:以人為鏡,可以正衣冠。而以親密關係為鏡,可以塑造自我。不聽取別人的誠懇評價,自己很難在人生中找到正確的改進自我的方向,但是,往往一般的關係裡的朋友是為了維護這樣的關係和你的自尊而不想直接和你說出最真實的你到底是什麼樣子,特別是直接指出缺點。而在親密關係裡就不一樣了,親密關係裡的雙方,也不怕容易傷了和氣,談話的大門是敞開的,親密關係裡的夥伴會時不時地毫不留情地指出你的缺陷,並希望你改正。
  • 如何維護長期的親密關係?守候我們的人生幸福密碼是什麼?
    究竟守候我們人生的幸福密碼是什麼呢?我們不防用案例來分析,答案見仁見智吧。最近,接訪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微信上發來的照片,她30歲上下,眼神乾淨善良,面容恬靜又有張力,知性又帶點甜,可實質上,她已經40多歲的人。她,是屬於最典型的缺愛又無法獲得愛的人。她說她人到中年,遇見了人生中第一場真正的愛情,只因沒有愛過,太用力,沒有抓住,把對方嚇跑了。
  • 以愛情三角理論建立親密關係,用四階段法及XYZ法維持親密關係
    每個人生下來就會在一個關係網中,關係網把我們同這個世界關聯起來,其中有一種關係顯得十分特殊,就是親密關係,那麼什麼是親密關係?親密關係是人類原始的本能欲望之一,體現了人類歸屬和愛的需求,它不同於泛泛之交,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它的特殊性表現在親密二字。
  • 《美麗心靈》艾麗西亞的愛情哲學裡,我學會了如何處理親密關係
    在這段不盡完美的結合裡,艾麗西亞以她獨有的方式,留住了愛情,守衛了婚姻。如果你正深陷親密關係無法繼續的泥沼中,無法自拔,也許能從她的身上獲得啟示。只是再深愛,也不要失去自我正如大衛·斯杜普 與簡·斯杜普合著的《親密心理學》書中所說:「真正的親密關係是你與另一個人之間深刻的、自由的、互相回應的聯結,而完美的親密關係能使你成為你自己。」建立一段健康的親密關係,就意味著兩個人的人格獨立。
  • 婚姻中最可怕的不是婆媳關係,而是貌合神離的「假性親密關係」
    02分析從卷先生和真紀的婚姻裡,我們看到了一種貌合神離的親密——「假性親密關係」。假性親密關係是指,一種比較淺層的關係狀態,看似親密,實際不熟。而真正的親密關係是雙方有深層次的交流和互動,彼此相互坦誠、相互理解、相互接納。卷先生明明希望真紀繼續自己的理想,卻不敢明說,不敢坦白自己的心聲。
  • 如今要的不是親密關係,談的不是愛情,談的是錢!
    如今的社會,如今的人,如今的女人,可以不要和伴侶擁有親密關係,談的不是愛情,談的是錢!《親密關係》一書中作者告訴說;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想遇見真愛,但終其一生也未必能實現,想要經營一段親密的關係,不必花重金求助『大師』『高人』指教,不管是親密愛人還是知心朋友,與這些人關係最為緊密的就是自己。
  • 親密關係:真正的愛情,應該是這樣的感覺
    1.因為你,我找到了真實的自己知名親密關係專家克裡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一書中強調:"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完全與任何情境和情勢無關,無法從他人那兒獲取,也非由他人的行為而觸發,而是因為你就是你!一段關係的目的不是給予與接受彼此的愛,而是幫助你了解你自己就是一直以來所尋找的愛。"
  • 不要太快和喜歡的人產生關係,有一種愛情叫假性親密
    宮崎駿說:「愛,不是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學會用完美的眼光,欣賞那個並不完美的人,因為愛你,只要你一個肯定,我就足夠勇敢。」在愛情關係裡存在著很多複雜的哲理,並不是表淺的用言語所能夠形容的,必定需要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去感知和踐行。
  • 人生中的停滯感,是如何毀掉一段親密關係的
    文:羅近月公眾號:心情港灣(hxqydyl)我原以為失去一段摯愛的情感,最讓人心痛的是不能再擁有,當我聽到很多親密關係的故事後,得出的結論卻讓我無比意外。不管一段關係成功還是失敗,大多數人最看重的是:在關係中有沒有做好自己,是否有獲得了足夠的成長。說到底,感情的失敗讓人痛心的不是事實,不是現狀的艱難,而是我們無法放過自己因停止成長所愧對自己的期望。張惠妹《記得》中唱到:誰會記得愛情發生變化的樣子,我和你的眼中,看見了不同的天空。
  • 親密關係中的四種恐懼
    今天分享這篇文章,提到了我們普遍會面對的親密關係當中的四種恐懼,幫助我們自我覺察,如實地做自己,收穫舒適的親密關係。1.被傷害的恐懼首先,就是被傷害的恐懼:被利用、被侵犯、不被尊重。其實,這些都是我們小時候的舊傷,伴侶只是負責把我們這些傷痛挑動起來而已。其實,我們是否能得到尊重是完全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與對方互動。
  • 《親密關係》:長久的愛情都要經歷這四個階段
    每個人在談戀愛的時候,都喜歡許下天長地久的諾言,可又常常因為各種原因而分手,認為長久的愛情是一種奢望。但實際上,是因為你在愛情的某個階段選擇了放棄,才導致兩個人分道揚鑣。通過這篇文章,你將了解《親密關係》一書對愛情的深刻詮釋,知道長久的愛情要經歷的幾個階段,明白各階段情侶行為中隱藏的心理,從而能夠更好地經營你們的愛情。
  • 戀愛關係中,女生為什麼容易失去自我?
    很多女生在戀愛過程中,極其容易失去自我,不斷付出討好,完全失去戀愛前的獨立的狀態,戀愛前後簡直是判若兩人。失去自我的愛情,會讓你失去掌控感,感情也會陰晴不定,處處需要你討好卑微的愛情,從一開始就已經開始變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