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乃身之寶
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簡稱《致青春》)裡有這樣一個片段:
大學畢業多年後,鄭微遇到了從國外回來,自己曾深深愛過的陳孝正。夜晚,他們倆坐在曾經大學校園裡的某一處臺階上,鄭微對陳孝正說:「我曾經以為沒有你的愛會死,其實,愛情是死不了人的。」
青春年少時,或許我們都曾深愛過一個人,因為愛得太深,所以會把自己放得很低,甚至低到塵埃裡。但愛得卑微,並沒有讓我們得到想要的愛,更重要的是,即使失去了這份愛,我們也可以活得輕鬆快樂。
今天的文章就來說說,我們該如何去愛。
1.對愛情的執念,會讓我們「忘我」
愛一個人,容易奮不顧身。
因為在很多人看來,唯有不顧及自己的愛,才算得上是真愛。寧願犧牲自己,也要成全別人。
就像《致青春》裡的阮莞,一次次原諒男友,哪怕是男友移情別戀,致一女生懷孕,她不僅借錢給他,還幫他擺平此事,更重要的是,她選擇委屈自己。
直到她用懷孕一事來試探對方,才讓她意識到,原來這個讓自己愛到「忘我」的人,並不那麼愛自己,於是選擇了離開。可是,當她準備和另一個人好男人走進婚姻的殿堂時,前男友又出現了,邀請她一起看大學裡他們都喜歡的樂隊演出,結果途中突發意外,阮莞出了車禍,生命就此結束。
好友鄭微到停屍房看望阮莞,憤怒地說道,「這個世界上,除了愛情,還有別的呢?」
是的,生活的全部,並非只有愛情,人生的意義,也不止愛情才能詮釋。
那些為愛選擇「忘我」的人,把愛情作為自己人生的全部,似乎其他的一切對於愛情而言都是次要的,包括生命。我不認為這樣的愛情是偉大的,反倒覺得這樣的愛是愚蠢的,因為愛情的維繫,需要的是平衡,不該只是付出,也要有所回報。
更重要的是,愛情裡最不該忘記的就是我們自己。
可見,在愛情中失去自我,並不會擁有真愛。
2.對愛執著,會讓自己愛得卑微
人們常說,愛的本質是付出,但過分付出,很難得到愛情,尤其是那些愛得卑微的人。
就像《致青春》裡的施潔,因誤傷林靜,走進了林靜的世界,但兩個人的相處並不是愉快的,哪怕在一起,也是用施潔的卑微,甚至是威脅換來的。
直到鄭微和林靜重新相見,林靜毅然選擇離開了施潔。雖然最後鄭微並沒有和林靜在一起,但鄭微知道了林靜和施潔的事情後,還祝福他們能夠生活幸福,但在我看來,結果未必如此。
想想看,一個人曾用生命威脅都留不住對方,這樣的關係怎能親密,即使在一起,恐怕也是有了婚姻的形式,很難擁有愛情的真諦。
有人說,愛一個人,愛到塵埃裡,愛得卑微,那是心甘情願的,怎麼能說那不是真愛呢?
對於付出者來說,或許那是愛,但對接受者來說,這樣的愛未必能夠承受,因為卑微,意味著關係裡的不對等。
而愛情是講究平等的,「在你面前,我覺得我很好,所以我才喜歡和你在一起」,而卑微的付出者,會成為討好者,討好會讓接受者鄙視,因為我們以討好的方式和對方建立一段關係,同時也給對方傳遞這樣一個信息,那就是「你來鄙視我吧」,所以這樣的關係很難長久。
更重要的是,卑微者的內心是匱乏的,ta太渴望愛和被愛了,害怕失去,所以才會寧願放低自己去愛,但這種匱乏感很難依靠外在來填滿的,唯有向內求,才能真正被滿足。
可見,失衡的親密關係,很難維繫下去。
3.在愛的實踐中,學習愛的能力
其實,對於那些愛到深處,可以為愛犧牲的人,以及那些愛得卑微,低到不能再低的人,他們最後沒有得到真愛,只是因為他們不會愛,而對於我們該如何去愛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或許是提升愛的能力
就像心理學家弗洛姆說的,愛情是一種能力,需要學習。
其一,愛人,先愛己。
那些愛得失去自我的人,就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他人身上,忽視了自己,從這個角度來說,只要我們能夠把關注點從對方身上收回一點給自己,去看看自己內心的匱乏感、恐懼感,都來自哪裡,這樣我們就可以好好照顧那部分缺失,以讓自己慢慢學會去愛。
就像《致青春》裡的林靜,他和鄭微再次相見時,他說出來自己當年不辭而別的原因後(鄭微的媽媽和林靜的爸爸相愛著),兩個人對這段感情有了新的認識,其實就是關注到了自己的內心,明白了當時的自己是如何想的,進而化解掉心中的癥結。
其實,愛自己,就是能夠理解自己、懂得自己、了解自己、接納自己。
接納自己後,才能更好地去愛。
其二,愛人,需要有分離的能力。
愛情是一場冒險,每個人都要學會分離。
分離,是傷心的,但也是我們成長的契機。只是有些人無法做到好好分手,包括經濟上的獨立和心理上的獨立,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
影片中的鄭微,在讀大學後,發現林靜已經出國(其實是假的),氣憤不已,於是有了補償心理,喜歡上了陳孝正。
在我看來,鄭微對陳孝正的愛是補償型的,因為林靜的突然出國,讓她內心空虛,她急需要有人來填補這個空缺,正好陳孝正的出現,引起了鄭微的注意,於是她死纏爛打,讓陳孝正喜歡上了自己,這就是沒有做好分離,倉促進入下一段感情。
這樣的感情未必都是不好的,只是風險會很大,因為補償型的愛,是替代性的,並不是真正的愛,所以影片後面,陳孝正和鄭微說,我回來並不是重歸於好,而是要重新愛你。
寫在最後:
其實,愛情無所謂對錯,只是選擇不同而已,但唯有忠於自己的內心,才算得上「正確」的選擇。
就像影片中的黎維娟,她的選擇是忠於自己的金錢至上原則;張開的選擇,是忠於配角的默默付出;院長女兒的選擇,是忠於自己內心愛惜才華,等等。
希望我們都能擁有一段尊重自己感覺,遵從自己內心的感情。在那裡,我們可以做自己,活出自己,不再委曲求全,更不會失去自己。
當然,即使無法擁有這樣的愛情,人生依舊可以美好,因為愛情並不是人生的全部。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