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多長壽,有人說是因為藝術讓人心情愉快;有人說是因為乙酸膽鹼分泌比較多;還有人認為搞藝術無所謂退休,忙活成了最佳鍛鍊。
雖然藝壇也有英年早逝的天才,但藝術家長壽,的確令他們的藝術生涯更長久、作品更成熟。時間是考驗也是財富,它淘洗掉大部分流行元素,留下的部分豐富了藝術史。
喬凡尼·貝利尼(1427—1516)
米開朗琪羅(1475—1564)
葛飾北齋(1760─1849)
斯文松(1893—1982)
盧西安·弗洛伊德(1922-2011)
理察·漢密爾頓(1922-2011)
安東尼·塔皮埃斯(1923—2012)
這八位活到89歲的藝術家,均因為太年輕而未能入選以下這份名單。
以下這份國外長壽藝術家名單,包括了14位外國國藝術大師,他們之中最年輕的是90歲。歲月對他們而言不意味著繼續活著,而意味著繼續創作,甚至展開全新的藝術表達。
四五十歲已功成名就的當代藝術家很多,相比這份名單中的人,他們還有大把時間和精力來挑戰自己既定的風格和符號,而不必覺得自己老了——90歲以下,只能算年輕藝術家!
漢斯·埃爾尼
106歲 (1909—2015)
HansErni.
瑞士畫家、雕塑家。他被譽為「瑞士的畢卡索」,創作的繪畫、雕塑、招貼以及郵票作品難以計數。埃爾尼從事藝術創作直到晚年,他表示,長壽的秘訣在於「凡事都要講究個『度』」。
埃爾尼以奧運為主題的畫作,1983年。
路易絲·布爾喬亞
98歲(1911—2010)
LouiseBourgeois.
法裔美國藝術家。90歲依然堅持創作,並說「人越老越聰明」。詩人翟永明在《像路易斯.布爾喬亞一樣長壽》中寫道:「我在朋友那裡看到了布爾喬亞九十多歲時的一張黑白照片:滿臉的溝壑縱橫,鶴髮飄飄,以及衣服也遮不住的雞皮式的皮膚。不能說從中發現任何美感,但卻給人以力量。那樣一種力量來自時間的財富和藝術的尊嚴,也來自自信和成功。畫面上的布爾喬亞既像耄耋老人,又像天真孩童。抱著,摟著,或是塗抹著她的那些雕塑。」
英國倫敦、美國紐約、西班牙畢爾巴鄂、荷蘭海牙、日本東京、韓國首爾……路易斯·布爾喬亞的大蜘蛛足跡遍及全球。背景音樂唱著「hold me Mom, by your long arms」,她說:「蜘蛛就是我的母親,不騙你。」
喬治亞·歐姬芙
99歲(1887—1986)
GeorgiaO'keeffe.
美國畫家。晚年她生活在新墨西哥州,常開著福特A型轎車在紅色的峽谷和荒漠間漫遊,後座上放著畫具。75歲起因黃斑退化逐漸失明,轉向陶藝,並出版了《喬治亞·歐姬芙回憶錄》。她過世後將農場和遺作留給了自86歲起陪伴她的漢彌頓。
《黑鳶尾第二號》,1936年。
安德魯·懷斯
92歲(1917—2009)
AndrewWyeth.
美國現實主義畫家。晚年隱姓埋名,與妻子定居在Brandywine河沿岸的舊礦區,直到去世前,他都保持著深夜外出閒逛的習慣,並在寒風中進行戶外寫生。雖然以《克裡斯蒂娜的世界》聞名,但懷斯生前卻總是藉口畫作易損而拒絕將它展出。
《海爾格》(Helga Testorf)。懷斯在Chadds Ford的女鄰居,他秘密地畫了她15年,創作了240幅作品。
威廉·德·庫寧
93歲(1904—1997)
WillemDe Kooning,長島,1969年8月18日。(圖/Richard Avedon)
荷蘭籍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晚年患了老年痴呆症,仍然堅持作畫。晚期作品中人體畫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抽象風景畫,畫面變化多端。他同時指責風格是一種欺詐,並說自己的繪畫沒有風格。
《女人I》,布面油畫,4825px×3675px,1950-52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威廉·特恩布爾
90歲(1922—2012)
WilliamTurnbull.
蘇格蘭雕塑家、畫家。他善於將古代藝術造型融入創作中,作品是各種群展及雙年展的最愛。特恩布爾51歲在泰特美術館舉辦了第一次回顧展;73歲在倫敦蛇形畫廊辦了小型回顧展;83歲在英國約克郡雕塑公園的地下畫廊舉辦了主要作品展。去世一年後,他的大型回顧展在英國德比郡查茨沃斯莊園舉行。
特恩布爾雕塑Large Horse.
畢卡索
92歲(1881—1973)
PabloPicasso.
西班牙畫家。他最後十年生活在法國南部小鎮穆然(Mougins),為抓緊時間創作而拒絕大部分訪客,包括兒女和女人們。晚期畫作充滿聲色之樂,展現了他與死亡對抗的努力。他還愛上了陶藝和版畫,一幅凹版蝕刻畫的標題透露了他的心聲——「主啊,所謂男人,竟是如此渺小。」
《哭泣的女人》,布面油畫,1520px×1250px,1937年。
巴爾蒂斯
93歲(1908——2001)
Balthus與日本太太山田節子。
法國具象畫家。70年代末,他隱居瑞士。1995年6月,「巴爾蒂斯畫展」來華,他致信中國觀眾道:「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時光已逝,我不復孩童,而成了88歲的老翁,是如今所謂著名畫家的那種人,幾乎到處都辦我的畫展,甚至在中國!然而,切勿以為我是大師!我不喜歡當代繪畫。我不得不創造一種可以傳遞事物之神並表現我所見到的現實之美的繪畫;而時下的畫家作畫,是要表現他們那個'個性',卻忘記了共性才重要……我懇求我的中國朋友,不要受現在西方的影響,而今此地只是一片極度可怕的混亂!請你們惠顧我的衷曲,因為這是力圖走出20世紀末大混亂的人所創作的作品。」
《紙牌遊戲》,布面油畫,4850px×3500px,1948-50年。
門採爾
90歲(1815-1905)
AdolpyhVon Menzel.
德國素描大師。有人說他得了「繪畫狂熱症」,他聽了高興地說:「希望此病是絕症。」門採爾70歲時被聘為柏林大學名譽校長,71歲時被俄國彼得堡美術學院聘為榮譽院士,90歲去世時德國皇宮為他舉行了只有元帥、將軍才能享有的隆重葬禮。
《軋鐵工廠》,布面油畫,3950px×6350px,1875年。德國柏林國立美術館藏。為創作此畫,他在工廠的火光和喧鬧聲中畫了幾百幅速寫。
喬治·德· 基裡科
90歲(1888—1978)
Giorgiode Chirico, 1949.
義大利畫家。他的作品風格怪異,自稱是採用了「形而上」繪畫手法和造型方法,將不同滅點的透視法並置,將室內與室外組合在一個畫面中,光影也不合邏輯。他晚年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題是兩個太陽:天上的白太陽和地上的黑太陽,總是用一根管子連起來。
《一條街上的神秘與憂鬱》,布面油畫,2175px×1775px,1914年。美國康乃狄克州新坎南私人收藏。
安德魯·馬松
91歲(1896—1987)
AndreMasson.
法國超現實主義畫家。二戰期間,馬松逃亡美國,其作品關注希臘神話和美洲原住民神話,畫風粗中有細,影響了波洛克等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戰後他回到法國,定居普羅旺斯,創作了一系列風景畫。
馬松堪稱現代藝術大師,且到1987年才過世,中國人卻對他所知甚少。
胡安·米羅
90歲(1893—1983)
JoanMiró.
西班牙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在他一生的創作中,星星是永恆的符號,他也被稱為「星星王子」。他認為情慾是最自然的現象、是生命的原動力,並對女性的魅力十分著迷,作品終生探討兩性關係。但在生活中他一生只深愛兩個女人:妻子和獨生女。
《午夜和晨雨中夜鶯的歌聲》,紙上水粉,950pxx1150px,1940年。(圖/PerlsGalleries)
奧斯卡·科柯施卡
94歲(1886—1980)
OskarKokoschka.
奧地利畫家。他是狂放的表現主義者,「維也納最粗野的野獸」。納粹上臺時他流亡捷克、英國,戰後在瑞士生活。晚年他主要從事舞臺美術創作,繪製文學作品插圖,並且手上總有一杯威士忌。
《風中的新娘》,布面油畫,4525px×5525px,1914年。畫中女主角是馬勒的遺孀阿爾瑪,她曾與比自己年輕七歲的科柯施卡瘋狂相戀,但最終拒絕了他的求婚。
馬克·夏加爾
98歲(1887—1985)
MarcChagall.
俄國畫家。畢卡索說:「馬蒂斯死後,夏加爾是唯一理解色彩的藝術家。」晚年他開始嘗試雕塑、陶瓷、壁畫、彩繪玻璃、掛毯等大型作品,為紐約聯合國總部創作了玻璃作品《和平》,為巴黎歌劇院繪製了天頂畫等。他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我和我的村莊》,布面油畫,4802.5pxx3785px,1911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回顧往期國內長壽畫家,窺探他們的長壽秘訣!
資料收集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長按圖片,掃一掃添加公眾號
回復「投稿」,了解【每周一畫】、【少兒周四畫展】報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