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梟雄唐繼堯,為何會兩次拒絕就任孫中山廣州軍政府元帥之職?

2020-12-13 騰訊網

前言:

在今雲南昆明風景秀麗的圓通山公園內,有一座非常氣派且莊嚴的墓地。這座墓高5.8米,徑18米,佔地約1500平方米。整個墓由大理石砌成,墓前有石闕、石標、石獅等,墓正面有石柱、石欄、石拱,顯得特別豪華氣派。

這座墓是龍雲當政雲南時,於1931年修建的,這就是民國時期雲南的一代風雲人物唐繼堯的墓地。

唐繼堯墓

唐繼堯的兩塊就任大元帥的書碑

唐繼堯(公元1883~1927年),雲南會澤人。民國時期的軍事政治風雲人物之一,早年間便留學於日本,並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回國後參加了雲南重九起義。在雲南軍都督府成立後,唐繼堯便就任軍政部參謀部兩部次長。1912年3月後任貴州都督,1913年回任雲南都督。1915年參與發動和領導反對袁世凱帝制的護國戰爭,隨後一直統治雲南,直至1927年「二六政變」下臺,之後病逝時年44歲。

唐繼堯墓最為特別的是:墓兩旁還鐫刻了孫中山、黎元洪、廣州非常國會、護國軍軍務院的各種委任狀、嘉獎令和祝賀詞,以及曾任雲南代省長的周鍾嶽所寫的長篇墓表。

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有兩塊就任廣州軍政府的元帥和副元帥的書碑,其中一塊是:廣州非常國會給唐繼堯頒發的元帥證書碑。另一塊是:廣州軍政府大元帥孫中山給唐繼堯的電報碑刻,通知他廣州軍政府已推舉他為副元帥。

當我們看到這兩塊書碑後,肯定會以為,唐繼堯曾出任過廣州軍政府的元帥和副元帥職務。

然而實際上是,唐繼堯在獲悉自己被推舉為廣州軍政府的元帥和副元帥後,兩次拒絕就任,因此唐繼堯並沒有出任過廣州軍政府的元帥和副元帥職務。那麼,當時以孫中山為首的廣州軍政府曾先後兩次推舉唐繼元帥和副元帥,但是都遭到了唐繼堯的拒絕。唐繼堯為什麼兩次拒絕就任呢?

唐繼堯第一次拒絕孫中山廣州軍政府元帥職務

在1916年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總統,段祺瑞為國務總理,當時唐繼堯則被北京政府任命為雲南督軍。當時大軍閥段祺瑞投靠了日本帝國主義,並實行了軍事獨裁統治。為了反對段祺瑞的軍事獨裁統治,孫中山決定發動以反對假共和、維護真共和為主要內容的護法運動。於1917年9月1日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中華民國軍政府)。孫中山被廣州非常國會推舉為軍政府大元帥。

鑑於滇系唐繼堯、桂系陸榮廷也表示了擁護護法的願望,在孫中山的推薦下,非常國會又推舉滇系首領、雲南督軍唐繼堯和桂系首領、兩廣巡閱使陸榮廷為元帥。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宣布同意護法運動的唐繼堯竟然拒絕接受護法軍政府大元帥的職務。唐繼堯在9月7日、8日先後給孫中山和廣州非常國會各一電,謝辭元帥職說:「元帥職,愧不敢當」。當時輿論為之譁然。滇軍內部高級將領也有多人給唐繼堯電報,勸其勿拒絕,孫中山也給唐繼堯接二連三地發來電報,婉言勸慰,但唐繼堯固執己見,不為所動。

當時,時任護法軍政府秘書長的章太炎見此僵局,乃主動請綏,表示願去滇、川等省,宣傳護法主張,做唐繼堯的工作。孫中山遂派章太炎為護法軍政府特使和同議員5人等,攜帶元帥證書、印信和有關文件,前往雲南,勸唐繼堯就職,以維護軍政府的大局。

1917年10月,章太炎到達昆明。為示隆重章太炎事先特製了兩面特大的紅旗,由兩個高大的青年扛著作為先導,以壯行色。唐繼也穿著上將軍服,親自到昆明火車站迎接。章太炎一下車,唐繼堯即趨前問候,執禮甚恭。唐繼堯對章太炎的接待甚為熱情周到,每天下午都請章太炎一行到督軍署歡宴,常至深夜,如此長達半個月之久。但談話卻東拉西扯,不接觸實質性問題。孫中山來電催詢,章太炎只得向唐繼堯攤牌,以朋友絕交相威脅,唐繼堯才勉強收下了元帥證書、印信和有關文件。然而,唐繼堯仍不公開宣布就人元帥職。

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孫中山頻頻給唐繼堯發電報,還對唐繼堯作了若干讓步和遷就,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承認他自稱的「靖國軍」總司令。但是孫中山的苦心遷就和耐心等待,終未能達到目的。直到1918年5月,廣州護法軍政府改組,孫中山被排斥,孫中山滿腔氣憤,於1918年5月4日發表了《辭大元帥通電》並怒斥了唐繼堯的可恥行徑。

《辭大元帥通電》指出「南與北如一丘之貉,雖號稱護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於法律及民意之下」。

軍政府改組後,將大元帥改為總裁制,孫中山雖是七總裁之一,卻處於無權地位。孫中山絕望之餘,遂離開廣州,前往上海,第一次護法運動以失敗告終。曾經拒絕就任元帥職的唐繼堯,在軍政府改組為總裁制之後,立即宣布就任總裁職,這和他當時拒絕就任元帥職的消極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唐繼堯第一次拒絕就任到底用意何為?

一,

對唐繼堯的此番作為,民間議論紛紛,一種意見認為唐繼堯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是有功的,壯大了護法軍的力量,增強了護法戰爭的聲勢。而唐繼堯之所以不就任廣州軍政府的元帥職務,是因為對孫中山的作為不完全同意,這是護法陣營內部的分歧,不足為怪。

二,

但也有人認為,唐繼堯雖然表面上支持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實際上卻是打著護法的旗號,經營擴張之事,比如他另立山頭成立「靖國軍」,向四川發動「靖國戰爭」就是鐵證。也正因為如此,他不可能真正支持孫中山的革命行動,當然就會拒絕孫中山廣州護法軍政府元帥職務。

章太炎曾憤怒地指出:唐繼堯等人搞的是西南主義,「雲南不過欲得四川,借護法之虛名,收蠶食鷹攫之實效」。

唐繼堯第二次拒絕孫中山廣州軍政府副元帥職務

在1922年底到1923年初,支持孫中山的滇桂軍打敗了背叛孫中山的粵軍陳炯明部。孫中山於1923年2月由上海返回廣州,之後便再次建立廣州軍政府,準備出師北伐。此時處境困難的唐繼堯派人到廣州,向孫中山表示願意參加北伐,討伐直系軍閥曹餛和吳佩孚的勢力。孫中山考慮還是應當爭取唐繼堯,遂於1924年9月11日,在廣州召集的政務軍事聯合會議上,推舉唐繼堯為廣州軍政府副元帥,並通電催唐繼堯趕快就職,率師北伐。孫中山任命唐繼堯以副元帥兼川滇黔聯軍總司令,主持三省北伐軍事。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唐繼堯卻再次拒絕就任副元帥職。

唐繼堯第二次拒絕就任又是用意何為呢?

一,

分析當時唐繼堯的一些做法,可以看出唐繼堯的主要意圖是要發展自己的力量。他打出了討伐「曹餛賄選」的旗幟,在昆明召集川、滇、黔、粵、桂、鄂各軍代表會議,宣布成立「建國聯軍總司令部」於昆明,組建了建國軍15個軍,準備北伐,問鼎中原,所以根本無暇顧及廣州軍政府,因此拒絕就任廣州軍政府的職務。

二,

唐繼堯再次拒絕孫中山廣州軍政府的職務,表明了當時的唐繼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由此可以看出唐繼堯根本不滿足一個空頭的副元帥職務,也不滿意自己僅僅是雲貴川三省聯軍的總司令,他是想當七省「建國聯軍總司令」。

唐繼堯拒絕就職,表明與廣州軍政府斷絕關係

1924年底,孫中山北上,背叛孫中山的粵軍陳炯明部於1925年1月分三路進攻廣州。唐繼堯以為大好時機已到,與粵軍陳炯明、桂軍劉震寰部相勾結,派兵進攻廣西、廣東,企圖聯合推翻廣州軍政府。1925年3月孫中山不幸在北京逝世。

這時知道孫中山去世的唐繼堯突然宣布自己就任了革命軍副元帥的職務,唐繼堯打著自己的小算盤,要企圖以副元帥的職務來遞補孫中山大元帥職務的缺位。

知道唐繼堯野心的廣州軍政府,於3月19公開譴責唐繼堯的可恥行徑,並通電討伐唐繼堯。事情未得逞的唐繼堯並不甘心,之後便派代表與廣州的駐粵滇軍總司令楊希閔和桂軍總司令劉震寰以及香港當局代表密議,準備顛覆廣州軍政府。同年6月,廣州軍政府先發制人,東徵軍回師廣州,擊潰反對廣州軍政府的以楊希閔、劉震寰為首的滇桂軍閥部隊數萬人,使唐繼堯的陰謀未能得逞。

相關焦點

  • 一代梟雄張作霖,為何死後停屍9年無人管,最後卻被一個漢奸安葬
    一代梟雄張作霖在1928年6月4日被日本關東軍所埋的炸藥炸成重傷,不治身亡後,停屍9年都沒能入土為安,最後還是大漢奸張景惠把他安葬了。說起張景惠,雖然在1931年918事變後就公開叛國投敵,並先後擔任了偽參議府議長兼東北特別行政區長官、軍政部總長、滿洲國國務總理大臣等職。但他對拜把兄弟張作霖的忠心是值得肯定的。
  • 革命先驅者孫中山與黃興
    從立志救國,組織革命團體,組建同盟會,發動反清起義,推動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孫中山與黃興同為革命先驅和領導者,以」孫黃「並稱。孫文是廣東人,早年做醫生,後來目睹滿清的軟弱無能和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現狀,決心投身革命,在美國檀香山建立興中會,即」振興中華「之意,成員中廣東人居多,明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宗旨。黃興是湖南人,早年留學日本,與蔡鍔等人創辦雜誌、組織編譯社,介紹西方的社會政治和科學文化,宣傳革命。
  • 他是國民黨元老,晚年皈依佛門,「得意門生」後來成為開國元帥
    他是國民黨元老,晚年皈依佛門,「得意門生」後來成為開國元帥今天介紹的這個人,在國民黨中屬於元老級別,曾一度和蔣介石、何應欽平起平坐,但是他在「黨國要人」中又是一個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的典型,後半生沉淪僚屬,晚年皈依佛門,後抑鬱而終,唯一值得一提的是
  • 孫中山的「貼身保鏢」們:有洪門大佬、抗日「戰神」、共和國元帥……
    鄭卓,香山縣三鄉人,1897年加入興中會。因身體好,通曉英文、法文,會開汽車和輪船,他成為孫中山的侍衛,後一直當侍從武官。 陳興漢,香山縣翠亨村人,1905年加入同盟會,是孫中山的貼身保鏢和得力助手。1912年被聘為臨時大總統秘書。
  • 孫中山葬禮:108槓夫抬棺,民國唯一國葬之隆重史無前例
    可時代變換,封建作古,權利更迭,對於孫中山的葬禮規制和操辦大權,幾方難成統一,爭執不休,引起波瀾,令各界都難定主意,不知何從。北京的非常國會認為,孫中山功績卓越,理應舉行國葬,萬民同哀,這一提議也得到了部分內部人員的贊成,精神高碑,國葬加身,理所應當。
  • 為何成為民國時期的公務員「制服」?
    1912年1月1日,民國臨時政府成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頒布「剪辮通令」。規定所有男子自法令頒布之日起20天內一律剪去辮子,逾期不執行者,以違法論罪。 不再留辮子了容易,但穿什麼衣服來體現新社會卻是個難題。
  • 朱執信犧牲讓孫中山「如失左右手」(圖)
    他,廣東籍民主革命家朱執信,犧牲後,孫中山痛憶他為「革命中之聖人」、「文武兼備之革命實行家」。  探究朱執信在1911至1916年間給孫中山的電函,電文言簡意賅卻能重現風雲變幻,袁世凱死前革命黨人的活動線索也浮出水面。
  • 劉備不愧為一代梟雄,一生不用趙雲,臨死前才告訴趙雲真相
    朋友們肯定會質疑趙云為何不受重用,那他之前的表現都是浮雲?兩人通過交談發現對方的志向和自己不謀而合,但劉備此時仍然寄人籬下不好招攬,趙雲也承諾假如事情有變的話肯定會投奔劉備。後來劉備在汝南的時候趙雲千裡相投,於是劉備把他任命為自己的親衛。
  • 一代梟雄凱撒大帝,因何而死?
    提及凱撒大帝,相信很多人便想到了羅馬,而提起羅馬,或許很多人也會想到那著名的埃及豔后與凱撒大帝的傳聞。 今天我們暫且不講埃及豔后,我們說一說凱撒大帝。
  • 孫中山葬禮的主持人是他,溫州人!
    他主持了孫中山的祭禮 請看吧,這裡來了個白天做夢人 入選《英文古今名人演講集》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
  • 孫中山夫人宋慶齡為何不葬中山陵
    ▲孫中山與宋慶齡在南京中山陵園環繞中山陵的附葬諸墓中,廖仲愷與其夫人何香凝的合葬墓,面積不大,但風格卓異。廖仲愷遇刺身亡於1925年8月20日上午,他的夫人何香凝 47年之後病逝於北京。依照她「生同寢,死同穴」的遺願,靈柩運往南京與廖仲愷合葬。廖仲愷夫婦都是最早的同盟會員,是中山先生最親密的戰友和助手。
  • 解密孫中山與他的四口棺材
    孫中山的遺體究竟在哪裡?1924年11月,孫中山應邀赴北京共商大事,豈知他中途舊疾復發,隨行人員深知耽誤不得,雖然他極力拒絕但是依然強行送往北京協和醫院就診,但是化驗結果卻使在場所有人震驚,經多名專家聯合會診,孫中山的病情被確診為肝癌晚期。每個人心裡都像壓了塊巨石般沉重,而孫中山卻不以為然甚至拒絕治療!在他看來政務耽誤不得,這甚至比自己的命更重要。
  • 一代梟雄——北洋軍閥十巨頭
    1925年10月,浙江督辦孫傳芳發動反奉戰爭,吳出任「討賊聯軍總司令」,派兵攻入河南,後與奉系溝通,南北夾擊國民軍。1926年夏北伐戰爭起,吳從北方趕赴前方督戰,在鄂南汀泗橋、賀勝橋連遭慘敗。10月北伐軍攻佔武漢三鎮,吳部主力被殲,從此一蹶不振。1932年回到北平(今北京)。吳曾通電聲討溥儀充當偽滿傀儡,拒絕日偽拉他下水。1939年12月4日,暴卒於北平。
  • 孫中山與晚清江湖幫派不為人知的關係
    傳統社會的普通老百姓向來都是逆來順受的,不到萬不得已、實在活不下去的時候,絕對不會冒著殺頭滅族的風險暴力反抗政府的。而且從我們今天的視角看來,孫中山的各種起義是革命的、是正義的,但是在當時老百姓的眼中看來,孫中山的行為就是造反,是大逆不道的暴行,因此孫中山根本就沒辦法說服這些普通民眾和他一起搞革命。
  • 當年走在愚園路上的孫中山,看到的是什麼情景?
    孫中山和衛士馬湘走在空氣爽朗的沙土路上,雖然在郊野散步是他喜歡的事情,但此刻卻是心情煩悶。過去一年,不惜傾家蕩產支持他革命,從富有的夏威夷「茂宜王」破落成普通農民,在香港賃屋替他照顧家人的哥哥孫眉不幸去世。值得安慰的是,失去手足的悲傷之時,儘管有不少黨人反對,他還是與比他小27歲的宋慶齡在東京辦理了結婚手續,給他帶來莫大的欣慰。
  • 大月燻:孫中山日本妻子的結局如何?
    大月薰是日本橫濱人,與孫中山的一段淵源也正是始自於橫濱這個地方。1898年,因火災大月薰全家寄住在孫中山橫濱山下町寓所裡的二樓上。一次偶然,大月薰打碎了房間裡的花瓶,水流到樓下孫中山的房裡.這次,大月素堂沒有拒絕,於是孫中山與年僅十六歲的大月薰在當年結婚。當時大月薰還是位在校學生,還是個「青春美少女」。婚後不久,孫中山就因為忙於革命事業而奔波於東南亞等地,兩人相聚時間並不是很多。1905年,孫中山來到日本看望大月薰,這期間,兩人有了不少的相聚時間。1906年,大月薰為孫中山生下一女,富美子。
  • 宋嘉樹與孫中山、宋慶齡的婚姻
    然而且慢。宋嘉樹的信裡寫得清清楚楚,這位「大叛逆者」是「我們大家永遠的敵人」,宋慶齡和孫中山同仇敵愾,都「極為憎恨這種人」。因此,宋嘉樹怎麼也不能相信,自己的女兒會心甘情願地「投身於我們共同的敵人腳下」,會去和這種「壞人」結婚。顯然,這個「大叛逆者」不是孫中山,而是孫中山的對立面,是孫中山、宋嘉樹、宋慶齡都「極為憎恨」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