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黃體軍
在11月23日舉辦的山東省地方戲青年演員邀請賽上,有一位唱演俱佳的青年演員在獲得最佳表演獎的同時,又奪取了傳承經典大獎,她就是山東省柳子劇團優秀青衣演員劉海霞。
時光退回到20年前,當年11歲的小姑娘在家庭困難交不起學費的情況下,竟然懂事地向家長表示:「只要能讓我學戲,我寧肯吃個半飽,行嗎?」
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對已成為省柳當家青衣的劉海霞作了獨家專訪。「柳子戲改變了我的人生,給我帶來了藝術的成就和最大滿足,也讓我獲得了愛情和家庭的幸福。」談到柳子戲在生活中的位置,劉海霞如是說。
和姐姐同班學戲
先學花旦後改青衣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你和姐姐彩霞現在都成了省柳子劇團挑大梁的演員,你們一個是青衣,一個是老旦,當初學戲時,行當是自己選的嗎,怎麼有的這種差別?
劉海霞:我是花旦改的青衣,姐姐彩霞是青衣改的老旦。我們姐妹倆年齡相差三歲,但卻是同班同學,都是菏澤藝術學校1999級柳子班的。我是2000年進的班,比姐姐晚一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你們姐妹兩個都學戲,這裡面有沒有家庭的影響?
劉海霞:我老家是鄆城縣,那裡是有名的戲窩子,不光是柳子戲的發源地,也是山東琴書、山東梆子的根據地。很多村莊都有自己的戲班子。我爸爸學過山東梆子,唱老生,媽媽會唱棗梆、豫劇,他們雖然沒有成為專業演員,但都成了鐵桿戲迷,可以說我們從小是聽著地方戲長大的。但我和姐姐進藝校學戲時,正是家裡最困難的時候,爸爸做生意賠了錢,家裡欠了很多債,只好靠媽媽做點小生意支撐家用。
說起我進藝校的事有一個很偶然的因素。當時姐姐已在藝校學習了一年。有一次,我跟著媽媽去藝校看姐姐,藝校一位老師看到我,說:「這小姑娘看著也是一塊學戲的料啊!」
似乎這一句話把一層窗戶紙給戳破了。媽媽就問我願不願意學戲?我當然想學啊。但學費怎麼辦?姐姐1999年進藝校時學費是1800元,到了2000年我學戲時學費已漲到2300元。看到媽媽臉上為難的表情,我說:「只要能讓我學戲,我寧肯吃個半飽,行嗎?」媽媽心裡很難受,說:「你只要真想學,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你啊!」
學校了解到我家庭情況後,給予了我特殊照顧,減免了500元,和上一年姐姐他們進校的學費一樣。因為當時菏澤藝校只有一個柳子班,這樣我就插班和姐姐成了同班同學。知道這次機會來之不易,我進校之後特別珍惜,特別用功,經常和姐姐互相加油鼓勵。
進校時,我只有11歲,個頭很小,老師說,先學花旦吧。沒想到2004年進了省柳子劇團後,我的個頭又噌噌地長高了,老師說,你的個頭比小姐都高了,還是改青衣吧,於是我又改唱了青衣。儘管是後改的青衣,但因為學過花旦,所以無意中拓寬了我的戲路子。像《失子驚瘋》中的胡氏,唱念坐打都有,演起來就比較得心應手。
從《失子驚瘋》到《琵琶遺恨》
經歷倒倉後又找回了好嗓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咱們再談談你這次在山東省地方戲青年演員邀請賽上獲獎的折子戲《失子驚瘋》,這部戲是什麼時候學的?
劉海霞:這齣戲是進柳子劇團後,跟張美娟老師學的,也是我改唱青衣之後的第一個代表作,它後來獲了很多獎,帶給我很多榮譽。所以我特別感謝張美娟老師。
另外,我還特別感謝菏澤藝校的王孝禮老師,我曾經正式向王老師拜師,像毯子功、把子功等很多柳子戲的基本功,都是跟王老師學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聽說你曾經倒倉三年,三年沒有登上舞臺,當時是什麼樣的心情?
劉海霞:我是倒倉比較晚的那類演員,記得2014年生完孩子後單位考核,我一唱,竟然是有心無聲,啞嗓。當時還以為是一時失聲,沒有意識到是倒倉。去醫院檢查,醫生說聲帶沒問題,但就是唱不出來。大家都知道,一個戲曲演員沒了嗓子,就等於藝術生涯的終結啊。從此,就經常去醫院檢查,吃藥,針灸,什麼辦法都試過了,也請教過老一輩藝術家,大家都說,別著急,慢慢恢復,嗓子會回來的。
三年對一個不能上臺的戲曲演員是一個多麼漫長的時期啊!記得2008年唱《魚籃記》時,我的嗓子多亮呀。當時我演女主角金鱗仙子,這個角色不但唱功繁重,而且唱念坐打都有,尤其是有很多武打動作,感覺怎麼唱怎麼有,所以一旦啞嗓,心裡特別恐慌和失落,甚至一度想改行。但在家人和師友們的鼓勵下,我還是咬牙堅持下來了,天天堅持喊嗓,重新找聲音的位置,終於在三年後的2017年把嗓子慢慢找回來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柳子戲在演唱上有「小旦唱得顫巍巍,小生唱得雲裡飛,青衣哎哎水上漂,花臉橫磨志如雷」之說,你怎麼理解「青衣哎哎水上漂」的演唱特色?
劉海霞:柳子戲青衣在表演上講究端莊大方,重唱功,嗓音甜美流暢,細膩委婉。具體到我自己,和2008年唱《魚籃記》時比,嗓子沒那麼亮了,但更寬厚了,這可能也與年齡、閱歷有關吧。
在傳承中創新
努力演好屬於自己的「這一個」角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2018年你加入了山東戲曲名家李豔珍工作室,2019年又正式拜李老師為師,這對你在藝術上應該是更上一層樓的機會吧。
劉海霞:李豔珍先生是省柳子劇團第一代藝術家,是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無論人品和藝品都是我一生學習的榜樣。
2018年我加入工作室後,李老師教我排的第一齣戲是現代戲《白毛女》,這是李老師很喜歡的一部戲,她年輕時演過,但已經三四十年沒演過了,她很怕失傳,所以排這個戲也等於是替老師了卻了一樁心事。過去我從未演過現代戲,演白毛女這個角色讓我打破了過去演傳統戲很多程式化的東西,在生活化表演和情緒控制上有了新的不一樣的收穫和提高,從而為我演現代戲打下了一個基礎。
2019年又排了李老師的代表作《琵琶遺恨》,我演女主角趙五娘。同年,又正式拜李老師為師,成為她的第六位弟子。經過近距離接觸,我感覺師父就是個戲痴,每次見面她總是三句話不離戲。現在儘管她身體不大好,不登臺了,但還是天天琢磨戲。跟著她,不進步都不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問一個比較私人化的問題,你分析過自己的性格嗎?很多演員是屬於那種「人來歡」性格,觀眾越多,越放得開。你演出時緊張嗎?怎麼克服自己的緊張?
劉海霞:我是外向型性格,但也不是 「人來歡」那種,每次上臺前還是有點小緊張。記得2004年進入省柳子劇團後,剛開始上臺演出時,緊張得手腳冰涼,把場的老師就握握我的手,拍拍我的背,幫我舒解緊張情緒,但我的一個突出感覺是,一上臺,一入戲,就不緊張了,「心裡有戲」就不緊張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作為一個正處於當打之年的青年演員,你覺得還需要在哪些方面提升自己呢?
劉海霞:藝無止境,柳子戲是一個有600多年歷史的古老劇種,作為一名青年演員,把它傳承好發展好是一份責任。首先還是要多向老一輩藝術家學習,學到他們身上的真本事,當然最重要的是消化好,變成自己的東西,在塑造角色時,力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這一個」。另外,作為演員,往往專業的東西學的多,文化課方面很欠缺,所以演到一定階段遇到瓶頸,往往是文化底蘊不足造成的。因而接下來我會努力加強文化修養,這對於理解劇情和人物會大有幫助。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這些年來關心幫助過我的老師、同事和領導,現在團裡的業務氛圍很好,李貝團長作為年輕的八0後團長,去年到任以後帶來了很多新的理念,整個劇團面貌煥然一新,我會珍惜當下的機會,力爭多演戲,演好戲,為東柳重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劉海霞簡介
山東省柳子劇團優秀青年演員,主攻青衣、花旦。
主要代表劇目:《魚籃記》飾金鱗仙子,《義烈女》飾童玉珊,《費姐》飾費姐,《白蛇傳》飾白素貞,《青山作證》飾辛銳,《失子驚瘋》飾胡氏,《昭君出塞》飾王昭君,《二堂舍子》飾王桂英,《春草闖堂》飾春草,《包公錯段顏查散》飾柳金蟬,《紅燈記》飾李鐵梅、《觀燈》飾胡秀英,《楊門女將》飾穆桂英。
2008年憑《失子驚瘋》中胡氏一角榮獲中國戲曲紅梅杯大賽「紅梅花」稱號。
2009年憑《魚籃記》獲第九屆山東省大眾藝術節「新人獎」。
2011年憑《失子驚瘋》獲得山東省中青年戲曲演員大賽一等獎第一名。
2013年憑《魚籃記》獲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展演獎。
2018年憑《二堂舍子》中飾王桂英,獲得第三屆中國戲曲「黃河流域」紅梅杯全國一等獎。
2020年憑《失子驚瘋》中飾演胡氏,獲得首屆「金聲玉振正青春傳承經典邀請賽」「最佳表演獎」和「傳承經典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