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讓我們看到那個時代軍人們的家國情懷

2020-12-06 蜜汁微笑呀

電影《八佰》自上映以來,各種褒貶之聲縷縷不絕,好與壞向來沒有固定的標準,電影本就是一種藝術表達形式,想要盡善盡美、眾口調一,太難了。

我還是很喜歡《八佰》的。在我看來電影《八佰》顯然是近期以來質量好、規格高的國產電影之一。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抗日神片的套路越來越相似,兩軍對峙的戰爭場景總是過於魔幻化和單一化,我軍總是英明偉岸,所有的人都是天生的英雄,所有的人都渾身是膽、不怕死,衝鋒陷陣,在所不辭;而另一邊的日軍,總是猥瑣之至,弱小愚昧,腦迴路永遠有問題,於是一群妖魔鬼怪總被我軍實力碾壓,手撕鬼子這類影視作品花樣百出地送到觀眾面前。可是《八佰》不同,很明顯,《八佰》將鏡頭聚焦到了戰場上的最小單元——每一個人身上,以及戰爭中人的情緒和信念的變化,或許,正如片名《八佰》中的佰,加上了單人旁,它代表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告訴我們,那些為國為民犧牲的人們,不應該被遺忘。

相信每一個看過《八佰》的人,都被電影中眾多的人物角色驚訝到,尤其是我這種記性不太好的人,愣是看了好久才把每個人對上號。

淞滬會戰末期,一群雜牌軍逃兵被編入了奉命保衛上海的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的部隊。他們之中有的本來就是軍人,從原來的部隊走散,有的是地方上的民兵保安團成員,只是為了來看一看上海,卻在因緣際會之下,參加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四行倉庫保衛戰,而他們是電影最著重描寫的一群人,也是讓我最印象深刻的一群人,他們從怕死到捨生的一路心理變化,真實地震撼人心。

從湖北一路來到滬上的老葫蘆,本以為只是帶著兩個娃娃來打掃戰場,一到四行倉庫就洞曉了形勢的惡劣,他是雜牌軍裡第一個逃跑的人,也是第一個被日軍俘虜被凌遲的人,他的死直接激發起侄兒端午的抗日熱情,侄兒端午在初來乍到之時,在路上看到日本人都會嚇到大呼小叫,亂了方寸,毫無還手之力的日本兵俘虜跪在面前,他哭著不敢開槍,幾次三番尋找出路逃走。

一次次戰爭中,他親眼看到了身邊戰士的英勇無畏,漸漸突破了心中的膽怯,當他第一次主動拿起槍打死第一個日本人開始,他就不是過去的那個端午了,逃跑和懼怕不是生的出路,生的出路在於主動反抗,在於骨子裡生出的不屈和勇敢,經過四天四夜戰鬥的洗禮,他儼然銳變成一位無懼生死的戰士,最終為了捍衛青天白日旗而犧牲。老鐵和老算盤,這兩個人,一個愛吹牛,自詡跟過張大帥,看見了日本人卻什麼也不敢做,是隊友口中的「瓜慫」,另一個就如同他名字一樣,充滿了算計,滿腦子都是逃跑,根本沒有殺敵和衛國的覺悟,本是相似的兩個人,在目睹血海廝殺後,一個被激發出了男兒血性,在最後時刻選擇了掩護戰友的「敢死小隊」,唱著《定軍山》迎接死亡,另一個還是逃出了倉庫。

那個看起來有些漠不關己又不拘一格的羊拐,顯然是雜牌軍裡的另類,他本來就是一名真正的軍人,隸屬33師,身手膽識過人,該是見慣了拼殺博弈,最後選擇為戰友斷後,符合他一貫的做派。最讓人揪心的是那個小湖北,他才13歲,這樣的年紀本該守在父母身旁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卻早早地捲入了戰爭的殘酷,他從那個看到日本人就抱頭哭泣的小男孩成為了一個為自己喝酒壯行、義無反顧的男子漢。

在管虎導演的鏡頭下,聚焦了這麼一群小人物,記錄了他們的成長,記錄了他們的銳變,記錄了他們的高尚,也記錄了他們的渺小。在極端的戰爭環境下,所有人都可以是他們,他們面對死亡的本能反應是大眾都可以感同身受的。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天生的英雄,面對生死大考,都能不懼不退,不思不索;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英雄,人性是多面的,小七月不過往窗外探頭看了一眼白馬,就被打死了,老鐵不過是想拉一把傷員,子彈就嵌入了臉頰,在極度危險的戰場裡:你隨時都會死,也許就是下一秒。這種直擊心靈的恐懼和壓力,不會是人人都能克服的。有英雄,也有逃兵,這才是真正的戰場,也是真正的人性。

聚焦這些意外捲入戰爭的人物之時,電影《八佰》也讓我們看到了早已知悉命運的英雄的悲愴。片中出現的第一個完整的人名是陳樹生,短短幾分鐘時間,他就做好了決定,留下遺書,綁上炸藥 ,跳下樓去和日本兵同歸於盡,爆炸聲後,對面的百姓被震撼,從而反思。何先生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直戳心窩,接下來,「湖北通城李滿倉」一個又一個戰士緊隨身後,沒有一個畏畏縮縮,這是他們的名字也是他們的遺言,也是向國人最有力的吶喊。戰士們用血肉之軀,與敵人殊死搏鬥,護住樓體,對岸的群眾一目了然,他們用生命點燃民族的希望,「待我成塵時 你將見我微笑」,四萬萬中國人都站起來,都迸發出驅除外敵的氣概,山河舊地才能重現光輝。歷史不是僅僅只為那些將軍、名人書寫,更為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士兵,他們同樣用血和魂保衛了國家。

壯士的犧牲被對岸的民眾盡收眼底,那些本是隔岸觀火的人們,紛紛捐出自己的糧食、首飾、藥品,盡力為前線送去補給,他們不再麻木不仁、事不關己地看熱鬧,保家衛國的戰士已是如此,還怎能裝作睡不醒?淡定開賭坊的蓉姐拿出了青天白日旗、首鼠兩端的方記者冒著生命危險撿戰士的遺物、手無縛雞之力的教授端起了步槍......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電影《八佰》,讓我們看到那個時代軍人們的家國情懷,看到了戰士們的英雄之路,看到了國人的希望覺醒。雖然對於歷史本來的把握,缺失了一些真實性,比如人肉護旗的場面、過橋撤退的場面,都是後來導演和編劇加上去的,但是能夠有一說一的是,不是這個電影多少人又會去關注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其實是一場政治作秀,多少人又知道四行倉庫和謝晉元,我自己對於淞滬會戰的記憶僅僅是停留在初中背過的歷史上,來龍去脈只是模模糊糊,因為這部電影我才重新查閱了這段歷史,知道了蔣介石下命讓張治中將軍指揮淞滬會戰,持續時間長達三個月之久,國軍傷亡超30萬,全面潰敗,謝晉元團長和撤退的士兵們被關押在租界做苦力,最後死於非命......

電影終究是電影,不是紀錄片,在反映歷史的同時要用藝術手法吸引觀眾的眼球。但是在讓人們銘記歷史、銘記英雄這一點上,我覺得《八佰》是做到了。

說到藝術手法,電影裡幾次三番動物出境的畫面尤為讓我記憶深刻,開頭的老鼠畫面,第一次和日軍交手之前的畫面,都是一種象徵,謝晉元團長說「我們的國家生病了」,這些老鼠不就像在山河破碎之中苦苦掙扎的國民。還有白馬,身騎白馬和日軍談判的謝晉元,小湖北臆想中化身為趙子龍的端午也是騎著白馬,白馬是英雄的化身。

相關焦點

  • 電影《八佰》到底給我們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意義?
    八佰影片改編自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故事。>* 主要演員: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毅、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沒有手撕鬼子、沒有褲襠藏雷、沒有手槍就能打下飛機,更沒有那些狗血的抗日神劇情,這部《八佰》有的只是真正抗戰時期的殘酷和英勇就義,讓人看完不得不深深的沉思,這片960萬平方公裡的中華土地是先輩們用血和淚再加上無數的屈辱堆出來的。
  • 投稿|《八佰》觀後感
    我們生在和平的年代,但這個時代並不和平。戰爭的背後永遠牽扯著利益,待在上海四行倉庫堅守的四百名抗日英雄無疑值得我們銘記。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裡洋場。
  • 看完《八佰》不過癮?這幾部待播戰爭片也能震撼你,坐等上線!
    提起戰爭片,我們的第一反應恐怕就是「抗日神劇」,什麼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八百裡開外一槍命中等經典畫面,可見戰爭片在我們心中的印象有多深刻。這不最近正在熱映的戰爭片《八佰》更是國產影院的救市之作短短幾天票房就突破五億大關。下面影子給大家介紹幾部即將上映的戰爭片,據說部部場面激烈,看的人是熱血沸騰,一起看看!
  • 看哭了,電影《八佰》為何如此催淚?
    終於看了《八佰》 。「八佰」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人」,是「壯士」,更是一種民族精神。《八佰》給了我強烈的情感衝擊,讓我覺得它不是一部簡單呈現歷史真實事件的戰爭電影,而是一部帶給我許多「意義」理解的作品:它讓我更好地理解了「家國」的意義、「壯士」的意義、「軍民頑強抗爭」的意義以及「捨生取義」的意義。
  • 英雄一去不回頭 ——觀電影《八佰》有感
    恢宏的寫實,血腥的戰場,赴死的決心,奔騰的駿馬,歌舞昇平的十裡洋場,向死而生的八佰壯士……電影《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史稱「八佰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阻擊日軍多次進攻,完成使命後奉命撤退到公共租界的歷史事件。
  • 《八佰》:一場炮火淬鍊出的人生戲臺
    作為影院復工後的首部國產重磅,《八佰》沒有辜負市場對它的期待,超過兩億的電影票房無疑給沉寂已久的電影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八佰》先是一部戰爭片,然後才是歷史片,但絕對不是一部紀錄片。或許我們並不著急回答這一問題,但是值得在文章開頭再次強調的是,導演和劇組所有成員的努力需要被肯定,淞滬會戰八百壯士的英勇就義應當被銘記,法西斯主義日本帝國侵華的罪惡不能被抹去。總體而言,這部影片的敘事視角都是基於小人物,依然沒有給國軍官長以直面不諱的主角待遇。
  • 公映3天破10億的《八佰》,你們還是沒有「罵」到點子上!
    從《流浪地球》開啟的硬核科幻,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推動的國漫之光,再到《八佰》戰爭片呈現的硝煙慘烈,讓觀眾看到國片在電影工業方面的成熟。但也不難看出,這些國片爆款更多是影史中的經典,而不是電影中的經典。
  • 投稿|再看《八佰》,何止「八佰」
    英雄豪傑都是凡人變的這是我再看《八佰》的感覺這是一場關於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大型真人秀。在這場誰也輸不起也不能輸的真人秀裡,謝晉元帶領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正規軍、保安團的八百兒郎們,以把倉庫當墳墓的決絕,完成了一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在看《八佰》全過程中,從窒息、壓抑到最後熱淚盈眶,恍惚間我也成了這場慘烈的真人秀中看客的一員,看得熱血沸騰卻也幫不上忙。
  • 《八佰》憑什麼成為最催淚的國產戰爭片?
    8月13日上海爆發了淞滬會戰,歷時三月, 80萬中國軍人對戰日本30萬人,雖然最終付出了傷亡30萬人的慘重代價,但日本「三月亡華」的野心落空,中國在二戰的亞洲戰場上成功拖住了日本。《八佰》的故事講的就是淞滬會戰時期非常熱血、也非常給中國人提氣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 我說《八佰》
    《八佰》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4晝夜,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校長,你在天國明白這個道理了嗎?
  • 八佰電影簡介
    八佰的真實歷史事件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他們抵抗了日軍的多次輪番進攻,這次保衛戰的成功,重新振奮了因淞瀘會戰受挫而下降的中國軍民的士氣。
  • 家國情懷再升華 小糊塗仙走心開啟雙節營銷
    國民良心白酒品牌——小糊塗仙則繼續延續其走心路線,以文化情感為支點,依託家國情懷,用一出「家國同心鑑團圓」的全民話題活動,再撩國民情感觸點,助力團圓雙節。其發布的兩則主題短視頻《愛,52°》《乾杯》從家人、朋友的視角講述了關於團圓和酒的暖心故事,具象展現了時代變遷中那些不變的情誼,引發人們共鳴。眾所周知,中秋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是家人團圓、情感抒發的精神符號,牽動著每一個國人的相思情緒;國慶節則是舉國同慶、彰顯大國情懷、民族身份認同的國之大慶。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新時代家國情懷的獨特價值
    為此,我們需要從小處著手,培育每個家庭的家國情懷。例如,每一個家庭都要有一個好的「家風」,將家國情懷培育貫穿於「家風」之中,使得家庭成員對國家有著積極正面的認知。  家國情懷能夠支撐大家為小家。家國之間是一個雙向互動,家國情懷不僅體現在每個家庭對國家負責,還體現在「國家共同體」對每一個家庭負責,成為家庭存在發展的堅強後盾。
  • 聚焦於人性的刻畫和渲染,《八佰》稱得上一部優秀的戰爭片
    電影《八佰》展現的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那場戰鬥中留守的中國士兵號稱有八百人,這也是本片片名的由來。然而實際上只有355人據地堅守,對抗日本王牌軍第三師團。 比起將士為國死戰,它在戰爭場面上可能就沒那麼熱血激昂了,但是圍繞這場戰鬥各色人物所展現的人性,就充滿了戲劇性。 《八佰》這部電影也正是將重點著眼於此。
  • 八佰,進一步摧毀了人們對於國民黨的印象
    最終國軍傷亡超過30萬,全面潰退,見已無勝算,光頭下令部隊撤出上海而在《八佰》電影裡的那個堅守四行倉庫,也就等於是國軍在上海的「謝幕之戰」。更重要的是,蔣要留一支部隊在上海爭取國際輿論和國際支持。所以真實的「四行倉庫」戰鬥確實是一場中國軍人的英勇和頑強抵抗,但遠沒有電影《八佰》描述的那麼激烈,國軍守倉庫時傷亡數人,撤退時犧牲數人這才是真實歷史。
  • 《八佰》與《敦刻爾克》的千裡奇緣
    <八佰>主要講述了1937年10月淞滬會戰後期,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率領四百二十餘名將士不惜生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的真實歷史事件。和以往的<建國三部曲>題材相似,電影劇情根據歷史改編,每一幀畫面都在告知我們戰爭有多麼的殘酷,可即使瀕臨絕望,戰士們也一定會把國土堅守到底。
  • 《八佰》:家園即將失去時,沒有旁觀者
    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8月18日晚間,點映票房已達1億元,觀影人次達232.2萬。票房不俗,口碑亦有不錯的表現,豆瓣網評分至今停留在8.0。《八佰》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的一段往事。
  • 電影《八佰》的時代背景是什麼? 淞滬會戰是誰主動發起的?
    電影《八佰》的時代背景是什麼?八百壯士四天四夜的奮戰,不僅振奮了租界中人,更讓他們意識到中國軍隊仍在戰鬥,警醒了全國四萬萬同胞認定中華不亡,為後續不屈不撓的抗戰勝利打下精神基礎。
  • 《八佰》誕生記:一場全行業的集體接力
    程武說騰訊影業從2016年開始接觸項目,當初,梁靜把《八佰》劇本從北京寄給當時在深圳的他,上午寄到,他中午就看完了,期間數次落淚。在程武看來,《八佰》在民族精神之外,本身在敘事和技術層面也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將會成為中國戰爭片的裡程牌,「電影行業本來就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但也是一個有情懷的行業,我們相信好內容的力量。」
  • 《八佰》:跨不過蘇州河趕不走日本人,卻依然是我們心中的英雄!
    受不可抗力影響,全年票房跌入近年最低谷,儘管七月全國影院已經陸續復工,但沒有大體量國產電影入市,市場依舊在冰點徘徊,直到《八佰》官宣定檔。誠然,這部去年暑期檔的頭號種子因為"技術原因"臨時撤檔,能夠在影院順利上映就可以稱之為勝利,更別談什麼商業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