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熱血愛國電影<八佰>正火熱上映中,截止目前票房已破20億。<八佰>主要講述了1937年10月淞滬會戰後期,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率領四百二十餘名將士不惜生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的真實歷史事件。和以往的<建國三部曲>題材相似,電影劇情根據歷史改編,每一幀畫面都在告知我們戰爭有多麼的殘酷,可即使瀕臨絕望,戰士們也一定會把國土堅守到底。
據報導,<八佰>將於9月11號將在英國上映,電影由發行了<誤殺>的CineAsia發行。中國電影在國外上映的情況並不多,每年也就幾部,大多都是愛情片,像八佰這樣的中國歷史戰爭片上映的並不多。例如在亞洲國家,近幾年人氣較高的有<不能說的秘密>、<在春天>、<我的少女時代>、<少年的你>......像<建國大業>這一類型的電影在國外的電影院似乎很難看到。可是在英國等國家情況正相反,例如2018年票房突破35億的<紅海行動>便在英國上映,儘管去看的英國人很少,但也充分表明了中國戰爭電影正在努力走向世界,讓全世界看到中國的歷史發展和至死不屈的民族精神。此消息一出,有很多人想到了一部同樣題材的英國電影,那就是豆瓣評分8.4的<敦刻爾克>。
<八佰>和<敦刻爾克>都是大製作歷史戰爭電影,不同的民族,可面對敵軍時團結一致的信仰是一樣的。
作為在英國上學或生活的留學生和華僑,這部分人應該理解明白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所以9月11號你們會走進電影院支持<八佰>嗎?
團結是每個國家應有的民族精神。
電影<八佰>生動的刻畫了戰爭年代的生靈塗炭,以及戰士們願意犧牲寶貴的生命守衛國家視死如歸的決心。即使是沒有經歷過戰爭年代的我們,在看完電影後內心也產生了共鳴。那一刻,我們為我們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無論是貿易戰還是科技戰,中國不畏艱難一次又的一次擊退了敵人的進攻,我們守護的不僅是國家榮譽,還有整個中華民族的榮譽。
對於劇情,電影沒有重點刻畫描寫更高階的軍官,而是選擇把視角放在了四百多為普通士兵身上,很細緻的表現了無名烈士抗戰的信念,戰士們的性格特點多樣化,也不像之前的抗戰電影那樣一概而論,這部電影裡的戰士們有著自己的思想,也許有的人一開始並不想戰鬥,但在那樣的環境下,每個人的愛國心都被激發了出來,那一瞬間,所有人的心裡擁有了同一個信念,那就是擊敗敵人保衛祖國。這樣的劇情給了觀眾真實感,也讓全中國人看到了那張戰役有多慘烈。
電影<敦刻爾克>以1940年五月末在法國港口敦刻爾克展開的一場軍事行動為背景,述說了40萬士兵在此被德軍圍攻,超過20萬是駐紮在西歐的英國遠徵軍。面臨士兵被徹底殲滅的危險,英國人發動了一場名為「發電機行動」的作戰計劃。這一歷史在英國的知名程度相當於『八百壯士』,並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
可是相比較下,<八佰>當中添加了一些中華傳統藝術皮影戲的片段,這使得<八佰>的整體藝術再次上升。
電影後半部分,在戰士們赴死前,李晨飾演的山東兵為戰士們表演了一段皮影戲以振奮士氣,剪影中是三國時趙子龍單槍匹馬救主護國的故事。這段皮影戲鏡頭雖然不長,但卻和『八百戰士』明知無法突圍卻抱著必死的信念守護到最後的劇情首尾呼應,再次強調了電影真正的主題,也表現了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源遠流長。
近幾年開始,票房過億的華語電影越來越多,於是漸漸出現了一個現象,就是當一部華語電影的關注度和人氣高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會出現很多對於電影各方面的爭議。
<八佰>也不例外。
電影上映後爭議最多的話題就是阮經天戲份被刪和楊惠敏「泅水送旗」事件的歷史真實性。
據報導,2017年導演管虎宣傳要開始拍電影的時候,第一個宣傳的演員就是阮經天,可是在電影上映後阮經天的戲份全部被刪減。至於刪戲份分的原因眾說紛紜,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角色設定問題。阮經天在片中飾演反對戰爭的日本記者,他在看到日本人殘忍的殺戮行徑後感到氣憤,於是加入到遊行歡呼的隊伍中去,但無意中脫口而出的日語激怒了群眾,最後被吊死在河邊。
這一幕反映了人性的弱點,批判性太強,一部分觀眾認為刪掉這個角色很可惜,因為這個日本記者的角色有血有肉,與大部分侵華日本人完全不一樣。還有一部分觀眾認為這個角色被過度美化,所以必須刪掉。綜合考慮,導演應該也是考慮到了人物設定的爭議,所以刪減了這個角色的所有鏡頭。
另一爭議是楊惠敏『泅水送旗』,很多人認為電影中的送旗片段是篡改歷史,歷史上楊惠敏送旗是事實,但卻並不是電影裡那般冒著生命危險泅水送去的。很多人說真實情況是上海商會安排了士兵護送楊惠敏去送旗,送旗的一路都很順利。
從歷史角度來看,電影的確沒有遵從真實的歷史拍攝,可若從戲劇角度來看,這樣的劇情安排應該會顯得更加生動。
至於<敦刻爾克>也有飽受爭議的部分,很多人認為這部電影相比於戰爭片,更像災難片。在國內,電影的票房也不如預期,一部分原因是很多人對這部電影的歷史背景了解不全,甚至完全不知道,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中英政治問題。可即使爭議如此,但依舊有很多人認為這部電影值得一看。
導演運用了諾蘭敘事風格,打破時間維度再重組,這樣的敘事風格很大程度的增添了劇情懸疑感,以更全面的角度去詮釋整部電影。還有就是為了更好的還原歷史,部分電影場景採用了IMAX攝影機拍攝,並且空戰場景不用電腦特效,空中鏡頭全部實拍。這也使得電影劇情更加真實。
相信出過國的人都會感慨,在國內的時候總是看不到祖國的美好與偉大,可一旦走出國門,就能真正意識到中華民族的團結,為祖國感到自豪,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無比的驕傲。
著名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說:中國人,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更具有一貫性,數億人數千年來在政治、文化上團結至今。他們展示出了這種政治、文化的統一技術,並擁有以此獲得成功的極為珍貴的經驗,而且那種統一化傾向正是當今世界絕對必要的需求。中國人與東亞各民族合作,在被認為是不可或缺和不可規避的人類統一過程中將扮演主導型角色的理由正在這裡。
歷史是勝利者的宣傳。——湯恩比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八佰>的確是一部值得觀看的電影?
9月11號,戴好口罩走進英國電影院支持<八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