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述電影《敦刻爾克》以及克里斯多福·諾蘭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導演

2020-12-16 光與影的三分之二

克里斯多福·諾蘭,最近這一兩個月在國內爆火!一大幫諾蘭的迷粉,因為《信條》堅持不換擋,把諾蘭捧上天了。實際上,諾蘭堅持不換擋,試圖拯救的也只是美國的電影市場。《信條》能不能引進國內市場、何時能上映還是個未知數,這部影片起碼到目前為止,還和中國市場沒半毛錢關係。更何況,《信條》換不換檔,更大的決定權是在華納手裡,就算諾蘭是個大導演,擁有最終剪輯權,在目前疫情衝擊院線、涉及到數億美元收入的情況下,他也無法決定最終檔期。

《信條》的預告海報

國內的一些諾蘭的迷粉,如今對諾蘭的吹捧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了,網絡上到處看到有人吹捧他是21世紀最頂級的電影大師……要說他是大導演,這個我承認,要說他是電影大師,還是頂級電影大師,我就只能「呵呵」了。

為什麼諾蘭這麼流行?恰恰說明了諾蘭目前還只是一個商業片導演。就因為商業片才能有這麼低的觀影門檻,普通影迷也能有出色的觀影體驗,才能獲得這麼廣泛的關注。如果他真的是大師,那他的電影對普通觀眾來說,是很不友好的,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多的普通觀眾把他吹到天上去。

諾蘭已經成神

諾蘭這麼受追捧,就在於他嫻熟把控商業要素之外,還能兼顧一小點藝術。他目前最好的兩部作品《盜夢空間》和《黑暗騎士》的結構都相當完整,同時都保留了部分話題性供電影觀眾討論。他的電影真正出色的是敘事和節奏。《盜夢空間》這麼複雜的多重空間、多重線索,被諾蘭敘述的井井有條,即使普通觀眾二刷或者看了一些影評,也能理清其中的條理。所以,哪怕是公認的諾蘭最差的電影《失眠症》,觀感也非常流暢,普通觀眾不必追究電影的拍攝手法和背後的深意,也可以很舒服的明白導演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失眠症》

這裡必須提一下《敦刻爾克》,上映之後,就有一幫人吹捧拿奧斯卡。結果呢,除了最佳剪輯這個比較有分量,其他重量級獎項都是提名。甚至連英國電影學院獎,也僅僅是獲得了一些提名。這說明,專業人士的眼睛還是雪亮的。

諾蘭為什麼要拍《敦刻爾克》?可能是因為諾蘭本身就是英國人。而在英國人的觀念裡,第二次大戰的轉折點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英國正式參戰了。但在真實的歷史裡,「敦刻爾克大撤退」從頭到尾都不是什麼值得歌頌的事情吧。「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起因就是英國軍隊貪生怕死,不跟法國打招呼,自己偷偷扔下盟友和陣地逃跑,導致陣地被德國軍隊突破,法國軍隊士氣崩潰,幾十萬大軍被德國軍隊擊潰。甚至到了「敦刻爾克大撤退」時,拼命阻止德國人進攻的還是法國軍人,而英國人跑到海灘坐船逃命後,果斷把給他們斷後的法國盟友給拋棄了!

為什麼《敦刻爾克》是從敦刻爾克海灘開始拍攝,並且從基層士兵的角度拍攝的?為什麼《敦刻爾克》的三條線索只拍攝了一小時、一天和一周?因為法國最終三個月就投降了德國,英國人的責任比法國人還大。本來是英法聯盟對德國二打一,結果英國人這一番操作,整成法國人一打二對德國英國。想想亞洲戰區英國人拋棄中國遠徵軍,你就知道這就是英國人的一貫尿性。

所以諾蘭只能這麼拍,只能拍小人物無所適從只想回家,只能拍平民百姓奮不顧身拯救自己的子弟兵,否則英國人得被全世界罵死。這電影完全就是幫助英國人洗白。當然諾蘭是英國人,幫英國說話,為英國遮醜無可厚非。

可我就納悶了,《戰狼2》是根據利比亞撤僑的真實事件創作的電影,被一幫人罵成販賣愛國情懷,給政府歌功頌德。而這部《敦刻爾克》真正是罔顧歷史事實、為英國政府洗地的電影,卻被他們捧上天。所以一幫人踩《戰狼2》捧《敦刻爾克》的時候,真TM是個絕大的諷刺!!可能這些諾蘭的迷粉,他們從本心裡熱愛英國,看不得英國被抨擊,他們忘了英國在世界史上是出了名的「攪屎棍」!

《敦刻爾克》上映後,法國報紙就強烈批評《敦刻爾克》,說幾十萬法軍為掩護英國軍人撤退浴血奮戰,結果在電影裡,法國軍人除了在開頭露了一下臉,其餘的形象就是扒死人衣服爭搶英國人船隻。整個電影裡就看不見法國軍人在抵抗。

當然,諾蘭很厲害也很有追求,他在《敦刻爾克》裡放棄了之前他一貫的拍攝方法,嘗試了新的拍攝方式和敘事手法。這一點必須給予肯定,他這樣的大導演敢於走出舒適區,敢於突破自己,本身就值得鼓勵。

因此《敦刻爾克》完全不同於以往諾蘭的電影。在這部電影裡,諾蘭截取了整個事件的一小部分,放棄了之前情節和對白推動故事發展的方式,加重了對調度和剪輯的依賴,用鏡頭來講述故事。儘管剪輯和配樂一直在強調節奏,但整部影片節奏並不快。所以對很多熟悉諾蘭電影風格的普通觀眾來說,《敦刻爾克》並不友好,影片太視覺化了,沒有了對白和情節,很多觀眾看完之後,完全沒法理解這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敦刻爾克》肯定不是爛片,但在諾蘭電影序列裡並不出色,放棄了拿手的商業拍攝手法,在藝術上也沒有表現。 因此《敦刻爾克》的票房創下了諾蘭電影新低,並不奇怪。

當然,噁心的是,網絡上一些所謂的資深其實只是普通影迷,少不了的給諾蘭洗地:「《敦刻爾克》是一個有藝術野心的導演進行的一種藝術上的嘗試,探索拍攝戰爭片的其他可能性!」還有什麼 「《敦刻爾克》多線敘事、多主角、非線性時間、非純因果邏輯等等特徵,其實我覺得它已經比《拯救大兵瑞恩》和《珍珠港》更成功」。

對比另一位英國導演薩姆·門德斯的《1917》,同樣的在普通影迷裡叫好,在專業人士裡口碑一般。

總而言之,諾蘭是一個出色的商業大導演,談不上什麼藝術大師。他的電影,對於普通影迷來說,是一個提升觀影水平、提高藝術鑑賞能力的階梯。在商業上,他可以媲美史匹柏,在藝術上,他還遠遠不如。

PS:從《信條》的預告片和各種信息來看,諾蘭又回歸到之前拿手的敘事和拍攝手法。所以《信條》應該會很好看,並且由於報復性消費,票房會很高,也許會超過《黑暗騎士》全球十億美元的票房,創作諾蘭電影票房新高!

相關焦點

  • 天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最好的七部電影
    今天要談的就是票房與口碑皆成功的天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獲獎的克里斯多福·諾蘭為什麼說克里斯多福·諾蘭是天才導演呢?他導演的電影作品無論是在IMDB的評分和電影票房都非常高,還有一個因素是他導演電影類型很多,拍出電影的劇情也會留給觀眾很多想像空間。克里斯多福·諾蘭敘述故事風格多樣。總會讓觀眾有意想不到的地方。
  • 超級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指南!
    克里斯多福·諾蘭,1970年7月30日出生於倫敦,英國導演、編劇、攝影師及製片人2010年,憑《盜夢空間》獲得金球獎最佳導演及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2015年,憑藉執導電影《星際穿越》入圍第41屆美國科幻恐怖電影獎土星獎最佳導演。
  • 電影裡沒講的,都在這篇「敦刻爾克」最全花絮
    本部電影是演員基利安·墨菲和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第五次合作。8. 從第一手的資料中,導演諾蘭得知了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撤退的這些士兵是多麼的年輕和缺乏經驗啊,所以他決定讓一些年輕的和不出名的演員來出演沙灘上的戲份。9. 這是電影攝影師霍伊特·范·霍特瑪第二次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合作。
  • 《敦刻爾克》克里斯多福·諾蘭2017年度巨獻
    ◎譯名 敦刻爾克/敦刻爾克大撤退/敦克爾克大行動(臺)/鄧寇克大行動(港)◎片名 Dunkirk◎年代 2017◎產地 英國/法國/美國/荷蘭◎類別 劇情/歷史/戰爭◎IMDb評分 8.3/10 from 238,378 users◎IMDb連結 http://www.imdb.com/title/tt5013056
  • 電影《敦刻爾克》成脫歐派「宣傳片」,英媒提醒記住歷史真相
    然而,恐怕連喜歡這句話的「脫歐」先鋒們都沒有想到的是,近日上映的英國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歷史題材電影《敦刻爾克》中,這一景象得到了完美的映照。英國媒體注意到,這也讓《敦刻爾克》成為「脫歐」支持者不斷提及的「精神力量」。
  •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關於他的10件小事
    這個九月的國際影壇註定是屬於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在上一部電影《敦刻爾克》公映四年後,諾蘭在全球影迷的翹首以盼中,攜帶自己的最新作品《信條》捲土重來。關於這部電影,即使拋開燒腦的劇情不談,談資也有不少,女主角伊莉莎白·德比齊逆天的長腿,男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星二代的出身,當然整部電影最引人注目的焦點還是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諾蘭是這部電影的金字招牌,許多影迷都是基於對他的信任與期待,心甘情願地走進影院裡開啟一段長達150分鐘的電影冒險之旅。
  • 盤點4部經典電影,敦刻爾克——一位將時間變成敵人的魔術師諾蘭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4部經典電影,諾蘭——一位將時間變成敵人的魔術師,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些電影的劇情簡介和部分評論吧。敦刻爾克 Dunkirk敦刻爾克的劇情簡介 · · · · · ·故事改編自著名的二戰軍事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
  • 《獵魔人》製片人透露,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影響了該劇
    由她製作的這部美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敦刻爾克》的影響。當許多人坐下來觀看這部劇的時候,大家主要批評是《獵魔人》混亂的時間線。由於整個故事的時間軸是如此的龐大,這讓許多看劇的人表示,他們根本理不清該劇的時間軸。但是製片人勞倫卻表示,《獵魔人》如此複雜的時間軸,其實是受到了克里斯多福·諾蘭電影的影響。
  • 《敦刻爾克》導演諾蘭對談該片歷史顧問:這是倖存者的故事
    受克里斯多福·諾蘭邀請,萊文擔任了影片《敦刻爾克》的歷史顧問,其《敦刻爾克》一書是電影唯一官方授權的圖書。近日,該書中文版由重慶出版社出版,該書特別收錄了萊文與導演諾蘭的對談,澎湃新聞經授權發布,以饗讀者。
  • 克里斯多福·諾蘭:新千年的庫布裡克,他的傑作都是這樣拍成的
    圖片來源:高品圖像2000年,來到好萊塢發展的克里斯多福·諾蘭指導並編劇了影片《記憶碎片》,該片改編自諾蘭的弟弟喬納森·諾蘭的短篇小說《死亡象徵》,最終獲得了2500萬美元的本土票房。該片也獲獨立精神獎的最佳電影劇本及最佳導演獎、聖丹斯國際電影節的最佳電影劇本獎以及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的最佳電影劇本提名。
  • 說說電影《敦刻爾克》,一部不一樣的戰爭片
    打個比方,在第一部裡面,著名的歌潭市之中,這座城市光怪陸離,朦朦朧朧,給人一種玄幻的體悟。詫異的是,在後面幾部系列作品裡,之前的主人公仿佛煥然一新,一切的一切都和以往迥異,並且這座城市的風貌也似乎變得平凡起來,場景仿佛就在我們身邊。這是諾蘭對這些人物形象的又一次推陳出新,不僅僅是形象的塑造以及處事方式,甚至於其他各類角色都變得平凡化,這樣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們與作品描述世界的距離。
  • 《金剛川》今日上映:平臺9.4分口碑領跑,多視角讓人想起《敦刻爾克》
    70年後,中國電影人以電影之名致敬歷史,紀念抗美援朝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亦關照著現實社會。今日,由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聯合執導,匯集領銜主演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特別出演鄧超等一眾實力演員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正式上映。
  • 【HD】《敦刻爾克》2017年歷史戰爭片,克里斯多福·諾蘭編導,改編自著名的二戰軍事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
    臺) / 鄧寇克大行動(港)敦刻爾克的劇情簡介 · · · · · ·  故事改編自著名的二戰軍事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該片是克里斯多福·諾蘭第一次執導二戰題材的影片。該片分成沙灘上的步兵部分、海軍部分以及空軍部分講述,力求從不同的個人觀點來呈現和構建這起歷史事件。該片臺詞不多,主演湯姆·哈迪只有十幾句臺詞。克里斯多福·諾蘭花了大量時間研究默片對於群演的調度,空間如何被運用以及如何用攝影機及時捕捉到。
  • 《八佰》與《敦刻爾克》的千裡奇緣
    和以往的<建國三部曲>題材相似,電影劇情根據歷史改編,每一幀畫面都在告知我們戰爭有多麼的殘酷,可即使瀕臨絕望,戰士們也一定會把國土堅守到底。據報導,<八佰>將於9月11號將在英國上映,電影由發行了<誤殺>的CineAsia發行。
  • 八佰海外口碑出爐,殘酷戰爭場面宏大,外媒:與敦刻爾克相似
    8月15日下午,電影《八佰》官方號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祝賀《八佰》上映以來成績喜人,紀錄頻破。電影《八佰》不僅在國內上映,還走出國門,國外定檔日期為8月28日。官微特別提到很多外國媒體也很關注這部電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比如《好萊塢新聞前線》在報導中提到:《八佰》在中國上映三天就已斬獲8300萬美元,點映也達到1.16億美元。在全球範圍內,它都是自電影行業恢復以來票房最高的電影。
  • 在看電影《敦刻爾克》前,你最好了解這些背景知識
    電影《敦刻爾克》劇照敦刻爾克戰役時間線1940年5月10日德軍在136個師、3000多輛坦克引導下繞過馬奇諾防線,發動西線進攻,入侵荷蘭、比利時、法國、盧森堡。邱吉爾成為英國首相。史學家李德·哈特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中,敦刻爾克撤退前西線戰場的局勢圖。5月26日18:57, 「發電機」計劃開始,盟軍開始從原準備的三個港口中唯一還可以使用的敦刻爾克撤離。由多佛的海軍中將伯特倫·拉姆齊指揮本次行動。
  • 有中國網民抵制《敦刻爾克》 英媒第一反應是《戰狼2》
    【文/觀察者網 王驍】9月1日,著名導演諾蘭的新作《敦刻爾克》在中國正式上映。5天拿下2.23億票房。 (貓眼實時票房截圖) 諾蘭拍攝電影技法獨特,有著大量優秀的作品,也在國內有著一眾粉絲。《敦刻爾克》上映以來也基本獲得好評。該片在豆瓣上獲得了8.6分的好成績。
  • 導演諾蘭:《敦刻爾克》不是戰爭片是懸疑片
    克里斯多福·諾蘭曾導演了《蝙蝠俠:黑暗騎士》、《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口碑與票房皆高的電影。製片人艾瑪·託馬斯既是諾蘭的妻子,也是諾蘭眾多作品的製片人。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和製片人艾瑪·託馬斯(Emma Thomas)「《敦刻爾克》不是戰爭片,而是懸疑片」《敦刻爾克》是諾蘭首部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電影,耗時三年拍攝,諾蘭坦陳選擇這一題材的初衷,是「敦刻爾克大撤退」這一歷史傳奇對他的深刻影響。
  • 《敦刻爾克》導演諾蘭:展現人的孤獨感
    新華社北京8月23日電題:《敦刻爾克》導演諾蘭:展現人類的孤獨感   新華社記者白瀛   《記憶碎片》《黑暗騎士》《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這一串電影背後,都有一個名字:英國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
  • 電影《敦刻爾克》未解之謎,來看看真實的歷史是否有答案
    2017年由諾蘭執導的電影《敦刻爾克》在國內上映,單位工會組織大家一起觀影,戰爭場面之慘烈給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影響,而對於東方觀眾,第一是怎麼士兵長得都一樣,分不清楚誰是誰;第二是德國人去哪裡了?當然同時最大的疑問是撤退也值得去回憶和紀念,也值得去拍一部大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