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鈦媒體APP
最近,豐巢強行收費、推廣會員的做法,讓自身處於被「群毆」的尷尬境地。
4月底,豐巢上線會員服務和收費規則:非會員包裹只可免費保存12小時,超過需收取0.5元/12小時的費用,3元封頂;會員用戶月卡每月5元,季卡每季12元。
5月5日,杭州東新園小區業委會和物業貼出通知稱,因豐巢快遞櫃向業主收取超時保管費,損害了業主的利益,豐巢快遞櫃將在2020年5月7日7時起暫停使用。隨後,上海、北京、成都、濟南、青島多地小區表示將暫停使用豐巢快遞櫃。
截止到5月13日,業委會參與者平臺「眾蟻社區」上參與「對豐巢說不」的上海小區已有116個。
面對杭州、上海、北京、成都、濟南、青島多地小區的聲討,以及浙江郵政管理局、廣東省郵政管理局、中消協等相關機構的表態,豐巢科技的不為所動,仍然認為由於多年來虧損巨大,將堅持對超時快遞收取費用。
而最早聲討豐巢的杭州東新園小區業委會發給浙江豐巢科技有限公司郵箱的《關於要求豐巢科技在收函後3日內解決違法收費問題的函》,也被浙江豐巢的伺服器退回。
其CMO(首席營銷官)李文青的表態更為強勢,豐巢財務數據均有公告信息,對於該小區業委會提出的盈利質疑不作回應,另外豐巢科技後續或不再對此有相關聲明,「大家按協議辦事就好」。
或許豐巢方面也沒想明白,5毛錢而已,居然會有這麼多小區、用戶反對;而豐巢的用戶也沒想到,很多快遞明明是快遞員未經溝通擅自放入快遞櫃,豐巢卻要用戶買單。
鈦媒體認為,豐巢強行收費的風波發酵至今,豐巢問題的核心並不只在於快遞櫃是否該收費,還在於快遞櫃究竟該向誰收費,以及快遞櫃究竟是不是個好生意?
抵制、發函,豐巢超時收費模式推廣難
杭州東新園小區是最早對豐巢快遞櫃超時收費做法提出異議的小區,但鈦媒體了解到,豐巢強硬的態度讓雙方溝通的過程十分艱難。
杭州東新園小區物業經理張璐(化名)向鈦媒體透露,就在5月5日杭州東新園小區業委會和物業的相關通知發出後,豐巢總部從未主動接觸小區。與此同時,還對外表態表態將對停用豐巢快遞櫃的小區,依據合約追索相關經濟和商譽損失。
此外,張璐還向鈦媒體表示,5月12日零時,杭州東新園小區的業委會又向浙江豐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巢)公開電子郵箱發送《關於要求豐巢科技在收函後3日內解決違法收費問題的函》。
在公開信中,業委會提出,豐巢未經業主同意單方面收取所謂超時「保管費」,並導致小區業主實際已為此支付相關費用,該行為涉嫌違法。
但遺憾的是,這份電子郵件被浙江豐巢科技有限公司直接退回。
杭州東新園小區業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小區的交涉函被豐巢直接退回
「在電子郵件被拒收後,我們用EMS給他們發了聲明函。」張璐告訴鈦媒體,由於小區發了函,浙江豐巢只是在5月12日下午在杭州市郵管局的協調下,派工作人員和各快遞公司的快遞員到東新園小區,把滯留在快遞櫃中的快遞取出來,重新聯繫收件人進行投遞。
「市郵管局很重視這件事,一直在幫助協調溝通,希望豐巢總部能積極面對,」張璐表示,到目前為止,浙江豐巢只是說會把小區的訴求匯總提交給總部,但豐巢總部始終沒有與小區做任何有效的溝通。「並不是我們不想好好談,在我看來是人家不願意談。」
張璐對鈦媒體強調,如果豐巢接下來還是以這樣的態度面對,小區方面也會尊重他們公司的應對方法,並採取對應的措施。
截止發稿前,豐巢總部仍未對杭州東新園小區為代表的的廣大小區、用戶給出更為合理的方案。
不過,鈦媒體發現,從13 日開始,豐巢開始有一些改變的動向,開始向用戶示好。
豐巢公眾號已經默默地修改了取件通知的內容,添加了「已提醒快遞員在入櫃前要徵得您同意」的相關提示,並邀請用戶做調查摸底快遞員的落實情況。
不過,有意思的是,收到這份取件通知之前,快遞員並未徵求鈦媒體編輯同意,還是如往常一樣直接將快遞放入了快遞櫃。
從14日開始,豐巢還開始提醒用戶修改保管設置,否則後續可能無法使用豐巢。當然,一旦同意保管服務,就意味著同意了豐巢的免費保管時段、超時收費等規定。
到底該不該收費,是霸王條款麼?
客觀來說,豐巢收費並非沒有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公布的《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第二十五條 智能快件箱運營企業應當合理設置快件保管期限,保管期限內不得向收件人收費。
這意味著,儘管並沒有明確規定,但如果超過了保管期限快遞櫃運營企業收取一定費用,似乎並沒有相關法規的限制。
但豐巢遭到用戶的集體抵制,並不冤,因為其收費模式本身就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根據上海中環花苑小區《致豐巢公司的公開信》中披露的信息,儘管豐巢需要向小區繳納進場費,但豐巢櫃分大中小三種格子,每單分別向快遞員收0.45元、0.4元和0.35元。
也就是說,在向用戶強制收費前,豐巢已經向快遞員收取了存放快遞的費用。
不過,此次豐巢強制收費的核心爭議並不僅僅在於收費這件事。還在於,有很多快遞員在聯繫消費者的情況下,就將快遞放入了快遞櫃,消費者顯然不願意為這樣的行為所產生的超時等後果付費。
而根據首部針對快遞行業的行政法規《快遞暫行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
也就是說,如果快遞員或者快遞公司不經允許,擅自將快遞投放快遞櫃是違法的。
北京中聞律所合伙人王維維律師向鈦媒體表示,豐巢向消費者收費的合同條款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難免有強制消費、霸王條款之嫌,其有效性存在爭議。
王維維告訴鈦媒體,豐巢對消費者收取費用的依據為,其提供的線上《服務協議》中的這一項條款:「您理解並同意,豐巢向您提供的服務付出了大量成本,豐巢向您提供服務會收取合理費用,具體收費標準和權益以豐巢智能快件箱屏幕、微信公眾號、豐巢官方網站(www.fcbox.com)等公示的信息為準,確保您有充分選擇的權利。」
但值得玩味的是,豐巢在《服務協議》的格式條款上設置了幾個不合理的條件,例如:「您同意,快遞員將您的快遞物品投入豐巢智能快件箱時,豐巢即視為您同意按照本協議約定接受服務。」又如:「如您同意使用本服務,應按收費政策付費並應遵守本協議服務條款。」最後,豐巢在等待用戶閱讀完後,又要求消費者點選「閱讀並同意《豐巢服務協議》」,再點選「同意保管服務」。
「也就是說,消費者僅僅想取一個快遞,但若想取出自己的快遞,必須『閱讀並同意《服務協議》』。」王維維強調,當消費者在網上購買商品時,已經向商家支付了快遞費用。這個費用包括了從商品發出,到收到商品全過程的費用。
整個履約過程包括,商家或個人將物品交給快遞公司,寄出快遞。快遞公司通過快遞員配送,將物品放到用戶手中後。
在王維維看來,商家和個人與快遞公司之間是一個單獨的合同關係。但豐巢介入快遞公司與消費者之間的履約過程並向消費者收費後,消費者相當於為已付費的快遞包裹二次付費。
鈦媒體注意到,不光是法律人士、廣大用戶質疑豐巢超時強制收費的做法,部分地區的行業主管部門以及中消協都公開表態,要求豐巢智能快遞櫃的使用,要充分尊重消費者自主選擇的權利。若未經消費者同意就放置智能快件箱,並產生二次收費等問題,將涉嫌違法。消費者更可以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追償。
巧的是,豐巢推出以超時收費為核心的會員制度之後沒幾天,就宣布了對行業中另一個快遞櫃巨頭中郵智遞的全資收購。市場數據顯示,作為快遞櫃行業市場份額排前兩名的公司,2019年豐巢與中郵智遞兩家公司的市場份額之和接近70%(其中豐巢佔44%,而中郵智遞佔25%),兩家合併以後可以說壟斷了中國整個快遞櫃市場。
「作為法律從業者,我們特此向國家市場總局反壟斷局實名進行情況反映。」王維維認為,目前,豐巢與中郵智遞的股權重組已達到要依法進行經營者集中申報的條件。
快遞櫃還不是一個好生意
在鈦媒體看來,儘管深耕多年,兩家合併後又佔據了絕對優勢的市場地位,但卻未必能獲得1+1大於2的效果。
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快遞櫃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最後100米的末端派送問題。這對於依靠單量獲取收入的快遞員而言,的確節省了很大的時間成本,也對消費者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事實上,在推廣、鋪設快遞櫃的過程中,以豐巢為代表的的快遞櫃企業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豐巢開曼在過去一年以及今年一季度財務狀況
根據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順豐控股」)在2020年5月6日發布的《順豐控股關於放棄參股公司優先增資權暨關聯交易的公告》,豐巢開曼(Hive Box Holdings Limited)在2019年的營收達到16.14億元,淨虧損達到7.81億元;2020年一季度則虧損了2.449億元。
中郵智遞過去一年以及今年一季度的財務狀況
另外,這份公告在披露中郵智遞的原股東,中郵資本(50%大股東)等減資退出中郵智遞,中郵智遞成為豐巢網絡的全資子公司的同時,還公布了中郵智遞過去一年以及今年一季度的財務狀況:2019年全年淨虧損5.17億元,今年一季度淨虧損1.59億元。
而根據市場數據,2019年豐巢網絡與中郵智遞兩家公司的份額(智能快件箱市場)接近70%,其中豐巢網絡佔44%,而中郵智遞佔25%。
顯然,豐巢收購中郵智遞的小算盤很清楚,整合行業,利用規模優勢不斷降低邊際成本,進而尋找盈利的出口。而豐巢先前對外聲稱的收費理由也是由於免費服務導致的巨額虧損。
此前,上海中環花苑小區曾為豐巢算過一筆帳,該小區內每臺快遞櫃平均每天的場地租金收入(含電費)就十幾元。「即使每個格子周轉率一天只有一次,單個快遞櫃80格,取快遞員支付費用三檔的中間值0.4元/單計算,每天收入至少為36元。」
上海中環花苑小區物業認為,已經投入使用的豐巢櫃每天的利潤率為240%甚至更多,已經完全可以自我造血不說,還有大量的櫃身貼紙廣告、櫃機屏幕和手機端的廣告收入另計。
用上海中環花苑小區物業的話說,隨著豐巢市場壟斷地位的鞏固,以目前的收入計算,豐巢結束虧損或許只是時間問題。因此,豐巢將成本向消費者轉嫁的理由並不充分。
而在鈦媒體看來,快遞櫃卻未必是一門好生意。
首先,快遞櫃設立的初衷是為了幫助快遞員提高配送的效率,同時也給予消費者一定程度的便利。但與網約車、外賣、電商等高頻的商業形式相比,消費者對快遞櫃的感知程度太低,其可替代性又太高。
這意味著,用戶完全可以選擇其他免費保管快遞的方式。就在豐巢因超時收費捲入旋渦後,豐巢的主要競爭對手菜鳥驛站宣布,「遍布全國社區的站點將繼續為消費者免費保管服務,不會誘導、強制消費者付費。」
更何況,不單單是小區物業、保安亭、小賣店,甚至連家門口的鏈家(目前僅限北京地區)都可以免費替社區居民收發快遞。
其次,鈦媒體認為,豐巢對於快遞櫃的商業化變現,並沒有更多合理化決策。目前來看,快遞櫃的主要營收來源來自於快遞員、各個終端的廣告收入。即便如此,豐巢在2019年全年的營業收入只有16億元。
但對比全行業的數據,豐巢的收入就更為尷尬。根據公開數據,2019年,我國快遞年業務量突破600億件,整個產業的產值超過6000億元。
另外,根據消息人士透露,豐巢這次盯著全國消費者的壓力強行對超過12小時的快件收費,主要是為了推廣其會員。
中郵速遞易的微信公眾號
這位消息人士告訴鈦媒體,豐巢一直在尋找商業化變現的模式,希望憑藉用戶流量早日擺脫虧損的境地,曾經一度想要通過販賣微信公眾號廣告位(事實上,豐巢收購的中郵智遞已經這麼做了)。
目前來看,向用戶強徵超時費,並推廣會員,可能是豐巢認可的合理化的變現模式。但從全國的輿論反饋來看,消費者顯然不認可豐巢這樣簡單粗暴的吃相。
面對洶湧的反對浪潮,豐巢是否會反思超時收費的合理性,其會員制度又能否真正讓用戶感知到價值與增值,鈦媒體將持續關注。
(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 | 高夢陽,編輯 | 天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