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世俗悲劇,度人不度心

2020-12-06 有趣小事123

《西遊記》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的一部神魔小說,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小說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為去西天取經,跋山涉水,在途中斬妖除魔,最後歷經千辛萬苦,取得真經的故事。

觀其整個故事的發展,以及主題和結局,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圓滿的故事。然而,在其圓滿結局的背後,我們卻發現了不少悲劇因素的存在。

《西遊記》的悲劇,主要包含主人公命運的悲劇、阻難者的悲劇和宗教的悲劇,三種悲劇環環相扣,所組成的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首先來看主人公命運的悲劇,唐僧師徒四人看似取得了真經,但究其每個人不同的出身及命運,他們失去的又是什麼呢?

唐僧是取經路上的主角,他原本是如來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蟬子,因在如來講經時其悟性極高,早已悟出如來所講之意,便有新生懈怠開始打盹,於是被貶下凡。此時便不得不反思,唐僧原本就是佛,聰明不是錯,悟得佛法也不是錯,那為何他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重新成佛呢?

取經成功後,佛祖封他為旃檀功德佛,看似成功實則降了自身地位。唐僧去西天取經,究竟是佛家普渡眾生,為世間受苦受難之人饋贈解脫之法,還是佛祖以取經之名除眼中不快之人呢?

再談世人眼中最受歡迎的角色孫悟空,他本是集天地精華而生的一介石猴,在取經成功後被封為鬥戰勝佛,看似光鮮亮麗,脫離了原本最底層的生活,但事實中可有人問過一句:孫悟空本身想成佛嗎?世人最羨慕孫悟空的地方,大多是其武藝高強,隨心所欲,而又無拘無束。

放下這些不談,人們所欣賞的是孫悟空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但在其成佛後,他的本性又剩下多少呢?他原本就是人世間的叛逆者,天性善良,又有俠義精神,他敢於挑戰權威,世間眾人在面對皇權時只有順從和臣服,他卻有自己的思考和疑問:「我如何坐不得天位?」

終究其抗爭失敗,被如來壓在五指山下,500年磨去了他對天位的嚮往,讓他收了心性,一心一意等候取經人。

雖慢慢沒了與天鬥、與地鬥的心思,但他終還是那個心思單純、善良聰慧的頑猴。佛家救他出來,也並非一味因為是佛家普渡眾生的緣故,而是為保護那手無寸鐵的取經人。

這還不夠,為是孫悟空與取經人思想保持一致,又特意為他戴上了緊箍咒,這對孫悟空而言,不僅是肉體上的折磨,更是精神上的侵蝕。

成佛之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請菩薩把他頭上的緊箍咒摘了去,菩薩讓他自己摸,說在他成佛那一刻,緊箍咒已經沒了。然而,緊箍咒真的沒了嗎?

西天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難,以及日日夜夜佛家思想的淨化,早已將緊箍咒緊緊地拴在孫悟空的精神上,再也不需要一個名義上的緊箍咒,緊緊拷在他頭上,孰不知,他本來就沒有這緊箍咒的。

取經路上的孫悟空是成功的,他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但是他再也不是世人眼中的孫悟空了,他沒有了自己獨立的人格,沒有了自己自由無羈的性格,他所獲得的不過是一個虛無縹緲的佛的稱號罷了。

而豬八戒、沙和尚和白龍馬,他們本是天家臣子,並無大的過錯卻被貶下凡,在歷經一番苦難之後,終究也沒能官復原職。

如果說孫悟空是人們心中嚮往的一個超脫世俗形象,那豬八戒、沙和尚和白龍馬代表的就是世間的芸芸眾生。

以豬八戒為例,他所代表人性的劣根性,他貪財好色,貪吃懶惰,膽小怕事而又時常挑撥是非,取經成功後被封為淨壇使者。

我們看到的是豬八戒披上袈裟成了佛陀,那在袈裟底下,他的本心又是如何呢?他依舊是那個貪財好色,愛佔小便宜的豬八戒,只是帶上佛的光環之後,他就不便於遵從本心,行內心所想之事。那佛渡的究竟是人的皮囊還是人的內心呢?

二是取經途中阻難者的悲劇。他們或是獸、或是妖、或是怪,因為出身差不多,而命運也差不多《西遊記》中的,阻難者分為三類,一是各路神仙的神獸坐騎,二是下凡為妖的神仙,三是土生土長修煉成精的精怪。

阻難者的目的看似簡單,或是為吃唐僧肉,或是為與唐僧成親,事實卻不然。前兩類阻難者,已在天界千百年,為何會突然妖魔化呢?

他們早就知曉有西天取經這回事,於是輕而易舉的便逃脫束縛下界為妖,自以為從今之後便不再受天條約束,長生不老、無拘無束,實則他們的一切活動都在天界掌權人的控制中,通俗而言他們只是一介工具而已。

他們為唐僧師徒設置完障礙之後,對天界而言他們是完成了任務,但對他們本身而言,還是要接受懲罰。

而第三類妖精,他們沒有任何背景,修煉千百年化成人形,為求長生不老或像人一樣的婚姻生活主動去做取經路上的阻難者,最後的結局只能是丟了性命,將千百年辛苦付之一炬。

在西遊記完整的故事背後,蘊含的是唐代本土道教衰落,而佛教盛行的精神文化。唐僧西行取經乃是奉唐王之命,表現出上層統治者對佛教的重視,而唐僧西行途中途經的無數座寺廟,反映了底層群眾對佛教的認同。

唐代佛道儒三教並存,儒家對中國人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孫悟空生來便單純善良、有俠義心腸,他要掀翻道家的八卦爐,卻最終被佛教所鎮壓,反映出中國傳統的道教在唐代日益衰落,而佛教逐漸興盛的社會現象。

這是中國本土宗教的悲劇,也是《西遊記》中所暗含的文化的悲劇。

《西遊記》的本質是一部神魔小說,其人其事看似跳出世俗之外,實際上反映的還是世俗之事。其悲劇性在於佛家看似在度化世人,實則度人不度心;佛家講求萬物皆生靈,螻蟻尚且不可踐踏之,在西行途中卻仍至許多生靈死傷;佛家有八戒,佛祖本身卻因動怒而動輒懲罰……何為神?何為佛?終是人。

相關焦點

  • 孫悟空的結局是美好的,但很多人卻認為是個悲劇!
    在《西遊記》原著中,對於孫悟空大鬧天宮這一段,作者就是以妖猴來描寫他。也就是說此時的孫悟空其實是個反派,是個罪人。很多人認為《西遊記》是諷刺小說,尤其是諷刺作者時代的朝廷腐敗,實際上並非如此。《西遊記》主旨是「三教合一,皇權為尊」,所以書中處處體現出皇權的至高無上。這也是為什麼這部小說從來都不是禁書的原因。
  • 奧古斯丁:反對世俗文藝:三大罪狀
    在為基督教辯護之作《上帝之城》中,通過對羅馬的歷史和宗教的追述,他指出,羅馬的危難系羅馬人罪孽深重,咎由自取,其所信奉的異教神既沒有保護羅馬,而羅馬人在皈依基督教前,也遭受過更為深重的災難。由此把上帝之城與世俗之城對舉,以基督教會象徵的天國,對照充斥罪惡的世俗國家,鼓吹上帝之城充滿和平福祉,永恆而且完美,世俗之城人慾橫流,必遭毀滅和審判。在涉及文藝的文字裡,強烈譴責了文藝借虛構而提供不道德的娛樂。
  • 《紅樓夢》的美學價值:悲劇中的悲劇
    在王國維看來,美是使人能夠暫時超脫世俗欲望的存在,使人忘記物我之間的關係:「故美術之為物,欲者不觀,觀者不欲;而藝術之美所以優於自然之美者,全存於使人易忘物我之關係也。」而《紅樓夢》則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中國的社會文化心理結構是樂天,人們始終願意相信所有的故事都最終能夠得到世俗意義上的幸福結局。而一般的文學作品也都符合了人們的這一偏好。這種思想的實質是不敢正面人生的挫折,不敢正面命運的挑戰。而《紅樓夢》則跳出了這一窠臼。在王國維看來,《紅樓夢》是一齣悲劇,而且是一出徹頭徹尾的悲劇。
  • 日本人如何「惡搞」《西遊記》
    書中出現的天宮地府、龍宮魔洞、仙神鬥法、神魔爭戰等的諸多故事,無不新奇有趣,引人人勝,並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豬八戒等人物的藝術形象。這部小說在清代傳入日本後同樣大受歡迎,經過幾百年的演變之後,日本式的《西遊記》已經變得與原著大相逕庭了……從翻譯到山寨與其他大多數古典中國小說一樣,《西遊記》也是在日本的江戶時期傳入日本。
  • 孫悟空全身上下的毛髮還沒人的頭髮多?這才是真實的《西遊記》!
    回答「西遊記」的一定是青銅段位的西遊迷該曲為《西遊記》的片頭曲正解:《雲宮迅音》暑假來了百看不膩的《西遊記》又和大家見面了縱然看了千百遍我們每個人的發量大概在10萬-20萬左右而孫悟空全身到下只有84000根毛髮算下來每平方釐米的皮膚大概也就幾根萬萬想不到孫悟空竟是一隻毛髮非常稀疏的猴子
  • 韓劇《花遊記》口碑爆裂,一起看看韓國版西遊記為什麼吸引人?
    相信很多小夥伴一聽到這個名字就有種莫名的熟悉感,是的,它正是改編於我們每年寒暑假都會霸屏各大衛視的《西遊記》。那這部《花遊記》講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故事呢?一言以蔽就是現代版《西遊記》。主要講述了擁有致命頹廢美的齊天大聖孫悟空與擁有獨特世俗本性的三藏法師,在2017年惡鬼猖獗的黑暗世界中找尋光明旅程的故事。故事情節改編得蠻有韓國特色的:三藏成了女生,豬八戒是個愛豆,牛魔王是娛樂公司的會長,沙僧是手機公司的會長。
  • 西遊記中的貪嗔痴慢疑
    《西遊記》的境吳承恩在《西遊記》開篇寫到,預知造化會圓功,需看西遊釋厄傳,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遊記》,可惜看懂《西遊記》的人實在太少。有人說,如果你有一天看懂了《西遊記》,也就懂得了世間苦難的真諦,也就懂得了整個人生的真諦。
  • 經典作品《西遊記》,玉兔精是兩女一男出演,「沙裡瓦」代表什麼
    《西遊記》幕後故事,玉兔精由三人飾演,還有「沙裡瓦」表示什麼我們從小就知道我國的四大名著是什麼,小的時候父母為了增長我們的見識,幾句會讓我們讀一些課外書,而首要選擇一定是四大名著,不僅因為他們確實經典,並且他們能傳遞給我們很多的道理,三國演義水滸傳很多人都是通過閱讀來了解故事情節
  • 《西遊記》中的資本論:三界之間的芸芸眾生,就是神仙們的資本
    畢竟古往今來已經有太多神話故事,都在渲染著這種童話般的色彩,使人覺得神話世界就是一個完美的世界。不過這種想法也只能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之中,因為真正的神話世界,其實並沒有幻想中的那麼美好。比如《西遊記》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書中的那些神仙其實也和凡人一樣,掛念著自己的權力和地位,以及各自的影響力。
  • 在人潮裡擁抱管他世俗紛擾是什麼歌 《人潮裡擁抱》歌詞
    「在人潮裡擁抱,管他世俗紛擾,珍惜每一分一秒」這首歌在抖音火了,很多人一聽滿腦子都是那個紅衣服的小辮子哥哥,那麼這首歌歌名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帶來:《人潮裡擁抱》完整版歌詞。  在人潮裡擁抱管他世俗紛擾是什麼歌  人潮裡擁抱--DJ小魚兒  夢境有你圍繞  夢醒相思煎熬  多少寂寞時光  回憶你太多好  思念不曾減少
  • 花遊記取材西遊記劇情介紹及播出時間
    《花遊記》韓國TVN電視臺將於2017年12月23日首播的周末連續劇,取材於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講述了擁有致命頹廢美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和擁有獨特世俗本性的三藏法師在2017年魔鬼猖獗黑暗的世界裡尋找光芒的旅程故事。那麼你知道《花遊記》是誰主演的,在哪裡可以看到?你知道《花遊記》播出時間及更新集數嗎?快來看看具體情況吧!
  • 當年《西遊記》發生了什麼?才讓導演楊潔恨不得自己的作品不成功
    對於不少看著《西遊記》長大的網友而言,86版《西遊記》堪稱是無法超越的經典之作,這部劇曾創造了89.4%的收視率神話,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它的成功毋庸置疑!但就是這樣一部老少皆宜、獲得超高評價的作品,作為導演的楊潔卻直言:我恨不得《西遊記》不成功!
  • 《裝臺》最大悲劇是人物的性格悲劇!
    喧囂的世俗與優越的居住條件遮掩不了城市人眼神裡的落寞與孤獨,很多人心靈早已被名利與生活打破平靜!孫浩《裝臺》裡最讓人討厭的人是誰?很多人想起三皮:真的有病,病的不輕!當然,我們認為他很不幸,從小沒有媽媽,蔡老師對他的關愛讓他畸形放大成一種愛情,這種戀母情節的愛,註定是悲劇的!這種近乎變態的情感依賴讓三皮成為一個精神殘疾者!
  • 改編自《西遊記》的《花遊記》真的好看嗎
    《花遊記》根據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改編,講述了擁有致命頹廢美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和擁有獨特世俗本性的三藏法師在2017年魔鬼猖獗黑暗的世界裡尋找光芒旅程的故事。孫悟空(李異基飾)是從火山上的石頭蹦出來的猴精,憑著出眾的妖力和本領成為天界神仙,被封為"齊天大聖」。
  • 減少學生跳樓悲劇,從提升教育專業度入手
    減少學生跳樓悲劇,從提升教育專業度入手 作者:徐海娜 發布時間:
  • 《西遊記》中「兜率宮」到底怎麼讀,「都帥」還是「都綠」?
    前不久,86版《西遊記》未刪減版在某視頻網網站上線了,由於近些年能看到的《西遊記》都是09重製版,內容少了很多,導致我們小時候看過的很多劇情都沒了。 也就是說,目前大陸比較流行的三版《西遊記》電視劇中,只有央視86版《西遊記》目前採用的是「lv」,其他兩個版本都採用了「shuai」。
  • 《西遊記續集》比86版《西遊記》差在哪兒,給菩薩化煙燻妝?
    美夢重溫的結果一般都不太好,比如對於很多觀眾來說無比經典的86版《西遊記》就是,當《西遊記續集》開播時有多少人心心念念希望能夠重溫童年,可惜只有少部分人如願了,很多觀眾表示《西遊記續集》不僅沒有童年的味道,相反還有些毀童年的感覺。那麼,《西遊記續集》比86版《西遊記》到底差在哪兒呢?
  • 海一天《一本好書》演愛情悲劇《紅字》 演技爆發引人落淚
    海一天《一本好書》演愛情悲劇《紅字》 演技爆發引人落淚 時間:2019.10.22 來源:東申未來 分享到:
  • 職場《西遊記》:沙僧是個「兩面人」嗎?
    比如,沙僧這個人,如果你只看央視《西遊記》,可能得出他忠厚、老實,還是個經常能幫助孫悟空的那個人。對不起,這是導演需要的沙僧,並不是原著的沙僧。如果你認真研讀原著,就會讀出一個不一樣的沙僧。1.所以,這沙僧,深藏不漏呀,不說話的沙僧讓人看不透,說話的時候才是真實的沙和尚。2.打妖怪的沙僧和不打妖怪的沙僧西遊記裡誰打的妖怪多,首推猴子,其次八戒,但是具體多少,不清楚。
  • 浙大留學生17年時間翻譯《西遊記》 回譯成漢語爆紅網絡
    王蕾覺得,回譯的《西遊記》,有些像《魔戒》作者託爾金的作品《精靈寶鑽》。學者李天飛也被王蕾的回譯觸動。在他眼中,《西遊記》本有市井小說的特徵,帶著戲謔。德譯,再回譯,文本帶有了西方文學的壯美和悲劇感。中國讀者的反應,林小髮根本沒料到,「但現在想想當然也不奇怪」。林小發翻譯這部中國古典名著,足足花了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