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軟體結帳 掃碼掛號 視頻聊天……這是智能生活?不,老年人...

2020-12-21 新華網重慶頻道

老年人與智能生活還有距離。

  11月24日下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中強調,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

  老年人對智能生活的哪些方面感受不好?他們為何有了被拋棄的感覺?怎麼做才能讓他們也享受到智能生活的便利?昨日,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走訪了醫院、商圈、超市等多個公共場所,採訪了60多位老年人,聽聽他們怎麼說。

  軟體結帳

  成很多老年人不可完成的任務

  「對於年輕人來說,用那些軟體是方便,對我來說就是負擔。」今年59歲的宋大爺住在南岸區金陽羅馬假日小區,平時他習慣在小區正門口的超市買菜或購物。

  「之前,我兒子幫我安裝了超市APP,說有優惠,結帳也方便。但我不太會用,總是忘記要按哪個才能操作。」宋大爺說。

  根據宋大爺反映的情況,記者分別在南坪商圈、大坪商圈和觀音橋商圈的部分超市看到,收銀區分為自助結帳區和人工收銀通道兩個部分,可以明顯感覺到自助結帳區的速度要比人工收銀通道快很多,但要想使用自助結帳就必須使用規定的軟體進行操作。

  「我身邊都是年輕人在用,不只是優惠,還有就是方便。」家住南岸區回龍路的許建新是個90後,他平時購物習慣用各種智能軟體。他覺得對於老年人來說,用智慧型手機聊微信都顯得很費勁,再讓他們用智能軟體結帳就是「不可完成的任務」了。

  孫子發病

  老兩口拿著手機不知如何掛號

  11月19日晚上,3歲的樂樂反覆地嚷著耳朵疼。

  「把我和他爺爺嚇壞了,穿好衣服打了車就往醫院跑。」今年68歲的賈梅和老公並不是重慶人,他們在這座陌生城市的主要任務就是帶孫子。「可這次樂樂生病,他的爸媽都出差了,身邊一個年輕人都沒有,掛號都掛不上。」

  賈梅告訴記者,到了醫院後,除了發熱門診可以現場掛號外,其他門診的號都在網上掛。「就一個耳鼻喉科,要在微信上掛號,這確實難為死我們老兩口了。」

  實在沒辦法,老兩口只能打電話給兒子和兒媳。最後,還是兒子通過微信遠程掛上了號。

  除了給孩子看病外,在走訪調查中,也有很多老年人表示,自己日常看病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事」。

  比方說,在醫院買藥或取藥,有時候需要用到二維碼支付或掃描處方上的條形碼來排隊取藥,這對老年人有時候就不知所措了。

  為此,很多醫院會專門在導診臺安排工作人員來協助老人看病。

  「工作人員教過如何使用,但我學了兩個小時都沒有學會,總是用過之後就忘了。」有老年人表示「有一種被時代拋棄了的感覺」。

  視頻電話

  7旬老人始終學不會怪自己太笨

  在調查走訪中,記者注意到,除了公共服務給予老年人照顧外,子女對父母的「文化反哺」也極為重要。

  很多老人表示,自己對智慧型手機、智能軟體也是充滿了好奇心。可是當自己遇到了問題時,很多孩子或在忙工作,或嫌自己有些麻煩。

  「我也會跟兒子學怎麼發朋友圈,怎麼聊視頻電話,但總是學不會。」今年73歲的趙佳雄是一位退休工人,他現在和兒女生活在沙坪垻沙濱路附近。「教了我幾次之後,孩子也失去了耐心,我也覺得我太笨了,怎麼那麼簡單的事就是學不會。」

  「老年人首先需要調整心態,適應智能生活,以積極的心態去接受新事物。同時,我們也要幫他們創造一個能夠理解他們的社會環境。」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醫生郝鳳儀建議,社區和老年大學可以開設一些教老人使用智能設備的課程,指導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智能生活帶來的便利。「此外,作為子女兒孫,也要幫助老年人去了解智能生活,耐心教給他們更多網際網路生活技巧,幫助他們享受便捷的智能生活,跟上時代的步伐。」

  新聞多一點

  

  智能生活不是老年人的「數字鴻溝」

  11月24日下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今年底前,集中力量推動各項傳統服務兜底保障到位,抓緊出臺實施一批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最迫切問題的有效措施,切實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便捷性不斷提高,線上線下服務更加高效協同,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其中重點任務包括:做好突發事件應急響應狀態下對老年人的服務保障;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便利老年人日常就醫;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費;便利老年人文體活動;便利老年人辦事服務;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應用等七個方面。

  他山之石

  

  其他城市是如何做的?

  上海:2020年4月,上海市發布首批智慧養老應用場景需求,包括「老年人智能相伴場景」。在社區、機構和居家三類場景中,利用觸控螢幕、機器人等智能化、信息化設備,為老年人提供視頻、圖像、音頻等智能互動服務,讓老年人便捷獲取養老服務信息和智能陪伴服務。

  寧波:民生銀行創立「民生樂老學院」,推出智慧型手機課程,並聯合寧波市科協等6家單位啟動「2020年中老年人智慧型手機操作技能普及工程」,著力解決中老年人智慧型手機「用機難」問題,讓寧波中老年人共享「智慧城市」發展成果。

  合肥:為普及計算機知識,提高中老年人計算機技能,合肥市臨湖社區新年居委會聯合巢湖市德頤順老年服務中心、合肥學院大學生志願者在居委會活動中心開展了以「學習電腦知識,共創志願時尚」為主題的中老年人計算機知識培訓活動。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曲鴻瑞 宋劍窗戶系統」,斬獲大賽一等獎。

相關焦點

  • 處處掃碼 處處碰壁——手機掃碼時代老年人尷尬如何解?
    進門掃碼、掃碼點餐、手機在線繳費、看病自助掛號……如今,一部智慧型手機在手,吃穿住用行,全部都可以完成。數位化快速融入生活,在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成為了不少老年人邁不過去的「坎」。那麼,老年人運用智慧型手機技術遇到的「難題」,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如何幫助老年人破解這種尷尬?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 智能生活,別讓老年人有種被「拋棄」的感覺
    老年人對智能生活的哪些方面感受不好?他們為何有了被拋棄的感覺?怎麼做才能讓他們也享受到智能生活的便利?25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走訪了醫院、商圈、超市等多個公共場所,採訪了60多位老年人,聽聽他們怎麼說。用智能軟體結帳,是很多老年人「不可完成的任務」「對於年輕人來說,用那些軟體是方便,對我來說就是負擔。」
  • 不會在線掛號、不知道診室在哪、不會掃碼支付……智能就診難倒老人
    本報訊 手機支付、掃碼通行、在線掛號……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科技的發展,無處不在的數位技術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但與此同時,也讓很多老年人陷入了困境:在商店買東西,不會掃碼支付;不會在線掛號,到醫院號滿了;不會網購車票,離開子女寸步難行……近日,記者連續走訪了海口市多家醫院,發現看病這一道道看似智能簡便的流程,卻成了部分老年人眼中不可逾越的「溝壑」。
  • 手機購物看病 老年人搞不掂
    記者注意到,想使用自助結帳,必須按規定進行操作,操作過程中需要在微信、支付寶或者插銀行卡幾種形式進行選擇。對於老年人來說這似乎有些難度,為此在自助結帳區年輕人居多,老年人基本都會選擇人工收銀通道。「在人工收銀通道結帳心裡更踏實,萬一用手機支付時遇到什麼問題,有收銀人員幫忙。」一位在北國超市先天下店購物的老人說。
  • 智能設備不「適老」:幹了一輩子技術活 老大爺被掃碼支付難倒
    廈門網訊(文/圖 廈門日報見習記者 楊霞瑜 記者 林路然)想預約掛號,自助設備不會用;想預約叫車,App上的字太小……近來,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現象越發引起關注。記者走訪醫院、銀行等公共服務場所調查發現,僅有小部分老人能駕馭智能化產品,大多數老人連連搖頭表示,這些技術太複雜、太麻煩,智能技術好似他們生活中的絆腳石。
  • 用手機購物看病很多老人搞不定
    老人心聲 用智能軟體購物不熟悉不想用  「對於年輕人來說,用那些軟體購物是便利,而對我來說感覺是負擔。」今年64歲的張先生提起使用智慧型手機購物,真是有一肚子話要說。  「距離我家不遠處就有一個超市,原來在超市購物價錢都差不多。可現在超市裡經常會有一些促銷商品,不過這些商品需要在微信裡直接結帳才能享受優惠。」張先生說,這個操作讓他犯了難。
  • 老年人最想學哪些智慧型手機功能?有什麼需求您來提
    老年人最想學哪些智慧型手機功能?是健康碼、微信還是打車、購物?12月22日,上海市民政局通過其官網微信公眾號發布徵集投票信息,列出了初步篩選出的部分老年人學習智慧型手機過程中常見場景和問題,希望老年人或老年人的親友投票哪些是最需要的。
  • 7位老人北京門診掛號記:自助機只能掃碼 老人問啥是微信支付寶?
    在這兩個窗口中間的顯示屏上,一直有播放如何通過微信訂閱醫院服務號預約掛號的視頻,流程演示得很詳細。記者根據演示步驟操作,對比發現手機號源比自助機號源更充足。但窗口排隊的老年人,幾乎沒有一個人關注這個視頻,大家都不無焦慮地盯著隊伍的行進方向。「你們年輕人覺得簡單,對我們來說可沒那麼簡單。
  • 從「益起來」到「易起來」 公益為老智慧助老 網絡科技再難也能迎...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使用健康寶、地鐵公交掃碼出行、超市掃碼支付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不僅無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也日益凸顯。
  • 記者體驗|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中的APP出行仍有很多不便
    本報關注「智能生活下老年人的困擾」系列報導推出後,受到廣泛關注,今日繼續圍繞老年人的出行進行體驗採訪,傾聽老年人的聲音。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網約汽車……時下,拿一部智慧型手機,人們就可以使用各種交通工具了。但部分老人,面對隨處可見的共享交通工具和網約車,卻犯了愁:「看別人騎著那麼方便,我怎麼連掃碼都不會呢?」
  • 為老年人打造便捷智能生活,vivo亮相工信部適老化展示會
    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也引發了國家和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加快推進智慧生活惠及老年群體,逐步破解「數字鴻溝」難題。作為終端廠商,vivo致力於為老年用戶定製更全面、更貼心的智慧功能和服務,為老年人打造便捷智能生活。
  • 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最迫切問題(權威發布)
    不少老年人因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無法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國辦日前印發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提出,在各類日常生活場景中,必須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充分保障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困難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 讓老年人更好融入智慧社會
    沒有健康碼乘車遇阻、現金支付遭拒……隨著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購物、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 國辦日前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在政策引導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有效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讓廣大老年人更好地適應並融入智慧社會。《實施方案》有何特點?如何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記者進行了採訪。
  • 讓更多老年人樂享數位化便利
    線上預約掛號、掃碼支付貨款、網約汽車出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突飛猛進,數位化在深刻改變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使部分老年人感到無所適從——掃不出健康碼而徘徊在小區門口,用不了行動支付在收銀臺干著急,不會在線預約去醫院掛不上號……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按照民政部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
  • Qing調查丨掃碼買票手機點餐……看看老爸老媽的生活卡在了哪兒?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發展越來越快,移動終端智慧生活的概念得到迅速普及,而不少老年人卻因為對網絡以及智慧型手機等方面了解或者接觸有限,導致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鄭女士認為,儘管現在科技變得比之前發達很多,但是像掃碼出站、進站出示健康碼等這些智能化手段,對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群體來說仍存在不方便,城市發展再快也要考慮這些走不快的老人們,應該多設立一些人工通道。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接受不了新鮮事物。
  • 被掃碼支配的中老年人,沒有「不會」的權利?|觀潮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 何暢這是一個萬物皆可數位化的時代,衣、食、住、行被有條不紊地安排到一部智慧型手機中,解鎖屏幕即點亮生活。不會在網上購票,只好去火車站的窗口現場排隊;沒用過打車軟體,急著出門時根本攔不到車;對手機支付無所適從,不得不面臨難以找零的尷尬……再加上無處不在的防疫健康碼、通信大數據行程卡、健康申明填報……疫情仿佛一柄凸透鏡,不僅將這些窘境無限放大,也讓「無健康碼遭遇拒載」、「不掃碼不能進站乘車」等遭遇成為焦點,寸步難行的背後是一顆顆被灼痛的心
  • 手機預約掛號老人不會操作 呼籲設立高齡老人就醫綠色通道
    老人:太難操作了》報導,多位老人致電呼籲,衛健部門及醫院重視老人實際困難,建議設立高齡老人掛號就診綠色通道。  老人就診靠硬排隊 常常掛不上專家號  80歲的盧先生說,自己住在桃園路,兒子都在外地,不會使用微信,但努力學會了掃碼支付,就是眼睛不好,掃碼有時候老掃不上,半天出不來。
  • 普陀阿姨爺叔遇上智慧型手機能玩出怎樣的「花頭」?快來這瞧瞧→
    預約掛號、在線訂票、出行導航……年輕人的生活「標配」卻是橫亙在不少老年人面前的「數字鴻溝」在智慧型手機高度普及的時代打車軟體怎麼用啊?隨申碼怎麼申領?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開設的智慧型手機學習班上,社區老人不停詢問著智慧型手機的各類使用方法,來自呦趣文化的志願者們則在一旁耐心輔導。「再不學習要被淘汰了!」
  • 安慶八旬老人報班學用智慧型手機
    如何共享位置……這場別開生面的培訓是錢牌樓社區開展的「老年人智慧型手機培訓班」,當日,培訓班正式開課。課堂上,志願者們耐心細緻地為老人講解如何使用微信、抖音、學習強國等常用APP,宣傳預防電子詐騙知識和防騙技巧,還手把手教老人利用智慧型手機觀看養生視頻、收聽戲曲、查詢天氣等,讓老人們感受信息化、網絡化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