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龍就是華夏子孫的圖騰和象徵,無論是從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古代先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說起,還是回看今朝,我們依然多見人們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道出對孩孫未來的期許。
古有臥龍先生諸葛亮,今有武術大家李小龍,他們無不是天地傑靈之才,人中翹楚。龍的形象始終展現出中華民族英明神武、勇猛精進的昂揚姿態,也象徵著卓爾不群、才德兼備的賢士。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浣溪新出的這款宣德龍元寶蓋碗,請君品鑑。
▼
宣德龍元寶蓋碗(口徑:9.8 cm;高度:4.5 cm),碗口微撇,腹部下收,器型端看如元寶。
胎體堅緻細膩,釉面瑩潤,青花發色幽藍古樸,蒼雅沉靜,畫片筆觸精細,龍鱗紋路清晰可見,整體風格穩重大氣,頗具古味。
各位玩家都知道,「三才」的寓意是: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然而,這款器型我們精心簡化為「二才」形制,意在傳達「天人合一」思想,提醒現代人在這浮躁的塵世中,莫忘記我們與大自然同根同源,當順應自然規律,剪去妄念,沉澱自我,回歸本心,融入宇宙萬物的大和諧,那一刻清風便自來了。
而蓋碗在喝茶時的諸多好處,可詳見往期文章用了這麼久蓋碗竟然用錯了?
畫師採用洗水手法勾畫龍身,層次鮮明,富有立體感;杯上所繪蛟龍(關於歷代不同龍類型的詳細介紹,請移步此文「龍的傳人」可知龍紋的來歷?)是明代典型的龍紋樣——宣德龍紋飾。
宣德龍紋描繪在整個明代最富生氣,典型特點是龍首威武昂揚,龍呈豬嘴、下頷突出、鼻子向上翻起、五束長發向後上作波浪狀飛起、身軀修長、四足壯碩、五爪龍、一爪向前、另四爪向後、五爪爪尖成帶狀圓圈排列,龍姿矯健勇猛。
彼時,宣德龍紋飾常見於罐、缸等器皿,畫師下筆粗獷酣暢,大開大合,但今日浣溪這件作品,小小杯子盈盈一握,把玩在手,風格不宜太過狂放,於是畫師便用小毛筆一絲不苟耐心勾勒,風格更細膩精緻,巧奪天工,比之傳統,再添神韻。
畫師手法精湛,仔細看去,龍的鬣毛整齊,向上飄前,雙角光滑如修飾;雙目圓睜,目熾如炬,四肢舒展,爪如鷹勾,孔武有力,背鰭飄逸,如披錦旗,在雲濤之中自由騰躍,彰顯力量。
杯壁通景活靈活現,好一個神龍擺尾,天地間乾坤變色,電閃雷鳴,雨水浩蕩,氣勢煞是奪人。
雲紋刻畫細膩動感,手握此杯,一幅蛟龍翱翔於天際,興雲播雨的畫卷如在眼前,視覺震撼力頗強,傳神生動,蔚為大觀。
說到文化,「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指的就是龍,龍常常象徵著出類拔萃,不同凡俗的人。龍乃神物,非凡人可比,故而人們常把那些志向高潔、行為不俗、做出成就的人稱為「龍」。
值得一提的是,龍的另外一個文化含義是吉祥瑞獸。三月春分甦醒後,蛟龍一飛沖天普降甘霖,滋潤萬物,帶來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普天之下皆洋溢著喜悅之情。
小編不由得想到,這兩相結合,正是喻意:天下英才、賢士如蛟龍,為國效力,分憂解難,送來及時雨,滋孕一片太平盛世。
▲
浣溪古窯用火和泥燒出一片匠心,專於一器,不負韶華。
生有涯,而知無涯。
我們堅持不斷探索,自我成長,希望走出一條屬於我們自己的道路,見到更多的綺麗風景,願與諸位共修一條祥龍,飛上九重天。
畢竟,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
祝大家五一愉快,歡度佳節!
產品編號:WAYGAL1ZBBUZAA&ZAA&UAA
註:產品編號為每款瓷杯正品唯一標識,
購買時請注意證書上的對應編號
附上經銷商信息,歡迎朋友們到實體店裡駐足把玩。
原創作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內容版權歸「浣溪古窯」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