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新世相live的第 22 期 -
Sayings:
這一期,我們請到現場來跟你聊天的嘉賓是黃燈和賈樟柯。
不知道你是否有印象,2014 年,一篇叫做《我奮鬥了 18 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刷爆網絡。
作者麥子在文章中說:
「考上大學是我跳出農門的唯一機會。我要刻苦學習,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學,我在獨木橋上奮勇搏殺」。
今年,「小鎮做題家」也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
從農村考出來的年輕人,在一張文憑的庇護下可以走多遠?從鄉村進入城市的他們,又需要面對什麼樣的生活差異和心理落差?
中山大學博士黃燈老師回答了這個問題。
她花 14 年的時間,記錄和觀察了自己花名冊上4500 個學生,最終寫成《我的二本學生》 。
簡單來說,這是一本中國青年生存圖鑑。
在書中,她用跨越十多年的觀察,用具體的學生經歷和對照的手法,記錄了「原生家庭,性格,教育經歷,個人奮鬥,時代和運氣,是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的」。
是一場非常有力量的「個體見證個體」的記錄。
這一次,新世相live 第 22 期,我們也很幸運邀請到黃燈老師和她的好朋友賈樟柯導演一起,做一場對談——
從電影語境到個體命運:
二本學生的人生浮沉
舉辦時間:2020 年 10 月 31 日 晚上19 點
活動地點:北京IOMA愛馬思藝術中心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D01
活動時長:90分鐘
籤到時間:18:00~19:00
活動時間:19:00~20: 30
如果你不在北京,也沒有關係,下載開眼APP,線上也可以觀看live現場直播——
點擊下方海報即可預約觀看
強烈安利給你,相信他們也可以回答你一些類似的困惑。
說起黃燈,你可能沒有聽過她的名字——
她是中山大學文學博士,是廣東一所二本大學的老師。
從教 14 年的時間裡,她不斷觀察和記錄自己的學生。
最後在 4500多個學生中,選出了 100 名 80 後和 90 後作為代表,詳細觀察記錄,寫成《我的二本學生》。
從開學迎新生對他們的第一印象開始說起,黃燈老師一直記錄到他們離開學校,參加工作,結婚生子,炒房買樓。
在這裡,你能看到中國最普通的青年群體,也能看到很多「平行宇宙中的自己」——
通過小鎮做題家的身份來到大學和城市的農村留守孩子;
生活在富裕的創一代家庭,面對如何超越父輩的潮汕男孩;
有畢業後被要求快速結婚生子的潮汕女孩;
還有必須繼承父母鬥志的深漂二代;
離開學校之後——
他們有的艱難求職,蝸居在破舊房子中,搬走後還記得把家具留給下一波學弟學妹;
有的順利接手父輩生意,甚至直接收到父母很早前買下的一棟樓,徹底躺平也衣食無憂;
工作幾年後——
怎樣的學生願意回到小城市的老家,怎樣的學生喜歡去更大的城市?
4 名班長,和普通學生的選擇有什麼不同?
又是怎樣的學生,通過創業和買房迅速獲得了第一桶金?
在這種記錄和對比下,她提出一個詞叫做「課堂褶皺",和前面提到的喝咖啡文章意思差不多:
我們看似已經聚在一起,分享著相同的生活,但我們的來路不同,各自背負的東西也不同,我們也終將走向不同的人生。
而這其中影響我們選擇的,到底是家境,性格,還是時代,運氣?
這種好奇讓她的記錄一直持續下去。
同樣的記錄也在賈樟柯那裡進行。
1998 年,賈樟柯拍攝了一部叫做《小武》的電影。
小武適應不了社會,成為小偷後不被家人接受,也慘遭女友拋棄,越來越偏離大多數人生活的軌跡。
雖然鏡頭模糊,搖搖晃晃,但這部電影還是獲得了第 3 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獎。
第一部電影就拿到了很厲害的獎,在賈樟柯看來卻全是小鎮青年的瘋狂——
「90 年代,我相信和我生在同樣環境下的孩子裡,99.9%都不會想從事電影工作,太遙遠了,被一部電影徹底打動之後才開始敢想,但一個大城市的孩子可能不用想,這就是他的選擇之一。」
這種記錄的意義何在?
在小武的海報上,賈樟柯當時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這是一部粗糙的電影。他拒絕虛偽,矯飾的東西。」
陳丹青說:「中國的小縣城有千千萬萬的「小武」,從來沒有人表達過他們,但賈樟柯這傢伙一把就抓住了。」
在最近的平遙國際電影節上,張藝謀也說:「當年《小武》是石破天驚的,今天賈樟柯還是關注當下、關注普通人、關注底層人的命運。這和我追求大喊大叫的影片是兩個時代了。」
黃燈曾經在採訪中也提到自己寫下《我的二本學生》的理由——
「其實很多人可以做這件事,但他們沒有做。」
關於自己電影中的人物,賈樟柯後來有過更直接的解釋——
「非常多的人的生活狀況被遮蔽掉了,若干年後想想大多數中國人是怎麼生活的,如果你從當時的銀幕上尋找,全是假的,全是謊話」。
記錄時代是一種野心。
但不管是看書還是看電影,對於觀眾而言,更現實利己的的意義或許是——
觀察別人的生活,尤其是和自己處境,經歷類似的人,我們可以獲得更好的面對這個世界的經驗,或許也更容易成功。這是記錄個體生活的經濟學和大數據價值。
但更重要的意義,依然是不功利的,這是一種個體見證個體的價值——
每一個迷茫的,處在困境中的年輕人,為了自己想過的生活,做出的掙扎和努力,他們的局限,甚至他們的失敗,都不應該被嘲諷,被忽略。
被看到,或許就是記錄最後的使命。
小鎮青年,二本學生,精英教育和大眾教育的衝突,關於故土的出走和回歸……
歡迎來現場和他們一起討論這些記錄背後的心路歷程和心得感悟。
如果你對這本書感興趣,也可以點擊這裡買一本先讀讀。
限量發售黃燈老師的親筆籤名本——
點擊海報即可進入購買頁面
我們的對談在一個展覽現場舉辦,如果你對展覽感興趣------
點擊海報即可進入門購買票頁面
從《阿凡達》《終結者》《水形物語》等國際大片到《胭脂扣》《色,戒》《阮玲玉》等充滿東方美學的華語電影,它們的分鏡手稿都在這裡了。
其中還有一個展廳,被設計成了《愛麗絲漫遊奇境記》中的兔子洞,拍照一絕,很值得看看。
現場live參加須知:
現場活動免費參加,僅限150人。
座位有限,先到先得,開場15分鐘後不能入場。
現場有黃燈老師籤名書籍售賣
如果想要參觀「光影之前」電影分鏡手稿展需要另外購票。
撰稿:張寧寧
責編:Cass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