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二本學生出路:讀書依然可以改變命運

2020-12-16 瀟湘晨報

近期,多家媒體聚焦了當前大量二本學生的前途與命運,《南方周末》《中國青年報》等媒體都將目光匯聚在這些心懷壯志卻面對重重現實困難的年輕人身上。身在高校任職的黃燈老師,在《我的二本學生》一書中,也書寫了那些鮮活而動人的故事,這些輿論視線之外的「隱匿群體」的心聲,還有待外界更多的重視。

長期以來,不論是民眾的目光,還是媒體的視角,大多聚焦在名校學生身上。一般而言,「985」「211」這一層次的大學生才算得上是「名校生」,但全國有3000多個高校,名校僅佔其中三十分之一,更多年輕人卻成了「沉默的大多數」——這既不合乎教育的本質理念,也不符合人文層面的關懷。

法國思想家布迪厄在《國家精英》一書中,曾指出教育背景與學生所處的階層之間的正相關關係。那些名校學生,佔據更多的話語權,擁有更高的社會地位,並長期維持這個系統,非名校學生想躋身其中,非常困難。在當前中國,這一現象也普遍存在。根據黃燈老師的觀察,自己教的多數二本學生,並非沒有名校生那樣的上進心,而是缺乏良好的家庭背景與物質基礎,進而限制了自己的視野,也因為社會上一些學歷偏見,而導致很難獲得一些良好機會。

基於日常經驗來觀察,事實的確如此。之前北京文科高考狀元熊軒昂曾慨嘆「因為自己出生在北京的中產家庭,所以比其他人有更好的資源」,輿論場上也一直有著「寒門難再出貴子」的說法。這些堅硬如鐵的現實困境,成為寒門學子面對的無奈與尷尬。而且,隨著教育對社會分層影響因子的加重,這個現象愈加明顯。

能夠突破原生家庭局限的學生,終究是少數人,而且這需要驚人的毅力,一定的天賦,以及些許的運氣,並非每個人都能具備這些條件。因此,黃燈老師也注意到,如今二本學生考研與考公務員,成為他們選擇最多的道路。尤其是考研,成了多數二本學生改變命運的不二選擇——只有考取一個名校的研究生,才有可能擺脫自己二本學歷的身份,這個目的或許是非常功利的,但也是面對現實的無奈之舉。很多學生用「上岸」一詞來形容考取研究生或公務員成功的狀態,在他們看來,這無疑如同救命稻草一般。其實,外界對此實在不必有指責之詞,每個人都有改變命運的願望與方式,只要合理合規,就應當給予尊重和理解。

儘管很多年輕人懷疑過「讀書也不能改變命運」,但平心而論,讀書依然是當下廣大二本學生改變命運最好的途徑,這一點也得到了黃燈老師的認可。她曾說:「讀書不一定改變命運,但不讀書就會滑入更為糟糕境地的可能」。這樣的看法可謂一針見血,她自己也曾在上世紀90年代末遭遇下崗潮,但因為刻苦讀書,而考取了武漢大學的研究生,從此走向學術研究與高校教育之路。對沒有家庭背景與良好的本科學校背景支持的年輕人而言,讀書深造,提升學歷,依然是一條充滿艱辛卻又能帶來豐厚回報的道路。

每個人的成長起點不同,目標也不必一致,每個人的命運各不相同,卻可以有相似的奮鬥精神與前進意志。不論是面對重重困境的二本學生,還是身居相對就業與發展優勢環境裡的名校學生,都沒必要和他人比較,找準自己的優勢,明確清晰的定位,揚長避短,積極進取,都能在各自的舞臺上綻放屬於自己的人生精彩。

【來源:長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的二本學生:接納命運的年輕人
    「我努力地去生活,打暑假工、勤工儉學、去找兼職,卻又發現想要生活是多麼不容易,不是自己想去做就可以。」「也許,我一開始的選擇就是錯的,我本不該來上大學……」那篇作文對我的改變挺大的,對她的改變也很大。那個女孩的爸爸媽媽很年輕,在她上大學的時候還不到 45 歲。
  • 2020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出爐《我的二本學生》、《晚熟的...
    《我的二本學生》、《晚熟的人》等十本品質文學好書上榜,其中《晚熟的人》成為「年度推薦」大眾最喜愛的一本圖書。同時,現場還揭曉了年度致敬譯者彭倫、年度致敬作者馬識途、年度致敬出版人臧永清、年度致敬出版機構: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和年度特别致敬圖書《為什麼是深圳》等獎項。
  • 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讀書是改變家族命運最好的風水
    然而並不是,只是這個小山村裡所有的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那就是讀書才有出路。如果不想這一輩子都待在小山村裡,那麼就努力讀書,只有把書讀好了,才有能力改變自己的命運,不然,窮極一生,都走不出這個小山村。
  • 我是二本學生,大都市沒有我的位置…| 周末讀書
    屬於他們的網絡世界,一到畢業的關口,便顯示了二次元的無力,便捷的電子設備,除了讓他們更快地叫上快餐,更方便地辦理「花唄」,現實的邏輯,依然沒有改變。龍洞的房價,隨著六號線的開通,已經毫不掩飾地嗖嗖上漲。對早年的二本學生而言,「房價」這個詞,從未進入他們大學生活的視域。誰都沒有想到,「房子」在他們畢業後的日子,悄然成為同窗分化的關鍵。
  • 讀書真的能改變命運嗎
    讀書的好處遠遠不止這些。這裡就不說那些擴大格局、改善思維能力那些抽象的好處了。可見,讀書能改變命運。我每天都看劉媛媛的視頻,她生於一個小山村,父母都是農民,因父母勤勞,家境在當地算一般。她母親一天學都沒有上過,無論自己吃多少苦,但是卻鼓勵孩子們上學讀書。
  • 網友總結,二本大學畢業生考研到底有沒有用?會有出路嗎?
    網友總結,二本大學畢業生考研到底有沒有用?會有出路嗎? 所以大部分二本的大學生只有考研才能有出路。考研之後提高學歷,然後能跳過招聘企業的門檻。 網友二: 可以說,二本大學生參加考研的人特別多,因為很多二本的大學生通過考研這條「綠色通道」,提高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 考研多是二本學生,為何考研成功的二本生卻很少?張雪峰說出內情
    ,現如今大學生的數量暴增,二本生就業本身優勢就不大,因為學歷就被很多企業拒之門外,再加上就業形勢的嚴峻,二本生就業變得更難,學生為了改變自己的現狀就不得不去考研。 再者二本生考研是因為自己的專業問題,很多專業學生不考研是沒有出路,比如說法學專業和醫學專業,本身社會要求就高,而且受名校效應的影響,二本生想要尋求發展很難,只能是選擇考研,提升自己的學歷
  • 張桂梅說讀書對山區女生100%重要,讀書真的是一個人唯一的出路嗎?
    在華坪女高,老師、學生早已對這樣的高強度學習習以為常:每天5點30分起床晨讀,到晚上12點20分自習結束睡覺,除了中午有40分鐘午休時間外,其他時間都要用來上課、自習,連吃飯時間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定在15分鐘以內。 談起「女高奇蹟」,張桂梅說:「這是老師學生拼搏出來的。
  • 不想讀書有哪些出路
    大家在上學時肯定有過不想讀書的想法,理由也是各種各樣的,很多人一時衝動和賭氣不聽家裡人或者老師的勸解一意孤行,最終追悔莫及,那麼不讀書可以怎麼在社會上生存。然而那些目光長遠,想學習通過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才能更上一層樓,越努力越幸運,未來和前途一片光明,讓自己和家裡人過上好生活。根據自己興趣學習技能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人總有自己感興趣的,自己如果讀書不行也不要灰心盡力而為就行,掌握一門技能也是不錯的選擇。
  • 高考能改變命運嗎?
    高考能改變命運嗎?當然能啊。影響我們人生的關鍵選擇其實無非也就這幾個:學業、婚姻、工作。考上好的大學,擁有好的學歷,至少能讓你手上多一塊敲門磚。門敲開後混得怎麼樣,當然還要看你的認知和能力有沒有跟著學歷真正升級到位。
  • 考進清華北大可以改變一生嗎?改變學生命運的不是名校,而是自己
    考進清華、北大,真的可以改變一生嗎? 上大學真的能夠改變命運? 有人認為考入清華、北大,自己的命運就會改變。然而,他們卻忘記了一句老話: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 2020年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揭曉
    >01《我的二本學生》黃燈 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8月版二本學生是大學生中的一個夾心層,上有一本及名牌大學生,下有三本及還未上大學的社會青年,是一個廣大的也不無尷尬的知識群。《我的二本學生》的作者黃燈本身也曾是二本學生,她在二本大學擔綱班主任及導師的十多年間,深入了解,認真傾聽,掌握了十分詳實的一手資料,寫出了一個源源不斷的龐大群體的來路與歸途,文字樸實乾淨,敘述細膩深沉,是一本憂傷而溫暖、銳利而綿厚的非虛構作品。(評委:南翔)
  • ——讀《我的二本學生》
    但有多少孩子最後可以在這些學校中讀書,並且繼續以符合社會對這些大學的學生的想像生活下去?教了這麼幾年書,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相較於極少的成績優異的孩子,剩下的才是大多數。但「教育」本身以及關於「教育」的大眾想像都只關注那些極少數的「學習成績」極佳的個體,佔大多數的更普遍的個體反倒被忽視,成為沉默的大多數——沉默著想要擠進前列。
  • 雙非學生入選華為天才少年,高考不可以改變你的人生,但努力可以
    我上網查了一下這所院校,往年在廣東省只能是二本招生,相信在10年前(按照博士四年計算),也就是張霽入學的時候,這個學校很可能只是一個三本院校,甚至只是一個專科(沒有去查證,這裡不敢絕對說!)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三本院校畢業的學生,最終成為了華中科技大學的學生,甚至最終拿到了華為年薪兩百萬的「天才少年」計劃!
  • 學生時代的好學生都怎麼樣了?學習好還是最好的出路嗎?
    二、學生時代的「差學生」怎麼樣了呢?談論過學生時代好學生的出路選擇,我們再來看看那些差學生又會有什麼樣的發展呢?選擇興趣,彎路超車學生時代,單靠文化課無法進入大學的學生大多會選擇藝考等方式。隨著文化產業的大力發展,人才缺口大,這部分學生畢業後的發展也是很好的。我身邊有一位朋友,就是通過藝考徹底改變了學生時代「差學生」的形象。
  • 讀書改變命運
    26年過去了,那個感動中國的"大眼女孩"咋樣了,讀書改變命運。案例有一張大眼睛女孩的照片應該有許多人有深刻的印象,雖然很多人不認識這個女孩卻一定認得那張感動中國的照片。後面憑藉自己的努力,蘇明娟考上了不錯的大學,畢業後也長到了好的工作,這就是實在的讀書改變命運的典例。
  • 知識改變命運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至理名言
    原創 劉譯文古語有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古人認為讀書可以讓人明白事理,知曉禮數;了解科學,學習技藝;改變思想,增長見識;提高覺悟,提升境界。改革開放以來,有些人受西方自由思想的影響,逐漸變得崇洋媚外,追求金錢至上,享樂主義,認為讀書用處不大,還耽誤時間和青春。
  • 讀書不能改變命運?相信這話的,都是底層打工人
    是啊,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人在宣揚讀書無用論,說即使讀了再多書,也還是出來打工。既然如此,為何不早點掙錢呢,沒什麼區別嘛!其實,這是一個謊言,起碼在可以看到的將來,讀書還是改變普通人命運的最好方式。1、賺錢少的原因在哪裡?
  • 二本學生考研進入清華,依然感覺自卑,如何克服?需要做這4點!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本科二本,考上了清華研究生,其實已經取得了大多數同齡人很難企及的成績。考研清華難度很大,即便是相對好考一點的理科、工科類研究生,即便是比較冷門的專業,二本考生能考研進入清華,也是屈指可數的。
  • 十五年前帶著妹妹上大學,感動中國的洪戰輝,讀書改變命運了嗎
    2000年,父親的病得到控制,妹妹也6歲了,洪戰輝告訴自己:我不能倒下,我要讀書,我要考上大學,改變自己命運。帶著妹妹再一次踏進了學校的大門。三年的高中,洪戰輝斷斷續續讀了5年。一個一窮二白的農村娃娃,從12歲起僅憑自己的一雙手,撐起一個支離破碎的家,用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改變了自己命運的同時,改寫了他們一家人的命運。可以說他一個人的絕地求生至少改變了他的家族三代人的命運,甚至更多。為什麼?憑什麼?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