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舉目荒山 今朝藥香滿園 榆中縣貢井鎮呂家峴村中藥材種植走向...

2021-01-14 每日甘肅

昔日舉目荒山 今朝藥香滿園

貢井鎮呂家峴村中藥材種植走向全國

中藥材種植基地

貢井鎮呂家峴村位於榆中北部乾旱山區,是貢井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45公裡。年平均氣溫4.5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360毫米,無霜期70至110天。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314戶1193人。全村以種植甘草、黃芩、黃芪、柴胡等中藥材為主導產業。近年來,隨著政策幫扶、梯田改造、產業進村的深度推進,如今的北山竟成了藥草飄香、滿眼生綠的「聚寶盆」。

採訪車沿著山路盤旋而上,一路上,山中的梯田裡甘草泛綠、柴胡花豔,農民在地裡如火如荼地忙活著,一片熱鬧繁忙的景象。走進呂家峴村,主街道乾淨整潔,沿街商鋪整齊劃一,道路兩旁的太陽能路燈像一個個衛士守護者村民的家園。

立足資源優勢發展特色中藥材產業

近年來,貢井鎮呂家峴村發展中藥材種植,以「產業扶貧、脫貧攻堅、鞏固提高、全面發展」為指導,以群眾增收和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主要目標,立足資源優勢,發展特色中藥材產業。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新型經營主體帶動、群眾參與」的方式,提高農村生產經營的組織化、協作化、規模化程度,努力提高貧困戶收入水平,不斷加快產業發展步伐。

呂家峴村主打「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協調新建中藥材加工和集散基地1處,建成現代化標準庫房、晾曬場地、藥材交易大廳、辦公場地等1.7萬平方米。

國家級標準化示範合作社吸引全國企業投資

經過多年的培育、引導,呂家峴村成立了榆中宏鑫藥材專業合作社。到目前,合作社已發展社員300多人,2019年1月2日,宏鑫藥材專業合作社由榆中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認定為榆中縣「扶貧車間」,扶貧車間吸納就業310人,其中建檔立卡人口102人,2019年1月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級示範合作社。種植品種以甘草為主,涉及黃芩、黃芪、黨參、銀柴胡、柴胡等十餘種中藥材,是集種植、收購、倉儲、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國家級標準化示範合作社。

種植技術上,通過示範帶領種植,不斷總結符合北山地區的種植品種和技術,種植的中藥材含量均達到和超過全國水平,甘草酸的含量為3.2%,高出全國水平的1.2個百分點,甘草苷的含量為1.37%,高出全國水平的0.87個百分點。

帶動貧困戶發展機制定向銜接精準扶貧

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發展機制,推動龍頭企業、合作社、特色產業定向銜接貧困戶,達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目標,結合「一戶一策」與農戶籤訂幫扶協議,制定市場保護價,為農戶墊付前期苗木款,最大限度降低農戶種植成本和市場風險,在貢井、上花岔、中連川、哈峴鄉等5個鄉鎮15個村,扶持1650戶農戶種植中藥材面積2萬餘畝。按照「折股量化、配股到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方式,扶持貢井鎮201戶建檔立卡戶,種植中藥材3000餘畝,有效解決部分貧困戶前期投資不足,勞動力少等難題,促進貧困戶持續增收。如今,貢井等5個鄉鎮流轉土地3.6萬畝,解決了大部分農戶的土地無人耕種和土地撂荒的問題,涉及農戶900多戶,戶均增加農民收入達1300多元,年均解決就近務工人員800餘人,年均工資性支出總額達1000餘萬元,當地務工人員年人均收入1.25萬元,當地經濟的發展駛上快車道,農民收入增加了,笑容掛在每個村民的臉上,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越邁越起勁兒。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瀟旋 程珊珊 文/圖

相關焦點

  • 雲南彌勒:昔日「傷心村」 今朝「小康村」
    雲南彌勒:昔日「傷心村」 今朝「小康村」雲南彌勒:昔日「傷心村」 今朝「小康村」  「以前的山興村是『眼看甸溪河,有水喝不著;姑娘往外嫁,媳婦討不著』,現在好了,處處『小橋流水映人家,花開庭內滿園香雲南彌勒:昔日「傷心村」 今朝「小康村」
  • 榆中縣藥材基地見聞
    日前,記者在榆中縣上花岔鄉黑虎子村的藥材種植基地看到,五六名員工一組,坐在中藥材種植機上,裝苗、整理、下種,不一會兒一塊地就種上了甘草。上花岔鄉百祿村村民王維琴一邊忙著手的活一邊說,「我們都是附近村的村民,以前沒外出打工,就種著幾畝地。自從村裡有了這個企業,農閒時就過來打工,閒置土地也流轉出去了,收入增加了,現在都是機械化種植,幹活也不累。」
  • 榆中縣築巢引鳳領航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高效農業蓬勃發展目前,榆中縣已有高原夏菜、中藥材、百合、特色養殖等優勢特色農業,依託李家莊棲雲田園綜合體、康源現代農業示範園、詹家營農業示範園等一大批農業示範園的快速發展,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成功創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 系列報導《六盤山下「尋」藥香》(6)中藥材「老字號」的新動能
    近日,本網記者專程來到六盤山區,尋訪那些歷久彌香的中藥材及其背後的故事。今天推出系列報導《六盤山下「尋」藥香》第六篇:中藥材「老字號」的新動能。 第六篇:中藥材「老字號」的新動能央廣網銀川4月24日消息 (記者 郭長江、許新霞、彭照) 最近,寧夏西北藥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解娟芳終於長出了一口氣。公司取得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授牌。
  • 藥香鋪路 產業增收——民樂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側記
    生意社12月21日訊   民樂縣作為河西地區唯一的中藥材種植主產縣,緊抓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和全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的重大機遇,充分挖掘當地資源優勢,引導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積極參與中藥材規模化、標準化種植,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極大的增強了該縣農產品核心競爭力。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榆中縣貢馬井村:優質馬鈴薯成了致富「金鑰匙」
    6 月 8 日,榆中縣貢井鎮貢馬井村下街社 40 號的金俊倉如是說。109 戶脫貧戶已脫貧曾幾何時,貢馬井是榆中北山有名的貧困村。然而,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推進,貢馬井這個久負盛名的貧困村已然走上了靠種植優質馬鈴薯穩定致富的新路子。
  • 福建長汀:火焰荒山披綠衣 青山歸來成金山
    2019年,河田鎮蘆竹村黨支部採取「黨支部+家庭農場+基地+貧困戶」模式,由蘆竹村黨支部整合各類資金,流轉土地158畝興建高優農業扶貧車間項目,引進長汀縣恆源泰家庭農場作為經營主體提供技術服務,並拿出部分份額鼓勵扶持貧困戶根據自身勞動力、意願、技術等全程參與種植經營管理。  「車間實行全年無間斷輪作種植草莓、哈密瓜、西瓜、獼猴桃及百香果、木荷育苗等項目。」
  • 科左中旗:昔日鹽鹼地 今朝米糧倉
    科左中旗:昔日鹽鹼地 今朝米糧倉 2020-09-12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藥材種植綻放「美麗經濟」
    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這是河北邢臺市內丘縣扁鵲藥谷中藥材種植基地一角(6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 近年來,河北省內丘縣依託當地山地丘陵地理優勢,結合市場需求,引導農民發展黑心金光菊、桔梗、黃芩等中藥材種植,打造規模化中藥材種植示範園區,推進農業與鄉村旅遊相融合,有效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 勞模故事丨李葉紅:葉綠荒山,紅果飄香
    2006年,李葉紅跑到位於盱眙縣天泉湖鎮的石馬山腳下,與北山村籤約,承包了山上3100畝荒山種果樹。村民們都說,李葉紅膽子大,石頭縫裡想開花。能不能「開花」,得看「章法」。為了防止種下的果樹全軍覆沒,李葉紅在果樹的品類上動起了腦筋:不搞一刀切,葡萄、梨子、桃子、楊樹,各種果樹、苗木都種上,每個樹種的種植面積控制在幾十畝,萬一有閃失,興許可以「西方不亮東方亮」。盱眙縣林總場生產科科長居國斌得知情況後,主動從縣城趕來,吃住在山上,提供免費技術指導。
  • 中藥材爛根病用什麼藥灌根好?中藥材根腐病的防治方法都有什麼?
    對於中藥材來說,根系是中藥材生長的基礎,如果中藥材根系患病,會對中藥材生產造成嚴重影響,較輕的會造成營養不良,嚴重的還會減產。那麼面對中藥材的根系問題如根腐病,應該怎樣應對呢?快來看小編為您帶來的中藥材根腐病防治的相關內容。1、減少化肥用量農戶要轉變施肥意識,提倡施用完全腐熟的農家肥,如果氮、磷、鉀不足,可用複合肥補充,還可以利用落葉、雜草、秸稈粉碎後埋入地下或燒成灰施入,改善土壤通氣性。
  • 44秒|昔日荒山變果園,棗莊滕州黑莓成熟了
    據種植戶孫豔介紹,2016年她在園子裡試種了5畝地的黑莓,今年是第三年掛果,目前一畝地的產量是八百斤,按照市場價每斤30元計算,其收益還是相當可觀的。「它季節性很短,總共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可以採摘完。我們現在考慮可以把黑莓做成黑莓果汁,這樣一年四季就可以吃到健康的水果。」
  • 磐安江南藥鎮:身心安然國藥香
    建設成效  這是一片以中藥材聞名於世的土地。  「藥花開滿若霞綺,玄參白朮與白芍,更有元胡,萬國皆來市」,磐安種植藥材的記載可追溯至唐代,「處處聞藥語,戶戶種藥材,家家有藥香」是磐安人承續千百年的鄉愁記憶,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8萬畝,以「磐五味」「新磐五味」為當家品種享譽中藥界。
  • 中藥材種植產業成「脫貧藥方」
    山東晏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1500萬元,基地面積500畝,主要種植金銀花、皂角、花椒等經濟作物和多種地產中藥材,推出中藥材種植、回收、加工、銷售、研發、推廣等一條龍服務。公司採用「企業+基地+農戶」的訂單式經營模式,不僅解決了當地不少群眾的就業問題,還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 2020年中藥材行業發展趨勢
    一些藥店、醫院藥房、藥材公司貪圖便宜,只問價格不問質量,讓一些沒有飲片經營資質的種植戶或小型作坊有機可乘,這導致中藥材的高質量發展受到嚴重製約,中藥材產業轉型升級形勢依然嚴峻。2019年10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重要指示時強調,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 寧縣呂小平:中藥材種植走上致富路
    通訊員 曹康 肖海東「近些年中藥材市場需求量很大,價格也比較好。我申請了5萬元精準扶貧貸款,將種植面積擴大到了15畝,主要種植丹參、牛籽和柴胡,去年收入超過了6萬元。」提起自己脫貧致富的經歷,寧縣新寧鎮黃山村村民呂小平這樣說,依靠中藥材種植產業,呂小平用勤勞的雙手走上了致富道路。今年61歲的呂小平,從2000年開始就摸索著種植生地、大黃等中藥材。剛開始,由於沒有技術、缺乏經驗,藥材種植面積較小,收益也不好,再加上他家裡孩子多,母親患有慢性疾病,常年需要治療,因此,2013年,呂小平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中藥材白芷春季除草,決定種植成敗,3種錯誤方式應提前避免
    核心提示:農民朋友種植中藥材,首先要解決雜草防治問題,若無法掌握某種中藥材化學除草技術,建議不要大規模種植,否則一遍遍人工拔草,將會增加種植成本,一旦稍有鬆懈,雜草就有「吞噬」中藥材的可能。每年陽曆的2月下旬-3月上中旬,都是中藥材白芷的除草「黃金期」,有人說,這個階段的除草工作,是決定當年白芷種植成敗的關鍵時期,一旦錯過,就為今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 興義市中藥材交易市場開市,將打造成西南地區最大中藥材交易市場
    全面推動興義市中藥材產業發展,充分認識打造交易市場的重大意義,在種植、加工、生產銷售、精深加工、藥食同源、品牌打造、產學研合作、科技成果轉化、大健康產業等方面全面推動發展,讓興義市道地藥材走出黔西南、走出貴州、走向全國,真正實現以中藥材產業為主的鄉村振興、產業扶貧、就業扶貧,規範中藥材交易市場的管理並將交易市場打造成為西南地區最大規模的 「中藥材交易市場」。
  • 古詩詞裡的中藥材,藥食同源,源遠流長
    我們的祖祖輩輩喜歡效法自然,天人合一,講究五行相生相剋,衍生了許許多多別具一格的藥食同源文化。雨雪天氣,如果不能出去散步步,不妨在古詩詞裡去散散心。那些藏在古詩詞中的中藥材,不僅可以療病,同時也可以醫心,給人以賞析悅目的享受。
  • 安徽農民種植中藥材,發展5年終見成效,用農家特產回饋專家
    常寶鋒是一位種植大戶,曾經也是以糧食種植為主,雖然這裡和藥都亳州相隔不過數十公裡,村裡人卻沒有種植中藥材的習慣,在他眼裡,種植糧食作物就是個辛苦活,辛辛苦苦忙碌一年,其實也掙不多少錢。但在當下,種植什麼農作物賺錢呢?是啊,種植什麼農作物賺錢?這個問題是每一位種植大戶都無法迴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