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崗市檢察院副檢察長史卓帶領公益訴訟專班人員與鐵路運輸部門工作人員一起勘察現場
本報訊(記者韓兵 通訊員譚士鑫)「運煤的貨車鳴笛時間正是夜間居民入睡的時候,特別是老人、孩子經常被鳴笛聲驚醒,直接導致後半夜無法入睡。」近年來,由於黑龍江省鶴崗市鶴礦集團熱電廠運煤鐵路專線經過多個開放路段和小區,為了夜間行車安全,每晚運煤時都會鳴長笛發出警示,這可苦了沿線小區的居民。
有的居民反映已多次向相關部門投訴、向黨風政風熱線反映,甚至人大代表也為解決該問題提案質詢相關單位,但均未得到實質進展。居民為此問題苦惱的同時,鶴礦集團鐵路運輸部門同樣對生產行車安全感到十分棘手,因居民搶道、車輛佔道等危及行車安全行駛的行為日益凸顯,火車夜間行車鳴笛又不得已而為之,如此一來,擾民問題和行車安全之間的矛盾越發嚴重。
有群眾了解到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職能後,便撥打鶴崗市檢察院12309舉報電話反映情況。該院接到該線索後,迅速成立了由市院第六檢察部和興山區院組成的工作專班,開展收集證據和走訪調查工作。
「居民的生活環境受損,我們務必從全市大局出發,助力政府解決民生問題,妥善處理好城市居民生活和企業安全生產兩者關係,做到護民生與保生產兩兼顧。」該院檢察長張劍秋第一時間作出指示。公益訴訟工作專班立刻運用公益訴訟勘察箱,通過噪音分貝檢測儀和執法記錄儀連續一周晝夜監測火車鳴笛噪音。檢測數據反映,夜間鳴笛噪音最高達102分貝,單次鳴笛最長時間34秒,嚴重超出了《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規定的白天不超過70分貝、夜間不可超過55分貝的噪音標準。
經走訪調查,這條供煤運輸專線鐵路建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建在遠郊,初建時對居民沒有影響,近年來城市建設飛速發展,沿途已建有23個小區和單位,居民人口達4萬餘人,無人看守的道口17處。為了保障安全行駛,火車通過道口時必須按照相關規定鳴長笛,有退行和緊急情況時必須鳴長笛二至三次。但夜間鳴笛勢必會影響沿線居民生活休息,這種情況已持續了5年多。
火車鳴笛造成的噪音汙染既然長期存在,相關部門是否存在履職不到位?該院檢察官又來到市生態環境局,得知該局先後接到群眾關於此問題的投訴共10餘次,但企業為確保行車安全,按照相關要求採取夜間行車鳴笛,並無不當之處。
如何破解噪音擾民的棘手難題?公益訴訟專班的檢察官嘗試通過磋商方式協調各相關單位共同解決難題。該院副檢察長史卓帶隊到相關生產企業、機關、物業和信訪部門等十餘家單位進行溝通,多次就鳴笛擾民的嚴重程度、企業存在的實際困難和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等進行分析研判交流。
9月25日,該院組織召開火車鳴笛擾民磋商會議,鶴礦集團鐵路運輸部、市生態環境局、鶴礦集團相關部門、工農區信訪局等相關單位參加會議,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受邀參會。會議充分聽取了各單位的意見和建議,大家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對策。通過磋商,各方達成一致意見:鶴礦集團鐵路運輸部門表示將克服困難,減慢火車行車速度,按照規定,每年4月至11月期間,在生產條件和天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通過夜間裝車白天運輸的方式,避免夜間行車鳴笛擾民,冬季夜間行車儘量減少鳴笛次數、降低鳴笛時間和音量(冬季若不及時裝煤運送,煤會上凍受損);鶴礦集團的相關單位表示在保障安全生產的情況下積極為鐵路行車提供便利條件;工農區相關部門提出發動物業、社區網格員,在人員密集道口畫出警戒線,設置隔離樁,在道口附近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集中宣傳教育活動,營造良好的安全行車氛圍。
檢察機關幫大傢伙兒解除了「心病」,居民們也自發印製《給行車一份順暢,給自己一份安寧》倡議書,發動志願者張貼到小區門口和電梯間、發放到私家車主手中,為營造安全行車環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檢察機關敢於擔當,有力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我們要為你們點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鶴崗檢察機關立足公益訴訟檢察職能,推動火車鳴笛擾民治理工作的開展給予充分認可。
(原標題:居民不堪深夜火車鳴笛噪音困擾 黑龍江鶴崗:磋商解決一起噪音汙染公益訴訟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