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是一本既挫敗你自尊又教你勇敢的思想「利刃」之書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書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可他們都勇於和命運抗爭,盡最大的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潮落又潮起,何必在意一時浮沉。讓我們跟隨麥家老師的《人生海海》,從中汲取面對困難的勇氣,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心存善念,笑對生活。
《人生海海》通過麥家8年的無數次修改,最終呈現在讀者眼前的這本巨作,包含了作者麥家的心血,也涵蓋了人生的真諦。
書中主要記述了一個人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在經歷生命種種的無奈、消磨、笑柄與罪過之後,「人生海海」不僅是一句感嘆,還意味著一種英雄主義。既有生命的殘忍,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
《人生海海》,一本關於童年和故鄉的書,也是一種自我療愈
麥家小時候,因為家庭成分複雜,被同學歧視、孤立,甚至自己的老師也侮辱他,恐懼和孤獨充斥著他的童年。
父親為了保護麥家,打他罵他,麥家那個時候還小,不理解父親的行為,只是覺得委屈和怨恨。他迫切想要逃離這個家,逃離故鄉。
1981年,麥家被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錄取,這是一所培養軍事情報人員的秘密院校,畢業後麥家被分到某情報機構工作,為他日後創作《解密》《暗算》等一系列特情文學提供了幫助。
麥家接觸到了從事特殊事業的人們,他們是一群無法被陽光照耀的人,是一群勇敢無畏、有著超高的膽識和非凡的智慧,並且有著堅定信仰的戰士們,自己所經歷的磨難根本無法與之相較。
時代在轉變,歷經歲月沉澱的麥家,終於決定回到故鄉,和故鄉和解,和父親和解,也和自己和解,卻發現那個曾經嚴厲的父親,當初只是為了保護自己,而他現在已經變得認不出自己了。曾經的一切怨恨和委屈,在那一刻都煙消雲散了。
董卿:「人必須要刻苦,必須要吃苦,要過得苦日子,後邊才有好日子過。這是父親的生命哲學,也深深地影響著我,成就了我」
董卿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兩年前我與他因《朗讀者》相遇;兩年後又因《人生海海》重逢。4月21日的《人生海海》新書發布會上,麥家和董卿又聊起這段往事,再次讓無數人動容。董卿這樣評價《人生海海》:
麥家的身上永遠有一種旁觀者的氣質,一旦他開了口,他的語言是那麼的精準。他的細節是那麼的觸動,他的思想是那麼的深刻。如果用一句詩來形容我讀完《人生海海》的感受,那就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在我們看來,董卿是知性大方、從容優雅的一名優秀的主持人,而董卿在看完《人生海海》這本書之後,卻忍不住的流淚,書中關於父親的情節,深深的觸動了她的內心。
舞臺上的自信才女,舞臺下的自卑女兒
「你不準照鏡子,不準買新衣服,不能有任何的文體活動。每個寒暑假必須做兼職,幹賓館的清潔工,一天一塊錢,30天30塊錢」
這是屬於董卿的童年,看不到任何認可,只有責罵。在與老友麥家的新書發布會上,原本語氣溫和平靜的董卿,聊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回憶起了那些痛苦,略顯激動地說到:
「他對我的嚴厲和苛刻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很多人難以想像,一個知識分子可以對自己的獨生女兒這麼樣的苛刻。我要比別人做得好很多很多,我才會覺得踏實。如果我跟別人差不多,或者說只好那麼一丁點兒,我就會很沒有安全感,我就覺得我不行,所以我要付出很多很多,我要拿命去搏,把事情做好,才會覺得我很踏實,我很安全。」
父親的嚴厲,讓她從小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也對父親充滿著怨恨和不解。而這些隱藏在深處那幾十年的自卑,卻因為《人生海海》這本書,而徹底豁達。
《人生海海》:一本讓你變得豁達,充滿勇氣的書
她讀了一遍又一遍,在書頁上貼滿自己的標記。為了參加新書發布會,她親自剪輯出之前那期《朗讀者》中令她記憶深刻的片段,還推掉了所有其他活動。
「一個人無論是怎麼樣的形象,一旦他回歸到他最最平常的父親的角色,他會有一些改變,他會變得更真實,或者更脆弱,或更強大,或更極端。」
原本是對父親有著不少的意見,卻因《人生海海》中的父愛,徹底明白了來自父親的愛,看到他是如何笨拙地表達自己對「掌上明珠」濃烈的愛。
「人必須要刻苦,必須要吃苦,要過得苦日子,後邊才有好日子過。這是父親的生命哲學,也深深地影響著我,成就了我。」董卿激動地說。
青年學者張青仁認為:「文字本身就是一種生命。這種生命是情感澎湃時的熱淚盈眶,是苦思冥想時的靈光一現,是遭遇危機時的驚心動魄,是走投無路時的絕望沮喪。」
與其說文字是一種感情宣洩,還不如說文字是一種力量的承載、情感的出口來得準確。
讀無字的書,讓荒蕪的精神家園繁花錦簇。
《人生海海》美就美在,它沒有一味沉溺於人性湧動的暗傷中,沒有一直在破解和和解的結節中糾纏,其間還暗含了一種偉大的崇高力量,那就是,在絕望中努力追尋希望,在殘酷的現實中,堅守道德和仁慈。
喜歡這套書的朋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儘快把它帶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