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著五星級酒店的費用,卻只有路邊攤的服務。西安張女士入住民宿遭遇種種不快,近日,《華商報》一則報導曝光了西安民宿市場存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民宿行業幾乎廣泛存在。
近年來,人們的旅遊品質逐步提高,觀光遊向休閒遊的轉變尤為明顯。相比走馬觀燈的遊玩,能停下來適度放鬆的休閒更受歡迎。人們不再追求旅遊的「速度」,對入住酒店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越來越多的民宿成為遊客的選擇。
與一般酒店不同,大多數民宿的選址都比較講究,或多或少都帶有田園特色,好的民宿極具觀賞性,本身就是一個「景點」;優質的民宿,自家小院和露臺都是標配,公共空間的設計也很有風格,入住民宿,遊客不必憋在自己的房間裡,可以在公共空間裡和一起出行的朋友喝茶聊天,比傳統酒店更具開放性;口碑上乘的民宿,民宿主人或者工作人員都能保持「在場感」,營造主客平等的感覺。
越來越多的遊客開始選擇民宿,期待民宿能夠讓我們放鬆愉悅,並且帶來不同尋常的審美體驗,更期待在這裡短暫逃避日常生活的庸常。但你不得不承認,選擇民宿也是有風險的,民宿選得好不好,有時候還真得靠運氣。
民宿在中國的興起還是近幾年的事情,消費需求旺盛,進入這個行業的經營者越來越多,直到2017年10月,國家有關部門才發布首個民宿國家行業標準。《旅遊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明確,民宿評價要符合傳遞生活美學、追求產品創新、弘揚地方文化、引導綠色環保、實現共生共贏。在市場準入方面,強調民宿經營者必須依法取得當地政府要求的相關證照,並滿足公安機關治安消防相關要求。在衛生服務方面,標準對於民宿作出了嚴格而細緻的規定,甚至不亞於對於酒店的要求。2019年7月,文旅部又發布了新版的《旅遊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進一步明確了旅遊民宿的等級和標誌等等。
評價標準有了,執行效果如何暫不做評價,但其中仍存灰色地帶。很多民宿的選址都是在山村,由老房子改造。在一些地方,興建民宿也是振興鄉村旅遊經濟的一個手段,問題是比民宿更「土著」的「農家樂」也隨之興旺。民宿有說法是從日本起源,是利用閒置的房屋,結合當地的人文、自然景觀、環境資源等,以家庭副業方式經營,提供給旅客鄉野住宿的場所。而農家樂的本質亦如此,問題是農家樂並不在《民宿基本要求與分級》監管範圍之內,一些農家樂打著「民宿」的牌子招攬遊客。你心裡揣著一把想進入遠方生活場景的鑰匙,在文藝的民宿裡體驗一回,不曾想卻掉進了「農家樂」的坑。新聞裡那位西安張女士的遭遇,也是很多人的遭遇吧。
和那些嚮往民宿的遊客一樣,每次出門我也喜歡選擇民宿,只不過選擇時耗費的精力要多一些。除了看看銷售平臺上的遊客評價,我都要儘可能地找到民宿老闆的微信,前前後後把民宿的內外場景視頻一番,才敢放心下單。這也是避免「掉坑」的最有效辦法了。(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