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食滷菜製作過程中滷香味與外香味來源的探討

2020-12-16 享受饕餮盛宴

時常看到有新同行在問滷肉滷不出滷香味的原因。

滷肉滷不出香味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由於入味程度較淺和外香析出不夠,這兩大原因造成。

但其實這兩大原因是由配方、香辛料質量、加工製作方法、後期處理這四個關鍵問題所決定的,缺一不可。

這其中又有無數個小細節在其中;想要詳盡的闡述明白其中的道理那是不太可能的,因為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下面我根據我多年從事熟食滷菜行業的經驗,盡力分析下滷味的產生以幫助新進同行一起提高技藝。

一、配方:

滷菜就是一個江湖,如果你連「如來神掌」都沒有,那你無法行走江湖。

想在滷菜江湖中遊刃有餘;首先你得有一個好配方,如果連「好」配方你都沒有,那所有的努力都白費。

一個好的配方通常是經過幾代人不斷改良才完善的,絕不是某個人心頭一熱,突發奇想自創的,如果想一下自創出一個好配方,其難度不亞於彩票中一等獎。

至於你有沒有好配方,我就不得而知了。

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不要小看滷肉,它可不是放進水裡煮熟那麼簡單。

想做好一個優秀的滷肉產品,你就得拜師,有很多人花錢無數都做不好;所以就不要相信自媒體上那些公布的所謂的「秘方」,配方。

現在自媒體平臺的風氣越來越不好,動不動就公布所謂的「秘方」,那些人無非是為了賺取一點點擊率,他們是不是這個行業的人都是未知數…

一些普通美食的製作,有很多同志分享的是靠譜的,但是熟食滷菜技術,並不是一個配方可以解決的。

包括我寫這個問答也是為了賺取點擊率,說白了我也是為了掙錢,否則我不如在這個炎炎夏季的午後吹著空調,蹭著別人的WiFi,啃著西瓜,在床上擺出各種高難度的瑜伽姿勢,苦思冥想人究竟為什麼活著這個深奧的哲學話題。

我奉勸新手也儘量不要自己瞎研究,馬雲說:「免費的就是最貴的」。

做好一個產品,只有一個配方,哪怕是好配方,也是遠遠不夠的。這個行業技術能做到佼佼者並不多。有很多東西你只能通過時間、金錢去實驗,當你研究明白的時候,你所花的金錢遠遠超過你拜師的費用。

當然,我並不是說非得花錢學習。如果你有機遇可以遇見滷菜大師,說不定可以分文不花也可以學到好技術。但是這個機率有多大…

或許有些同志可能天賦異稟,從大街上隨便買一本秘籍,也可以成為絕世高手。

註:如果將滷肉比喻成一個軀體,那麼配方就是它的基因,而製作工藝流程才是它的靈魂。

二、香辛料質量:

有一個好的配方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配方是書面的、無形的;香辛料才是有形的,才是直接參與滷製品滷製的,也是滷味香味來源的根本。

現在市面上的香辛料質量參差不齊,被萃取過、硫燻過,甚至摻假現象嚴重。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便是有好的配方,如果你買不到好的香料。那仍然是無法做出好產品的。

其實香辛料不僅是質量問題,而是整個配方與滷水還有滷肉的比例關係。

而這個比例關係是無法說清楚的,因為不同的配方還有不同的後期加工製作都會影響著比例關係。

三、加工製作方法:

所謂的加工製作方法就是在整個滷製品加工中的操作流程。主要是時間與火候的掌控。

滷肉也屬於中餐烹飪的一種方式。中餐烹飪是最擅長利用火候的。

無論是普通的菜品還是熟食滷菜,同一種配料用同一種爐具,不同的人製作出來,口感和入味都是不同的。這就是因為每一個人製作產品的時候,對火候和時間的掌控是不一樣的。

用不同的火候可以將同一種肉製品做出不同的口感、入味程度,甚至是不同的色澤。

這應該就是中餐對火候運用的魅力體現。

通常來說想入味的話,應該採用小火或者燜泡的方式,就可以達到我們想讓滷肉入味的目的。

為什麼說應該用小火或者燜炮的方式,而不是用大火或者中火呢?

其實這裡面是有一個滲透壓的問題。

一般來說,如果我們採用大火的話,由於常溫的肉製品瞬間遇見劇烈運動的高溫滷水。會導致肉製品原材料表層瞬間熟化、緊繃,造成外熟裡不熟的現象。由於表層已經提前熟了,而且肌肉組織產生緊繃的現象,所以滷水中的香味物質無法滲透到肉製品中。

如果我們採用小火或者悶泡的方式,入味程度就會深。特別是滷肉產品,還分為冷水下鍋和開水下鍋。

只有肉製品原材料緩慢的受熱才可以打開肌肉組織,才有利於滷水中的香味物質逐步的滲透到肉質中,從而將香味留在肉中,到達吃起來香的目的。想達到這種目的,就得採用小火或者少煮多燜的方法。

這只是針對入味來說,其實我們在滷製肉製品時還要考慮肉製品口感還有成品色澤效果的因素。所以我們在製作加工時可以用多種火候相互配合來達到例如:口感糯爛、有嚼勁、色澤豔麗、入味深的目的。

通常大火狀態可以使肉製品迅速受到擠壓脫水,這就是口感嚼勁的來源之一。

小火或者燜泡可以使肉製品更容易酥爛,這就是滷肉糯爛的來源之一。

想讓滷肉上色快且顏色重,就得用大火。

但是吃著香不代表聞著香,煮熟了不代表你的產品就可以散發著濃鬱的滷香味。

四、滷製品後期處理:

聞著香,我們稱之為外香。只有一個產品吃著香,聞著香,才是一個合格的美食。

想要達到這種程度,除了上述的三個原因之外,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外香的來源是源自於後期的處理。

但是這個後期的處理也是一個極其複雜的一個過程。而且由於不同肉製品,或者說採用的配方和工藝流程不同,可能在後期處理上也會不相同。

本人分析外香的形成應該滿足有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1、冷卻:

由於滷肉產品在滷水之中,剛出鍋之後溫度過高,所以剛出鍋時如果我們就品嘗的話,往往就是鹹味過重或者辣味過重,並沒有過多的香味。

所以傳統的製作方式中,滷製品剛出鍋之後是需要先攤涼(晾),等將至常溫狀態後才會擺盤售賣。

在現代化生產過程中採用的都是熟食真空預冷機。真空速冷是一種快速蒸發冷卻技術,它讓剛出爐(鍋)的熟食品立即進入密封的真空箱內,通過抽真空降壓的方法,使食品內水份在低壓狀態下蒸發的同時吸收自身熱量,從而達到冷卻的目的。

無論是傳統的攤涼還是現代的真空遇冷,其實原理想通,就是讓100°熟食在降至常溫狀態的過程中可以揮發掉一部分水分,同時肉質中也會吸收一部分外表湯汁(包括香味、鹹味、辣味都會被吸收回一部分),待涼透後你再去品嘗,味道就基本裡外一致。

2、氧化:

實際上熟食滷菜在出鍋攤涼之後,還必須要充分的接觸空氣,肉之中的香味才會逐漸的析出。

3、堆積:

所謂貨賣堆山,如果這個詞語用在熟食滷菜中也更加實用。

當滷製品在接觸空氣後就會向外釋放香味,但當我們把大批量滷製品堆放在一起後,香味就會聚攏,氣味團聚在一起,既有繼續向外部釋放的氣味也有因濃度較高的氣味團聚在一起反向肉中的現象,我們更是可以聞得見較為濃烈的香氣。

4、密閉:

在生活之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現象,就是當我們把一個食品暴露在空氣之中的時候,你聞著香味並沒那麼重。

但是當你把這個食品放在方便袋後,在過一段時間打開之後,你就會聞到一股濃烈的香味。

這也正猶如顧客購買你所做的產品的效果,也就是說其實你擺放的產品的味道給你顧客購買回去之後的味道是不同的。

這也就是周黑鴨用鎖鮮裝的原理之一,也是我們可以增加外香的手段之一。

5、香辛料增香:

所謂的香辛料,就是我們用過的滷料,也就是煮肉的時候用過的料,在出鍋之後等肉製品與滷料完全涼透之後,我們可以將其混合在一起,然後再將其密封起來,過一段時間之後打開一聞,你就會發現香味增加了很多。

實際上在傳統的做法當中,都是出鍋之後,滷料跟滷肉先不分揀;任其自然冷卻之後,再分揀。這樣就可以做到增加香味的作用。

註:

想做好熟食滷菜產品並非是一朝一夕可以練就的,這需要長期的經驗累積。

本人所述內容也僅為本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其實本人所述內容基本上是籠統的描述香味,但其實很多內容跟現實中的實際情況是相衝突的,比方說攤涼就會導致氧化發黑現象的發生。所以我們做一個產品必須要權衡利弊,當取則取,當棄則棄。只有不斷的學習和不斷的實踐才能夠將滷肉產品做到人肉合一的境界。

八角茴香與雞肉的關係,陝西師範大學的女博士孫靈霞的博士論文《八角茴香對滷雞 肉揮發性風味的影響極其作用機制》就用了八萬字來描述。

又何況我們這種沒有學問的滷水工。

滷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做好滷製品,並不亞於學習一個菜系,因為滷水或者滷肉或者滷菜,它只是一個統稱,它並不是具體的產品。當今市面上各種滷製品花樣繁多,琳琅滿目。而不同的乳製品有不同的配方和製作工藝,產品在不斷的更新,技術也在不斷的創新。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將產品做得完美。)

滷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正猶如上面所述,滷水只是一個統稱,種類實在是太多了。新進同行,我個人覺得需要先做好一種滷水,研究精通後再去做其他的才會遊刃有餘。)

如果你對滷肉迷茫了,請記住:滷海茫茫,回頭是岸!

(在製作滷製品的時候遇見問題是很正常的,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了的話,你就應該回過頭來看一下你是否前邊的問題已經解決了。)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熟食滷菜中常用57種香料作用——6篇(白豆蔻、甘草、高良姜)
    接著第6篇: 為了便於大家在學習製作各種熟食滷菜或傳統美食時對香料有所了解,本文在這裡把常見的50多種香料給予總結和分享16. 白荳蔻 別名:又叫圓豆蔻、豆蔻等,市場上或藥店有寫為百叩、叩仁的。因其香味佳,故用量少,多與它藥合用調配複合香辛料;是燒、滷、醃製禽畜菜餚的上好材料,龍蝦調料必用之品。白蔻還是咖喱粉的主要成分,還可調配五香粉等複合香辛料,在肉製品加工中用於生產灌腸效果最好。挑選:白扣選個大色黃,白色的不好。17. 甘草 別名:又名甜草根、蜜草等。
  • 熟食滷菜中常用57種香料作用(茴香、砂仁、陳皮)
    接著第二篇:了便於大家在學習製作各種熟食滷菜或傳統美食時對香料有所了解,本文在這裡把常見的50多種香料給予總結和分享4. 茴香 別名:又名小茴香、草茴香、香子、谷茴香、小香。主要用於滷、煮的禽畜菜餚或豆類、花生、豆製品等;燉牛、羊肉時加入則味道更美;也是燒魚、麻辣火鍋的常用調料。茴香的嫩葉可做餃子餡,但很少用於調味。挑選:茴香子買小茴香要買綠色的,它不耐存儲,久了香味就會散失,顏色會變黃。5.砂仁特徵:為姜科植物陽春砂仁、綠殼砂仁和海南砂仁的成熟果實或種子。味道辛,嘗之澀口,聞之有濃烈芳香味,屬香草類草本植物,味食香料。
  • 滷菜賦香技術只是香料的香味嗎?香型是聞出來的還是吃出來的?
    淮黑十八滷以前的文章也說過滷菜的香型究竟是什麼,香型並不單指香味,香味是單純的嗅覺,香型是包含香味和香氣物質的,香氣物質是需要長期累積而成的,是需要通過味覺嘗出來的,滷菜的香型形成,很多人認為只是香辛料在起作用,其實還有其他諸多因素,食材本身的香味和辛香料的香味是如何進行融合,並不斷地多次滷煮之後實現累積,並最終形成獨有風味的香型的呢
  • 沒人會告訴你熟食店滷菜的顏色是怎麼做的,揭秘熟食行業滷菜上色
    第二點糖色給滷貨上色有一個嚴重的缺點,那就是滷貨氧化的很快,什麼是滷貨的氧化,滷貨的氧化其實就是滷菜放置在空氣中會慢慢發黑的一個過程,這就是滷菜氧化後的結果,而單一的用糖色給滷菜上色的話,這種氧化反應會很快。
  • 關於滷製品的實用知識 滷菜製作經驗總結
    滷味熟食就是傳承多年的中國特色美食小吃,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傳承至今依舊備受喜愛,滷菜口味優劣,和滷菜製作技術有很大關係,這也是很多滷菜店老闆都非常注重的點,那麼,怎麼製作專業滷菜呢,今天滷三國小編和大家來說一些滷菜實用知識:
  • 詳解燻滷製作訣竅:怎麼燻能上色?如何燻能提香?怎樣燻能防腐?
    「燻」是滷菜傳統技藝裡的一項重要的上色環節,目前市場上傳統滷菜店的滷菜人會這項手法的並不是很多,在東北和河北以及老成都一帶的滷菜人用得比較多,但其實就算是正在沿用燻這一技法的滷菜人,在具體使用時,大都也只是用來上色,但是其實「燻」你用好了,不但可以上色,還能使食材進一步成熟,並且吸附燻料的特殊香氣,甚至還能防腐,技術嫻熟的老滷菜師傅甚至能通過燻滷製作出「蚊不叮,
  • 成都香哥華滷味坊為你揭秘四川現撈、油滷核心秘制滷油
    傳統川滷的滷香靠滷油來吸收和傳播,新派休閒滷代表的現撈、油辣滷,同樣也要靠滷油來飄香,也就是說不管你做什麼四川滷菜,滷油是王道,沒有滷油就不會有滷香味,沒有滷油,不懂滷油就不要要求滷香味,你辦不到。辣滷油製作不專業,不規範肯定也不適合商用
  • 滷肉的香味究竟來自哪裡?為什麼滷水很香,滷肉卻沒什麼味道呢?
    >比如我爺爺那輩的老滷菜人,走親戚時到了別人家做客,主人說客人您是滷菜老師傅了,今天我家裡正好有山上打的野雞,然後有些自家種的採摘的香料,您看能不能給咱們滷個肉吃吃,這時候老師傅就真的是因地制宜,隨手抓幾味香料,就滷起來,最終吃得主人口水流油,而看起來是隨手抓,實則他放的每一味香料,他自己心中都有道道,比如放白芷是為了去腥,放八角是為了增香,放山楂是為了快速成熟,放陳皮是調和……,這才是
  • 滷菜基本知識,詳細步驟告訴你,想吃什麼可以在家滷
    通常家庭中吃的蔬菜大多是選擇炒熟食用,這樣可以幫助腸胃對食物的消化。除了炒熟食用之外,還有一種「熟食涼吃」的一種方法,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滷菜。滷菜也一種風味小吃,特別是在夏天時會更容易受到食客的歡迎。
  • 《傳統川滷》多添加這4種調料,滷菜肉香,滷肉味道越來越濃
    到這裡我們回過頭來看「滷」這個字,滷在川菜技藝裡也就是一種鹹味代表,滷水用來滷肉就是一個濃縮過程,其中處理滷味和香味,鹹味鹽的濃縮是最明顯的,按照鹽量比例來換算,湯多鹽在其中就被稀釋變淡了,湯濃縮變少之後,鹽的濃度當然就提高了,所以這裡易家川菜得到滷就是鹹味的結論。技術、配方都一樣,為什麼有些人做出來的滷菜沒有別人好?
  • 滷菜熟食配方_滷味熟食加盟項目-配方大全!
    貴妃滷滷味熟食製作出來的熟食香脆誘人,一口咬下去滿嘴都是又香又爽口的滷汁,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吃上一口唇齒留香
  • 川滷師傅說「滷菜配方不重要」,那滷菜什麼最重要?滷菜秘籍重點
    滷菜對於很多人來說,香料的比例堪比不外傳最重要的秘方;然而在幾十年老師傅眼裡,香料的配比只能算得上第二。一份配方雖然有價值,但卻只能給你作為參考,而完美的滷菜,需要日常積累,製作經驗,不同的食材,靈活的運用香料。配方是死的,食材,是不一樣的。
  • 到滷三味學正宗滷菜配方帶你擺脫月光族!
    江蘇常州的小汪是一家網遊公司的程式設計師,由於常年加班小汪在一次體檢中被查出患有間歇性心律失常,小汪想想那麼多過勞死的案例有點後怕,於是決定辭職自己回家創業。小汪琢磨了很多創業項目,對比數據發現小吃餐飲的前景很不錯,特別是滷菜,成本低利潤高每天都能進帳。
  • 如何自己製作滷牛肉 滷味熟食在家怎麼做?
    現在很多人喜歡自己在家研究各種美食方法,滷牛肉一直以來都非常受歡迎,如果自己滷些牛肉放在冰箱裡冷凍,想吃的時候隨時拿出來拌一拌菜非常的美味,這裡小編就教大家自作美食:滷牛肉。
  • 成都香哥華揭秘滷菜培訓中的幾個「坑」,新手學習滷菜需要了解的知識
    試想一下,一個廚房小白,即使在家學做一個簡單的家常小炒,有可能兩天都不能熟練的操作,更何況是滷菜呢。滷菜是一門系統的技術,其中包含食材選擇,食材預處理,滷水調製,香料用法,滷製過程,火候掌控,調料用法等等技術。這麼多的細節,任何一個新手也不可能在兩天之內完全掌握。如果是一個從未涉足過餐飲行業的人,兩天時間能把所用香料的名字,功能,作用等問題搞清楚就不錯了,更別說學習滷菜技術了。
  • 國潮滷味品牌排行榜 滷大娘「鮮滷現撈」火爆熟食市場!
    國潮滷味品牌排行榜 滷大娘「鮮滷現撈」火爆熟食市場! 2020-10-27 12:11:07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點擊:   作為國內知名的「鮮滷現撈」品牌,滷大娘一直將傳承發揚國潮滷味文化
  • 年貨滷水鴨子,滷料配方和詳細製作過程,附家常滷菜滷鍋秘方
    說到這年貨,家裡還真不能少了做滷菜的一口滷鍋。雞鴨魚肉,豬驢牛羊統統都能滷。滷好的肉食也方便存放,朋友客人來了,拿刀一切,一盤滷味拼盤就可以上桌了。蘸上紅油辣子,再整一口,天寒地凍,熱乎不怕。一隻鴨子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滷製一隻整鴨的詳細製作過程。滷出來的鴨子,連骨頭都滲入了滷水油的醇香味道,吸入了滷汁的精華。
  • 為什麼熟食加盟店這麼火爆?加盟熟食店真的賺錢嗎?
    滷肉培訓內容詳細簡介: 1.老師實踐現場講述滷菜的發展史、紅滷、白滷、川滷、醬滷等知識。 2.教授學員學會挑選滷菜器具、設備的價格、配置及使用購買。 5.老師現場手把手講解培訓如何進行高湯、滷湯的配方與製作。 6.實踐講解培訓滷湯調色調味、火候把握。 7.培訓紅滷白滷、五香味、醬香味、麻辣味、川味等各種口味的調製方法。 8.培訓各種大型及小型肉類的醃製及煮製時間。 9.培訓各類素菜的滷製方法及配料過程等。 10.培訓滷湯、滷品加工的注意事項。
  • 有了滷味熟食配方,不愁開一家生意好的熟食店!
    我們了解完熟食的分類,那怎麼才能掌握好熟食配方製作呢?開一家生意好的熟食店,既要熟練掌握熟食滷製過程,還要精通熟食配方。      熟食的滷製過程有:高湯的熬製、糖色的炒制、滷水的調製、食材原料清洗、焯水、及不同食材的滷製時間,這些都需要掌握。
  • 熟食、涼菜賣不動?是你的紅油不給力!
    辣滷呈現出一種由內到外的辣,每一絲肉都透著辣香味,辣滷的滷水是辣的,這點和川滷不同。辣滷可以滷製海鮮、鴨翅、掌翼、豬肉、牛肉、土豆、海帶、豆皮、筍等原料。川滷和辣滷在滷製調製方法上、料性上,完全不同,如在熟食店經營,兩者可以完美相互補充。川滷、辣滷現在在全國各地銷售都非常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