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紅薯,達到高產的條件較多,但關鍵有4個方面:土壤條件、科學施肥、合理的種植方式和精心管理。只有達到這4點,才能滿足高產的基礎條件。(起壟種植花生)土壤條件花生地上長秧、地下結果,需要土壤肥沃,土質疏鬆的沙壤土:種子進入土壤後,有利於紮根發芽;開花下針期,有利於花針輕鬆下扎;結果期,不僅利於果實膨大,還有利於吸收土壤外的養分,有利於果實飽滿。如果種植在土質淺薄的地塊,既不保肥:下雨、澆地後肥料容易流失;又不保水:容易乾旱。如果種植在黏土地中,通透性差,不適宜果實膨大,很容易因枝繁葉茂造成結果少或結果後腐爛。
所以,花生高產,選擇土壤肥沃、土質疏鬆的地塊是首要條件。(耕地前,施入充足的農家肥)科學施肥所謂科學施肥,是因為種植花生,主要以基肥為主,尤其現在施用薄膜種植花生,追肥的唯一方法就是施用葉面肥。因此種植花生時施用基肥尤為重要。現在種植花生,一般採用起壟的方式,利於旱澆澇排。起壟前,把地內均勻地撒上腐熟的農家肥:農家肥養分全面,摻入土壤後有利於土壤疏鬆,並且肥效長;起壟後,均勻地分布在壟內,有利於花生根系吸收。起壟時,在壟中心底部施入肥效持久、氮磷鉀含量高的複合肥,利於花生生長中、後期吸收,同時摻入適量速效氮肥(如尿素),達到苗全苗旺的目的。
在肥力較差的地塊,或者雨水多的年景,後期(果實飽滿期)容易缺肥,需根據實際情況補充肥料:如果葉片發黃,需噴灑尿素溶液,延長秧蔓生長周期,增加光合營養;如果葉片深綠,說明氮元素含量較大,需噴灑磷酸二氫鉀溶液,與葉片中的氮元素有機結合,借光合作用的影響,把養分傳輸到果實上,增加飽滿度。(乾旱時,需要及時澆水)合理的種植方式在沒有選擇地塊的情況下,如果只有黏土地,需要高起壟種植,使花生果實全部生長在壟內。在有利增加壟內的通透性的情況下,適合根系生長、開花結果;在只有淺薄的沙土地時,採用將有限的土壤聚集在一起的方式,微起壟種植,降低通透力度,達到保水保肥的目的。
這兩種地塊,採用種植的方式不同,可以將產量提高到最大化。(正常生長的花生)精心管理「三分種,七分管」是種植農作物,保證增產增收的根本。花生也不例外。【1】種子:選擇適宜當地生長,並且適合生長周期的種子,是高產的前提。適宜當地生長,不僅考慮氣候等方面,還要考慮秧蔓的生長狀況:例如有的花生枝繁葉茂,增產潛力大,種植在旱薄地肯定不適宜,因營養不良會造成籽粒不飽滿、乾癟的狀況;從生長周期方面考慮,如果春花生種植了生長周期短的夏花生種子,收穫時肯定會造成爛果較多。【2】旱澆澇排:花生在整個生長周期,不適宜大水澆灌,前期容易爛根,後期容易爛果,並容易引發病蟲害,因此不能大水漫灌,並做好排澇準備;在開花下針和籽粒飽滿兩個關鍵時期,乾旱時及時澆水,以適宜生長需求。
【3】病蟲害防治:從種植至收穫,花生始終和病蟲害打交道,因此,防治病蟲害關鍵在預防,只有預先防治,才能減少病蟲害造成的損失。(豐收的果實)總之,把適合生長的種子,種植在適宜生長的土壤中,在肥水充足的情況下,加強管理,就能在種植花生後,達到高產的目的。題主所配的圖中,在不起壟的情況下,通透性差,很難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