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與表達顯現一個人的性格特徵!教你從談話中識別一個人!
語言是在勞動與交往中產生的,它不僅是人進行思考、表達思想與感情的工具、人際交往的工具,而且語言也能表現一個人的個性特徵。語言作為交際工具時,其字詞本身並不涉及態度指向,但語言運用於意識形態話語,並存在於具體的語境中時,這些字詞,就極容易喚起接受者的各種情緒。聽者能夠從一個人說話的內容和語調中摸索出說者的性格特點。分析判斷人的言語,是洞察人的心理奧秘的有效方法。
從一定的意義上說,言語是一種現象,人的欲望、需求、目的是本質。現象是表現本質的,而本質也要通過現象表現出來。
言語作為人的欲望需求和目的的表現,有的是直接明顯的,有的是間接隱晦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對於那些直接表達內心動向的語言來說,每個人都能理解,正常的、普通的人際交往,就是以這種語言為媒介進行的,無須贅述。
而那些含蓄隱晦甚至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現心理動向的言語,就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了。人與人的差別,大多就表現在這裡。若能夠知一反三、觸類旁通,反過來想想,倒過來想想,增加點參照物,減少些虛假的東西,最後透過言談話語,發現人的深層動機,並且能夠從別人的話語中了解其心思,那你就多了一項本領,而且是最重要的本領!
從說話內容上來分析,一個人說話條理清楚、語言明快,往往說明一個人幹練、沉穩。
那麼說話時語句拖拉、不分重點,往往說明一個人思維遲緩,做事抓不住重點。
繼而,一個人在說話表達時,語言熱烈而流暢,說明一個人熱情、自信。
反之,一個人語言冷淡而尖刻,說明這個人為人處世鋒芒畢露,盛氣凌人。
在口頭語言方面,根據一個人的說話多少、說話方式、說話聲音與風格、說話內容的真誠與否,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特徵。
說話慢條斯理者,往往說明性格沉穩、不急不躁。
健談者往往說明性格外向、開朗,善於交際,也可能說明過於自負,愛表現自己,信口開河者往往表現缺乏自控力,不負責任或譁眾取寵。
沉默寡言者,往往性格內向,不善交往,或怕負責任,或是一種怯懦、多疑、孤獨的表現。
一個人說話和行為是否一致,往往可以表現出一個人誠實或虛偽的特徵。
當然上述從語言判斷一個人的個性,只是一般而論,而不能一概而論。
一個人若是心裡平靜,說話聲音、語調自然就均勻順暢。
一個人若是心胸豁達,和藹可親,說話就會有清亮和暢的聲音。
如果一個人內心狹隘,言語之間必有偏激之聲。
內心不誠實的人,說話難免會支支吾吾,這是心虛的表現。
內心卑鄙乖張的人,心懷鬼胎,他的聲音就會陰陽怪氣,聽起來必定非常刺耳。
內心寬宏柔和的人,說話聲音溫柔和緩,如細水長流,不緊不慢,聽者如沐春風。
當一個人心中不安或恐懼時,說話速度就會變快,並且層次錯亂。
一個人說話聲音很小,說明這個人不是很自信,缺乏安全感,是個膽小、怯懦之人。
當然,也有先天說話聲音就是提不上去的人。
大聲說話的人,如果不是表達自己不滿情緒,或者是處在混亂情境中的話,那麼,他是屬於明朗、爽快之人,待人真誠,從不說假話,有什麼說什麼,但也正是由於說話直來直去,常常在無意中得罪人,雖然他也意識到了這點,但他絕對不會因此而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
另外,他們人品正直,做事光明磊落,偷偷摸摸做事不是他們的風格。他們組織能力強,有責任心,值得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