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縣:小瓜蔞結出「致富果」 一畝地可收入8000多元

2020-12-23 中國江蘇網

■通訊員 張銀翠

金秋時節,金湖縣金北街道新橋村的瓜蔞園裡碩果纍纍,小瓜蔞結出「致富果」,助力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

金北街道新橋村是一個傳統農業村,以前僅種植稻、麥,經濟效益不高。近年來,該村根據實際情況,引進能人大戶,加大技術、資金的扶持,種植瓜蔞等經濟作物240多畝,優先安排12戶貧困戶到瓜蔞園務工,並將他們的土地置換到瓜蔞園。

筆者日前在該村瓜蔞園看到,新橋村村民正在加工瓜蔞。瓜蔞園負責人告訴筆者,種植「瓜蔞18」品種,一畝地最少產350斤瓜蔞籽,一斤生瓜蔞籽能賣25元左右,一畝地僅此一項就能收入8000多元。

據介紹,今年瓜蔞園瓜蔞長勢良好,預計能收穫瓜蔞籽3萬多斤。今年,他們將對瓜蔞籽進行深加工,收入相比往年會有很大提升,預計收入約50萬元。

金秋時節,金湖縣金北街道新橋村的瓜蔞園裡碩果纍纍,小瓜蔞結出「致富果」 ,助力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據介紹,今年瓜蔞園瓜蔞長勢良好,預計能收穫瓜蔞籽3萬多斤。今年,他們將對瓜蔞籽進行深加工,收入相比往年會有很大提升,預計收入約50萬元。

金秋時節,金湖縣金北街道新橋村的瓜蔞園裡碩果累...

相關焦點

  • 扶貧「小瓜蔞「「致富「金元寶「
    自荊州煦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落戶夾竹園鎮瓦池村以來,以政府扶持、市場引導為基礎,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瓜蔞種植產業,如今,500多畝瓜蔞種植基地喜獲豐收,金色的瓜蔞結出致富果。走進荊州煦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瓜蔞種植基地,陣陣果香撲面而來,一個個瓜蔞懸掛於藤蔓之上,閃現金黃色的光澤,空氣中瀰漫著豐收的喜悅。58歲的夾竹園鎮瓦池村低保戶王桂香,其丈夫患病多年,家庭十分困難。王桂香告訴記者,自荊州煦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落戶當地後,她不但能打工掙錢增加家庭收入,還能照顧患病丈夫。
  • 羅山縣山店鄉:黨建花開油茶樹上結出「致富果」
    家住山店鄉山店村犁灣衝組的村民梁立省,在山店鄉金源油茶公司黨支部油茶基地務工,並逐漸掌握了油茶的種植技術,在自留山上建成了二十多畝自己的油茶園,在他的帶動下,該公司務工人員中有16戶建成了自己的「小銀行」,總面積達280餘畝,年增收達40多萬元。
  • 河北平鄉:「小核桃」紮根滏陽河畔結出「致富果」
    河北平鄉:「小核桃」紮根滏陽河畔結出「致富果」 2020-05-26 17:34:56   李元寨是河北省西部一個貧困的小鄉村,全村280戶,以務農為主。2013年,該村引進核桃種植技術,開始走上脫貧之路。經過幾年努力,截至目前,全村核桃種植面積已達200多畝,全村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出列。農業技術人員到李元寨村核桃產業園進行技術指導。 姚友諒 攝  農民要致富,引領是關鍵。
  • 宕昌:樹莓結出致富果
    宕昌:樹莓結出致富果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 劉國慶 劉治學冬日,走進宕昌縣南陽鎮下付村,楊俊蘭農業特色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電商體驗館展廳裡,樹莓飲料、樹莓果醬、果酒等一系列產品琳琅滿目,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淡淡的果香。
  • 陝州二仙坡:蘋果樹結出「致富果」
    這裡結出的蘋果也著實不一般——既是單個能賣十多塊錢的「金蘋果」,也是周邊群眾心中的「脫貧致富果」。60歲的王傑偉是陝州區大營鎮寺古窪村村民,已在二仙坡果業務工十年有餘,最開始只能做點雜活兒,經過不斷的技術培訓,老王種蘋果的經驗也越來越多,說起育苗的標準如數家珍。
  • 日照市陳疃鎮:藍莓樹結出「致富果」
    6月19日,記者來到日照市東港區陳疃鎮,正值摘果高峰,工人們在田間穿梭忙碌,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陳疃鎮位於東港區西部,弱酸性的土壤非常適宜種植藍莓,從2005年開始發展藍莓產業,經過15年的悉心呵護和扶持培育,如今全鎮藍莓種植面積達2.5萬畝,2019年藍莓鮮果產量8000噸,產值2.8億元。
  • 陝西勉縣:小瓜蔞成村民致富「金蛋蛋」
    陝西省漢中市勉縣金泉鎮墓下村瓜蔞產業基地(2019年11月15日無人機拍攝)在陝西省漢中市勉縣金泉鎮墓下村瓜蔞產業基地,村民在田間採摘瓜蔞初冬時節,陝西省漢中市勉縣金泉鎮墓下村180餘畝瓜蔞迎來收穫季,農民忙著採摘、加工晾曬。
  • 竹市蝶變①「三棵樹」結出「致富果」
    在該鎮竹龍村油茶種植基地,眼前200多畝鬱鬱蔥蔥的油茶樹,生機盎然,滿滿地承載著村民致富的希望……圖為洞口縣委書記艾方毅和鎮黨委書記胡小革等在竹市鎮曲塘村雪峰蜜桔基地調研「三棵樹」發展情況。柑橘、油茶、茶葉這「三棵樹」已逐漸成為洞口人的致富樹。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五 小瓜蔞結出脫貧致富「金瓜瓜」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五 小瓜蔞結出脫貧致富「金瓜瓜」 2020-09-21 2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油茶林結出村民「致富果」
    二十多年前,村民們只是自發地在自己房前屋後栽種油茶樹,一百斤茶果也只能榨出幾斤茶油。村民把碾碎的茶麩倒進大木甑裡蒸出香來,做成茶餅,兩三個人用力推動木頭撞擊茶餅擠壓出油。這種生產方式,決定了制油不僅是辛苦的體力活,產量還上不去,村民也很難致富。 進入新世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健康生活理念越來越得到推崇,油茶的價值被更多人認可,當地村民種植油茶的熱情又回來了。
  • 種植無花果 結出致富寶
    種植無花果 結出致富寶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1.30 星期一 山東青島平度市古峴鎮董戈莊村種植戶張全通過種植無花果,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張全告訴記者,前期經過無數次的考察挑選,2017年從濟寧引進優質樹苗之後,他格外上心,半年就有產出。現在果園面積有20畝,主要種植三個品種,即「金傲芬」「紅砂糖」「布蘭瑞克」,這三個品種特別好吃,產量高、投產快、效益好。
  • 小小油茶果成為「致富果」
    「最近天冷,過來看看油茶情況,自從改造後,每年收入都在增長!」鎮頭鎮有著全省唯一連片的10萬畝油茶林。近年來,鎮頭將油茶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之一,將黨組織建在脫貧攻堅前沿陣地,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舉措落地生根,讓油茶果成為了鎮頭人民的「致富果」。
  • 西華縣:特色林果成村民脫貧致富的「致富果」
    7月4日,記者走進西華縣鴻騰櫻桃李採摘園,陣陣果香撲鼻而來,一嘟嘟,一串串,又大又紅的櫻桃李掛滿了枝頭,壓彎了樹枝,沉甸甸、紅豔豔的讓人垂涎欲滴。採摘園裡幾個村民正在裝箱,裝好的箱子有序地被裝進了廂貨車。
  • 種下「搖錢樹」 結出「黃金果」
    「今年陽光充足,雨水均勻,我種植的10餘畝臍橙迎來豐收,產量達4萬多斤,純利潤有4萬多元呢。別小看這小小臍橙,是我種下的『搖錢樹』,結出了致富的『黃金果』哩!」劉永安說這話時,在一旁剪果的妻子擦了擦額頭的汗,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看著這掛滿枝頭黃澄澄的「金果子」,劉永安不由得回想起曾經那段苦日子。
  • 龍圩區3500多畝百香果豐收
    9月18日一大早,梧州市龍圩區大坡鎮白鶴村百香果果園裡,幾個工人正忙著採摘百香果。 「在果園上班既不耽誤農活,又方便照顧家庭,還能增加收入。」龍圩區大坡鎮白鶴村脫貧戶韋亞玲說。以前,韋亞玲為照顧家庭,基本無收入,目前,利用閒暇時間在果園務工,每年可增收1.2萬元。
  • 小果粒撬動大產業 新疆沙棘成民眾「致富果」
    中新社新疆阿克蘇9月27日電 題:小果粒撬動大產業新疆沙棘成民眾「致富果」作者 苟繼鵬 王安妮「野生沙棘刺多果粒少,人工培育的大果沙棘刺少果粒多。在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沙棘研究中心,烏什縣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副局長王國良介紹道,該研究中心還配套建設了3000畝的大果沙棘良種繁育基地,截至目前已培育沙棘苗木10萬株。烏什縣位於新疆塔裡木盆地西北邊緣,戈壁灘約佔全縣面積的四分之一,域內分布著10萬畝野生沙棘林,2004年,該縣被國家林業部門授予「中國沙棘之鄉」稱號。
  • 熱帶地區的百香果 成了高山貧困鄉鎮的致富果
    7月15日上午八點,鑼鼓聲打破了天元鄉新華村的寧靜,田間地頭的樹枝上掛滿了百香果,村民們在地裡施肥除蟲,臉上掛滿了豐收的喜悅……巫溪天元鄉是重慶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由於地理環境和交通條件的制約,從前的百姓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如今村民轉換思路種上了經濟果,效益大大提升。▲地裡的百香果「百香果是熱帶水果,但如今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區,它成了村民的『致富果』。」
  • 鎮平:「小瓜蔞」結成「金疙瘩」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孟向東 曾倩 通訊員 譚亞廷 徐曼淇  「看這瓜蔞長得多好,等成熟採摘後一點也不愁賣,這可都是俺們的金疙瘩!」立秋時節,在鎮平縣馬莊鄉楓程農業瓜蔞種植專業合作社裡,正在勞作的工人葉紅,看著鬱鬱蔥蔥的瓜蔞地笑得合不攏嘴。
  • 種4000畝絲瓜,一個絲瓜都不收還能收入8000萬,啥原因?
    如果大家看過2016年9月6日央視7套致富經欄目播出的《種瓜不賣瓜,年入八千萬》這個視頻,大家就會感覺這個標題並沒有任何誇張之處。該視頻介紹,河南駐馬店的男青年周某是一位種植絲瓜的高手,由他所種植出來的絲瓜可以輕輕鬆鬆地長到兩三米長,按說,這麼稀罕的絲瓜一定能夠在市場上賣出一個好價錢,然而,他連一根絲瓜都不要,當絲瓜藤蔓開花後就會被全部砍掉。
  • 四川威遠四方村:無花的果綻開致富的花
    新華社成都11月30日電題:四川威遠四方村:無花的果綻開致富的花新華社記者童芳無花果,這種見果不見花的植物,在四川一個小山村開出了致富花、結出了幸福果。在地處四川淺丘地區的威遠縣向義鎮四方村,當地百姓近年來靠種無花果,實現了增收致富。近日,記者來到四方村,走進一排排整齊氣派的新房子。房前屋後,雞犬相聞,瓜果飄香;湖廊庭道,環繞其間,仿佛置身世外桃源。無法想像,這裡過去是一個依靠傳統種植養殖的貧困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