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油茶果成為「致富果」

2020-12-22 華聲在線

仲冬早上,寒霜緩緩降落在鎮頭大地。12月10日清晨,在瀏陽市鎮頭鎮土橋村油茶林,一個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土橋村微網格長盧術根。「最近天冷,過來看看油茶情況,自從改造後,每年收入都在增長!」

鎮頭鎮有著全省唯一連片的10萬畝油茶林。近年來,鎮頭將油茶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之一,將黨組織建在脫貧攻堅前沿陣地,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舉措落地生根,讓油茶果成為了鎮頭人民的「致富果」。

微網格長帶頭幹 群眾主動拔「窮根」

鎮頭有著百年的油茶栽培歷史,但由於缺乏科學化的管理和經營,村民們只能守著「金山」過窮日子。

為了使廣大群眾走上致富路,鎮頭鎮大力發展油茶產業,2019年投入2600萬元,打造土橋油茶豐產林核心示範基地。政策一出來,卻遭到了群眾的反對。「油茶都是祖輩傳下來,怎能說砍就砍。」

這時盧術根第一個站了出來,把自家30畝油茶林加入改造,還承包了300多畝,一年下來毛利潤近50萬元。看見盧術根家越過越紅火,農戶們的種植熱情也日益高漲,紛紛加入其中。

精準服務種植戶 議事廳內造「活血」

還未走進「老裴議事廳」,就能聽到微網格長裴軍奇的聲音,「種下去的坡向、坡度都是有講究的,你要是摸不準,過幾天我去看看。」

「老裴議事廳」是鎮頭鎮以「黨建+微網格」工作為抓手,成立的一個全方位服務油茶種植戶的工作室。「有事情,找老裴」這樣一句話,在全鎮的油茶種植戶間口耳相傳。

種植戶石德成說:「我們家已經在老裴的指導下改造了6畝油茶林了,現又發展林下經濟,種的辣椒每畝能賺8000元!」

目前議事廳成立半年,收到種植戶問題123件,已解決87件。

創新品種謀豐產 黨員守護換「新顏」

走進位於金田村良種油茶林基地,一片片經過不同技術嫁接的老樹新苗煥發出勃勃生機。

這片油茶林是由黨員施豔林所承包,自他創建好韻味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以來,一直發揮黨員示範引領作用,聯合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選育油茶良種,申請了2項國家發明專利。通過科技創新驅動,鎮頭的油茶產業得到了提質升級,成為了長效增富的原動力。

金黃的油茶果,照亮了鎮頭百姓的「紅日子」,鼓起了種植戶的「錢袋子」。在黨建引領下,鎮頭已幫扶381戶1159名種植戶完成油茶改造,所有油茶種植戶已實現全面脫貧。(張優悠 呂小雨)

相關焦點

  • 油茶林結出村民「致富果」
    在金竹村的山坡上,連綿起伏的油茶林碧綠青翠,油茶樹枝頭掛著連串的油茶果。一些農戶在採摘油茶。 油茶榨出的茶油營養價值較高,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當地傳頌著這樣一首歌謠:「金竹有嘉木,嘉木蘊奇葩,奇葩結異果,世人稱油茶。」這也道出了人們對油茶的喜愛。 二十多年前,村民們只是自發地在自己房前屋後栽種油茶樹,一百斤茶果也只能榨出幾斤茶油。
  • 羅山縣山店鄉:黨建花開油茶樹上結出「致富果」
    近年來,山店鄉將油茶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之一,將黨組織建在脫貧攻堅前沿陣地,引領黨員群眾唱響新時代黨建助農新號角,讓油茶果成為了群眾的「致富果」。黨建引領,聯通脫貧產業路。金城村等14個村1800餘戶農戶增收致富,年增收達8000元以上。
  • 竹市蝶變①「三棵樹」結出「致富果」
    在該鎮竹龍村油茶種植基地,眼前200多畝鬱鬱蔥蔥的油茶樹,生機盎然,滿滿地承載著村民致富的希望……圖為洞口縣委書記艾方毅和鎮黨委書記胡小革等在竹市鎮曲塘村雪峰蜜桔基地調研「三棵樹」發展情況。柑橘、油茶、茶葉這「三棵樹」已逐漸成為洞口人的致富樹。
  • 千畝油茶花開,青田「油茶大王」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羅乃康 青田縣茂鑫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油茶樹=致富樹農民腰包鼓起來 在山口鎮馱寮背村油茶基地,羅乃康正在給油茶除草修枝。
  • 老油茶結「新果」
    作為「中國油茶之鄉」,玉屏自治縣有近500年的油茶栽培歷史,這裡的油茶果出油率高、茶油質量好。但由於油茶多為家庭式生產,缺乏科學的管理和規模化經營,時間一長,全縣12萬畝老油茶林產量變低、價格也大不如前,逐漸失去了村民的「寵愛」,成了雜木林。無奈之下,村民們只有守著「金山」過苦日子。
  • 海南愛心扶貧網2020十大爆款產品:小小百香果成脫貧「致富果」
    在位於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六弓鄉百香果基地裡,一串串碧綠的百香果點綴枝頭,散發出淡淡果香。職工們正將其進行採摘、搬運、分揀和打包,現場一派繁忙的景象。這裡便是海南愛心扶貧網2020十大爆款產品之保亭指山現代農業公司黃金百香果的出生地。
  • 推進現代水果產業技術體系建設 百香果成福建致富果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中仙鄉西華村村民傅祥玉說,自去年開始,種植22畝黃金百香果,產果31.9噸,平均畝產1450公斤,盈餘1.5萬元/畝。眼看著百香果變成農民的「致富果」「黃金果」,成為脫貧致富的「拳頭」產業。傅祥玉感慨萬千,百香果變成致富果,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
  • 小小百香果 託起致富夢
    原標題:小小百香果 託起致富夢   12月3日一大早,海口瓊山區甲子鎮瓊星村委會龍殿村脫貧戶包書將4頭牛牽去野外放養後,便來到自家充滿香甜氣息的百香果園,給果樹澆水
  • 沙棘果:山村人的「致富果」
    沙棘果:山村人的「致富果」 平涼日報全媒體記者 姜慧仁 楊曼藝 文/圖多年來,這些野沙棘一直被老百姓視為一種荊棘,果小酸澀,食之無肉,棄之可惜。隨著蘭州大學扶貧隊的到來,山村許多地方有了大改變,就連這些沙棘果也變成了農民脫貧致富的增收果。
  • 黑果花楸:紫黑色的致富果
    我國20世紀90年代引入,目前己被列為我國新興10大小漿果之一。 當地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 「最近是黑果花楸的採果期,如果你去涇源縣興盛鄉上金村轉上一圈,可能沒人有時間招呼你。」寧夏林業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強說,當地種著1萬多畝黑果花楸,這幾天正是採收的季節,紫黑色的小圓果密密地掛滿枝頭。
  • 熱帶地區的百香果 成了高山貧困鄉鎮的致富果
    由於地理環境和交通條件的制約,從前的百姓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如今村民轉換思路種上了經濟果,效益大大提升。▲地裡的百香果「百香果是熱帶水果,但如今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區,它成了村民的『致富果』。」
  • 顆顆飽滿 味道香甜 | 錐慄成為慶元大山裡的「致富果」
    顆顆飽滿 味道香甜 | 錐慄成為慶元大山裡的「致富果」 麗水網 - 來源:掌上慶元  發布時間:2020-10-17 12:37
  • 優質鉀肥保營養,助力金志勇,種出「致富果」!
    11月,在雲南玉溪的新平縣,有人興致勃勃地向編導介紹,「你看那邊園子,還有這邊這片園子,還有最前邊我們看到的園子,這些都是我們公司和合作社開發出來的,都是我們的致富樹、致富果」。他就是雲南新平振新水果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理事長金志勇。那麼,金志勇口中的「致富果」到底是什麼呢?
  • 盧玉勝:萬畝油茶寄鄉情
    油茶果就是致富果,助他回鄉創業,實現了與家鄉人民共同致富的願望。種植油茶,富裕了鄉親們,盧玉勝也收穫滿滿。他有多項與油茶相關的發明專利,還獲得過第三屆中國林業產業突出貢獻獎、全國勞動模範稱號等多項榮譽稱號。2018年,他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 廣西凌雲:黃金百香果香飄小山村 甜了群眾「致富心」
    &nbsp&nbsp&nbsp&nbsp百香果產業是朝裡瑤族鄉的新興產業之一,凌雲縣黨委政府積極引導群眾因地制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了凌雲縣澤被農林產業運營有限公司在六作村創建黃金百香果種植示範園,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百香果產業,有效激活了產業的「造血功能」,激發了群眾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不少農戶通過種植百香果實現增收脫貧,一顆小小百香果成為貧困戶的
  • 尼勒克縣樹上幹杏成為農民脫貧「致富果」
    綠油油的杏葉下,一個個樹上幹杏,飽滿水嫩,散發出淡淡的果香,令人垂涎欲滴。古麗努爾·別肯正在果園來回穿梭,忙著採摘成熟的樹上幹杏,樹上幹杏特色林果種植讓她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搖身一變成為「農業工人」,不僅可以照顧家庭還可以增收。目前,採摘園吸納了縣內外35名農戶務工。  一項好產業是帶動農戶增收、實現整村脫貧致富的關鍵。
  • 「決勝2020」河南光山:油茶園裡蹚出致富路
    近年來,當地群眾在油茶園裡蹚出了致富路,甚至口口相傳一句話:「一畝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婦又蓋樓。」近日,「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光山一探緣由。茶油、茶油籽、潔面膏、孕婦護理油……在光山,小小的油茶果被充分挖掘,可謂全身都是「寶」。
  • 宕昌:樹莓結出致富果
    宕昌:樹莓結出致富果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 劉國慶 劉治學冬日,走進宕昌縣南陽鎮下付村,楊俊蘭農業特色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電商體驗館展廳裡,樹莓飲料、樹莓果醬、果酒等一系列產品琳琅滿目,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淡淡的果香。
  • 致富百香果「搭起」農旅「新長廊」
    龍華區新坡鎮三個美麗村莊串點成線 致富百香果「搭起」農旅「新長廊」新坡鎮仁裡村百香果長廊把三個村莊串點成線,「搭出」農旅新路子。撂荒地變果園 帶來新希望5月12日上午,記者在百香果長廊看到,這裡一派生機勃勃,藤蔓沿著架子一路攀爬到頂部,鮮嫩飽滿的果實掛滿枝頭,令人垂涎欲滴。「百香果長廊一期果已掛滿枝頭,目前二期果的長勢也不錯,預計7月也開始結果。」
  • 引來新技術 培育「致富果」
    在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機制下,當地將發展柑橘、中藥材、花卉等綠色產業,作為帶動村民致富的重要抓手。  2012年,博士畢業不久的王平入駐上垟鄉擔任省科技特派員。剛上任她就一頭扎進了大山,將這裡的一個個基地,當成了露天辦公區,與這裡的農民打成一片。8年來,已幫助上垟鄉引進種植了近10個柑橘新優品種,全鄉柑橘種植面積發展到近3000畝,幾百戶山區群眾依靠種植精品柑橘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