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冬日,走進埇橋區大店鎮四鋪村,一條條暢、潔、綠、美的硬化道路直通家門,一排排整齊大氣的民居讓人感受到田園村居的溫馨愜意,休閒廣場、大舞臺美麗大方,閒暇的村民跳著廣場舞、打著太極拳,生活中處處透出難以掩飾的喜悅……村莊蝶變,淵源有自,這一切都得益於埇橋區紮實開展的美麗鄉村建設。
「十三五」以來,埇橋區按照「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總體要求,與脫貧攻堅、土地增減掛、鄉村振興等工作有機結合,統籌推進51個省級中心村建設和23個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整治,精心打造出「甜美關湖」「孝賢閔祠」「詩畫鎮頭」「山水嶽喬」等一批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推動了美麗鄉村由「一片美」向「整體美」、由「環境美」向「發展美」、由「一枝獨秀」向「花開滿園」轉變。
強化要素保障,實行項目化管理。區委、區政府把美麗鄉村建設納入重點項目推進,通過項目化管理,嚴格落實要素保障,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各項任務落實。積極整合土地增減掛、安全飲水、汙水治理、道路暢通、綠化提升等項目資金向美麗鄉村傾斜,2016年以來共投資12.6億元用於美麗鄉村(鎮)建設,保障了美麗鄉村建設的資金需求。
強化工作聯動,實行團隊化推進。區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堅持半月一調度,運用「六個一」(一個項目、一名牽頭領導、一個責任單位、一個工作班子、一個倒排工期計劃、一抓到底)工作機制抓包保;區直相關單位各負其責、通力合作。鎮村實行「四個一」工作法,組建一套專班、盯住每一個環節、開好每一次例會、明確一方責任,確保質量與進度同步實現。
強化過程監管,實行民主化操作。美麗鄉村建什麼,群眾說了算。無論是謀劃美麗鄉村建設項目,還是興產業、促文明,都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美麗鄉村怎麼建,群眾全程管。充分發揮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作用,讓群眾全程參與建設事項的監督和管理;美麗鄉村建得咋樣,群眾來評判。各村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確保美麗鄉村建設讓群眾滿意,使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強化特色培植,實行個性化打造。在保留皖北農村風貌、充分尊重原有村落格局、建築風格和人文環境的基礎上,深挖歷史文化底蘊,依託傳承傳統文化和鄉村資源稟賦,全力打造特色鮮明的個性化「名片」,做到「一村一主題、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以創新的理念抓產業,推動農業升級換代,不斷提高農民收入、提升村集體「造血」功能,促進「建設美麗鄉村」向「經營美麗鄉村」轉變。「十三五」期間建成的46個省級美麗鄉村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平均達到35.6萬元,最高的嶽喬村達到了105.6萬元,為美麗鄉村長效管護和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埇橋新聞網 吳繼忠)
【來源:宿州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