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注釋:
1、花重(zhòng):花朵因飽含雨水而顯得沉甸甸的樣子。
2、錦官城:成都市的別稱,三國時蜀國管理織錦之官駐此,故名,亦稱錦城。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與李白並稱「李杜」。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稱「杜工部」。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作品深刻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勞動人民的窮苦生活寄予深切的同情,後世尊他為「詩聖」。他的許多作品,描述了唐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此他的詩作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杜甫善用各種詩歌體裁,尤長於律詩。語言精煉,風格沉鬱頓挫。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創作背景
《春夜喜雨》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春,當時杜甫在經過一段顛沛流離的生活後,轉徙到四川成都定居,生活相對穩定下來。他在成都草堂自耕自種,對自然的風物多有感懷,寫下了一系列描寫自然風景的作品,其中就包括這首描寫夜雨潤物的詩作。詩中對自然景物有著深入的觀察,流露出詩人對「知時節」的好雨抑制不住的喜悅之情。

作品賞析
諺雲「春雨貴如油」,春天的雨對萬物來說都是非常珍貴的,這首詩開篇的一個「好」字,流露出詩人對春雨長久的期盼。就在詩人盼望潤物的好雨降臨之時,及時的春雨就下起來了。
「知」字是擬人的手法,春雨好像有知覺有生命一樣,它知道時節,能聽到等雨人的心聲,而且體貼入微,絲毫不影響人的生活和學習,只是悄悄地隨著微風入夜後才降下。詩人也注意到春雨落下,於是他側耳細聽,他聽到了微風的聲音,聽出了春雨在微風的吹送下綿綿密密,萬物都在悄無聲息地接受著春雨的滋潤。

因為擔心雨水不多不夠,而且聽也不夠真切,所以詩人要出門去看。詩人出門所見,是夜雨景色,地面天空,野徑俱黑,濃雲密布。再看江上,一片漆黑之中,卻有江船上的一處光亮,給黑暗的雨夜增添了幾分暖意和生機。詩中描繪了一幅生動的雨中夜景圖,飽含了詩人驚喜的感情。
看見雨意正濃,詩人情不自禁地想像起天明後春色滿城的景象,街上定是一片繁花,花朵都載著雨滴,沉甸甸地立於枝頭,這種想像把詩人無限喜悅的心情表現得十分生動。
詩人按著期盼,再到聽覺、視覺,然後再到想像的感受來表現春夜好雨。時間上從當夜到清晨,空間上從室內到室外、從地面到天空再到江上,有廣闊的空間變換。整首詩結構嚴謹,描寫細膩,巧妙地運用了擬人、對比等藝術手法。詩中雖然都是寫景,照應題目的「春、夜、雨」等景物,但每一句又都體現出作者的歡快心情,暗扣著主題的「喜」字,透露出喜悅、明快的氣息。

杜甫作品選讀
絕句二首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贈花卿
唐·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