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貧困學生如何讀書?看看宋朝扶持貧困學子的措施

2020-12-12 江郎說史

中國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教育,但是因為家庭貧困、教育資源傾斜等問題導致大量學生無法完成學業,因此就有了「寒門難出貴子」的說法。宋朝雖然是比較富裕的朝代,但是因為三冗、歲幣的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有宋一朝的財政壓力都非常大。朝廷尚且如此,更別說農民了.按理說宋朝讀書人應該不是很多,但實際上宋朝的讀書人遠超前朝。我們以進士數量為例,宋朝一共錄取了近4萬名進士,是唐朝的四倍多。

為什麼宋朝進士這麼多?唐中後期有藩鎮割據,但南宋偏安一隅,這兩者也差不多啊。宋朝雖然相對富裕,但是兩宋風雲人物大半都是出自寒門啊。這怎麼解釋?只能說明宋朝教育領域的投入要強於唐朝的教育領域投入。宋朝助學措施扶持大量貧困學生讀書,這是宋朝進士數量多的核心因素。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宋朝的助學措施,看看是如何扶持貧困學生的。

1:社會各界人士的援助

江郎:請問一下,你們有沒有得到援助?

偏遠地區的學子1:朝廷減免了我進京趕考的路費,這算不算?

貧困學子2: 學校給我發了一些錢財和糧食,說是國家的貧困生補助,這算不算?

貧困學子3:有一些老先生竟然把書免費借給我看,這算不算?

貧苦學子4:我們家族出了個大人物,他在家族辦理私學,給我提供筆墨紙硯,這算不算?

貧困學子5:我和那個家裡面出大人物的學子是同學,不過我不是他親戚,那個大人物的私學招收族親以及貧困學生,這算不算?

貧苦學子6:大人物往我們學校捐了大量衣服,我領到了一些衣服,這算不算?

貧困學子7:我在太學讀書,朝廷補貼我一些夥食費,這算不算?

根據本臺記者報導,宋朝貧困學子收到大量的社會援助,這些社會援助主要如下:

1:圖書援助:古代書籍是稀缺資源,很多家庭都買不起書,更別說貧困家庭了。宋朝時期有大量儒學人士免費把自己的書籍借給貧困學生,減少貧困學生購買書籍的開支,這一點翻開宋史能找到一大把的記載,嘉興的茂得先生「多蓄書,喜借人」就是一個代表例子。

2:大人物回饋社會:有一些有成就的大人物,功成名就之後回饋家鄉,在家鄉建立私學,專門招收宗族子弟以及貧困子弟,提供免費的筆墨紙硯且不收取學費。不僅如此,還有一些人專門援助學校,讓學校給貧困學生發放衣服和錢糧。比如陳氏家族創辦的東佳書院、程式家族援助明道書院、範氏義學,這種大家族花錢買名聲的事情屢見不鮮。當然其他朝代也有,只不過宋朝的規模要大一點。

3:朝廷援助:朝廷下令免除偏遠地區進京趕考的費用,這對偏遠地區的學子可是一個大福利。我們經常看電視劇裡面有一些青樓女子賣身資助學子,為什麼?就是因為學子家窮,沒有路費進京趕考,宋朝就能免費提供交通工具,報銷他們進京趕考的費用。(詔西川、山南、荊湖等道所薦舉並給來往公券

朝廷不止這點援助,宋朝會給貧困學子發放一些錢糧,以保障其完成學業。在太學、公辦學校還會有相應的補助,比如學費補助和夥食費補助。(熙寧五年規定內捨生和外捨生都由太學供夥食

4:貢士莊:宋朝社會援助機制十分健全,宋朝設立了大量「貢士莊」。以湖北鄂州的貢士莊為例,每年經營能有6000多貫錢收入,這筆錢全部用來資助學子。具不完全統計,浙江、江蘇、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地都設立了大量的貢士莊,這些貢士莊就是當地學子完成學業的一大助力。

貢士莊本身就是慈善機構,社會各界人士直接捐款到貢士莊,然後貢士莊拿這筆錢購買土地、房產,然後收利息養學子。據悉兩宋學子中有近六成都是貧困生,「士人十之七八無常產」、「貧窮者多」諸如此類的記載不絕於書。如果沒有貢士莊,我們很難想像這批士人該有多困難,他們寒窗苦讀十年都有可能沒錢進京趕考,這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ps:下圖節選《宋代貢士莊考論》)

兩宋受儒家影響頗深,雖然軍事能力差一些,但是比較注重於民生疾苦,受儒家教育的官員常常會選擇回饋社會,比如廣東雷州府知府一次就捐款五十萬、江西吉水縣知縣陳昇之援助貢士莊。

2:廣文館

記者:請問一下,您是如何考上進士的?

進士:還記得我當時心裡也沒底,但是考試前去廣文館補習,這才考上的。

落榜學子:我第一次也沒考過,後來去廣文館複習,第二次才考過的。

記者:這個廣文館是一個補課機構嗎?

宋朝學子:你可以這麼理解,不過這是朝廷辦的,不收什麼錢,吃住和學習質量都挺高。

記者:請問一下,您為什麼要辦廣文館?

宋朝皇帝:那當然是讓百姓感受到我重視教育啊。

廣文館在唐朝就有了,但是宋朝對廣文館尤其重視,有宋一朝開展了三次大規模興學運動,在全國廣建學校,史書對廣文館的規模描述為「學校之設遍天下,而海內文治彬彬矣。」這學校非常有特點,教育質量高、吃的好、住的好,重點是還非常便宜。為什麼宋朝要設置廣文館,其實就是給進京趕考的學子突擊補習功課、給落榜學子複習的補習機構。

補課費大家都知道是比較貴的,但是宋朝卻反其道而行之,不收貧困學子的補課費,而且還非常重視學校質量。宋朝皇帝認為「學校卑陋,食飲疏薄,未足以稱朕教養待士之意」,意思就是說如果學校不好,吃喝不好,那就無法展現皇帝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因此經常派官員巡視廣文館,對廣文館極其重視。

3:學田制

記者:請問一下,你是如何讀書的?

貧困學子:我比較倒黴,沒有收到社會援助,也沒去過廣文館,就一直在學堂讀書。

記者:那請問一下,學堂學費貴嗎?

貧困學子:也沒感覺有多貴啊,我們學校有學田。

記者:我明白了,你是半工半讀,一邊打工一邊上學。

貧困學子:你想多了,我們學田是出租出去的,學校收租子,然後補貼我們讀書。

宋朝的學校一般都有一定的學田,這些學田大多來源於:朝廷賜給、地方政府賜給、官員富豪援助、學校自主購買。這土地不是讓學生半工半讀的,而是對外出租,用每年收上來的地租補貼學生。根據孫彥民的考證,北宋有38所學校有學田,南宋有147所學校有學田。宋徽宗時期全國學田一年收入3058872緡,補貼學生用了337944緡,援助了167622個學生,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量,至少在古代是絕無僅有的,全世界都找不出第二個如此規模援助學生的朝代。(ps:1緡=1000文,下圖節選自《宋代的學田制度》)

宋朝的學田制度的貢獻非常大,對宋朝的思想、文化發展都有很大的助力,後世王朝也沿用了學田制度,宋元明清四代王朝共計900多年,該制度對中國古代教育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宋朝有如此善舉,外加健全的社會援助制度,多種助學措施為貧困學子保駕護航,這才能完成學業,大量寒門人士通過科舉改變了命運,繼而回饋社會,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宋朝的助學措施也就越來越完善,規模越來越大。

致敬引用的文獻以及其作者:

毛曉陽所著《宋代貢士莊考論》

周建全所著《淺談宋代政府對寒門學子的資助》

賈燦燦所著《宋代的學田制度》

張瑞傑所著《宋代學田制度綜論》

王玉功所著《宋朝助學活動研究》

相關焦點

  • 靖州:貧困學子均享陽光「雨露」
    本報訊 近日,筆者從靖州扶貧辦獲悉,截至目前,該縣累計發放雨露計劃扶貧資金348.6萬元,共扶持貧困學生2324人次。確保了每一位貧困學子都能「上得起」「學得好」。吳常德2019年9月考入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接到錄取通知的那一刻,他內心無比喜悅,但是家庭的貧困也讓吳常德圓夢的腳步漸漸慢了下來。當聯繫吳述洲家的縣幫扶幹部獲悉這一情況後,及時向她宣傳「雨露計劃」扶持政策,收集相關材料,幫助辦理「雨露計劃」補助申請。從2019年入學至今,吳常德每個學期都能按時獲得「雨露計劃」補助。
  • 會澤高考奇蹟十年後,是學子擺脫貧困的家鄉還是改變家鄉的貧困?
    不可否認,雖然人生路上,有「條條大道通羅馬」的說法,但是,讀書仍是改變命運最便捷的路!無論是「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還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都在論述著,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人生。讀書對個體如是,那麼對群體?對地域呢?
  • 重慶巫溪:愛心資助貧困學生 溫情陪伴助成長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陳芳8月18日,重慶市巫溪縣大山義工協會聯合上海·蘇州民間義工團、巫溪縣新專聯、巫溪網到峰靈、上磺、古路等鄉鎮走訪慰問貧困學生。愛心團隊先後來到貧困學生鄭小蘭、盧坤山、盧濤、譚明貴、吳永浩、王家室和王家碧的家裡,詳細了解他們的生活、學習、健康等方面的情況,實際詢問孩子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為他們發放愛心助學金、送去開學大禮包,鼓勵他們要堅定信心,努力學習。
  • 清鎮職教城貧困學子求學路|陽光男孩的故事
    近期,貴陽作家對貴州(清鎮)職教城的部分貧困學子進行了採寫,從小故事中看到在扶貧政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懷下,生活在職教城的貧困學子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狀態。 下面一起來看看 陽光男孩 石定慶的故事 陽光男孩
  •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宋朝學子的求學之路
    如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石鼓書院,成為了學子們求學的最佳出處。連年的動亂中,一些有名有學的大儒,不願意在外看山河飄絮,學著和尚道士在深山裡,建起了住宅,於是一代代的傳承下去,這些書院裡,往往珍藏了大量的書籍典藏,許多文人墨客,為了求學,不辭辛苦,求學文路。
  • 樅陽縣白柳鎮:社會扶貧照亮貧困學子夢想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社會力量勇擔社會責任,關心愛護貧困學子,幫助他們解決眼前憂、心中困,給予他們向上發展的力量。  小章是樅陽縣白柳鎮人,父親去世得早,母親打工的收入微薄。小章是個要強的孩子,生活的苦難並沒有壓倒她,反而讓她更加刻苦學習,最終考入河海大學。
  • 九旬老人籌款28年 資助1000餘名貧困學子(圖)
    九旬老人籌款28年 資助1000餘名貧困學子(圖) 原標題: 28年時間裡,他募捐助學,資助1000餘名貧困學子;為核實貧困家庭情況,他曾挨家挨戶走訪過100多個縣市;自1991年至今,他募集善款845.5萬元人民幣,幫助160多名學生完成碩士、博士學業。這些數據都清楚地記錄在這位九旬老人的筆記本上,除此之外,上面還有每一位獲得資助學生的聯繫方式和家庭住址。
  • 晚婚的宋朝,「大齡剩女」比比皆是,百姓:真的嫁不起
    但也不是所有朝代都這麼早結婚,就有一個朝代,不僅結婚遲,甚至都出現了大齡剩女,這個朝代就是唐朝之後的宋朝,那麼宋朝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一、宋朝生理學的突破現代醫學發達,所以我們都知道早婚早育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古人並不知道,就像不知道近親結婚會有很大概率誕生低能兒。
  • 發力教育扶貧,永達理保險經紀助力人貧困學生圓夢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也是夯實脫貧攻堅根基的關鍵所在。近年來,永達理保險經紀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創新保險扶貧模式,積極助力脫貧攻堅,教育扶貧保險是該公司扶貧保險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特色版塊。作為我國保險經紀領域的重點品牌之一,永達理保險經紀通過開展教育扶貧,幫助越來越多的貧困學子完成學業。
  • 道縣舉行「資助貧困學子 點亮大山希望」公益捐款活動
    12月16日,湖南省道縣富塘街道全體幹部職工在辦事處大會議室,紛紛慷慨解囊,自願踴躍捐款,你200元、我100元不等的現金為「資助貧困學子 點亮大山希望」公益項目捐款,合計捐款5600元。「這是我的一份心意,希望能幫助到貧困學子,通過教育改變貧困面貌。」道縣富塘街道退伍老兵蔣月祥,通過微信轉帳捐款的方式為貧困學生獻出了一份愛心。
  • 鑽石世家「夢想基金」資助貧困學子,傳遞愛心
    繼連續七年幫助386名貧困學子圓夢大學後,鑽石世家今年新增資助39名貧困學子,持續傳遞愛心力量,踐行「以企業的真誠貢獻,使顧客美、使員工善、使社會充滿愛」的使命。     「夢想就像鑽石一樣閃閃發亮,而追逐夢想的過程,就是不斷打磨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堅毅剛強、更加自信閃耀」,當天,學生們與愛心志願者分享了自己對夢想的理解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期盼,並通過明信片的方式,
  • 河南省固始縣徐嘴社區黨員幹部給貧困學子捐贈衣物
    大雪時節,河南省固始縣蓼城辦事處徐嘴社區部分黨員幹部到縣公益志願者協會向國機勵志學校的貧困學子捐贈衣物、棉被等愛心物資。黨員志願者們耐心地幫助學生們挑選、試穿合身的過冬棉衣,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徐嘴社區黨支部書記祝學斌深情地說:「徐嘴社區黨員幹部自發到公益志願者協會向貧困學生捐棉被40床,新棉服50件及衣物共200餘件,為貧困學生送上溫暖。
  • 清鎮職教城貧困學子求學路|李銀貴老師與三個孩子的故事
    近期,貴陽作家對貴州(清鎮)職教城的部分貧困學子進行了採寫,從小故事中看到在扶貧政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懷下,生活在職教城的貧困學子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狀態。 下面一起來看看 清鎮市三中老師李銀貴 與他的貧困學生之間的故事
  • 江華:「瑤響大學夢」結對資助貧困學子完成學業
    儀式上,企業愛心人士與通過一對一或一對幾的資助模式,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江華縣委常委、副縣長張國棟參加資助儀式。資助儀式上,愛心企業與受助學生舉行了「瑤響大學夢」結對幫扶儀式,各企業被授予「愛心企業」榮譽稱號,愛心企業人士代表、受資助學生代表分別作了發言。
  • 柳坪鄉中心小學開展貧困學生資助走訪活動
    融媒體訊 12月13日,柳坪鄉中心小學開展貧困學生資助走訪活動
  • 81名貧困學生獲福彩資助
    隨州日報訊(全媒記者楊儀凡、通訊員付潔)情系孤兒學子,福彩溫暖圓夢。近日從民政部門獲悉,截至目前,今年福彩助學金已累計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81人。開展「福彩助學」活動,重點對象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邊緣戶、低保、殘疾人等家庭中的在校學生,旨在通過助學資助,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解決實際困難,為貧困家庭緩解經濟壓力。連日來,市民政局有關人員分赴曾都區、隨縣、隨州高新區等地,開展「福彩助學」活動,為貧困學生送去12萬元助學金。
  • 樂山為252名貧困學子發放助學金93萬元
    樂山為252名貧困學子發放助學金93萬元 2020-09-09 17: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聊一聊宋朝科舉制不為人知的那些事兒!
    在宋朝建立後,我們都知道,宋朝統治者不斷加強中央集權,採取重文輕武的治國理念,所以,在選拔上,對於文官的選拔就尤為重要。宋朝大幅增加了科舉錄取名額,宋太宗在位二十二年,僅進士一科取人近萬名,平均每年達四百五十餘人。
  • 希望工程愛心領路人劉迪:27年資助數百名貧困學生
    從1994年起,劉迪奶奶每年都會拿出一個月的工資,通過希望工程資助老區的貧困學生。她也是自湖北希望工程實施以來,捐贈者中最年長、持續捐贈時間最長的一位愛心領路人。27年來,劉迪奶奶的捐助款從早期的每年幾十元、幾百元,到如今的幾萬元、十幾萬元,已持續資助數百名革命老區的貧困學生。最初,報紙是劉迪奶奶與貧困學生們相連的紐帶。
  • 給女學生發衛生巾:讓貧困地區生理知識不"貧困"
    (原標題:給女學生發衛生巾的男老師:讓貧困地區生理知識不「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