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宋朝學子的求學之路

2020-12-12 六個小貝子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的一句話,道盡古今封建王朝的種種。一句口令,在漢朝的舉孝廉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在三國兩晉的九品中正裡,化為了泡影。直到那個盛極一時的王朝,唐,重新翻來了它的篇章。可惜這不過是文人賣弄筆墨的平臺,杜甫的血淚也寫不盡它的無力,孟郊的淺唱換不來它的一瞥。寧為百夫長長,做個書生萬戶侯,馬上天下就是文人們最後的出路。

安史之亂,抹去了唐朝最後的餘暉,五代十國,烽煙幹戈,所有的百姓都厭倦了戰火,所有的文人都唾棄刀劍,用武力換來的天下,百姓終究不會認可,於是這些可以載舟的水,在天地間找尋他們的舟。「我死之後,不可殺一文人。」這句遺言成為了宋朝天子奉行了三百多年的準則,這句諾言,成為了宋朝不亂於國內的堅實後盾。

於是宋朝有了文宋一稱,於是宋朝有了八大家,有了繼承詩的詞,有了繁榮的發達的工商業,有了欣欣向榮的科技力量。這一切的一切同通俗的話來講,就是科教立國。宋朝的寒門士子們終於可以堂堂正正地憑藉著自己的水平,走上廟堂之高,為自己憂的民,說上一句話。宋朝的文人們,終於可以挺起自己的脊梁,用筆墨用刀槍,講述著千百年的故事。

書院和官學,盛世並蒂花

宋朝是建立在腥風血雨上的一點也不為過,趙匡胤一人就經歷了大大小小几十國家的滅亡,城池的淪陷,不單是土地和財寶,也有數不清的妻離子散。宋太祖趙匡胤的黃袍加身,讓他也意識到,武將是最難纏的主,杯酒釋兵權,宰相府立言,文人安天下的口號,第一次被他喊出來。

於是那些年的書院,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了頭,其中著名的四大書院。如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石鼓書院,成為了學子們求學的最佳出處。連年的動亂中,一些有名有學的大儒,不願意在外看山河飄絮,學著和尚道士在深山裡,建起了住宅,於是一代代的傳承下去,這些書院裡,往往珍藏了大量的書籍典藏,許多文人墨客,為了求學,不辭辛苦,求學文路。

著名如範仲淹,年少喪父,母親改嫁,家境貧寒,醴泉寺成為了他出遊學習後的唯一歸宿,青燈古佛下,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被孕育出來。之後一舉成名,大漠朝堂,范文正公成為了天下文人的楷模。南宋後期,朱熹的武夷精舍,張載,周敦頤一大批理學的創造者們,在福地洞天之中,專研經史,教化子弟。越來越多刻苦學習的寒門子弟,讓大宋朝不得不迎來一次改變,於是宋仁宗出現了,這個統治宋朝四十餘年,為宋朝文化,軍事諸多方面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作為宋朝取仕最多的時代,宋仁宗大力發展國家教育事業,不僅允許平民百姓免費參加科舉考試,還給每年考試的學子們,提供國家頒發的證書,在相對應的旅館休息住宿的時候,可以免費,史書中記載:「自五代以來,天下興廢,興自殊始」。一曲新詞的晏殊,在外放期間,更是大力發展教育,讓宋朝官學體制有了根本性的突破,學子們從衣食住行都得到了保障,後來王安石在自己的變法裡,加大官學改革,甚至要求考試學生通過官學入仕。這一切,讓整個科舉考試初步建立起來。

為萬世開太平

宋朝的文人們,都學什麼呢,根據現在流傳下來的一些典籍來看,我們首先可以推斷出,宋朝文人首先需要背誦的文章有,四書五經,什麼《論語》《春秋》等等,這些題目都是實打實的送分題,只要你把書裡的內容和註解記下來,像做填空題一樣做出來,就可以順利過關,這也是幾門考試中最簡單的一類。

之後就是詩賦和雜文,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是蘇軾他爹蘇洵,就是靠著一篇《六國論》展露頭角,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這些文章,不僅需要靠考生自己,豐富的文化經驗和優美語言,邏輯思維,才能得到閱卷官員的認可。蘇軾成名之時,考官歐陽修以為是自己的學生曾鞏的回答,降為二等。後來蘇軾憑藉著自己出眾的才華,在殿試中,一鳴驚人,為天下文人望塵莫及。

宋朝的考試審核制度也相當嚴格,開考前,確定監考官員之後,就會將他們鎖在貢院裡,避免和外人交流,洩露試題,這種做法在今天的高考中依然實行。不僅要在人身上做文章,還要在試卷上下功夫,宋朝考試,為了防止閱卷官員徇私舞弊,會將考生寫名字的地方密封起來,不僅如此,還會命手下人,講答題文章重新謄寫一份,避免閱卷時。認出自己的學生。最後一點,就是殿試,皇帝親自接見這些考中的進士,加以問答,驗證真才實學!

書中自有顏如玉

這裡的顏如玉,是真的美嬌娘,每當開榜的時候,一大批達官顯貴,富商名流就會擠在榜下,尋找前十名的進士,後來有了榜下擇婿的笑談,紅裙綠衣,金榜題名,許多優秀的人才早早地被歡呼的人群帶到府中,許配佳人,其中歐陽修,曾鞏,王安石,等等,許多名人都是這樣迎娶的自己的老婆。

最出名的莫過於,兩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的馮京,不僅兩次迎娶當時宰相的女兒,也是因為他名氣過大,一連中三元,這在中國歷史上也不滿二十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歐陽修家境貧寒,母親畫荻教子,文天祥世代農民,出入宰相。宋朝憑藉著自己對文人的理解,鑄就了華夏不亡於內亂的傳奇。

任大江東去,欄杆拍遍,聽鐵馬金戈,飲新詞美酒。在這片土地上,孵化出了文人的世界,是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壯志豪情,是楊柳岸的不舍別離,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開闊胸襟。是商業通八方的繁華都市,是書香鼎盛的金華煙雲,杭州樓外樓,西瓜幾度秋。宋朝文人高歌著他們的故事,青春作伴,當不負心!更多精彩關注小貝子!#拍一拍宋朝#

相關焦點

  • 宋朝文官制度的形成: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但終宋一朝,以進士科選人最多,進士科主要考詩賦、論、策、論語、墨義、春秋等,宋朝的科舉考試分為:鄉試、省試和殿試。鄉試算作考生們衝刺更高一級的入選資格考試了;省試則為中央級別的統一考試,由禮部主管,宋朝的禮部稱之為尚書省,故稱之為省試;殿試是皇帝親自主持的複試,經過殿試,皇帝親自甄別人選,挑出狀元、探花、榜眼等一幹才子來,才算真正的實現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讀書人的人生理想。
  • 他「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卻因一事被滿門抄斬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美好夢想,那麼,到底有沒有人做到這一點呢?有,他就是主父偃。一開始的時候,主父偃的理想並沒有那麼遠大,但是他在齊、燕、趙等地遊歷一圈,也沒有找到事做。因為三個諸侯王都不太待見他,當地的儒生們也聯合起來排斥他,兜裡的錢眼看就要花光了,主父偃決定豪賭一把。
  •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古代,想做大官你不得不知道的規則
    我們在現在每個人都面臨著職場的壓力,每天沒日沒夜地加班加點,為的就是升職加薪。那麼在「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古代,那些整天抱著聖賢書,通過科舉的獨木橋,成為御街誇官的進士的才子們,他們又將面臨怎樣的職場呢?
  • 《朝為田舍郎》:歷史大神賊眉鼠眼,五部精品之後,再難精品!
    《朝為田舍郎》,賊眉鼠眼,大神作家。分類:歷史-兩晉隋唐。【簡介】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唐天寶,顧青身著布衣從煙塵裡走來,在長安皇城的大道上,看著鱗次櫛比的華麗殿宇,一步,兩步,步步生蓮。他漸漸握住了這個強盛王朝的脈搏,也看到了飽受挫折打擊的李隆基那張灰敗陰暗的臉。
  • 會澤高考奇蹟十年後,是學子擺脫貧困的家鄉還是改變家鄉的貧困?
    無論是「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還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都在論述著,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人生。讀書對個體如是,那麼對群體?對地域呢?我們來看聞名全國的衡水中學,衡中附近的房價比其他地方都高,每年大量外地學子和陪讀的家長進入,帶動就業和消費,帶動地方經濟增長。
  • 宋朝貧困學生如何讀書?看看宋朝扶持貧困學子的措施
    宋朝雖然是比較富裕的朝代,但是因為三冗、歲幣的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有宋一朝的財政壓力都非常大。朝廷尚且如此,更別說農民了.按理說宋朝讀書人應該不是很多,但實際上宋朝的讀書人遠超前朝。我們以進士數量為例,宋朝一共錄取了近4萬名進士,是唐朝的四倍多。為什麼宋朝進士這麼多?唐中後期有藩鎮割據,但南宋偏安一隅,這兩者也差不多啊。
  • 山寨小萌主,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人人可自強
    《山寨小萌主》中一個反社會現有秩序的女山賊常樂一路開掛般的,神一樣的逆襲,最後成為反被新君王求著迎娶的貨真價實的皇后的一幕幕傳奇故事,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兩個懷揣著各自的目的,彼此戴著面具卻需要互相支撐、互相取暖、相互慰藉的一對搭檔情侶的神奇畫卷,這畫卷告訴我們,國王和山賊並不遙遠,只要風雲際會,一樣也會有交集,這種交集可以讓他們攜手站在權力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