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取回月球土壤,讓國人振奮。
嫦娥,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女仙,來歷可以上追到《山海經》時代。真正把嫦娥講清楚的是《淮南子》這本書。
《淮南子》:兩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有些人三心二意,戀愛時腳踩兩隻船,做事時偷機取巧,最終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最終得不到別人的信任。
在《淮南子》中記載,堯時羿射下九個亂飛的太陽,又殺在人間作惡的怪獸,羿成為人間英雄。
羿歷盡艱難找到西王母獲得不死藥交給嫦娥。逢蒙跟隨羿學射箭,暗中發現了不死藥,就想偷走,結果被嫦娥發現,逢蒙就威脅嫦娥交出不死藥,否則就傷害她。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不死藥,結果飛升了。
逢蒙成為忘恩負義,自私自利的小人,永遠釘在恥辱柱上。嫦娥也成為人們同情的對象,一位孤獨寂寞的女仙。
因為不忍心離開羿,她就停留在月亮上。在月亮上,嫦娥還想配出飛升之藥交給羿,就讓吳剛伐桂樹,玉兔搗藥,等待時機返回。
夜深人靜,舉頭望月,有很多人會思念自己的故鄉。
《淮南子》就是這樣講述嫦娥,讓我們看到嫦娥吞藥飛升的無奈,對羿的留戀,還有月兔的傳說。
《淮南子》是由漢朝的劉安編著,本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被封為淮南王。
他是一位十分有趣的人,不喜打獵卻喜歡獵奇,網羅天下奇人,編輯整理天下奇事。
嫦娥的記載中,不死藥也是劉安關注的要點,因為劉安想長生不老。
《淮南子》: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
做人,要務本。做事,要追根。總是向別人乞求火不如得到打火石,每天去別人家借水,不如自己挖井。
劉安,閱讀了很多神仙記載,對道家的著作也有很深的研究,也還迷上了煉丹術。
不管什麼時代,都會有人沉迷於燈紅酒綠的享樂中,也會有人探索人生奧秘。
一般人研究煉丹,可能都是在深山老林中慢慢摸索,偶然得了丹方,也沒多大用,這在葛洪的《抱樸子》中有明確說明煉丹材料的貴重。
畢竟很多丹方需要的都是一些珍奇的東西,甚至是千金難買的珍品,常人如何能收集到呢。
劉安本是一個王爺,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至少是不缺錢。他在煉丹路上一路狂奔,金銀花費灑水一樣消耗掉,還能堅持下去。
沒想到的是劉安沒搞成不死藥,居然製作出一道千古美食。
豆腐,是劉安第一個做出來。自從豆腐推出以後,吃過的人都迷上它的美味,如同飲食界的探照燈,照亮了很多食客的內心。
漢朝時,黃豆已經開始種植,那個時代種黃豆的人把黃豆磨碎加水煮食,學會製作豆漿了。
當年,劉安在煉丹時把磨好的豆漿放在丹房中,無意中煉丹用的石膏碰掉進豆漿中。過了一段時間,劉安發現豆漿變成了固態凝結物,白白的,嫩嫩的,嘗一口很好吃。劉安就讓人開始用這種方法每天製作,豆腐就這樣出世了。
事實上,火藥也是煉丹人士發明的,至今影響了世界,沒有它,也不會有火箭升天。
劉安的煉丹旅程,如同早期的化學試驗一樣,發明了豆腐,也算是為煉丹正了名,不是毫無用處的瞎折騰。
探索的精神,是中國文化的根本,不能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