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風圓領袍是現代漢服的一種流行款式,由於其窄袖,雙側開衩,成為同袍們的日常便裝。男生穿起唐風圓領袍帥氣難擋,女生穿起唐風圓領袍也英姿颯爽。那圓領袍這種漢服形制的歷史淵源又如何呢?它隨後的歷史演變以及在整個漢字文化圈的擴散又如何呢?
圓領袍起源
圓領袍至少在漢朝初年,就出現了這種漢衣冠形制。早期作為內衣存在,比如前漢孝昭皇帝劉弗陵所著方心曲領就是圓領袍最初的原形。在東漢以前,圓領是作為內衣存在的。六朝以後,開始作為正裝穿著於外,流行於隋唐一直到明末。
圓領亦稱團領,實為無領型領式。衣領形似圓形,內復硬襯,領口釘有紐扣。注意這種紐扣不是像滿清那種盤扣,那是小小的隱扣。據引《唐書-輿服志》記載,天子的常服有穿赤黃袍杉,戴折上巾,系九環帶,穿六合靴。唐太宗文皇帝所著為此服。
圓領袍發展
在漢代的壁畫和人偶中,發現有在人物裡面穿著圓領的情況,一般情況下認為是套頭衫,但也間接說明了,至少在漢代就有了圓領袍漢服形制的存在。在當時主要是作為內衣穿著。自魏晉開始,圓領袍開始作為外衣穿著,並無外來胡化的實際證據。並經過隋唐的發展,逐漸蔓延全國,無論男女皆可穿著圓領袍 。
男子圓領袍多為純色,暗花紋或無花紋。女子圓領袍則色澤鮮豔,並且多有花紋。圓領袍最初為直袖或者箭袖,並且作為常服穿著。
唐中書令馬周上議:"《禮》無服衫之文,三代之制有深衣。請加襴、袖、褾、襈,為士人上服。開骻者名曰缺骻衫,庶人服之。"長孫無忌又議:"服袍者下加襴,緋、紫、綠皆視其品,庶人以白。"隋唐士人遂以圓領襴衫為上服。
在這一時期,圓領袍發展出了兩類,一類是開骻,即兩側開叉。一類是閉骻,在下擺處橫加一條,以顯示追尋祖制。而在脖子處兩側有隱扣,然後在腰部穿上蹀躞帶,頭上帶幞頭,下穿中褲,以及靴子,內穿圓領中衣,這樣就是一套標準的圓領袍全套。
到了宋朝,圓領袍從窄袖發展成為了大袖,就連皇帝的常服所著圓領袍也變成了廣袖,比如宋太宗趙光義所著廣袖圓領袍。
但還是有窄袖存在,作為武將的便裝存在,比如南宋著名的中興四將,嶽飛,韓世忠等人所著均為武將便裝圓領袍。只不過唐風圓領袍的中衣是圓領中衣,而宋風圓領袍的中衣變成了交領中衣。
另外宋朝發展出了圓領袍的另一種款式:襽衫。襴衫這一服飾,在唐代即已出現。《新唐書·車服志》記載:「是時士人以棠薴襴衫為上服......中書令馬周上議:《禮》無服衫之文,三代之制有深衣。請加襴、袖、褾、襈,為士人上服……這一記載明確表述了襴衫在唐代即已出現。唯一存在爭議的,是文中所謂上服的具體用途。
宋畫中著襴衫文人形象至宋代,襴衫大規模發展,進入更多場合。
《宋史·輿服志》記載「襴衫以白細布為之,圓領大袖,下施橫襴為裳,腰間有襞積,進士、國子生、州縣生服之」。兩宋時期的男子常服以襴衫為尚。所謂襴衫,即是無袖頭的長衫,上為圓領或交領,下擺一橫襴,以示上衣下裳之舊制。其廣泛程度可為仕者燕居、告老還鄉或低級吏人服用。一般常用細布,顏色用白,腰間束帶。也有不施橫襴者,謂之直身或直綴 ,居家時穿用取其舒適輕便。
到了明代,圓領襴衫使用更為廣泛。明代出現無膝襴襴衫,多以藍色布料製作,鄉間也稱作「藍衫」。明制襴衫與宋制襴衫,最主要的區別在於,明制襴衫有擺,而宋制襴衫無擺。
下擺處的衣緣較寬,而取消了膝襴,料想是以衣緣代替膝襴的象徵意義。而有橫襴的襴衫並未消失。明代小說中對襴衫多有描寫,一般寫為秀才等人的裝束。
在宋代圓領袍慢慢從直袖箭袖,發展成為了大袖,成為官員服飾。不過民間依然是穿直袖圓領。不過在宋代,圓領袍還沒有加上花紋。
到了明代,各種補子,莽紋,飛魚紋等就出現在了圓領袍之上,成為了官員的固定穿著。也成為了皇帝的常服。
明朝的圓領袍大量和官服結合。出現了九品來分辨階級高低的、被稱作『補』的特殊機制。這個機制還影響到了藩屬國-朝鮮,越南,和琉球。明代官服是當時材料工技水平最高的服裝,就制度而論它承襲唐宋官服制度的傳統,指導思想比較保守。但製作更趨精美,整體配套也更趨和諧統一。
圖為朝鮮世宗大王,他所著的圓領和明朝圓領幾乎一模一樣,不同之處在於韓服圓領的長度,比漢服圓領要短三寸。因為朝鮮是明朝的藩屬國,沒有兒子能長過父親的道理。同理,越南,琉球亦短三寸。
圓領袍在唐朝時傳入日本,當時的日本正值奈良時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日本奈良時代大和朝廷的官服,與唐朝一般無二。
不過奈良時代的圓領袍,雖然與大唐很像,但總感覺小鬼子穿起來怪怪的,好像少了我大唐的胸襟與氣魄。
奈良時代很快就結束了,平安時代開啟。平安時代也被叫做國風時代,平安時代是日本文化發展出自己獨特審美藝術的時代。就連圓領袍的發展也更多了一些大和民族的審美風格。
此平安時代的公服謂之「束帶裝束」,就是 指在大和朝廷的公事和儀式時以及上朝覲見的時候所穿著的裝束。「束帶裝束」一開始只是用於祭祀儀式上,後來朝廷中有權勢的公卿卻在上朝的時候仍然堅持要穿著, 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朝服了。
這個和被叫做束帶的正裝的一樣有上衣,但是顏色和紋樣卻沒有 特別的規定。這種上身穿著上衣,下身穿著叫做指貫的褲子一樣的服裝便是直衣姿。和皇室有親戚關係的人,特別是得到特殊的赦免,或者說是得到特殊允許的貴 族,也是可以穿著直衣服姿進宮的。並且,直衣姿中戴冠的為正式的,即使在房間裡,據說也不太會把冠摘下來。
「狩衣裝束」。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狩衣」是一種獵裝裝束,原來是用在打獵的時候穿著的裝束,也在旅行、散步、玩蹴鞠遊戲時穿著;後來作為貴族公卿的私服,同時也是武家和下等官員(這裡指的是六位以下的官員)的正式禮服的禮服。
「狩衣姿原本是狩獵時候穿著用的,不久之後成為貴族的私服,同時也是武家的禮服。上衣為狩衣。褲子是指貫。用細繩系住裾。
從圓領袍的發展演變來看,最早是作為漢服的內衣穿著,到了隋唐時代變成士庶的便裝,再到宋明時代成為官服,是一種不斷的升級狀態。在朝鮮,越南,琉球這些中國的藩屬國,圓領袍的演變與他們的宗主國中國一模一樣,所不同的地方是這些藩屬國,要恪守君臣名分,不可僭越,他們的圓領袍比中國要短三寸。
而日本在平安時代則把圓領袍發展成為貴族公卿階層的禮服,我們看過的那些日本古裝影視作品,比如說《源氏物語》《平清盛》《北條時宗》等等,
都有這類裝束的出現。圓領袍在日本發展成為了一種貴族禮服,今年十月份德仁皇太子就要正式即位成為新天皇了,令和時代全面開啟,到時候大家可以通過網絡觀看即位大典的直播,有心的朋友可以仔細的看看德仁天皇,將穿著黃櫨御染袍宣讀即位詔書。它也是圓領袍在日本的變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