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由長徵5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文昌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和此前的嫦娥三號、四號登陸器不同的是,嫦娥五號探測器不僅僅要實現月球軟著陸,同時還要進行月球土壤採樣並且返回,是當前嫦娥系列工程中技術最複雜,工程難度最大的一型探測器。
嫦娥五號由著陸器、上升器、返回器以及軌道器四大部分構成,在採樣完成後,上升器將在月球軌道上和返回器對接,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時速進入地球大氣層。從技術特徵上嫦娥五號和載人登月並沒有太大的不同,甚至可以看做是載人登月的前奏,由此可以看出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的意義,而中國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在月球採樣的國家。
就在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之際,印度方面迫不及待的宣布,將於120天後也就是2021年3月份發射「月船3號」月球探測器,以完成「月船2號」未能完成的任務。2019年7月22日,印度「月船2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該探測器由軌道探測器和登陸器兩大部分構成,其中登陸器搭載一輛小型月球車。然而就在最後的軟著陸時,「月船2號」探測器失去信號,最後被證實墜毀,最終軟著陸變成了硬著陸。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給出的調查結論是「軟體問題」導致的登陸器失控傾覆。雖然軟著陸看似很簡單,然而在數十萬公裡外的月球上卻困難重重,以嫦娥3號和嫦娥4號為例,在進入著陸程序後,登陸器會離開繞月軌道迅速向月表下降。在下降至一定高度時傳感器對月面進行高精度掃描,配合避障系統選擇適合登陸的區域,隨後減速並著陸,而整個著陸過程是全自動的,沒有人工幹預,這就對軟體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月船3號」月球探測器和「月船2號」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兩者在噸位上相仿,也均由軌道探測器、登陸器和月球車三部分組成。然而「月船2號、3號雖然名義上是由印度自行研製,但是俄羅斯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技術,雖然最終雙方終止了合作。讓人驚訝的是,月船2號的任務成本僅僅只有97.8億盧比(約1.42億美元),而整套月船2號探測器成本僅僅只有8700萬美元,當然低成本帶來的惡果就是月船二號登陸器的載荷極低,僅僅搭載了一臺27千克的月球車,也是當前世界上最小的月球車。
雖然印度方面迫不及待的宣布2021年3月份發射「月船3號」探測器,但是從月船2號拖延了整整8年才發射的情況來看,月船3號探測器很難按照印度預定的時間發射。由於印度至今依然沒有重型運載火箭(GSLV-MK3型運載火箭雖然起飛重量上接近重型火箭,但是運載效率極為低下),至少未來一段時間內,印度無法完成月球採樣任務,至於載人登月更是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