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弟弟在貴陽謀事業,我經常會去貴陽玩耍,每次去,老弟都要帶我到不同風味的店裡去尋找貴陽的小吃和美食,真是讓我感到:爽爽的貴州,其美食也是爽爽。
從早餐開始就很「剛」。喚醒睡夢的不是別的,正是油亮紅湯裡的腸旺面,滷到耙軟的肥腸和嫩滑的血旺。
如果你是粉面愛好者,這裡不僅能吃到牛肉粉牛筋粉羊肉粉羊雜粉肉末粉酸湯粉脆哨粉豆花粉......還有貴陽獨有的酸粉。
五花八門的蔬菜切成絲擺滿桌面,包在輕薄的餅皮裡,浸下酸水,就是一口一個的絲娃娃盛宴。
紅豔的酸湯在鍋中翻滾,煮上鮮魚或牛肉,酸香沁人,直竄心底。
夜幕降臨,小吃街燒烤攤上煙燻火燎,擼串喝酒,也不忘灌一碗冰鎮綠豆湯。貴陽是清甜的素瓜豆,也是潑辣的糊辣椒蘸水,在複雜的口味之間自如切換、遊刃有餘。
雖然身邊都是川渝滇級別的美食霸主,但貴陽美食也絕不示弱。只要去過一次便知道,這裡簡直就是為「吃「而打造的主題城市。
濃厚的市井氛圍,讓貴陽至今依然保留著大排檔、路邊攤文化,小吃店、小吃攤鱗次櫛比,密度之高讓人眼花繚亂。
去貴陽吃幾天,你會發現「酸」無處不在。大到酸湯火鍋,小到麵館裡的自助醃菜、酸味蘸水,甚至是街頭黃豔豔的刺梨果汁,滿是酸的風骨,可謂「無酸不成席「。
辣,則是貴陽的魂。當地人吃辣可有講究,按菜下辣碟。貴州省內盛產辣椒,花溪、遵義辣椒各自負責香與辣,衍生出糟辣椒、糊辣椒、油辣椒、餈粑辣椒、辣椒粉、燒青椒等不同形態的辣。
貴陽人家裡就藏著辣醬高手,手藝之高讓本地產的「國民女神」老乾媽都黯然失色。
但其實,無論醃製酸湯還是吃辣,都是為了填補古時貴州無鹽的空缺。康熙六十一年《思州府志》中就有記載:「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鹽」。
到了同治年間,貴州人就已經「四時以食海椒」。實現食鹽自由,酸和辣早就成為貴州人生命中無可替代的一部分,就這樣從替代品變成了貴州飲食中最重要的符號。
無處不在的脆哨和被折耳根支配的恐懼貴陽人用情至深體現在兩處:脆哨和折耳根。
這種炸到幹香酥脆的「肉渣」,出了油鍋還要經過一番炒制,調味上色,染成誘人的紅棕,不僅能拌粉拌麵,還能當零食直接吃。
除了在貴陽的各色小吃裡見到脆哨蹤跡,街頭巷尾還有不少脆哨專賣店。丁家脆哨是當地名店,大鍋現炸現炒,誘人的脂肪香氣讓人毫無抵抗力。
脆哨種類還可細分,不同部位做出來的哨子也有不同口感,純瘦的脆哨幹香酥脆,有著淡淡焦香。半肥瘦的咬開後還會有香濃的油脂爆出。
五花片片酥香有嚼勁,不油不柴,是像牛肉乾一樣的磨牙小零食。
折耳根(魚腥草的根)是更普遍的存在,這種獨特的腥氣被許多貴陽人奉為至寶,穩坐西南霸主地位。
做主角可涼拌、燒烤、燙火鍋,做配角又能容身於絲娃娃、豆腐果中,氣味猛烈霸道,讓人猝不及防。不過也別太擔心,要勇於嘗試,至少我們經過一次次嘗試後......才不得不承認,和貴陽人,始終隔著一根折耳根的距離。
當其他省份還沉浸在豆漿白粥小籠豆腐腦溫柔的喚醒服務時,貴陽人已經設置了重油重辣的鬧鐘,功力之深不輸成都人半夜吃火鍋。
腸旺面門口大排長龍,窗口前人頭攢動,都眼巴巴兒瞅著屬於自己的那碗面。好在出面極快,麵條在沸水中翻燙幾下,利落碼上肥腸和血旺,澆上濃湯和紅油,除了標配的脆哨、豆腐,再加個煎蛋、滷蛋或是大排、辣雞,滿滿一碗才過癮。
端著面,趕緊去撈碟泡菜,落座開吃。蔥青腸白,油紅面黃。麵條是鹼水面,加了雞蛋和苦蕎面,色澤深黃誘人,吃起來筋道脆爽,如果喜歡軟一些的,也可以囑咐店家煮得「耙」一點。
小十字蔡家街,貴陽小吃店雲集之地,極富盛名的金牌羅記就在這裡,即便是下午,排隊等位的人依舊絡繹不絕。他家的腸旺麵湯色紅亮,顏值能打,不過不知道是不是下午去的緣故,整體香味表現欠佳。
比較下來,南門口的腸旺面更勝一籌,肥腸耙軟入味,血旺嫩滑,湯底更香,還帶著點柴火香氣。紅油看似重口,但只浮在面上,當地人端起碗,湯也要喝個精光。
清湯裡的是扁麵條,寬似韭葉,澆頭則是幾塊切得四方的豬肉臊。先喝湯,再吃麵,吃到一半時拌點幹辣椒,秒變潑辣,最後滴點醋喝湯,這是湖南面的經典吃法。
面和豆花也是常見CP,香辣的紅湯裡,撩開一筷子麵條,便露出潔白的豆花,配上雞絲,就是常見的雞絲豆花面。
遵義豆花面,又是全然不同的呈現方式,是把煮好的寬麵條和豆花浸在香濃的豆漿裡,配著蘸水吃。糊辣椒蘸水裡的新鮮薄荷必不可少,增加幾分清涼的同時也很解膩。
除了吃麵,在貴陽嗦粉也是正經事。閱粉無數的人有的是,但貴陽這種酸粉,大概只有在本地才吃的到。
酸粉的米漿要先發酵,做出來米粉光潔白嫩,帶著微妙的酸氣,甚至還有點點臭。但真正入湯入料時,你會發現酸粉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重口,尤其在肉湯裡,米粉本身氣味清淡,只有後味略帶酸意,可以放心嘗試。
經典基礎款是素粉。酸粉燙熟後,加花生米、蔥花、大頭菜、油辣子拌勻,吃的就是酸粉軟糯的口感和油辣子的霸道香氣。看似平淡無奇,卻是貴陽人日常情懷所在。
一般的素粉店裡還會有肉末粉、脆哨粉、軟哨粉,種類繁多,粉類愛好者可盡情嘗試,投其所好。
牛肉粉也是當地人的心頭好。鯉魚巷深處的深巷牛肉粉,是典型的「粉香不怕巷子深」,無論是牛肉粉本身,或是坐在狹長巷子裡和當地人一起嗦粉的獨特體驗,都很值得專程去一趟。
湯底清澈、香氣撲鼻,用量特別實在,鋪了滿滿一層牛肉,甚至讓人擔心店家能不能賺回成本來。酸粉和想像中略有不同,氣味不那麼霸道獵奇,反而清淡軟糯,只是回味時有了點淡淡的酸味。
牛肉粉店裡一般還有牛雜粉、牛筋粉諸多選擇。肉皮筋肚還可以單點一份,用折耳根和香菜涼拌著吃。
羊肉粉風格更強,多了羊肉「體香」。不同的店家調味不盡相同,各有秘方。好的羊肉粉湯色清亮,羊肉薄片熟而不爛,香味濃鬱不羶。關鍵的還要看店家的油辣子,香辣提味,不幹辣搶風頭才好。
貴陽人早餐碳水全包,除了面和粉,還少不了制霸街頭的糯米飯。提起糯米飯,三句話繞不開六廣門的毛阿姨。每天都排著長隊、風雨無阻,10點不到幾大鍋糯米飯就賣個精光。
夫妻二人操作起來手下生風,糯米攤平,包進脆哨、香蔥、泡菜、砂糖,雙手合扣就捏成個糰子,這種糯米飯糰,飽含了無數貴陽人的記憶和情感,也因為價廉實惠,擁有了一批忠實的粉絲,還有人專程來打包四五十個帶回去。
不過單純就口味而言,我們更喜歡友誼路的糯米飯。他家的糯米飯是碗裝的,糯米粒粒分明、嚼勁十足,拌勻後,辣與甜完美交融,最香的是油辣椒,恨不得打包一桶回家。嘗過後就瞬間明白,貴陽人為何都不吃老乾媽了。
這麼多的小吃和美食,在貴陽形成了獨特的早餐文化,只要你想吃的,在那裡都能滿足你的胃蕊。我喜歡爽爽的貴陽,更喜歡那裡的美食!
你是不是已經其隨緣垂延三尺啊?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暗戀是瘋
看了不關注 會餓一輩子,看了關注又點讚 好運好口福伴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