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美好教師,其實是在探討教師生命的存在形態。有人說,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帶著另一群不完美的人,去追求完美的過程。我們要激勵教師把學習當作生活方式,在專業成長的路上不斷追求屬於自己的完美,成為一個美好教師。
一、多維度支持體系為教師搭建成長階梯
「教師,是一種使人類和自身都變得更加美好的職業,是一種使每個從事並願意盡力做好這份工作的人,不斷去學習、充實和發展自身的職業,是一種不僅具有越來越重要的社會價值,而且具有內在尊嚴與歡樂的職業。」——葉瀾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說:「如果要問,人最主要關心什麼?其中一個回答就是幸福。」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而教師最大的幸福是專業成長的認可。讓每一位教師在職業生涯的每一個階段,都擁有屬於自己的奮鬥目標,並逐漸讓這樣的目標體系引導教師在專業成長中逐步悅納自我,追求卓越,讓他們在事業成功的同時感受職業幸福,這是上城教育一直在思考與踐行的方向。
【連結2-1】顏瑤卿老師的成長之路
顏瑤卿是一位「土生土長」的上城「本土」幼兒園教師,她喜歡孩子們,孩子們也喜歡她。回顧成長之路,顏老師深切感受到身為上城教育人的自己很幸福。就業之初,滿臉稚嫩,左手抱著職業理想,右手揣著教育情懷,顏瑤卿對自己的幼教生涯充滿美好期盼。區「五階段」教師成長平臺讓她獲得了切實給力的專業生長點。基於自己在音樂方面的特長,她在多次的展示與評比中獲得了可喜的成績,憑著音樂教學研究的多項成果順利評選為區學科帶頭人。
「學科帶頭人」的平臺讓她獲得更多外出學習、展示、評比的機會,開闊了視野,更促進了她對幼兒教育深入的專業思考。她開始關注從心理學角度設計活動,注重孩子的審美體驗、認知挑戰、人際支持和自我調控,進而設計了多個富有創意的音樂活動。
2009年,顏老師又獲得了助力上城教師發展的「豐葉獎」,有了脫產訪學南京一年的自主研修機會。來到南師大,她結識了一群善於學習,勤於思考的同行朋友;獲得了許卓婭教授親力親為的指導與引領。訪學歸來後,她的《快樂皮影人》、《變形金剛鼓》、《武術比賽》、《棒棒樂》、《金箍棒》、《竹兒響咚咚》等一個又一個原創音樂活動靈動而出。
而後,她又順利獲得上城區特級教師榮譽稱號,成為杭州市學科帶頭人、浙派名師、市131工程第二層次培養人選……她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分享給了更多的人。除了各級各類公開觀摩活動,她還在成都、銀川、青川、阿克蘇、西安、上海等全國30個多城市開設遊戲化、體驗式的教學講座。同時還積極參與省、市、區級的課題研究,數十篇論文發表,其中2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幼兒教育導讀》轉載。
回顧自己一路的成長,顏瑤卿始終心懷感恩,感恩生長在上城教育這片沃土中。在她眼裡最好的感恩莫過於回饋。2015年她申請支援並交流到杭州市陶子幼兒園完成項目研究,組建了上城區首個學前教育名師工作坊——「多彩和音名師工作坊」。作為領銜人的她帶領全區17位骨幹教師以及陶子幼兒園的20位年輕教師探索「多彩光譜」理念下的幼兒園體驗式音樂活動,並啟動了「多彩關愛」愛心志願者活動,多次帶領團隊去楊凌子學校給自閉症、腦癱、唐氏症候群等特殊兒童組織豐富多彩且有意義的活動,同時通過各種網絡平臺呼籲更多的人和她們一起關注這些孩子。
2018年5月,顏瑤卿領銜的工作坊順利通過三年終結性評估。當年輕老師們羽翼豐滿,紛紛向顏老師道謝之時,她說:「成就了你們也是點亮了我自己!我這輩子只想做一件事情,而且要把它做好,那就是幼兒教育。」
以顏瑤卿老師為例,上城五階段、四梯隊、多通道的「教育人才多維生長臺」讓一批骨幹老師迅速成長起來,也讓上城教育團隊內的每位教師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找到自己的「生長點」——不論是新入職的教師,還是年長的老教師,都在這個生長臺的磁吸效應下產生自主發展的動力,跳一跳,摘到屬於自己的那個桃子,一個個「小目標」得以實現,並逐步形成個人職業「生長曲線」。
1.五階段:促進不同階段教師的更好發展
教師的專業發展有周期變化,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對自己的要求與達到的水準肯定不一樣。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有意識的過程,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是一個伴隨職業生涯始終的過程。設立科學的階段發展目標,選對合適的激勵策略,形成教師專業發展激勵機制,對各年齡段、各專業發展階段的老師也肯定有促進作用。
為促進不同階段教師的更好發展,上城的「五階段」獲獎教師平臺,通過「新苗獎」「新秀獎」「能手獎」「風華獎」「紅燭獎」評選,將全體教師納入其中,成為名優教師成長一個「基礎平臺」。教齡3年以內的教師參加「新苗獎」評選,4至10年對應「新秀獎」,11至17年對應「能手獎」,18至24年對應「豐華獎」,25年以上對應「紅燭獎」,全區30%的教師可以獲得這些獎項。這個平臺的張力在於全覆蓋,活力則是動態更新,三年一輪重新認定,每位教師都有機會成為「五階段」獲獎教師。
2.四梯隊:助力不同層次教師的更強發展
「五階段」獲獎教師構成名優教師成長的第一平臺。在上城教育人才梯隊中,我們繼續向上構建三個平臺:分別是區學科帶頭人、區特級教師和省特級教師。這樣,就形成了以省特級教師為「尖端」、區特級教師為「高端」、區學科帶頭人為「中堅」、「五階段」獲獎教師為基礎的「四級人才梯隊」,通過規範設立層級目標,進一步調動了各層面教師的積極性。
與此同時,在上城教師生長臺的中上層,為避免教師成長「高原現象」的產生,我們又實施了「特級教師工作室」、「未來名師」「未來名校長」等優秀教育人才工程。對於未來名師、名校長培養對象給予「一人一策」全方位專業成長支持,「雙導師雙證書」支撐;而特級教師工作室領銜人既是導師也是學習者,他們在帶動學員成長的同時,自己也繼續向前發展。作為區域教育行政部門,抓住激發教師發展內驅力這個牛鼻子,促進不同層次教師持續學習力的形成,也開啟了上城美好教師成長的大門。
3.多維度:服務不同專長教師的更優發展
教師隊伍發展的本質是「人的發展」。要使教師隊伍充滿活力,必須給每位教師提供一個合適的發展機遇,形成充滿個性和選擇性的運行機制,才能形成「百花齊放春滿園」良好態勢,有效促進美好教育的發展與實現。
在關注不同階段、不同層次學科教師業務發展的同時,為深入實施人才隊伍建設規劃,上城又針對不同專長、不同領域教師的發展,設立了「班主任」「校級幹部」「後勤保障等直屬部門」教師隊伍專業成長的上升通道。以班主任「育人者」隊伍成長通道為例,區一星級班主任、二星級班主任、三星班主任分別對應於原有四級人才梯隊中的五階段教師、區學科帶頭人、區特級教師。在這支隊伍生長臺的中上層,也同樣充分發揮優秀班主任的示範、引領、輻射作用,建立「星級班主任工作室」,打造骨幹班主任團隊,優化骨幹班主任校際結構,提升班主任專業化水平和整體素質。
通過有效合理的成長激勵,互動多維的模式探索,職業幸福的深切關照,上城一大批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紮實學識和仁愛之心的優秀教師脫穎而出,塑造出上城教師積極向上的群像。以特級教師培養為例,截止到2017年,上城區共有省特級教師37人,其中在職省特級教師20人,佔教師總人數的1%,2018年,在浙江省第十二批特級教師評審中我區共有七位教師獲此殊榮,人數和佔比領先全省。其他各類獲全國、省、市、區級榮譽的教師覆蓋全區每所學校,基數龐大,成為上城教育最雄厚的人力資本。此外,上城以四級人才梯隊為龍頭的區骨幹教師隊伍總數至2017年達1314人,佔全區教師數的39.6%,達成了非常理想的「四級人才梯隊」發展與培養現狀。
當然,在推行教師成長平臺優化,培育上城美好教師的過程中,我們也意識到任何制度都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機制建設沒有終點,始終是一個進行中的動態過程。目前,上城成功架構「教育人才多維生長臺」,讓上城每位教師都擁有自己的成長上升通道,成功營造了上城教育人才成長新環境。對於今後上城區如何進一步健全教師成長培育的機制問題,我們將致力於從平臺機制建設轉向課程體系建設,形成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發展需求的特色課程,探索靈活多樣的教師學習方式,為上城美好教師面向美好未來的可持續專業發展提供新的助力內涵。
二、為班主任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專業支撐
在普遍要求全體教師都要努力承擔育人工作的情況下,班主任的責任更重,要求更高。做班主任和授課一樣都是中小學的主業,班主任隊伍建設與任課教師隊伍建設同等重要。——《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
班主任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有著深遠的影響,他(她)是學生思想的指引者,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陪伴者。一個好的班主任不僅關係到每個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也關係到教育理念、方針的落實。因此,如果我們不能打造出好的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環境,就難以通過班主任給學生營造出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因此,班主任隊伍建設也成為上城區教育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關注點。
【連結2-2】專注於 「雛鷹」班主任成長的周紅老師
周紅是杭州市天長小學一名優秀班主任老師,浙江省優秀輔導員,杭州市「周紅班主任工作室」領銜人,杭州市上城區「星級班主任工作室」 領銜人。周紅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員主要由本區骨幹班主任組成,同時也輻射全省,部分成員來自浙江省各地。
周紅老師按照學習型組織的建設思路開展工作室建設,近年來,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有質量的班主任學習、研修、實踐的培訓活動,以課題研究為統領,以示範引領為特徵,在交流與碰撞中求進步,引領一批優秀青年班主任行走在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的路上。
為了提升工作室學員的專業素養。周紅老師不定期地向全體成員推薦閱讀書目和文章,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要求每位成員三個月精讀一本(一年讀4本)與德育有關的專著或書籍,不定期的開展讀書交流,每人一年上交一篇教育隨筆或德育敘事案例。三年來工作室成員寫出了五部高質量的班主任心得書籍,並有多篇論文發表和獲獎。
實踐教學是班主任工作室的核心任務,為了了解班主任學員的管理情況,周老師深入到成員所在的班級,通過調查、聽課、研討等途徑,把握了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和學員面對面溝通,引領學員反思提升管理藝術。她非常重視班會課的設計,要求全體成員利用業餘時間認真撰寫班會設計方案,完成小學階段系列主題班會活動方案的編寫。活動方案根據年級段不同分設八大系列呈螺旋式上升進行設計,如:養成教育系列、班集體建設系列、理解感恩系列,有「自律、慎獨——從我做起」、「科學上網,你會了嗎?」、「成功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一起走過的日子」、「微笑走過花季雨季」、「生命如歌」、「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喚醒幸福」以及「做一名優秀的畢業生」;五年級學生的「我愛我家」、「亮出我的風採」、「新時代的女生風採」、「走出心靈的獨木橋」、「讓我們走到一起來」、「主動學習贏得學習的主動」。為青年班主任專業化發展提供具體可操作的指導。
學習研修,實踐磨礪,周紅老師工作室積極創造條件,為成員提供了廣闊的展示與交流的舞臺。讓「名師」與「名師」,「名師」與學員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2015年9月,工作室成員丁琳老師作為上城區的名優教師調派前往清河實驗學校成立「丁琳工作室」,獨立開展名師教育教學工作;黃勤老師被評為上城區名班主任;陸燕老師作為「上城區紅梅獎」獲得者受到嘉獎;周紅老師更是作為上城區「三星級」班主任(相當於區特級教師)受到表彰。在工作室的影響下,各成員快速成長,效果顯著。
面對德育方式轉型的上城新實踐,上城的班主任隊伍建設提出以「聚焦專業發展,培養骨幹隊伍」為目標,加強青年班主任、星級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室領銜人隊伍建設,從而建立健全上城區班主任團隊發展,形成科學、合理、高效的班主任隊伍。
1.研訓結合,創設全員全覆蓋的班主任學習平臺
在班主任專業化培養道路上,上城區創設全員全覆蓋的班主任學習平臺,為剛入職的新教師,走向成熟期的中青年班主任,邁向卓越的優秀班主任提供不同學習機會。
為期一年共180學分的「相約星期二」新教師培訓,班主任工作是培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名優教師成長與發展模塊,通過優秀班主任經驗介紹,了解優秀班主任成長的規律,掌握提高班主任專業能力的方法,促使自身的成長與發展。班主任專業意識培養,通過對班主任工作中關鍵事件的梳理,從大量的案例中發現共通的問題,對案例的共性實行歸納分析,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形成可操作性的改進策略。班主任工作藝術,了解班集體建設和學生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規律,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通過一年的學習和實踐,新教師們從彷徨走向從容,從稚嫩走向成熟,在班主任專業化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賽訓一體、以賽促建的中青年班主任基本功大賽為全區班主任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交流切磋、提高能力的機會。中青年班主任基本功大賽每年舉辦一次,每校推薦1名。比賽分為筆試和面試兩個部分。筆試答題環節中,不僅要體現出自己在教育學、心理學上的基本功底,也要在主題班會課案例設計、案例分析題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教育智慧,經過專家講座等專題培訓後,最後階段是面試環節,通過現場抽題、陳述方案、情景表演等環節呈現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展現優秀班主任的風採。通過大賽的歷練,我區的優秀班主任隊伍在反思提升中獲得更大的成長!
為進一步加快我區以班主任為核心的中小學德育工作隊伍建設,打造區域德育品牌,為優秀德育工作者成長助力,上城區教育學院開設上城區中小學德育骨幹高級研修班培訓項目,本項目採取「理論提升---專家指導---觀摩反思---實踐研修」的設計思路。根據上述設計思路,本項目包含三個培訓模塊:模塊一:團隊建設與理論提升。模塊二:智慧分享與論壇爭鳴。模塊三:實踐研修與觀摩反思。引進來,走出去的培訓,提升了學員的發展性德育工作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技能,為我區的骨幹班主任從優秀走向卓越助力。
2.項目驅動,成立上城區星級班主任工作室
為進一步推進中小學班主任隊伍專業化發展,提升班主任的育人能力和水平,構築班主任隊伍的人才高地並加強其孵化功能,充分發揮我區星級班主任的引領作用,打造優秀育人者團隊,決定啟動星級班主任工作室項目。星級班主任工作室由工作室領銜人和學員組成,由各校根據需要申報,經評審確認立項後,在全區範圍內選聘優秀的區二星級及以上班主任擔任領銜人,由領銜人組建項目團隊,根據項目計劃以三年為一個周期共同完成項目研究任務。星級班主任工作室項目的管理和考核參照《杭州市上城區名師工作坊實施辦法(試行)》和《杭州市上城區名師工作坊評估辦法(試行)》執行。星級班主任工作室正作為「研究的平臺、成長的階梯、輻射的中心、師生的益友」,發揮其在區域推進班主任專業化建設中的作用。
3.梯隊成長,健全星級班主任評定考核機制
2015年,上城區進行首次中小學星級班主任評定工作,班主任星級評定等級分為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一星級評選推薦比例控制在所在學校班級總數的30%以內;二、三星級由學校在推薦的一星級班主任的名單內擇優推薦並排序,區教育局名優教師考核工作小組審核推薦的一、二、三星級班主任比例不超過全區中小學班級總數的30%、8%、2%。同時組織「榮譽班主任」申報及評選,「榮譽班主任」不設推薦比例。班主任星級評定每三年一輪,每年進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給予專項獎勵。
星級班主任考評納入全區「四級人才梯隊」培養範疇,三星級為「高端」、二星級為「中堅」、一星級為基礎的班主任培養梯隊,通過規範設立層級目標,形成班主任專業發展激勵機制,進一步調動了各年齡段、各專業發展階段的班主任工作積極性。
通過區域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在區域德育研究的專業引領下,班主任隊伍培養途徑及方式發生轉變,班主任們有了更多更好的參與、交流、反思、提高、成長的平臺。目前,全區共有三星級班主任8人,二星級班主任58人,一星級班主任151人。天長小學周紅老師入選首批浙江省中小班主任工作室領銜人,杭州第十中學董航等五位老師入選杭州市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室領銜人,二星級、三星級班主任積極申報區星級班主任工作室。一批優秀班主任參加省、市、長三角班主任各類大賽,一路過關斬將,屢屢獲獎。
圍繞「以生為本、知行合一、素養為先、終身發展」的德育工作理念,上城聚焦「行走德育」,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德育工作堅持以全員育人為基本要求;以文化育人為基本導向;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與此相適應,在今後的上城班主任隊伍建設工作中我們將更注重教師精神的培育,堅定教師的理想和信念,為德育工作注入無窮的動力;搭建更多的班主任專業成長平臺,激發班主任專業主義的激情;堅持多元評價,完善班主任工作評價體系,教師績效考核向班主任傾斜,調動班主任工作積極性,讓班主任真正走上專業化發展之路,適應時代和社會的要求,並實現屬於自己的職業幸福。
三、讓工作坊成為名師孵化器
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單獨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業;智慧、雙手、力量結合在一起,幾乎是萬能的。——韋伯斯特
特級教師及學科名師是上城教育的寶貴人才資源,是上城教育創新與發展的基石。為鼓勵拔尖教師參加交流,充分發揮名師的示範、引領、輻射作用,打造學科骨幹教師團隊。挖掘與使用這些高層次拔尖教育人才資源,實現面向每一位學生、每一位教師的「教育均衡與高質」,是上城教育這兩年正在努力探索與實踐的一個新課題。上城的特級教師工作室和名師工作坊領銜人均在相對薄弱的學校異校設置工作室和工作坊,目的在於讓每一個上城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以實現「名校就在家門口,名師就在你身邊」的上城教育新高度新品質。
【連結2-3】張麟老師的數學名師工作坊
2014年初,為了響應教育局提出的「鼓勵區域教師良性流動,優秀教師進駐普通學校,各個層次教師共同成長。」的號召。張麟老師作為杭州市天長小學的骨幹教師代表在上城區教育學院附屬小學成立「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坊」。通過雙向選擇、擇優錄取的方式招募到13位學員,組建成工作坊團隊。工作坊以項目研究的方式開展工作,圍繞杭州市教研課題《基於活動導學單的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方式研究》,工作坊14位成員分成四個小組進行研究,工作坊團隊通過三年周期的積極研究與實踐,成員在《小學數學》等國內著名專業雜誌發表5篇文章,另有有11篇文章在省市區評比中獲獎,其他獲區級以上榮譽或評比獲獎有20餘人次,形成了教學成果67項,教學資源包150個,輻射區域乃至省市各階段數學老師。導師和學員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認可,工作坊空間獲得了上城區區級精品示範空間,被評為浙江省省級特色空間。工作坊還積極承辦區內外數學教研活動,參加鄭州、杭州、成都、重慶四城市名師工作坊展示活動,赴薄弱地區開展支教活動。
除此之外,工作坊注重平時研究的整理和記錄,將每一次研究活動的資料都上傳到了浙江省教師管理平臺的工作坊的空間上,也通過網絡及時將我們的研究過程和成果與同行們進行分享,也增強了工作坊的影響力。
張麟老師領銜的工作坊在終級評估中被認定為區優秀名師工作坊。就像他在總結中說的,評為優秀不是最重要的收穫,真正的收穫是這三年的經歷歷練了人,無論是工作坊領銜人還是團隊成員,通過這三年的磨礪,都成長了,進步了。在工作坊一起活動、一起研究的這段經歷將成為團隊每個人的一份美好回憶,甚至可能成為今後進一步成長的動力。雖然工作坊工作即將結束,但這個團隊依然是一個學習共同體,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互相扶持、互相督促,共同進步。
張麟老師的數學名師工作坊是上城區教育局名師工作坊工作的一個縮影。是上城諸多工作坊團隊中的一個代表。
1.名師工作坊助力上城師資高位均衡
為實現「名師就在你身邊」的莊嚴承諾,上城區從頂層設計開始做起,制定了陸續推出了《杭州市上城區名師工作坊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推進師資均衡的政策,為探求一種更為快捷、有效、持久的教育人才隊伍建設明確努力方向。2014年,上城區在出臺教師交流機制的背景下,推出首批名師工作坊。規定名師工作坊的設立與教師交流相結合,提出前往薄弱學校支教或流動的優秀教師可以申請設立名師工作坊。名師工作坊是一種在項目研究過程中實現團隊成員共同成長並促進學校發展的教師培養機制。它以學校發展需求或問題解決為導向,以項目驅動的方式運作,在全區範圍內選聘優秀的區學科帶頭人或特級教師擔任工作坊領銜人,由領銜人組建項目團隊,根據項目計劃以三年為一個周期共同完成項目研究任務。2016年,在充分論證、評估第一輪名師工作坊成效的基礎上又推出第二輪名師工作坊、名校長工作坊及特級教師工作室。目前,上城區已經成立19個「特級教師工作室」,25個「名師工作坊」,共招募區內骨幹學員353名。4個「名校長工作坊」招募骨幹校長、未來名校長45人。工作室與工作坊均實行任期制,三年為一個周期,以學習為主導,以研究為主體,以項目為驅動,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目的,以期培養和造就更多教師走向卓越,促進上城師資高水平均衡發展。
上城區名師工作坊的運作首先由學校依據本校的辦學特色及需要優先發展項目,擬定項目工作方案,自主申報項目,上城區名師工作坊管理辦公室根據匯總情況向全區發布立項項目。符合條件的名優教師根據個人特長及項目要求,提出申報意向,立項學校依據項目研究需要按程序選定名師工作坊領銜人,由領銜人負責在全區範圍內招募項目團隊成員,報區名師工作坊管理辦公室備案。為確保名師能在工作坊專注工作,名師工作坊領銜人的人事關係隨遷到立項學校。領銜人在完成學校基本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進行名師工作坊項目的管理和運作。區教育局為每個名師工作坊安排專項經費 10萬元,主要用於名師工作坊的日常開支。
工作坊(工作室)的運作是上城教師培訓的個性化的具體實踐。強調名師與教師之間的親密合作關係。工作室或工作坊的創設是組建專家引領下的學習共同體。以行動研究的方式,通過實踐合作增加專業智慧。基本工作流程是:工作室或工作坊領銜人申報研究主題——專家進行項目論證審核——導師學員雙向選擇——研究活動過程展示——第三方考核評估。以學習共同體形式開展工作。強調教師專業發展的自主性。工作室或工作坊的建立是抓住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教師只有具備了自我專業發展的意識,把外在的影響轉化為自身專業發展的動力,才能更有效的接受專業訓練,進入主動學習狀態,形成持續的學習力。強調帶著問題研究開展活動。工作室或工作坊的建設是基於實際問題的動態研究。要求工作坊或工作室領銜人要結合實際確定研究主題,學員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進行選擇申報。也就是導師提供菜譜,學員按需點菜。並且在活動中注重交流互動,以三年為一個周期進行合作研究。帶著問題研究開展活動,實際上將教師的研修活動、教學研究和課題研究三位一體,以培訓促研究,以研究帶培訓,形成在自主研修的過程中解決問題,讓每一位參與者在經歷學習與反思的過程,經歷與同伴和導師的對話,從而提升個人素養。
2.用評估考核提升工作坊品質
名師工作坊評估以三年為一周期,實行年度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評方式。三年周期結束時,上城區名師工作坊管理辦公室將組織專家通過深度訪談、現場答辯、問卷調查、資料查閱、成果檢驗、展示匯報等方式對名師工作坊工作進行終結性評估。
名師工作坊或工作室評估針對學校、領銜人、成員三個層面進行。學校層面主要考核項目運行情況、教科研及專業發展實績情況和經費使用情況;領銜人層面主要考核規劃制訂落實情況、個人專業發展情況、學術輻射影響力和經費使用情況;成員層面主要考核工作坊活動參與情況、個人專業發展情況等。
當三年工作周期結束時,上城區名師工作坊管理辦公室將組織專家對名師工作坊或工作室目標完成情況、活動開展情況、教育教學改革及科研成果情況、指導培養教師情況、經費使用情況等進行全面的綜合考評。名師工作坊特級教師工作室主要材料均上傳至網絡研修空間,評估時直接從空間中對材料(資源)的數量、質量及特色幾個維度進行資料審核。
工作坊或工作室的評估是採用第三方展示評估方式。工作坊或工作室以成果展示的方式接受區教育評估與監測中心的評估。評估結果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三個等級。對成果突出、業績顯著的名師工作坊將給予一次性獎勵,同時名師工作坊領銜人享有市級及以上業務類榮譽和先進評選的優先推薦權。定級為優秀的工作坊或工作室進行區域及全國展示交流,將區內培訓成果向省市推廣。
3.推進未來名師未來名校長工程
2017年開始,上城區啟動了上城未來名師名校長培訓項目。通過資料審核、教學評比、論文答辯、觀點報告等層層篩選,選拔最具發展潛力的出20名未來名師和10名未來名校長培養人選。他們的平均年齡均在35周歲內,培養周期為3年。採用七種培養方式:⑴制定規劃。雙向選擇確定區內導師,由學員制定個人成長三年規劃,導師指導、個別論證。⑵高校研修。提升理論素養,利用寒暑假進入上海師範大學主修課程教學論。⑶對話名家。雙向選擇確定區外實踐導師,脫產跟崗實踐三個月,引領學員培育優勢項目,凝鍊教學風格。⑷實踐研究。每位學員結合自身崗位實踐,開展主題研究。針對自己所長參與一個市級課題研究,藉助任務驅動,提升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學實踐智慧。⑸境外訪學:拓寬視野,開展為期21天的國際交流與學習。⑹過程展示。學校為每一位學員搭建成長平臺,利用各種平臺,舉辦個人教學專場展示活動;結合每位學員的個人特色空間建設,在線在場全方位立體展示。⑺成果出版。即時發布研修成果,結集出版。提升學員的教科研能力。以上七大模塊,有機整合了理論學習和實踐歷練等多種培育方式,我們希望把通過精挑細選出來的最有發展潛力的年青幹部、青年教師按照精心設計的方案進行三年集中培育,為上城教育的未來向著卓越的方向發展前行提供人才保障。
四、海外研修:拓展教師的國際視野
教育國際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教育系統、一個教育機構回應全球化趨勢的具體政策或舉措。——美國教育學者菲利普·阿特巴赫
「當世界變得越來越小,當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半徑變得越來越大的時候,面對我們一定會走遍世界的孩子,我們應該教什麼,如何教?」無論《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中24個核心素養之一的國際理解,還是《未來公民所必需的21世紀核心素養》一書中談及的「跨文化與國際理解」,都對我們提出了加快推進教育國際化的需求和願景。為了加快教師海外研修的步伐,2015年,上城區成立了 國際教師培訓中心,該中心依託成熟的國際教育交流服務機構,統籌區域內外籍教師引進、中外教師培訓等工作,充分發揮外教在外語教學、專業課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深化師生海外交流活動內涵,開展基於「網際網路+」校際交流合作。將上城區的教師培訓觸角向世界各地延伸。
【連結2-4】陸白琦的遊學之旅
陸白琦是天長小學的一名英語教師,2014年9月,在上城區發展基金會「豐葉獎」的資助下,陸老師前往英國愛丁堡,開始了為期四個月的遊學之旅。
在四個月浸潤式學習與生活的日子裡,陸老師無時不刻感受著撲面而來的英式氣質,有時是排山倒海式的,有時是潤物無聲式的,這些不斷地刷新著她對文化、對教育、對生活的感知。陸老師在英國參加愛丁堡大學CPD(Continue Profession Development)課程培訓。在愛大教師發展中心主任Graham的細心安排下,多次參加了蘇格蘭當地教育研討會議,SCEN年會以及Aberdeen地區教育研討會等。參加這些研討會,也讓陸老師獲得了更多走訪學校交流的機會。陸老師每到一所走訪學校,都認真靜心地觀察和體驗課堂活動。同時還主動地參與其中,積極地向孩子們介紹中國文化,孩子們則為她具有感染力的熱情和創造性的教學而著迷。有小學校長專程寫信給愛丁堡大學,希望今後能多安排像陸老師這樣的中國老師來訪。2014年12月12日,蘇格蘭中文教育協會主席Judith McClure CBE女士親自接見了陸白琦老師,為她頒發了蘇格蘭中文教育協會首位國際大使證書,希望陸老師能保持與蘇格蘭的往來,為推進兩地文化交流起到橋梁作用。
2014年聖誕過後,陸老師搭上了回國的班機,然而,回到家鄉,回到自己的課堂,她發現說「再見」還太早,因為它還在繼續,在她的教學中延續,在她的生活中延續,在她的思考中延續。她嘗試在課堂上開展英文原版繪本教學的探索,豐富教學資源;她先後在「千課萬人」、「浙派名師」,「名師好課堂」等大型活動進行教學展示、學術講座;她在省市教學比賽中連續獲得一等獎的好成績;她堅信立足課堂是一種表達,是一種堅持。
2015年陸白琦老師被評為上城區十佳教學能手,杭州市教壇新秀。同年,陸老師利用暑假,將英國遊學經歷加以整理和記錄,新書《行走在愛丁堡的日子》於2016年正式出版。
上城區「豐葉」資助計劃每年資助10位及以內教師赴海內外高校展開研修。申領教師必須根據自我發展的需求,設計並呈現赴國外或國內知名高校、科研機構進行對口專業脫產自主研修具體的「個性化研修方案」。
至2017年,上城共有68位教師成功獲得豐葉獎研修項目基金資助,這些教師的學科從英語學科擴展到體育、音樂、數學、美術、特教、服裝設計等16個學科,其中非英語學科教師30人,佔到研修總人數的45.5%。研修地點從美國英國知名大學拓展到加拿大、匈牙利、法國、德國等多國度的個性化選擇。整個研修過程教師自主選擇學校,自主選擇學習夥伴、自主決定研修時間,教育局充分放手,讓培訓成為教師自己的事。
正如案例故事中的陸白琦老師。每每回顧自己的成長,非常感謝行走在愛丁堡的那些日子,對於陸老師來說那段經歷彌足珍貴,她在書中這樣寫道:「不僅僅因為在那段特別的時光裡留下的溫暖回憶;更是因為那段日子裡累積的觀察、發現、思考、比較、體會,在日後的教學和生活中能夠時常出現、滋長,提醒自己,帶著困惑、質疑的腳步,繼續徜徉,繼續前行,終會靠近。」
1.考察學習:落實「主題化」研修課程開發與實踐
「我們對芬蘭進行了為期二十天的教育考察學習,我留心聽到這樣的一個名詞:Special teacher (特殊教育教師),處於對Special teacher無比的親切感,了解了芬蘭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學習機會的全納教育。」這是楊綾子學校茅瓊華老師參加主題為「特殊教育研修芬蘭行」後,在區分享會議上的開場白。
上城區積極落實教育人才戰略,創新師資培養模式,每年組織一定數量的教師以主題式培訓的方式赴國外開展教育交流與研修。近五年,上城共有644名校級幹部、特級教師、優秀人才執因公護照分期分批赴國(境)外考察學習。2017年,上城繼續落實培訓經費,實施培訓者成長助力計劃和教育領導力高端研修計劃,與國外教師培訓機構合作,拓展師訓渠道,豐富師訓類型,組織並派遣了75位骨幹校長、各學科中青年骨幹教師赴英國、德國、加拿大開展戲劇課程、生涯規劃、 STEAM課程、培訓者培訓主題研修。在這樣的過程中拓展了上城教師的國際視野,把握了全球前沿教育理念,多個主題多個維度的團隊研修讓上城骨幹教師切實得到多種風格的成長助力。
2.引入課程:推進「本土化」研修成果分享與推廣
上城在積極推出教師海外研修的同時,也積極引進海外優質課程。近兩年,上城組織開展了中小學Realpe英國創意體育課程培訓,學前教育First funs china英國幼兒園體育課程培訓,英國領事館文化教育處組織的Teaching for Success初中英語骨幹教師培訓,所有的培訓邀請國外培訓師進行培訓並頒髮結業證書。清荷幼兒園的年輕教師胡琴發自內心感嘆道:「從周四到周六,連續三天的上城區幼兒園第三期First FUNS China培訓,英國培訓師Rob 和Nathalie帶領著我們這些來自上城區各個幼兒園的三十位學員,進入了一個裝滿有趣故事、歡快音樂、又充滿挑戰的遊戲盒,回味無窮。」
這些國際課程培訓之後,在學科研究員的組織下以課題研究的方式制定本學科三年發展規劃以進行海外課程的本土化實踐:第一年,推廣創意課程,熟悉課程內容;第二年,創意課程本土化,優化本學科課堂教學,研討創意課程的課程設計理念;第三年,提升本學科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具有一定課程思想,設計開發具有國際視野的本土化優秀課程。
3.西湖論劍:豐富「品牌化」西博國際論壇新內涵
中國杭州名師名校長論壇是一個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和輻射力的教育品牌。2017年上城除了成功舉辦中澳校長國際論壇、中美STEM教育論壇,擴大上城教育影響力之外,還成功舉辦第16屆中國杭州名師名校長論壇。
11月4日至5日,2017中國杭州名師名校長國際論壇隆重開幕。本屆論壇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共同主辦,杭州市教育局、上城區人民政府承辦,21世紀教育研究院、浙江天長差異教育研究院協辦。本屆論壇聚焦「差異教育研究」主題,共同探討在核心素養框架指導下,以學生差異特點為導向的學校治理、個性化學習、個性化表達、學情診斷、個性化評價等方向和路徑。本次論壇,出現了來自全球各地有關「差異教育研究」的聲音,大師雲集,百家爭鳴。這一場教育界的盛會,這一席「差異教育人」的盛宴,正引領我們以更寬廣的視野、更博大的胸襟,從事育人之大業。
4.雙向培訓:建設「國際化」師訓幹訓交流中心
為挖掘對外交流的內涵,增加教師間的雙向交流,上城這兩年一直在在籌建「上城區國際教師培訓中心」,吸引國(境)外的教師來上城接受培訓。
2017年3月,加拿大高貴林市學務委員會主席和教育局局長一行共36人到訪杭州,並由杭州市教育侷促成上城區教育局和高貴林市教育局達成區域結對協議,中加6組中小學籤訂姐妹學校協議,定期開展區域和校際交流工作。在這次活動中,加拿大高貴林市局長與唐少華院長共同籤訂「加拿大高貴林教師杭州培訓基地」協議。今後,中加雙方將會在教師和行政人員交流、學生交流、資料交流、課程合作和研討等方面深化合作內容。上城區教育國際化的整體水平將得到大力提升,學校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建設將不斷優化。
與加拿大高貴林教育局合作,讓高貴林的教師走進上城課堂,讓中國的課堂煥發活力。同時,我們也計劃以上城本土的新思維數學教材的推廣與應用為途徑,進行現代小學數學教材英語化研究,把教材向國外輸出,通過請進來、送出去的形式,開展課程研發與教師培訓活動。
在以上實踐的基礎上,我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新思路,銳意進取, 站在「建設與國際水準高品質中心城區相匹配的教育現代化區」的要求下,積極培育「理解教育」項目、形成區域特色;努力打造「國際論壇」品牌、推動海外智力引入;全面實施「海外培訓」計劃,架構教師海外研訓體系;著手成立「國際師訓」中心,探索中外課程資源共享路徑。
教育國際化最根本的還是教育理念的國際化,當我們朝著課程共享,文化共融的方向邁進時,具有國際意識和視野的「國際理解」這一核心素養,一定能讓我們在世界中擁有自己的一方美好天地!